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全棉時代為之貢獻六成營收的穩健醫療,上午還妥妥地來了一波上漲,絲毫未見「侮辱女性」事件影響。不管是公司,還是資本,壓根不以為然。
很顯然,全棉時代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昨天晚上23:17,全棉時代在官方微博發了一篇「歉意表白」,稱自己的卸妝溼巾廣告視頻違背了企業價值觀,辜負了大家的信任,向所有的消費者致歉。
但是這個「歉意表白」,看起來就是個笑話。
第一段結束之後,突然來了一句「也讓我們再一次審視當年創立的初衷」的神轉折,然後就是介紹全棉時代的品牌之路、企業文化、公益善舉……
在網友的眼裡,這封道歉信是這樣的:
在他們的官方公眾號評論裡,歲月靜好,一水兒的理解萬歲。
而在無法篩選留言的微博,全棉時代的評論區是這樣的:
大家為什麼這麼生氣,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個令人作嘔的廣告。
大致的劇情是這樣的:一個年輕女孩深夜回家的路上發現被人尾隨,然後她「靈機一動」,拿出了包裡的卸妝溼巾開始卸妝,然後轉過頭的時候就變成了一個男人的模樣,嚇跑了尾隨者。
這條視頻在抖音投放時的標籤是:深夜回家遇黑衣人尾隨,你會用什麼方法擺脫?
這真的是教女性如何擺脫危險的正面廣告嗎?
剛被網友盯上的時候,全棉時代只是在評論區裡回覆說:視頻為廣告創意,僅作為突出商品的清潔功能。
這則廣告「創意」更深層的意味其實是:
1、女孩子深夜一個人走在街上,就可能遭遇危險;
2、被尾隨,是因為你好看、你化了妝;
3、你卸了妝,你變醜了,罪犯就吐了,你就安全了。
這樣的「創意」投射到現實中的情況就是:一些遭遇了尾隨、性侵的女性,正在被蕩婦羞辱;另一些女性,正在承受著「你長成這樣,怎麼可能被騷擾」的惡語。
漂亮女生之所以受傷害,都是因為她們深夜未歸;漂亮女生之所以受傷害,是因為她們年輕漂亮;漂亮女生之所以受傷害,是因為她們沒有保護好自己,給了罪犯可趁之機。
而不漂亮的女生被騷擾,那一定是她想火,她太敏感,她碰瓷。
這就是一個以女性為主要客戶群體的公司,對於品牌內涵的理解?
全棉時代,你還覺得這樣侮辱女性的內容、強化刻板印象的內容,也能被稱為創意嗎?
其實,全棉時代這個「卸妝後嚇跑變態」的創意,並不是他們的原創。
來看這個卸妝膏的廣告:
也是一個美女,遇到了變態尾隨,她一邊說著「我可是有防狼噴霧的」,一邊拿出了卸妝膏,幾秒鐘之後,美女變成了一個男的。
最後,字幕打出:天然溫和不刺激,十秒卸淨零殘妝。
前兩年,京東快遞包裝盒上的一句話,「不塗口紅的你,和男人有什麼區別?」也讓京東美妝被罵到道歉。
一邊,化妝品商家需要女性的購買力,宣揚著化妝的好處,不化妝就沒人待見你;
另一邊,卸妝產品的商家鼓吹著蕩婦羞恥,宣稱卸妝能讓女性保平安。
女性的外貌真的是方方面面都遭遇著歧視。
就在前不久,360借貸的廣告也經歷了類似的道歉風波。
美麗的空姐、衣衫破舊的侏儒男、破舊的房屋……諸多奇妙的元素匯聚在同一條廣告裡,把男性女性同時按在地下摩擦。
這些犯了錯的商家的道歉總是來得很快,但是道歉之後,沒過幾天,又會出現換湯不換藥的營銷內容。
其實,已經有很多品牌開始做正面的廣告了,但是能被大家知道的,往往還是那些「黑出圈」的低俗廣告。
這些廣告為什麼總有種野火燒不盡的感覺,絕不能以一句「宣傳創意」就草草了事的。
那是因為在一些人的心底,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女性根深蒂固的歧視和刻板認知。
早在1997年,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和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所就曾開展過一項聯合調查,這個調查分析了當時的電視廣告中男人和女人分別以怎樣的形象出現。
在經過一系列量化分析後,能夠看見廣告中有關性別差異的嚴重的「刻板印象」:女性在廣告中以「服務者」和「被服務者」形象出現的比例分別為12.8%和1.9%,男性的形象則剛好對調為1.1%和12.3%;另外,女性在廣告中以「觀賞者」和「被觀賞者」形象出現的比例分別為0.4%和8.3%,男性的兩項數據則是5.7%和0.2%。
王雷柏,公眾號:36氪不塗口紅就是男人?除了京東,在廣告上犯「蠢」的品牌還真不少
在廣告中,女性是「服務者」、「被觀賞者」,是「受提示者」、「令別人享用者」、「愛慕別人者」。
女性是非高額度借貸不嫁的拜金女、是難伺候的購買廉價連衣裙的怨婦、是不修邊幅的「懶女人」、是虛有其表的「二手貨」、是為了爭風吃醋主動服用短效避孕藥的原配妻子……
總之,在更多的廣告中,女性都是那個客體。
多多買菜的新疆女孩離世48小時之後,拼多多股價暴漲了12%;侮辱女性的全棉時代,其母公司穩健醫療,也並未受到絲毫影響,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還借著「口罩」的東風股價大漲。
在資本面前,一切的都是向錢看,至於價值觀歪不歪,大不了就是一句道歉。
針對京東金融、360借款、新氧等網貸、醫美行業惡俗廣告,新華網曾發布題為《為了流量不顧吃相,三觀不正,低劣奸詐》的短評文章。
「為了開拓下沉市場,利用人設吸引眼球、營造虛假場景、植入誘導性廣告,罔顧相關法規和消費者利益;還有一些廣告打著『土味視頻』的口號,把『奇葩』當『流行』,拼醜搏眼球,似乎越有爭議性,就越能實現『廣告效益』。這些低俗營銷,譁眾取寵的表象下是歪曲的價值導向,這不是『土』而是『惡』,必須重拳懲治!」
全棉時代們真的應該好好想想,到底什麼才是他們口中的「初心」,到底什麼才是道歉信應該有的態度。
而作為消費者,我們不應該再對這樣的品牌繼續寬容,我們應該旗幟鮮明地站在ta們的對立面,讓這樣扭曲的價值觀無處遁形。
如果所有隱性的惡,都能被一句「廣告創意」搪塞,那麼我們口中的善、對女性權益的保護,就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