2020年韓國的一部電影《寄生蟲》橫掃世界,將電影界最知名權威的金球獎、奧斯卡、金棕櫚等各類電影大獎逐個拿到手軟,讓世界感受到韓國電影的實力,同時也讓整個世界重新正視韓國這個亞洲文化強國。電影世界一直擁有絕對話語權的歐美電影人上一次會「畢恭畢敬"對待的亞洲人還是上個世紀的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如果只是電影方面的建樹,不必單說,同時韓國的偶像男團BTS(防彈少年團)做到了之前任何亞洲歌手或者團體沒有在西方流行樂壇達到的成就,瘋狂席捲歐美樂壇,打破美國音樂公告牌的各種記錄,甚至有西方媒體把BTS對西方流行音樂的衝擊形容為如同70年代的世界級經典搖滾樂隊「披頭四」對當時樂壇的震撼。他們2019年的新歌《Boy With Luv》在Youtube上輕鬆拿到10億播放量。
![]()
電影《寄生蟲》海報
![]()
BTS登上《時代》雜誌封面
整個韓半島的歷史(高麗/朝鮮)來說,曾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朝鮮半島的內外政策的決定權很多需要中國的意見,官方文字是漢字,大量的史料都是以漢字撰寫,只有王公貴族才有資格學習漢文,甚至連朝鮮國王的冊封都要經過中國皇帝的確認,不過牛的是咱們的祖宗,跟現代的我們一點關係沒有,都別嘚瑟。
![]()
現代韓國人身份證上的名字也是漢字,因為現代韓文只是一種發音字,而漢字則是起到認證準確,避免發音相同造成誤會。
![]()
明末當「外族」滿人入關執政中華大地,雖明面低頭清廷,但私下李氏朝鮮皇室仍然以「小中華」自居,所以韓國過去對漢文化的認同和熱愛是非常執著的。直到他們1970年代本土民族意識興起,才全面廢除了漢字的使用。韓國的首都以前叫「漢城」,後來改名為「首爾」這其中的微妙,不言而喻。從韓國整個歷史來看,自古以來的韓國人被中國文化影響深遠,但到現代他們不但成功將外來文化本土化後,還能以流行的方式輸出給中國和全世界,所以嘴炮君其實是佩服的,所以也很想和大家聊一下。
![]()
![]()
60-70年代的韓國街頭到處是漢字
嘴炮君首先想以自己成長的經歷為例,談談對KPOP韓流的感受。作為80後成長的90年代到20年代,我們那一代喜歡的娛樂文化一直被四地統治:香港 美國 韓國 日本。香港電視電影和粵語歌自不必說,於政治鬆綁的80年代末因為同文同種,所以最先進入內地,啟蒙中國的流行文化,隨後90年代開始美國的好萊塢電影,音樂,流行文化以家庭錄像帶或者VCD的形式紛紛進入我們的視野,其多元的風格,極高的水準提高了我們對流行文化的審美,2020年的今天,美國也一直在領銜帶動全世界的電影,音樂,網絡等所有的流行文化。
