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車臣戰爭作為電影故事背景。非常寫實的記錄了格羅茲尼巷戰的血腥場面,故事講述了一個旅在市中心被車臣人聯軍伏擊。為防止屍體被侮辱,坦克手把隊友屍體全碾碎。履帶被炸斷了沒投降,坦克手被炸斷腿腳釘十字架上。
影片對戰役的描繪真實到近乎紀錄片的程度。非常沉悶的車臣題材,表現得非常重口味,但是非常真實的作品。95%的篇幅都是巷戰。沒有任何主旋律的東西,沒有任何標語,沒有任何意識形態的宣揚,只要血淋淋的復原,只要種族仇視和宗教仇視。導演用了最嚴酷、最血淋淋的方式呈現了真實的戰役該有的相貌。影片還隱含著對俄羅斯軍隊在戰役中的指揮混亂和戰術的過錯等問題的批評,很值得玩味。
影片曾被評為史上最血腥戰爭片,但是影片整條故事線比較紊亂,頭緒含糊,表演比較粗糙,不乏俄國人特有的碎嘴和冗長對白,最大特色就是極點寫實的骯髒紊亂場景布置,焰火血肉觸目驚心,可謂百年影史最傳神,還有華美聖歌配樂和重口味的暴力鏡頭,俄軍與車臣匪幫的殘暴都令人惶惶不安。
影片運用了非常多的殘缺不全血肉模糊的肢體的鏡頭,被車臣砍頭、虐殺的俄羅斯大兵,專打下體的女狙擊手,讓坦克碾碎的屍身、釘死的坦克兵、到處是被炸碎、子彈洞穿殘缺不全的肢體,滿地內臟。儘管製作粗糙,卻是最血腥的戰爭片、純寫實。滿屏幕的斷臂殘肢,血腥殘忍,觀看全程脊背發涼。
影片硝煙瀰漫的場景仿佛給攝影機蒙上了薄紗,儘管全是近景和特寫的拍照也難以看清楚主要人物的容顏。俄車兩邊的視點轉化很不固定,女旁白和人物臺詞堆疊的不可思議。所以本片藝術性不高,它最值得必定的特徵就是震撼,殘酷至鄙陋的震撼。聖戰組織的肢體優待手法多到麻木,讓人無力面臨真實。
影片的劇情單薄到幾乎沒有,但是卻用近乎實在的畫面展示了戰爭的殘酷。俄軍戰士也沒有想像中的為國而戰的崇高思想,更多的僅僅出於自保而下意識的作戰。前半部分著重描述了車臣方的殘酷,後半部分雖然俄軍發起了絕地反擊並慘勝,但片尾的字幕又不得不讓人反思:戰爭的含義究竟在哪裡?
愛好和平,遠離仇恨!唯有血腥才能記錄戰爭的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