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德育:追逐理想與態度,敘述最美教育故事

2020-12-20 最美教育故事

青春應該怎樣度過?有的如同烈火,永遠照耀別人,有的卻像螢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態度,決定一個人在戰鬥中站的位置。3月10日柞水縣城區二中德育活動剪影—追逐理想與態度,敘述最美教育故事。

養花是一種樂趣,是一種體驗,是一種快樂,更是一種境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環境和居住條件的改善,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利用花草的色彩和姿態來創造優美的室內環境。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讀書,人生才更精彩!

我們總該學會以自己的方式成長,去面對這不那麼可愛的世界,不管遇到了什麼,我都希望,我們的內心,像是一顆迎風的向日葵,朝著明亮的方向,生生不息,如此,才能更靠近幸福。

標準就是標準,標準是不能動搖的底線。有時,生活中的一些事也會如此,比如一句話在流傳的過程中往往不符合最初的「標準」,失了真,走了味兒。

剪紙工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長河中一顆璀璨之星。作為民間工藝,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用剪刀在一塊塊紙上剪出他們的生活畫面,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剪紙有別於作畫和書法,以它別樣的風情展現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人們對事物最美好的情感。

陽春三月,春姑娘悄悄地來到人間,大地披上了華麗的戎裝,柳枝吐翠,麥苗舒展,紫燕紛飛。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風平浪靜,永遠不要企望自己一帆風順,這不切實際。」一代偉人鄧小平同志的「三起三落」經歷,構成了他傳奇的一生,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奇蹟般的復出,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的成功,與他具有的崇高信念、堅忍不拔的耐力、堅毅頑強的意志密切相關。

「生活裡沒有了書籍,就像沒有了陽光;智慧裡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列寧也曾說過:「書籍是巨大的力量,」「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不管怎麼說,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現了書對人類的重要性。

生命在於運動,生命不息,運動不止。因為運動不但能夠讓人感到流汗的酣暢淋漓,還強健了體魄。

包餃子說簡單不簡單,說難也談不上。製作過程倒是挺複雜的,和面,揉面,擀麵,材料的選擇因為要符合大多數人口味所以也要稍稍費費腦力。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