而韓國和日本流行文化則差不多同時期期進入,大約為90年代中後期,2個同是東亞國家的不同流行文化也大相逕庭,那時自覺追求洋氣的城市的年輕人的不管服飾和音樂偏好都分出「哈韓族」哈日族「」,有趣的是,嘴炮君清楚記得存在的後來發展出的小圈子鄙視鏈,分別是「哈美」特別是喜歡hiphop那一掛鄙視所有,其中最鄙視「哈韓「,所以當年mc hotdog的成名曲《韓流來襲》,幾乎就是代表了當時整個華人嘻哈派對哈韓族的鄙視,而聽華語歌曲的可能在鄙視鏈最底層。也許那時華語音樂總的在演唱風格,製作,配器等方面不夠國際化,與早早接軌歐美的日韓音樂相比,風格上相對落後單一。雖然有以上所謂鄙視鏈,但是韓國音樂一進入中國時的瘋狂和影響力,事實做到了路人皆知,並且讓大部分年輕人們喜愛。
![]()
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
當周杰倫2000年出道第一張專輯裡大量運用了黑人RAP.R&B等國際元素來中西結合,顛覆性咬字不清的演唱風格出現時,瞬間紅遍整個華語樂壇,雖然周杰倫確實有才,但是他的成功還是有其歷史機遇的,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
(早期的哈韓族裝扮風格)這個照片文字是嘴炮君年少無知時的惡搞嘲諷,但是穿衣風格也算當年哈韓的代表,是嘴炮君唯一能找到的差不多代表當時的照片了。
![]()
![]()
(早期哈日族的裝扮)照片來自嘴炮君2005年左右的拍攝 ,別怪嘴炮君非主流,那時照片加那些喪心病狂,胡說八道的文字真的是主流畢竟年輕過。
![]()
嘴炮君讀書時屬於比較"不良"的少年,當我們這一代同學中普遍主流是聽Beyond,張學友,劉德華等主流華語音樂時,嘴炮君則喜歡羅百吉.LA.boyz.The party 等明顯帶有黑人音樂風格而且跳街舞相對「小眾」的華人歌手或團體,當然那時並不知道hiphop為何,也沒有「街舞」這個名詞,只覺黑人搞出的音樂和舞蹈都很酷。
![]()
LA.BOYZ(洛城三兄弟)
![]()
DJ.羅百吉
![]()
活躍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說唱歌手mc hammer
![]()
90年代活躍的經典黑人合唱團 boyz 2 men
時間來到了97,98年左右,韓國的第一批藝人如HOT,神話,NRG.SES,水晶男孩等為代表第一代KPOP韓國偶像團體以盜版VCD形式一夜之間突然就上架在了中國所有城市的路邊音像店,因為他們有些黑人風格元素,所以嘴炮君當時非常快的成為了受眾。
嘴炮君記憶中第一次見到韓國的「偶像男團」時HOT的封面,雖被他們寬大的衣服褲子,略為變異的嘻哈造型還有五顏六色的殺馬特髮型所吸引,但他們的臉還是震驚到當時的我,因為真的----太醜了!那時「偶像派"的標杆在90年代早期是郭富城,劉德華,張國榮,梁朝偉,周潤發,後期也有吳彥祖,陳冠希等這種指標性美男子,當這種標準大韓民族的大臉盤子,小眼睛的原生面孔作為偶像出現,真的沒法讓我第一時間接受,不過打開他們的MV,他們的hiphop元素的舞曲,炫酷的街舞動作以及叛逆的歌詞內容還是讓我沉迷了。(以上是嘴炮君回憶的主觀感受,不喜勿噴,要噴也歡迎啦!)
