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之珠——蘋島

2020-12-28 今日永州

◇呂國康

蘋島俗稱浮洲,其得名的原因,正如蔣本厚曰:「瀟湘合瀦處,一洲障之。大不過一弓也,翠竹佳卉浮於水上,似沉一觴,高去水四五尺。當春流浩淼,二水爭先,未嘗浸沒,浮洲以故得名。」(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卷八山川志)。清初零陵縣令王元弼寫詩云:「蒲洲東望水漫天,秋氣橫開秋水船,幾度掛帆看夜月,清光無數向洲懸」。艾承恩《浮洲》詩有「兩岸青山映,香蘋一棹風」句。從蘋到白蘋、香蘋,到「蘋洲春漲」,每當春夏之交,瀟湘二水浩浩蕩蕩,層林覆蓋、青翠欲滴的綠島,宛如碩大蘋葉浮於煙波浩渺的中流,隨波搖晃,正如柳詩所描寫「島嶼疑搖振」。於是蘋島、蘋洲代替了蒲洲,永州八景之首的 「蘋洲春漲」更是名聲遠播。

娥皇、女英是舜帝的妃子。她們都是堯的女兒,故稱帝子,又稱湘君、湘夫人、湘妃。《史記》載:舜「代堯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將,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太平御覽·述異記》說:「舜南巡不返,沒葬於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慟哭,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斑然」。《水經注·湘水》說:「二妃從徵,溺於湘江,神遊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明代湘陰人夏原吉寫了《瀟湘夜雨》:「二女南來正斷魂,那堪風雨又黃昏。瀟瀟無限相思淚,都作江邊竹上痕。」零陵的民間傳說,以前浮洲也會沉沒,尤其是春水暴漲之際。當年,舜帝南巡,娥皇、女英乘舟溯湘而上前往九疑山尋夫,路過零陵時,但見白水茫茫,艄公稍一不慎船觸暗灘,搖搖欲傾,女英趕緊將一塊碧羅巾投入水中,水下的龍神見了,慌忙放出三隻金鴨子,將暗灘託出水面。此後不管水漲多高,鴨子總能隨波上浮,故而此島始終浮於水面,故名「浮洲」。

柳宗元《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登蒲洲石磯望橫江口潭島深廻斜對香零山》兩首山水詩,從側面描寫了蒲洲四周的風光。前詩開頭「九疑浚傾奔,臨源委縈廻。會合屬空曠,泓澄停風雷」,直寫瀟湘二水匯合的空曠:江面遼闊,波平濤息。從近景想像二水發源、奔流不息的遠景。點明瀟水發源於九嶷山,湘水來自廣西興安縣海洋山(臨源)。接著,視角轉向湘口館,高樓依山而建,聳於雲霄之外。以「纖雲盡褰開」的早晨到「水碧無塵埃」的正午,詩人陶醉於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詩中的湘口館即驛站,建在瀟湘二水匯合處之東岸,與蒲洲隔江相望,是蒲洲的參照物,重要的觀景點。如果說此詩是從東岸俯看瀟湘二水的風光,那麼《登蒲洲石磯》詩則是從河西的石磯向東觀景,以洲島、江水、香零山為描寫對象。詩中「孤山乃北畤,森爽棲靈神。」『孤山指香零山。《柳河東全集》注「孤山即指香零山」是正確的。永州八景之「香零煙雨,」是清代人誤將香爐山認作香零山,張冠李戴越百年。

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載:「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宋迪,字復古,洛陽人,以進士擢第為司封郎。嗜古好作山水,尤工平遠。宋在朝庭與司馬光為友,後捲入新舊黨爭,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遭罷黜。《瀟湘八景》是宋迪被貶後所作,以縱貫湘江流域的八處景點為代表,描繪了楚地的山水風光,抒發了自屈賈至杜甫、柳宗元一脈相承的家國情懷,幽怨之感。在國內外影響廣泛。 「瀟湘夜雨」為八景之首,景點即蘋島。後又有「蘋洲春漲」為永州八景之首。無論是「瀟湘夜雨」還是「蘋洲春漲」,都充滿詩情畫意,勃勃生機,是為蘋島打出的巨型廣告。

