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第一次遇到,為表達感謝還有快遞錦旗的!」
10月29日,北京門頭溝藍天救援隊聯合多方力量,深夜進山救下13名被困在靈山主峰的驢友。11月4日上午,救援隊收到了驢友團快遞來的感謝錦旗,當天參與救援的藍天隊員劉桐表示無法接受,「我們救人完全自費,不求回報,被快遞錦旗,是一種羞辱!」
回顧救援經過
13名驢友被困門頭溝靈山,被找到時凍得縮成一團
10月29日,一個13人的驢友團被困門頭溝區靈山之中。消防部門等各方力量深夜進山搜救,於10月30日8時左右將13名被困者安全護送下山,無人員受傷。據參與救援的藍天隊員說,靈山海拔高,山中溫度零下四五度,已有冰雪,找到這13名被困者時,他們凍得縮成了一團。
10月29日下午18時13分,門頭溝區消防救援支隊接到市消防救援總隊119指揮中心調度,稱在門頭溝區清水鎮靈山主峰上有十三名群眾走失被困。據悉,靈山位於門頭溝的西北部,頂峰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第一高峰。接警後,門頭溝區消防救援支隊一方面調集齋堂消防救援站指戰員緊急趕赴現場,另一方面緊急協調藍天救援隊同步救援。
齋堂消防救援站到達靈山腳下江水河村後,同清水鎮政府、清水公安派出所、藍天救援隊等力量匯合,商討救援方案。經現場指揮部研判,決定由齋堂消防救援站、藍天救援隊和當地嚮導組成搜救小組,共同上山尋找被困人員。同時,消防救援站指戰員攜帶繩索、擔架等救援裝備,以及食物、水等應急物品。
通過電話,藍天隊員聯繫上了被困的驢友,「1男、12女共13人,男的為領隊,因天黑迷路被困,且沒有照明設備。無人員受傷,但因山裡溫度低,他們說凍得快不行了。」參與救援的藍天隊員劉桐說。
劉桐在電話中安慰鼓勵被困驢友,建議他們唱唱歌、講講故事以度過難受的這段時間。
20時50分,藍天隊員到達位於洪水口村的前方指揮部,和消防、派出所、清水鎮政府等救援人員匯合,並配合前方指揮部協商救援方案。
根據被困驢友發來的坐標,救援人員確定了救援路線,決定從九龍窪村上山。6名消防指戰員、6名藍天隊員和當地嚮導組成第一梯隊向靈山進發。
「深夜爬野山很艱難,我們距離被困者位置大概有7公裡山路,一路荊棘密布,碎石極多。」劉桐說,在距離被困者大概一公裡左右的時候,眼前沒路了,「中間隔著一道山梁,看著很近,但就是過不去。」
沒辦法,救人要緊。劉桐說,救援人員只能鑽進扎人的荊棘中,硬開路。終於,經過數小時的艱難跋涉,29日4時4分,救援人員的照明打光、大聲呼喊得到了被困者的回應。30日凌晨,救援小組克服重重困難,在歷經7個半小時左右搜尋,攀爬高度約500米,行走近8公裡後,終於找到了十三名被困人員。救援人員第一時間對被困人員進行檢查,詢問狀況。當時,十三名被困人員身體並無大礙,只是由於天氣寒冷而體力明顯透支,救援人員對他們採取保暖措施,並提供應急食品補充體能。
「我們進山的時候溫度就接近零度了,找到他們的時候,溫度已有零下四五度,他們被凍得縮成了一團,大家情緒都很低沉。」劉桐說,救援人員趕緊把保溫毯給被困人員披上,稍作休整,開始下山。
5時12分左右,救援人員協助被困人員下山返回。上午8時08分,救援小組與全部被困人員成功到達山下集結點,13名被困人員被交由屬地鎮政府和公安派出所進行後續安置。
「他們是一個臨時組織的驢友團,其中年紀小的30歲上下,年紀大的50歲左右,都不是很專業的驢友。」劉桐分析他們被困的原因說,主要有三條:一是不按常規路線走,領隊曾稱「都是我們自己開得路」,這實在是拿生命開玩笑。二是未攜帶充的足照明設備,13個人只攜帶了一個手電筒,導致天黑後根本不敢行動。三是不懂地圖。不熟悉戶外專業登山軟體的路線軌跡等功能,沒法第一時間找到脫困路徑。劉桐說,因為山中碎石很多,兩名藍天隊員崴了腳。「連專業山野救援人員都會受傷,可見這些驢友的處境多危險。」