![]()
![]()
一代韓流組合在中國的出現,同時也催生了中國第一代模仿kpop的唱跳偶像團體:他們曾活躍過主流娛樂媒體和公眾視野中數次,不過可惜「生不逢時」,那時國產偶像文化團體粉絲基礎不夠,資本力量也沒興趣在娛樂產業,整個中國的娛樂產業尚在起步階段,他們雖有一二首廣為傳播的代表作存在過,總的曇花一現,最終成為了中國偶像團體歷史裡一個已經被人遺忘的起點。
![]()
青春美少女組合
![]()
X-boy心跳男孩
![]()
心跳男孩
BB了這麼久嘴炮君自己對90-20年代韓流文化的主觀感受,還是正經的要輸出一波內容了
![]()
![]()
眾所周知,韓半島(朝鮮半島)作為單一的民族--大韓民族(朝鮮族)居住地,在二戰時期被日本的統治了多年,隨著日本被美國打敗,韓半島也徹底迎來了解放,可惜的是因為當時的冷戰初期格局,美國和蘇聯兩個二戰戰勝國分別從南北兩端進入「解放韓國」接受日本投降的同時,以38度為界分別「冊封」了代表自己陣營的領導人,那就是資本主義韓國的「李承晚」和社會主義朝鮮的「金日成」,從此歷史上韓半島由一個完整的國家,因冷戰意識形態和美蘇之間博弈而分裂成二個國家直到今天。
![]()
韓半島(朝鮮半島)
![]()
韓國第一任總統--李承晚
![]()
朝鮮第一任國家主席--金日成
時間來到20世紀,發生於1961年5月16日,由韓國陸軍第二野戰軍副司令官樸正熙少將發動了一場以「民主」為名的軍事政變,成功入主青瓦臺,從此開啟了樸正熙的十六年的軍事獨裁生涯,史稱「五一六軍事政變」。
![]()
上臺後的樸正熙深諳影視對於意識形態傳播的重要性,開始打著「保護」「培育」的口號,開始全面管控文化事業,特別是電影業,為了思想控制,頒布了首部韓國《電影法》,也就相當於「電影審查制度」,表面來看好像是鼓勵韓國電影人多多製作電影,但是在內容上則處處掣肘,所有「違反倫理」,揭露「社會黑暗面」等題材的電影遭到徹底封殺,並且要求電影的創作優先為政治與軍事服務。1969年到1976年韓國整個觀影人數迅速縮減,由原本的1.78億人次,到不到9000萬人次的觀影數。由原來的人年均觀影5-6部,下降到1.8部,全國影院數量則從659家減少到541家。
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
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
----韓國電影《1984》
![]()
樸正熙與蔣介石
樸正熙的強權也有其優勢的地方,就是在70年代成功開啟了國家經濟發展,被稱為「漢江奇蹟」締造者,讓韓國從一個農業國家成功變成一個中等發達國家,同時期的臺灣的「獨裁者」蔣經國,包括新加坡強勢領導人李光耀皆是如法炮製,所以70年代有了經濟上「亞洲四小龍」的說法。
客觀來說「強權政治「」對於國家初期的經濟騰飛,雖然過程中充滿「粗暴」,但是確實快速,有效。
![]()
如同歷史裡所有的獨裁者都喜歡玩文化禁錮和強勢管控,樸正熙方方面面的鉗制讓社會失去活力,人民與政府之間沒有對話渠道,階級之中妥協與協商失去生存空間,於是樸正熙於1979年10月26日被其中央情報部長官金載圭槍殺。這個歷史,韓國當然也拍成了電影---《南山的部長們》,且異常精彩,是嘴炮君2020年必推的強片,這部電影故事之精彩,電影水準之高,你們還是自己感受。
![]()
《南山的部長們》
樸正熙死後,韓國電影就開始時好時壞,因為審查制度的執行完全在於主政者的態度,有時松,有時緊,雖偶爾有曇花一現的電影佳作,不過總體韓國電影水準還在世界電影圈屬於完全不入流。
![]()
1975年的韓國電影《英子的全盛時代》
80年代末90年代初,韓國人普遍喜愛觀看香港電影,比如發哥的《英雄本色》在韓國當年如同神一般的存在,韓國人瘋狂熱愛這部電影,不過那時的香港電影已經擁有分級制度,文化題材上無拘無束,天馬行空。席捲東南亞,臺灣,韓國等地,所以韓國其實也是當時香港電影重要的票房來源地,到90年代末香港電影開始沒落也與韓國電影的崛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在2013年《快樂大本營》主持人杜海濤神情滿足的下跪朝拜自己的韓國偶像BIG BANG成員權志龍。