《瀟湘水雲》是著名的古琴曲,為宋代浙派琴家創始人郭沔所作。當時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瀟、湘二水合流處遊航。每當遠望九嶷山為雲水所蔽,見到雲水奔騰的景象,深感國事飄零,激起他對山河殘缺,時勢飄零的無限感慨,借水光雲影,以寄抑鬱、眷念之情。明代《神奇秘譜》收錄了《瀟湘水雲》琴譜。曲譜分十段,餘音嫋嫋,至今不衰。

蘋洲書院的創建,抒寫了永州教育史的光輝篇章。清乾隆四年(1739),零陵人、江蘇桃源(今泗陽)縣令眭文煥父子在蘋島創建蘋洲書院。光緒十二年(1886),抗法名將王德榜晚年閒居零陵古城,他十分關心家鄉的公益事業,與湘軍名將席寶田共同出資重建蘋洲書院,並邀請曾中進士、入翰林、授編修,隨左宗棠進軍天山南北,修復新疆的文武雙全的鄉賢周崇傅擔任首任山長。光緒十五年(1889)湖南鄉試,該院有8名學生考取貢生,因此被譽為湖南四大書院之一,也成為當時永州八縣的最高學府。光緒二十九年(1903),書院改為新式中學堂,後又改為永郡聯立蘋洲中學;1949年與省立七中合併,署名湖南省第七中學,1952年更名為零陵一中,直至1953年春,零陵一中遷至對岸向家灣。以後的數十年裡,蘋島一直為辦學所用。現修復了蘋洲書院,作為文化的載體,不駐要弘揚中國的書院文化,更應弘揚瀟湘文化,成為瀟湘文化的研究、宣傳基地。

李達是蘋洲中學的驕傲。從1905年到1909年,李達在這裡求學5年,從年僅15歲在投考途中對老先生出的上聯「東西兩岸皆蔡家」而吟出「瀟湘二水匯蘋洲」,直至就讀期間將習作輯錄成《鶴鳴文集》,受到國文老師的稱讚:「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文章十篇如鶴鳴長空。」正如李達常常念叨的:「我的母校永州中學在瀟湘二水匯合口的江心小洲上,從河岸到校門有53級臺階。」這臺階是李達拾級而上的基石,是奔赴北京、東渡日本求學的起點。從永州的莘莘學子,成為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

瓊瑤是臺灣著名女作家,在海峽兩岸家喻戶曉。但鮮為人知的是,她的恩師、戀人蔣仁卻是永州中學的國文教師,新中國成立前夕離開蘋島隻身去臺灣。蔣是瓊瑤高中的國文導師,對酷愛文學的瓊瑤給予指教、栽培,因而產生師生戀,忘年之愛。由於女方家長的反對,釀成悲劇。瓊瑤的長篇小說《窗外》就是這一段刻骨銘心愛情故事的反映。她在學校一度被同學稱之為林黛玉。高中畢業後步入文壇,她創作了大量令少男少女們如醉如痴的愛情小說、電影、電視劇。瓊瑤的成功,自然離不開恩師蔣仁的關心、指導。

古人言蘋洲必言瀟湘,言瀟湘必涉及二妃、九嶷。如果說,蘋島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麼,神奇瀟湘就是託起明珠的巨大銀盤。如果說,二妃與舜帝的愛情故事是蘋島的文化符號,那麼,湘靈鼓瑟彈奏的是一支動人的神曲。如果說,瀟湘廟是娥皇、女英的化身,那麼,瀟湘館就是寄託了對美好愛情嚮往的聖地。如果說,瀟湘夜雨、蘋洲春漲是美妙、神奇的畫卷,那麼,蘋洲書院則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我認為,蘋島是瀟湘文化的一扇窗口,是詩畫瀟湘的集散地、觀景臺,需要永州歷史文化研究學會的同仁深入研究、開掘、展示;蘋島是古城零陵的旅遊勝地,如何在保護中建設,在建設中保護,需整體規劃,整體創造,以蘋島為核心,將香零山、瀟湘廟、拙巖、書堂寺等納入蘋島景區,體現古香古色古風古韻。總之,我們既要保護蘋島燦爛的人文歷史,也要創造蘋島更加輝煌的明天!