藍天隊員:「其實他們大可不必送錦旗,人沒事我們就覺得一切都值了。」
據劉桐介紹,10月30日上午,救援人員將13名被困驢友救下山後,其中一名男領隊問自己要了消防救援站、派出所和藍天救援隊的地址,「早知當時就不給他了,後悔。」
11月4日上午,藍天隊員收了一個從河北石家莊一個村子寄來的包裹,打開一看,是一面錦旗,落款為「靈山十三名被困群眾敬贈」。「頓時氣憤無比!」劉桐說。
在微信上,劉桐和驢友團領隊確認了這是他們寄來的錦旗。劉桐當即向其表示,當天救他們的時候,藍天隊員沒有嫌遠和路不好走,「您要有心就來了,回頭我給你退回去,我們不缺錦旗。」
劉桐說,10月29日下午接到救援任務後,9名藍天隊員集結,6名隊員和消防員一起上山,其中兩名隊員還崴腳受傷。
整個救援過程藍天隊員輾轉230餘公裡,夜間搜山行進20餘公裡,用時18多個小時,「有好幾名藍天隊員住在城裡,他們早上一下山顧不上休息就往單位趕。」劉桐說。
「其實他們大可不必送錦旗,人沒事我們就覺得一切都值了。」
被救驢友領隊:寄錦旗不是看不起人,希望藍天隊員不要誤會
這名領隊解釋稱,他們是親自去的,但不是手捧錦旗,因為有些驢友工作特殊,此前被報導影響了正常生活,所以不想再引起關注。
領隊最後還表示,他和被解救驢友特別感激藍天隊員,寄錦旗不是看不起人,希望藍天隊員不要誤會。
劉桐不認可領隊的這一說法,錦旗像是直接在網上下單寄來的,而且送錦旗和工作特殊沒有關係。「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問題。」
網友評論
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驢友不尊重人,敷衍了事;有的人則認為藍天救援隊小題大做。你怎麼看?
聲音
快遞送錦旗引爭議,只是溝通不當
救援隊勇救被困群眾,怎麼看都是一件善事。想不到,卻因為錦旗引發糾紛。此事一經報導,網友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的人認為:「別人跋山涉水去救你們的時候不嫌遠,你們送個錦旗就嫌遠啦。」有的人則認為:「既然不求回報,那就不要計較。」對此,我們不妨從兩方面看。
站在救援隊的角度,他們有權利接受他們認可的感謝形式。志願深夜進山救人,勢必歷經困難險阻,即便不求物質獎勵,也應當獲得精神鼓勵。在法律規定裡面,拾金不昧尚且應當得到一定的報酬,救援隊希望得到現場贈送的錦旗並不為過。被感謝者感受不到謝意和誠意,即便贈送金山銀山,也沒有太多意義。若是有救援隊員認為,快遞贈送錦旗,低估了救援隊的無私奉獻,感到憤慨也可以理解。
站在被救驢友角度,他們只要盡力表達謝意,形式其實並不重要。俗話說:「大恩不言謝,深恩幾於仇。」被救者如何表達謝意,端看是否能盡力而為。每個人有不同的表達謝意的方式,快遞送錦旗並不能說明被救者不重視。加之,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現實困難,要求所有的被困者按要求的形式答謝,未免有道德綁架之嫌。對待被救驢友,我們不必吹毛求疵。
在表達謝意上,從沒有什麼禮儀規範。說到底,這既不是一方的要求過於苛刻的問題,也不是一方的答謝過於輕忽輕忽的問題,而是雙方溝通不當的問題。倘若,被救驢友能事先與救援隊溝通好答謝形式,言明自身在生活或工作方面的不當,或給予其他的公開感謝形式,想必救援隊一方也不會有太多的不滿。多數情況下,救援隊看的是心意而不是形式,心意到位了,即便不送錦旗,也能得到諒解。
所謂:「錢債易償,人情難還。」主動與救援隊溝通,本就是被救驢友一方的責任,沒有溝通清楚,便盲目地認為快遞錦旗就能表達謝意,未免不夠重視。希望被救驢友能反思反思,到底自己是否盡力答謝。
信息來源:新浪、北京日報客戶端、新浪微博、四川在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