![]()
而2018年赴韓國做頒獎嘉賓的周潤發的這個自拍卻讓整個BIG BANG團隊幸福的像個孩子。
![]()
當然這個對比,並不公平,這裡不做價值判斷,但嘴炮君只是想闡述文化輸出所能帶給一個人的影響,哪怕是明星。
![]()
hold on ~hold on!繼續回來說,在80年代末「民主」浪潮席捲韓國(有幾部韓國電影講述這段歷史,其代表性作品則是《1984》《計程車司機》(豆瓣無條目))這時的韓國民眾開始要求廢除「審查制度」以及要求有「創作自由」,韓國的電影也逐步開始期望改革開放。
![]()
韓國電影<計程車司機>
1993年韓國本土電影在外來電影的衝擊下,市場份額只佔16%,幾乎面臨到了生死存亡問題,接下來他們只有2個選擇。1.封閉起來,自己生產自嗨自我高潮的電影故事,同時培養起這群熱愛自嗨的觀眾,在自給自足,自我感覺良好的小圈子裡和自己玩。2.擁抱世界,接受外來文化,並且與之共舞,也與其正面競爭,同時對本土文化取長補短,題材上不查不禁。韓國很明智的選擇了後者,1996年韓國映畫研究所發起了「廢除電影審查」運動,1996年10月4日韓國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韓國憲法裁判所認為"電影審查制度"違反憲法,宣布廢除,從此韓國電影迎來了「分級制度」,自此恐怖,暴力,色情,歷史,政治等題材同時打開。
![]()
電影分級制度帶來的不止是電影上面的徹底改革,還包括了音樂.錄影帶.電子遊戲幾乎所有文化事業的全面革新,從此不再有敏感題材,文化禁區,韓國的文化發展自此如脫韁野馬,一騎絕塵,飛速向前。
![]()
《生死諜變》
這部上映於1999年的《生死諜變》被譽為韓國裡程碑電影,這部電影在當年香港與臺灣都受到熱烈的好評,因為其觸及到韓國朝鮮二國的間諜戰和政治角力,這種題材的出現,在過去的韓國是不可想像的,所以這部電影徹底打開了韓國電影的海外市場。嘴炮君記得在大約2000年左右國內VCD市場看到這部《生死諜變》,那時的我電影選擇主要在即將衰敗的港產片和越來越牛的好萊塢大片的環境中,因自身視野比較淺薄, 所以當時沒有看。2004年,當嘴炮君看到韓國當年的爆款戰爭電影《太極旗飄揚》時,猛然發現韓國電影---怎麼會這麼牛X!?
![]()
因為第一次看韓國電影,所以覺得亞洲國家裡竟然可以製作出如此接近好萊塢規模的戰爭電影,無論畫面質感,反戰思維,故事的商業性,電影的整體水準都是如此好萊塢化,雖然明顯還是有《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子。但是整個觀感就是覺得韓國電影的製作水準已經有點超越同期當時的亞洲其他國家了。同時故事的思想表達也是非常「反叛」:和朝鮮這個同一民族的手足兄弟兵戎相見,值得嗎?這種從政治上對戰爭的反思,在某些國家裡是絕對不可想像的,當然答案或許有,也許每個人都不同,但是這種開放包容的環境,給了韓國影人用電影達到討論與反思的空間。
![]()
《我的野蠻女友》
![]()
《色即是空》
但是接下來幾年裡嘴炮君(那時年輕,也是盲目的民族主義者)並沒有關注韓國電影,主要是因為那幾年網絡瘋傳比如韓國要霸佔端午節,孔子什麼的,現在早已一一證實,那些全都是網絡謠言,可那時嘴炮君無法分辨,就產生了對韓國的偏見和反感,再隨便看了幾部當時很熱門的韓國電影類似<我的野蠻女友>《色即是空》等片後,主觀判斷韓國電影很「套路」,搞催淚,煽情。因此那些年忽略大量優秀的韓國電影,比如《殺人回憶》《黃海》《老男孩》《熔爐》等經典作品。
![]()
恰恰就是這類自揭傷疤的作品,奠定了韓國電影當今的真實露骨,針砭時弊的風格,韓國電影大部分作品裡,都可以看見韓國電影人對社會,人性,政治黑暗面,深度的展示與批判,用影像去刻意暴露甚至放大韓國社會裡方方面面的各種「負能量」,最終促成社會集體反思的效果,比如《熔爐》裡的性侵女童,使得韓國重新立法,久而久之,這儼然已是韓國電影的一種主流風格。
![]()
在一本名為《韓國電影史》的書裡序言:
當人們詢問韓國電影為何會成功?