相關焦點

  • 林黛玉出嫁真相被解開,元春探春聯手賜名,瀟湘妃子只能嫁他人
    以後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林黛玉的瀟湘妃子名號是賈探春為她取的。出處就堯帝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因丈夫舜帝死於蒼梧之地,二女尋夫而至,得知夫死,灑淚於竹成斑。後世遂稱二女為湘夫人,也就是「瀟湘妃子」。「瀟湘妃子」最要注意的是娥皇女英二妃共稱。巧合的是給林黛玉取名的賈探春最後為「王妃」。此王妃不是北靜王妃這種藩王妃,而是一國之王妃。
  • 紅土航空公開徵名,湖南、瀟湘、芙蓉航空呼聲最高,還有「臭豆腐...
    很多網友傾囊相授,都提出了自己覺得最適合我們湖南人本土航空公司的名字,其中呼聲最高的要數"湖南航空」、「瀟湘航空」、「芙蓉航空」、「嶽麓航空」、「星城航空」等等名字,其中也不乏一些網友們的奇思妙想,比如「弗蘭航空」、「臭豆腐航空」、「辣妹子航空」、「東方紅航空」等等。
  • 林黛玉未嫁小姐,為何同意叫瀟湘妃子?看她和探春結局才知很恰當
    瀟湘妃子之名雖源於瀟湘館、斑竹、愛哭,但重點卻是賈探春說的這句「將來他想林姐夫」。《題帕三絕·三》彩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從詩中已經寫得明白,林黛玉窗前竹非瀟湘館之竹,身邊人也不是心上人,不知道她為何流淚。
  • 蘇軾作品《瀟湘竹石圖》,被人以10塊大洋賣掉,專家:價值5個億
    褒獎了竹的剛毅精神;有人將他們作於畫中,例如蘇軾所作《瀟湘竹石圖》……而今天,要說到的便是《瀟湘竹石圖》的"人生旅程"。傳家寶的"旅程"元豐三年,蘇軾被貶至黃州,為了報答昔日好友的款待之情,蘇軾便將《瀟湘竹石圖》贈予了好友黃覺。
  • 古琴 |《瀟湘水雲》寧靜致遠,塵心頓息
    ©點擊上方綠色音頻聆聽今晚與大家分享一首古琴曲《瀟湘水雲》,出自成公亮老師的專輯《廣陵琴韻(二)》。
  • 單曲精修|《瀟湘水雲》
    琴曲《瀟湘水雲》地點:中央音樂學院視頻選自2017年張萌古琴獨奏音樂會現場錄像「瀟湘之水清且深,上下一碧涵古今
  • 吳瑕|漫談瀟湘妃子
    「瀟湘妃子」即林黛玉的詩名。當初探春初建海棠詩社時,規定每個人取一個別號,方才不俗。
  • 瀟湘夜雨
    你從遠古東方走來, 你從三江五湖走來, 瀟湘夜雨微信公眾平臺。
  • 一曲《瀟湘水雲》借水光雲影,寄眷念之情
    而《瀟湘水雲》在古琴曲中是十分著名的,備受各派琴家推崇,歷代琴人爭相彈奏。不論是思想內容、曲式結構還是技術技巧、旋律的可聽性等方面,它都是古琴曲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但郭氏原譜今已不存,最早收錄此曲的是明朱權編撰的《神奇秘譜》(1425) ,其解題曰: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
  • 《瀟湘水雲》與文人音樂觀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郭丐創作的《瀟湘水雲》。郭丐,字楚望,浙江水嘉(今麗水市)人。一生主要活動於南宋淳枯、鹹淳年間(1211一1274)。他與學生劉志方、徐天民、毛敏仲等。  共稱「浙派」。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琴曲,《瀟湘水雲》則是70D年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傑作。該曲最早刊於明朱權編撰的《神奇秘譜》(1425)中,「解題」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丐所制。