相關焦點

  • 以理想的教育實現教育的理想
    自建校伊始,校長祝啟程就提出「東辰新教育」的辦學理念,確立了「培養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現代人」的育人目標,以理想的教育實現教育的理想。東辰國際學校20年來的發展之路,不僅是對理想教育的追求之路,更是創辦理想學校的創新之路。東辰國際學校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
  • 黃心怡:依託影視德育,追求詩意教育
    做什麼樣的德育?林老師幽默地介紹:《影視德育課程》課題成立的初始來自於自己閒暇時間看過的幾百部電影。而影視作為德育載體,它是美學化的,林老師用電影《長城》中以秦腔為調結合古詩詞、孔明燈的壯麗葬禮場面以及高建群先生《西地平線上》的文字體現了「死亡原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莊嚴和尊嚴的事情」的人格美與生命美,突出了德育載體的美學化。「我們的課堂是啟蒙的,而影視可以達成這一目的。」
  • 湖南衡陽縣:12萬中小學生觀看《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追逐夢想...
    「我是接班人」第二課《追逐夢想向陽而生》直播,同時告知學生家長通過電視和手機觀看直播課堂,感受著網絡大課堂帶給我們心靈上的洗禮。據了解,此次《我是接班人》網絡直播課堂,是省教育廳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發揮教育信息化助力立德樹人、促進教育均衡、探索教育未來的作用,聯合省委宣傳部製作的「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網絡大課堂第二課《追逐夢想向陽而生》,重點講述如何樹立和實現人生目標、如何促進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 中華德育故事動畫片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並聯手內蒙古東聯動漫公司,歷時十年,耗資近億,精心製作成此部致力於人心教育的《中華德育故事》,為中國首部典故類童蒙養正動漫。 其內容根據民國年間湖州蔡振紳先生編輯的《德育課本》以及中華古籍《二十四史》及多部典籍改編而成。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中華八德為主題,講述了近千位中華先人真實的勵志故事。
  • 不忘教育初心 牢記育人使命——武威第十五中學開展德育論壇活動
    馬驍同志要求每一位教職員工都要樹立積極陽光的心態,從學生的思想困惑入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德育工作,突出德育實效,不斷推動學校德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總結概括與發展願景  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馬勇同志從近期教育領域一系列重要文件出臺的背景,解讀了當前教育形勢和育人評價導向的變化,闡釋了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在新時期的重大歷史意義,要求全校教職員工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
  • 南流中學多舉措開展系列德育活動
    近年來,南流中學針對目前獨生子女、單親家庭、 「留守學生」等現象顯著增多的實際情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更新觀念、探索和創建現代學校的德育模式,多措並舉開展一系列德育活動。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取得了一定實效性,防止了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走出一條符合現階段實情的德育辦學之路。
  • 小節日 凝聚愛的大力量——濟南一中「班主任節」德育主題教育活動...
    原標題:小節日 凝聚愛的大力量——濟南一中「班主任節」德育主題教育活動一瞥通過問卷調查和有獎徵集的方式遴選出「節日主題」,從「尊重班主任、理解班主任、熱愛班主任」,到「凝聚力量、相伴成長」「用智慧與愛守望成長」「最美芳華、由您相伴、風雨過後、必見彩虹」,形成了前後銜接、較為完善的主題教育活動體系。
  • 主體性德育:「一本二重三自」彰顯威力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學校提出「教育好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信、負責、快樂、成功中得到主動發展。校長趙國弟認為,以責任感為核心的主體性德育,從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是主體性德育的重點,也是增強德育實效性的要點。
  • 德育引領少年郎 五育融合築夢想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全國教育大會強調指出,「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博興縣第一小學教育集團喬莊鎮學區德育工作報告會召開
    德育工作互動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淋凡 高夢君 通訊員 藺向輝 濱州報導為進一步加強德育和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喬莊鎮學校的德育管理水平,11月25日,博興縣第一小學教育集團喬莊鎮學區德育工作報告會在喬莊中心學校成功召開。
  • 《中華德育故事》廣播劇 第17集 元振濟窆
    故事提要:唐朝時候,有一個叫郭元振的人。他十六歲就進太學讀書。
  • 用網絡構架德育課程的彩虹橋
    用網絡構架德育課程的彩虹橋——抗疫背景下學校項目化德育網絡課程建設與實施寧波市鄞州區鍾公廟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 黃明敏【摘要】在如今疫情常態化的社會背景下,德育課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關注一、疫情下的德育困境1.常規化育課程實施受阻。疫情背景下急需的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責任教育、社會公德教育、感恩教育等,學生需要建立起的安全意識和衛生習慣養成教育均需家庭參與,家校共建顯得尤為重要。
  • 欣賞《義勇軍進行曲》,陶冶愛國情操,實現德育教育
    音樂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在學生的知情意等多方面都能產生重要的影響。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一代樂聖貝多芬也說過:「音樂教學是實施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武器。」《音樂課程標準》也強調指出:「音樂教育要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 楊淑芬老師監製中華德育故事動畫片1-10部精裝卡書版
    《中華德育故事》教育手冊前言       當今時代,教育在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於我們的整個社會而言,好的教育與幸福生活息息相關。本德育動漫系列《中華德育故事》就是在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之下,應運而生。         故事改編自民國19年(1930年)蔡振紳先生編輯的《德育課本》。而《德育課本》的緣起,要追溯到民國初期。由於當時動蕩不安,德教不行於世。悲心濟世的蔡振紳先生,痛感當時德教的淪喪,希望能對現狀「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 【紅校·德育】德育實踐活動作業之影視教育《天堂的張望》
    全體學生:根據《紅軍鎮中心學校2020至2021學年度寒假德育實踐作業》要求,現將第五項德育實踐活動作業——觀看感恩勵志電影《天堂的張望》掛載平臺(因該新片是VIP會員權限,現已下載轉換後掛載平臺,各位學生可免費觀看),請家長督促學生認真觀看並完成800字左右的德育作業觀後感,有條件提供電子版(配家長和學生觀看視頻圖),收假後擇優評選在學校微信平臺刊載
  • 由清、北留學生問題想到學校德育工作
    三、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雖然我們學校歷來都提倡重視思想品德教育,也都認為思品教育應從小開始,小學一年級起就開設思品課。但提倡重視是一回事,開設思品課也不假,然而從評論區看到的,大都認為現在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是被弱化了。
  • 新餘市明志小學網絡架起德育橋
    疫情發生以來,新餘市明志小學創新舉措,藉助網絡電視等媒介,抓好線上德育,讓學生居家抗「疫」不停「學」。  紅色課程厚植家國情懷  學校充分挖掘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同心戰「疫」這一重大事件中的德育元素,把當前罕見的非常時期的特殊情境,轉換為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和精神成長的契機。
  • 以德育人,鍛造桃李品德之魂——普底小學德育工作紀實
    課程育人,讓德育根植於心打造豐富而具有民族特色的課程體系是普底小學一直致力的一件事。學校以思想品德課為主渠道和基本環節,以學科滲透、德育校本教材為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學科特點,聯繫教材內容,突出強調德育實施過程,讓德育「滲透」在各年級各學科教學中,先後獲得區、市、省的學科滲透示範校。
  • 教育部公布2018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典型經驗名單
    天津市南開翔宇學校 《讓「楷模」精神在新時代繼續傳承》 天津市寧河區七裏海鎮齊家埠小學 《小小激勵卡 激勵作用大》 天津市東堤頭中學 《莫謂野芳小,春來猶有香》 天津市紅橋區洪湖裡小學 《揚環保特色 顯學校魅力》 天津市靜海區大邱莊鎮堯舜小學 《傳播經典美德故事
  • 青島四方小學"陽光潤德"德育品牌簡介
    幾年來,學校以「陽光服務」為主線,以「陽光評價」為目標,在德育工作中實施全員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陽光管理」的工作方法,通過系統的德育工程使學生得到「最優發展」。  一、精心創設陽光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