作者的回答是:舊制度和審查,首先必須廢除。
如今的韓國電影從小眾文藝片到大眾商業片都製作質量極其之高,在題材沒有任何限制的環境中,過去,現在,未來,隨便「瞎」來,尺度之大,就連西方觀眾都會驚呼敢拍,在他們並不悠久的當代歷史裡,韓國影人隨心所欲的放手創作,信手拈來,就成就了一部票房大片。畢竟描寫真實的底層社會,普羅大眾都可以感受到真實,極其容易讓觀眾共情,人傳人的口碑自然就造成了觀影人數的暴增和票房的火爆,也讓韓國電影可以在本土票房裡的表現和口碑可以與百年好萊塢做到55開,也開始賣了不少劇本給好萊塢翻拍,這些成果事實都是韓國以「分級制度」代替了「審查制度後產生的良性循環,反觀我國,特別前些年還幾乎是爛片溫床,雖近些年偶有口碑票房以及思想性雙優的佳作,但是電影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
例如高分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微微微微偏寫實題材,其核心還是很委婉的表現了一下醫療弊端,而且還刻意的轉移了重點(即醫院的高收費變成了私企的高收費),就捕獲31億人民幣票房。可以看出,中國人其實對社會狀況現實描寫題材是具有同理心以及接受度的。不過《藥神》換韓國來拍,可能會將醜惡的人性表現的更加赤裸,而可憐人的生存環境則更殘酷,最終都不會有一個和諧結局來交給觀眾。像中國也確實有過不少思想性深刻,製作上乘的電影,但是對比我們的影片總量,這實在太少太少,而且很多都是來自過去的幾十年。
![]()
![]()
![]()
以電影的題材說,我們就比較倡導宣揚「正能量」,說白了,就是只給看好的,不給看壞的,就像一個人身染小疾,遮遮掩掩,希望大家忽略疾處,只表現自己的健康。而韓國人的做法卻是把小疾放大成重病,讓所有人來重視。這二種方式的做法,代表了其國情的選擇,嘴炮君不敢評,那就由各位自行判斷。但目前成績來說,韓國電影的風格確實為其找到了非常好的輸出世界的方式,而中國的票房爆款幾乎都走不出中國。電影的發達本身也是代表一國經濟的表現,就像我們很難看到某經濟不發達的小國會成為世界影視大戶,當今中國經濟已是世界老二,但中國電影因為「你懂的」原因,我們的電影題材與尺度的空間,事實上對比韓國,確實「弱勢」的多,儘管我們的電影工業水平,製作水準已經從形式上看開始越來越接近國際水準,但是受限於題材,所以整體水準還是和世界一流有著巨大的差距,所以如何形成電影文化的輸出,這路還長,以嘴炮君目前的觀察是比較悲觀,也許嘴炮君個人除了在電影裡得到娛樂的效果之外,也更希望得到內容上的共鳴和啟發,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園,希望看到這裡,如果有持不同觀點的讀者能夠對嘴炮君個人的表達持有包容。
我們的文化不該是一種聲音,
世界是多元的,
人是,
文化更是。
![]()
(海報拍攝風格還是挺像韓國的)
最後關於韓國流行文化,先寫到這,才意識到如果接下來還要談音樂部分,那又得是一大段長文了,利用閒暇時間寫作的嘴炮君本來打算每一篇文章3000-4000多字,主要為避免閱讀疲勞,這篇已經「超載」,當然看大家是否喜歡,覺得喜歡,點個讚,鼓勵我將接下來聊關於韓國音樂的發展篇章。
最後謝謝您的閱讀到這,這對業餘的「作者」嘴炮君是莫大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