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改編舒伯特《小夜曲》,卡蒂雅演奏
語言的盡頭是音樂
人是有著雙重生活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在精神的範疇裡,很大程度就是對內心感受的體驗,而這些東西,很多時候是不可言說的,或者不能言說到位的。音樂,就更多地是在表現這種感受、這種體驗,表現那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那種微妙,那種細膩,那種複雜,那種多姿多彩……正所謂,語言的盡頭是音樂。
柴科夫斯基說,音樂是天給人類的最好的禮物。音樂一旦形成,就可以單獨存在,可以超凡脫俗,成為另外一個世界的東西,使心醉神,使流連忘返……
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馬友友演奏
所謂「言之不足則歌之,歌之不足則舞之」,語言、音樂、舞蹈都是人類表達感情的方式,而他們能表達的感情的強烈程度是遞增的,也就是說音樂能表達比語言更強烈的感情,舞蹈能表達比音樂更強烈的感情。當感情強烈到語言無法表達時,就需要用音樂來表達了,所以「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
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音樂是語言的靈魂。當你有話說不出口,或者難以言表時,可以通過音樂表達自己的心聲。音樂是人們共同的語言,人們容易在其中找到共鳴,「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可以說,音樂是人們心態、心願、心聲的一種體現。
鮑羅丁《第二號弦樂四重奏「夜曲」》,Kontras Quartet
不是什麼都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相反大多數時候語言都是最蒼白無力的。音樂本也是一種語言,只是上升到了一種藝術的高度,它能引起人們心靈的震顫和共鳴,那些都是語言所難以表達的,這也是我們往往聽到老歌便會感動落淚的原因。
雨果說過:「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音樂的意義,在於表達不能言說又無法緘默的東西!),每當我們在失意時「語言的盡頭是音樂出現的地方」。音樂是美的產物,是通過聲音來表達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各種願望和情感的,在音樂的進行過程中,人的思想認識、喜怒哀樂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與表現,能表達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情感,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以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海德格爾認為的「詩意的居所」實際上是一種「意義的世界」。音樂只是「意義」的一種結構形式。音樂無國界,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就是音樂。
言之鑿鑿,不如聞樂起舞,不亦樂乎 !
往期古典入門:1、作家黑塞談古典音樂丨「古典音樂意味著對人類之悲劇的認知,對人類智慧、勇敢、樂觀的贊同肯定!」 2、新學期要到了,你會選修一門古典音樂課嗎?來看一門古典音樂課的開場白!3、林耀基弟子陳曦:音樂是與自己的對話丨偉大的音樂家作品表達的是思想,思想不是用來學習的,而是用來感受的;4、極簡主義者的古典音樂課丨如何欣賞鋼琴音樂丨聽熟了,音樂的味道才會出來;5、多少憂傷的時刻,音樂安慰了我生命的痛苦丨霍特、迪斯考、王傳越演唱舒伯特《致音樂》;6、你還記得初遇古典音樂的那個屬於生命個體的人生時刻嗎? 7、古典音樂真正的職責是什麼?找到自我!黑塞《德米安》摘錄;8、木心談古典音樂丨「藝術是光明磊落的隱私。」 9、木心談藝錄丨「談貝多芬、談蕭邦,最大的難事」是什麼? 10、《命運》給我力量丨指揮家鄭小瑛談音樂與人生丨她說「癌症並不那麼可怕!『既來之,則對付之,不怕它,不念叨它』,它就會怕你!」 11、周小燕先生談《藍色多瑙河》丨喜歡古典音樂如何登堂入室? 12、《康康舞曲》告訴你,聽音樂能聽懂什麼!13、只要你能被音樂感動就什麼都好辦了!14、沒聽過阿爾比諾尼《柔板》,不足以理解美麗與哀愁;15、比阿爾比諾尼更傷情的是巴伯的《柔板》丨音樂哲人巴伯在追問什麼?16、三部《命運》交響曲,三種生活態度丨聆聽貝多芬、柴可夫斯基、馬勒的《第五交響曲》!17、古典音樂,不懂?他們說「沒關係」!18、那個長得像愛因斯坦的格裡格丨「你不能說他的音樂是挪威的!」 19、「我需要370年去學所有我想學的曲目」丨鋼琴家們的「音樂時間觀」;20、他們沒有辦法彼此交流,他們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爵士丨朱塞佩·諾瓦的爵士長笛;21、「有人說大提琴的旋律是靈魂的吟唱」丨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音樂會;22、帕格尼尼與李斯特的《鍾》丨「音樂通過與詩的藝術,它可以使藝術得到更自由的發揮和更符合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