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煙煙,煙雲籠簾房,月朦朦,朦月色昏黃……」提起「繞口令」,人們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袁一靈和他的《金鈴塔》,什麼「潘判官、管判官」,「郭、樸、陸、索……」然而繞口令豈止讓人發笑而已,它還可以描寫一些更深沉的情緒,比如在這樣一個淫雨霏霏、連月不開的黃梅季,還有什麼比聽一曲《瀟湘夜雨》更契合的呢?在悽冷無人的深宅別院,有一位病懨懨多愁善感的女子,孤單單思想起自己的身世,窗外是煙雲籠罩、細雨靡靡,窗內是羅衫輕薄、形單影吊,這是在大觀園深處的瀟湘館,林黛玉一段自艾自憐的獨白。在風雨之夜,她獨對淚燭一支、煎湯半盞,雖有兩位「小梅香」的陪伴,也沒有衣食的擔憂,但寄人籬下的孤獨和悽涼,受人冷落的惆悵與憤懣,還有感情無託的愁苦共煩憂,似乎都寄托在這一疊連聲的排列組合之中。更有琵琶一再的撩撥,看似低眉信手續續彈,實則別有幽愁暗恨生。這樣的作品,當然值得在這樣的季節一聽再聽。
雲煙煙煙雲籠簾房
月朦朦朦月色昏黃
陰霾霾一座瀟湘館
寒悽悽幾扇碧紗窗
呼嘯嘯幾個琅玕竹
草青青數枝瘦海棠
病懨懨一位多愁女
冷清清兩個小梅香
只見她薄囂囂囂薄羅衫薄
黃瘦瘦瘦黃花容黃
眼忪忪忪眼愁添懷
眉蹙蹙蹙眉恨滿腔
靜悄悄靜坐湘妃榻
軟綿綿軟靠象牙床
黯淡淡一盞殘淚燭
冷冰冰半杯煎藥湯
可憐她是氣喘喘 心蕩蕩
嗽聲聲 淚汪汪
血斑斑溼透了薄羅裳
情切切切情情忐忑
嘆連連連嘆嘆悽涼
我是生離離離別故土後
孤悽悽棲跡寄他方
路迢迢雲程千裡隔
白茫茫總望不到舊家鄉
她是神惚惚百般無聊賴
影單單諸事盡滄桑
見那夜沉沉夜色多慘澹
聲寂寂聲息愁更長
聽那風颯颯颯風風悽悽
雨霏霏霏雨雨猛猛
滴鈴鈴銅壺漏不盡
噠啷啷鐵馬響丁當
篤隆隆風驚簾勾動
淅瀝瀝雨點打寒窗
丁噹噹鐘聲敲三下
撲鼕鼕的譙樓打五更
那妃子是冷颼颼冷風禁不起
夜漫漫夜雨愁斷腸
從此後病汪汪病魔入膏肓
朱雪琴
(1923-1994)
圖片來自網絡
《瀟湘夜雨》的唱詞系一絕,顯然不是彈詞藝人的創作,而是有深厚舊學功底的文人所寫。可惜我未能查到是何人的作品。一般聽到的《瀟湘夜雨》是朱雪琴唱的,版本也不少。早期的演繹聲音清亮激昂,富有層次感,一點一點地推進,聽眾的情緒隨著嗓音和伴奏的演進而漸次進入高潮。後期的表演降低了音調,但更沉鬱,尤其看大師錄製的視頻,朱雪琴標誌性的表情和動作,營造出《瀟湘夜雨》獨特的氛圍。因為喜歡《瀟湘夜雨》這一段,也因為最近天氣的原因,我又找了一些其他版本來聽,倒也聽出些別樣的意思來。
凌文君版本的《瀟湘夜雨》也是我經常聽的。和朱雪琴版本相比,他沒有琵琶的伴奏,只有自己一把三弦,從始至終也沒有太多情緒的波動,只有他標誌性的真假聲轉換,有人認為不如他的老師夏荷生來得自如。但凌文君的彈唱樸實無華,似乎更符合傳統彈詞的意境美。他像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輕輕地彈,慢慢地唱,一聲聲一句句,聲聲入耳、句句驚心。仔細聽的話,可以聽出凌文君版本和朱雪琴版本在唱詞上有一處不同,在「路迢迢雲程千裡隔,白茫茫總望不到就家鄉」之後,凌文君的版本還有兩句:「只怕是虛飄飄飄到黃泉去,(倒不如)請求求早些赴無常」。本來,彈詞演員在現場演唱時根據自己的特點對唱詞進行一些調整,是很正常的。但朱雪琴版本刪掉這兩句,顯然不是演出中的即興行為,而是有意思的。猜想「黃泉」、「無常」這些詞語,是作為「尾巴」被斬掉的。而且「請求求」這樣的句子,好像在向惡勢力屈服,哎呀哎呀怎生是好,還是不要唱了。為證實我的猜想,我查了1949年1月顧玉笙主編的《聯合彈詞開篇全集》,其中收錄的《瀟湘夜雨》唱詞,這兩句是這麼寫的:「虛飄飄只怕是到黃泉近,(倒不如)請求求早些赴無常」。和凌文君的演唱略有小差別,這可以看作是藝術家個人的臨場發揮。凌文君
(1915-1974)
圖片翻拍自《聯合彈詞開篇全集》
凌文君中年時正遇上史無前例的年代,被發配到南京路西藏路口的工宣中學(後來改為上海精品商廈,現已成為綠地)當門房,每天發送信件、上下課搖鈴、生鍋爐、燒開水。每到陰雨連綿的季節,不知他會不會彈唱這段《瀟湘夜雨》。1974年凌文君去世,年僅59歲。
楊仁麟
(1906-1983)
除了凌文君版本,一代「蛇王」楊仁麟也提供了一個獨特版本的《瀟湘夜雨》。也是民國時代的錄音,也是一個人演出沒有伴奏,但和楊仁麟唱《白蛇》的靈動不一樣,他的《瀟湘夜雨》更沉靜、更平和,沒有用他華麗的小嗓,而只是在高潮處加快了演唱的節奏,所以他的版本比朱雪琴、凌文君要短差不多半分鐘。「黃泉」和「無常」那兩句唱詞,楊仁麟自然是唱的,而且和開篇書上唱得一樣。有趣的是,楊仁麟版的「陰霾霾」,他的發音是「陰離離」。大師唱錯別字?還在大美電臺錄了音?我的猜想,舊時代藝人相互之間是不交流的,楊仁麟拿到唱詞,就自己唱了起來。對識字不多的彈詞老藝人來說,「霾」字確實複雜了那麼一點點,於是就唱錯了……這個「事故」怪不得楊大師,那時大美電臺的編輯不知道是誰,建議把他找回來,七十多年前應該扣罰的績效,還是要扣回來。
一笑。
最近我還寫了
冊那和赤佬都分不清,你怎麼還睡得著覺?
新同心路:來者勿忘國史
當蔥油餅成了奢侈品……
1991年,稀裡糊塗上大學
獲獎的是:生活;獲獎的是:愛……
上個庚子年,用糯米腔高唱三面紅旗
為啥今年的產量比往年高?
「情報處長」陳述的多彩人生
弄堂砂鍋小餛飩
網紅神曲BGMの絲綸閣下口是心非
九十年代的盧灣區,那時你在哪裡?
走進九江路聖三一堂
如果這些東西你都用過……
百圖追憶當年的老徐匯區
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老周望野眼」
感謝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