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不斷進步的歷程裡,我們也應不斷緬懷經典,正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而重讀經典,我們也會獲得不同的收穫。
如今的現代人,都很難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念一首詩,在快節奏的生活裡,過得難免有這份渾渾噩噩,一部電視劇、一場電影,反而成為了他們最好的消遣。
可是如今的很多快餐劇、商業電影,真的就成為了一場消遣,一場放鬆,因為觀賞之後,我們一無所獲,甚至不知道故事的宗旨是什麼,因而令我們不由開始懷念經典!
央視通過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劇便是不得不看的,因為它濃縮了時代的智慧,有人說影視作品終究與原著會有不同,甚至會對原著進行很大程度上的改編。
影視作品是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讓它在符合原著時代背景的前提下,更接近現代生活,更符合觀眾的口味,其實這是無可非議的,雖然有區別原著,但也不失為一種迅速獲得知識的一種捷徑。
其中最雅俗共賞的作品莫過於楊潔拍攝的86版《西遊記》了,這部僅僅25集的電視劇,卻耗時6年之久才拍攝完成,足見其不易。
《西遊記》可謂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劇,不僅創造了89.4%的收視率神話,也創造了超過3000次的重播神話,是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它也首開了電視劇出國拍攝的先河,足跡更是遍布了全國各地,在欣賞一部經典時,又何嘗不是在欣賞祖國的大好山河?
這部電視劇幾乎捧紅了劇組所有的演員,但功勞最大的卻是總導演楊潔,因為作為這部電視劇的主心骨,她的稍有差池,便可能成為整部作品夭折的根本。
可是網上關於楊潔導演的文章卻並不是很多,實在令人詫異,這樣一個優秀的導演怎麼能被忽略呢?
在《西遊記》中,她拍攝的是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但現實中的拍攝,楊潔何嘗不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
其中有太多的不易與心酸,也難怪她在85歲時,會專門寫成自己的一部人生自傳《楊潔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難》,生活不易,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了不是一場九九八十一難的歷劫?
楊潔,1929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祖籍在四川營山,父親是一位革命烈士,曾從事過教育工作,也曾創辦過報業。
她從小喜歡看電影,還受父親的影響,曾在《華西日報》上發表過小說《禁閉室的女性》和《他有什麼罪》。
後來楊潔去張家口,進入了華北聯合大學,並參加了解放軍,之後便被分配到文工隊成為了一名演員,曾先後在晉察冀新華廣播電臺、陝北新華廣播電臺、濟南廣播電臺擔任播音員。
她是青島人民廣播電臺的第一位播音員,也是中國第一代電視導演和製片人,她在女人還扛不起一片天時,便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傳奇史。
1953年底,楊潔因肺病住進醫院,次年,便因養病和為了方便照顧北京的母親,從青島人民廣播電臺調至了設在北京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1958年時,29歲的楊潔又被調到了北京電視臺工作,也就是中央電視臺的前身,2年後,32歲的楊潔開始專門負責電視戲曲節目,並執導了京劇《香羅帕》。
此後的她,開始一步步開啟了自己的導演生涯,1979年,她與鄧在軍聯合執導了"迎新春文藝晚會",也是嚴格意義上的央視第一臺春節聯歡晚會。
次年,51歲的開始執導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嶗山道士》,年過半百的她老當益壯,1982年時,開始建組拍攝中國的首部神話劇《西遊記》。
這部電視劇大獲成功,她也入選了1978年——1987年,全國影視十佳導演,並且位列榜首。
此後,她並沒有因為一部作品的成功而滯留,還先後拍攝了《朱元璋》、《西施》、《司馬遷》、《西遊記續集》等電視劇。
在拍攝《西遊記續集》時,楊潔已經71歲,但她的作品也依舊青春煥發,充滿魅力,令人回味無窮。
她的導演生涯輝煌而傳奇,是很多導演望塵莫及的存在,教授周傳基曾評價楊潔道:她在影視造旨上,很有天賦和靈感,她一定與生的能力,可能會讓別人苦苦奮鬥好多年!
周傳基可謂是中國影界的泰鬥,也是著名導演張藝謀和陳凱歌的老師,而他與楊潔的關係也非比尋常,他們曾有過一段婚姻。
她比周傳基小4歲,兩人相逢在青島,一個美麗的播音員,一個才華橫溢的實習生,優秀的人總是彼此吸引的,於是在周傳基的追求下,兩人共赴愛河。
戀愛中無論男女都是衝動的盲目的,可是戀愛容易婚姻不易,兩人在不聽家人和領導的勸阻,在1951年時,結為夫妻。
可是走入婚姻的殿堂後,很多問題便接踵而至,他們在事業上無疑都是佼佼者,可是生活裡卻是柴米油鹽。
兩人都是事業上的強者,但在鍋碗瓢盆中,卻有些手忙腳亂了,愛情的甜蜜在婚姻的瑣碎裡變得不堪一擊,在湊湊合合熬過十年後,兩人最終在1961年時分道揚鑣。
1953年時,楊潔曾因手術切除了幾根肋骨,離婚後36歲的她,還要獨自帶著3個孩子生活,兩人的婚姻雖然有摩擦,但多年的夫妻,讓周傳基終究有些於心不忍,但與其在一起不幸福,不如放手成全彼此。
離婚後的楊潔開始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此時,王崇秋從部隊轉來恰好與楊潔在一起工作,單身媽媽帶著三個孩子的生活終有太多的不容易。
熱心的王崇秋便時常會幫她,楊潔的堅強與才華,無時無刻不讓王崇秋為之動容,他們雖然相差14歲,但工作配合默契,生活中三觀一致,在經過深思熟慮後,1966年時,王崇秋鼓起勇氣向楊潔表白了。
當時的社會並不像現在一樣包容性很強,相差14歲的姐弟戀,實在是一次很大的考驗,當時的楊潔並沒有同意。
不過,王崇秋的真誠,最終打動了她,1969年,40歲的楊潔與26歲的攝影師王崇秋終於喜結連理,而一起接納的還有楊潔與前夫一起生育的三個孩子。
1970年,41歲的楊潔也為王崇秋生下了一個女兒,不過,孩子卻隨了楊潔的姓氏,最終成為了一名化妝師。
當年,楊潔與丈夫一直忙碌於《西遊記》的拍攝,對女兒照顧不周,女兒12歲時還因頭疼難忍而暈倒,被同學送回了家,並被兩次診斷為癲癇。
可是吃藥後並不見好,反而反應也變得遲鈍,幸好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了一位好醫生,在幾經檢查後發現只是神經性頭痛,15歲後就會好轉。
所幸發現及時,不然錯誤的用藥下,女兒很可能會變成痴呆,此時的楊潔夫妻才不敢再大意,可是他們工作都忙,根本沒時間照顧女兒。
最後只能讓女兒退學,讓女兒留在劇組跟在她身邊,漸漸學會了化妝,也算一門不錯的手藝。
丈夫為了支持楊潔的事業,只能默默將拍攝做到極致,吃過的苦不計其數,受過的傷也不少,最讓人心疼的是在拍攝大草原上駿馬奔騰的場面時,王崇秋像粘在地上一樣地堅持了幾個小時。
由於被有毒的馬蠅咬傷,沒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最終化膿感染,轉成了白癜風,這也因此成為了楊潔一生的痛,楊潔成功的背後,也隱藏了太多辛酸的眼淚。
2017年,88歲的楊潔因心臟病醫治無效而與世長辭,但《西遊記》劇組"不怕苦,不怕麻煩,用百折不撓的精神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的精神當永遠的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