  • 古琴 《瀟湘水雲》寧靜以致遠,塵心頓息
    《瀟湘水雲》是南宋郭沔的作品。它以奔騰的雲水遮蓋了九嶷山的形象,表現了作者對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滿腔義憤。 點擊▲上面音頻免費聆聽音樂寧靜以致遠,塵心頓息。有一種味道 有一種讓人安靜下來的衝動。文章不療山水癖,身心每被野雲羈。 今天是吳景略先生110歲誕辰。重聽經典,紀念大師! 《瀟湘水雲》,南宋郭楚望曲。
  • 東方之珠,我的愛人
    作者:樹神 XX要問哪首歌最能代表香港,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東方之珠》,這是香港回歸之際傳唱度極高的一首歌。當時的版本由那英和劉德華演唱,在電視中反覆播放,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這種超越性的體悟或許解釋了為什麼身為臺灣人的他卻寫出了《東方之珠》這樣吟誦香港的傑作。早在1986年,羅大佑就有了為香港創作歌曲的念想。當時,初到香港的他感受到了當地融合的文化特色,覺得有趣。「我覺得香港這座城市,當然有很多中國人的影響,但同時又受過西方文化的洗禮;這裡有勞斯萊斯,也會有廣東傳統的粵菜,有中環商業化、現代化的商場,也會有黃大仙的廟」。
  • 《誅仙手遊》瀟湘花羽時裝怎麼樣 瀟湘花羽時裝外觀預覽
    導 讀 在誅仙手遊中時裝瀟湘花羽到底怎麼樣呢?
  • 琴曲欣賞《瀟湘水雲》寧靜以致遠,塵心頓息
    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雲之為曲,有悠揚自得之趣,水光雲影之興;更有滿頭風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神奇秘譜》《瀟湘水雲》,會彈和彈會不同,彈五年和彈十年也不同。任何曲子,技巧還是相對容易的,只要肯下苦功夫練就有希望,但是這一份氣魄氣韻,不容易。瀟湘之名,源於瀟水與湘江合流。《水經注•湘水》曰:「瀟者,水清深也。」瀟水發源於永州藍山縣境內深山,蜿蜒曲折,於零陵蘋島注入湘江,永州因此得「瀟湘」之雅稱。
  • 瀟湘原創之家‖朱先桂 故鄉的麻子餅
    本期圖片:朱先桂投稿啟事瀟湘原創之家立足湖湘文化,面向全國各地文學愛好者,既推介名家,又扶持草根。        4、來稿一經採用,將自動視為授權瀟湘原創之家,編者有權處理稿件,15天內未被採用推送的,可自行轉發其他平臺。        5、投稿後需加主編微信號xiaoxiangzj20161111,以便發放稿費。不添加小編微信號者,視為支持贊助平臺建設。
  • 雨季就該聽聽《瀟湘夜雨》
    在風雨之夜,她獨對淚燭一支、煎湯半盞,雖有兩位「小梅香」的陪伴,也沒有衣食的擔憂,但寄人籬下的孤獨和悽涼,受人冷落的惆悵與憤懣,還有感情無託的愁苦共煩憂,似乎都寄托在這一疊連聲的排列組合之中。更有琵琶一再的撩撥,看似低眉信手續續彈,實則別有幽愁暗恨生。這樣的作品,當然值得在這樣的季節一聽再聽。
  • 女頻小說榜 情意濃之 瀟湘書院
    親愛的書友們,瀟湘書院月票榜溫暖來襲。快來看看是否有你的所愛呢?榜單中穿越小說佔據了半壁江山,有女王範的《女帝本色》 御姐範的《御寵醫妃》 穎悟絕倫的《盛世謀臣》更有異能女《藥女晶晶》, 各種精彩情節超乎你的想像。深秋時節,大家一起來瀟湘書院吧。
  • 古琴 |《瀟湘水雲》寧靜致遠,渾然天成
    今天壹心與大家分享的這首《瀟湘水雲》,選自古琴大家趙家珍的專輯《天地之音》。趙家珍老師用清越而飄逸的泛音奏出,向我們描繪了一種祥和的意境。這首曲子飽含著激越的情懷,強烈的傾訴,引起了我們對水光雲影的聯想。奔流的瀟湘之水啊,讓人久久難以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