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去仰望一個人的時候通常都是以一種事不關己局外人的身份心裡暗自佩服,似乎自己從沒想過也不可能成為我們崇拜的人一樣。
但其實萬事有果必有因,那成為比爾蓋茨的重要因素的什麼呢?
比爾被問到最害怕的是什麼時,回答是:「我最不希望大腦停止運作」。
人與人差距的根本原因在於大腦,你的大腦認知的就是你的世界,而比爾的世界就是他的大腦。
如果把大腦比作作業系統,那很顯然他大腦的系統配置一定用了最好了的配置。
《刻意練習》的早就告訴我們人腦並不是生下來就是固定的,這其實也就粉碎了基因決定論。
一個正常人的大腦都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持久鍛鍊形成更強大的大腦。
一.閱讀
查理芒格:「在我認識的成功人士中,沒有一個不是堅持閱讀的人」。
果不其然,閱讀在比爾身上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通過影片的描述很容易得出比爾從小就是個宅男,十足的書呆子,可以在房間很長時間不出去一直在看書。
他常年會提著一個書袋子,裡面裝滿了書,而且很多都是「磚頭」厚度的平常人很難理解的書,並且閱讀類型也非常廣。
比如影片裡提到的他的書袋子裡有:《區塊鏈革命》《力量與靜止》《改變世界的文明《如何創造思維》《深度學習基礎》《量子力學與算法》《疑問之書》《壞血》《生命3.0》《受教》《成為機器》《完美的武器》《彈性》,而這只是他一周的讀書量,而且每周都會更新一次。
這也促成他特別重要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學科思維。
所謂優秀的人都比你更努力,他已經神壇上的人物,還在長期保持這樣的學習閱讀量實在令人欽佩。
要有輸出必修有輸入,我們需要大量高質量的養料「餵養」我們的大腦,比爾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閱讀。
二.關鍵複雜問題的思考
影片裡一直提到比爾嗜愛複雜的問題,問題越是複雜,他越興奮,他執著於解決這些問題。
從90年代開始比爾就開始定期過他的「思考周」,他自己稱為「CPU時間」,是用來升級他的大腦用的,他的方式是提著一大袋子的書去到一個偏僻幽靜的小房子裡一個人過上一周。
他會把遇到的複雜問題列出來,把想到的解決方案寫下來,他會陷入長時間的深度思考模式,把別人不輕易察覺的點深入分析下去。
如果把人生比作遊戲裡打怪升級的話,他一直在跟大boss的決鬥,無數次的大決鬥讓他的技能值爆表,而普通人更多的是在打打小動物。
水滴石穿是只是形式上的質變,但並沒有改變內在的物理變化。
我們要尋求的大腦內在結構的改變,做複雜有難度的事,把自己逼在牆角狹小的空間,然後用各種工具把自己的空間慢慢鑿大,這才是升級大腦的途徑。
三.全情投入
我們都知道全情投入的重要性,卻很少人能做到是為什麼呢?
因為很多人做的並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怕的是更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
而很小的比爾就找到了自己的熱愛:編程。
小學時代一個暑假比爾為了給學校編寫排課程的程序,跟他的搭檔在學校沒日沒夜的編程,累了就趴在鍵盤上睡一會,醒來就立即從剛暫停的地方繼續編寫。
後面在創立微軟的工作依然如此,他把工作當作生活的一部分。
四.合伙人和家庭
小學時代和他結對編程的同學保羅,他們夜以繼日溝通互相修改對方代碼;
他們後面也一起創立了微軟,雖然保羅相比比爾投入少很多,但也是為整個微軟帝國立下汗馬功勞。
做公益基金時,巴菲特給他提供巨大的資源支撐讓他可以保障巨大的項目投入;
除了最佳搭檔他的家庭的要給了他強大的助力。
從小比爾的爸媽就給他提供了各種社會實踐的活動,讓你從單純的「書呆子」中解放開來,特別的她的母親。
影片最後是比爾母親的一段演講詞,她說:「每個人一開始都要先給成功下一個自己的定義,有了這些對我們自身具體的期待,我們就更有可能成功,說到底那不在於你得到了什麼,甚至也不在於你給予了什麼,而是在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的老婆梅琳達不僅是他思考的夥伴,也是他家庭的重要後盾,當他在外打拼時,梅琳達甘於在他們的大別墅裡撫養他們的兒女。
他和梅琳達深愛著,當主持人問比爾:「如果你今天被汽車撞死了,有哪件事是覺得:天啊,我還沒做」。
他的回答是:「感謝梅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