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影》:一部筆精墨妙的爛片

2020-10-13 漢漂的小劉

記得上一次在電影院看張藝謀的電影,是他的一部代表作《長城》,那部電影給我的印象就是,場面宏大氣勢磅礴特效刺激的……爛片!

是的,真的很爛,爛的讓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每當和人介紹的時候,都會說——就是那部在長城上打怪獸的爛片!不知道為什麼,是整個社會被所謂的「快時尚」「快消費」帶偏了還是怎麼著,已經很難在看到類似《秋菊打官司》、《藍宇》、《美麗的大腳》等這樣的以故事帶動電影市場的片子,整個電影市場感覺已經進入了除了翻拍或者改編已經有一大部分群眾市場的小說,而不是為了電影去創作一部好的劇本。

這樣的好處就是蹭IP,賺快錢,可結果就是讓整個電影電視劇市場走向了畸形的方向。

電影的意義在於將生活的鏡子打碎,然後將碎片重新拼貼成另一面鏡子。這句話我記得是王家衛說的,他是中國文藝片的導演代表,拍了很多各種方面的電影,讓他封神的代表作則是《春光乍洩》。

他電影的風格就像是一部鮮活的小說,通過獨白、碎片式敘述風格、時間、空間等特點,講故事講述的淋漓盡致,讓人不斷回味,反覆翻看。

說回張藝謀的《影》,在它上映之前,也就是看到了鄧超的暴瘦爆肥的新聞,那時還不知道是在宣傳電影。

我是國慶第六天去的影院,買的是vip小廳,只有兩三個位置是空著的。

我沒有看演員表,只知道主演是孫儷鄧超夫婦,可當我看到了鄭愷作為主公的出現,全場爆笑,我也壓根進入不了劇情,鄧超和鄭愷的同框,總感覺是在拍「奔跑吧兄弟」裡的惡搞橋段——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了電影的結尾,那各種的一驚一乍的反轉,讓我總覺得是在拍「隱秘而偉大」,總感覺是有人在操控他們完成各種狗血的劇情。

自從張藝謀拍了《黃金甲》獲得空前的票房,發覺他的電影路子就開始越發的不正常,似乎被利益的薰心,他已經不知道電影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講述一個好的故事,而不是場面的宏偉壯觀。

這一次的《影》,雖然沒有《長城》那麼的爛,可依舊沒有逃脫爛片的隊伍。

電影畫面依舊是漂亮的,可這種水墨非黑白的色彩風格,給電影整個故事的講述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給人感覺太過矯揉做作。

我知道張藝謀想讓故事的格調如同《辛德勒的名單》那樣的沉重,色調通過水墨畫的灰白強行給人壓抑的不悅,到故事結尾境州還給小艾的那個荷包才出現一點暖暖的紅,可這個故事就是一個架空的故事,毫不知情的觀眾對於強加的沉重感是難以接受的。

正如同馮小剛幾年前的那部《我不是潘金蓮》一樣,雖然圓形的畫面側面的體現官場的圓融,可實際觀看的角度來說,是不適應的,還會給觀感大打折扣。

張藝謀早期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等電影,運用了大量的中國紅,讓整部電影出彩不少,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紅的豔麗。

可這部《影》,也許是太想凸顯中國風了,做的有點太過了,對於劇情根本就沒有一點幫助,為了突出濃厚灰白色的水墨風格,整部電影除了陰天就是雨天,給人只感覺到莫名的壓抑,而不是水墨畫帶給人的描白和自然。

當然,還有讓人莫名其妙的設定,當小艾於境州在子虞眼前發生肉體關係,換來的是境州活命的動力還有那一段放徹心扉的古箏對弈。這個強加中國風的橋段,作為中國人的我感覺很不切實際,自己的老婆在跟我培養的小弟在我眼前春風一夜,竟然還能忍耐,還能將所有的不滿發洩於琴聲之中。

太過寫意。

這就是所謂的走火入魔,還是吃飽了撐的?

雖然那段激烈的琴聲很符合那段慘烈的武打。

青萍和楊平之間的那段感情線真的非常多餘,他們之間的愛太過無情和冷漠,他們只不過是一場政治手段下的棋子罷了。

當楊平發現死於自己刀下的那個人是青萍的時候,竟然沒有一絲的憐憫和後悔?這一點我真的有點意外,畢竟不論作為男人還是將軍,當得知對手是位女士的時候,下意識的都會有些憐憫或者不該吧,可電影裡的楊平是冷漠無情的。

也許正是他的冷漠和無情,導致了青萍用他送給他的匕首刺向了楊平的身體,一起死在了傾盆大雨之中。

這種死亡,更多的是無助,還有痛苦後的絕望。

我相信,青萍是喜歡那英姿颯爽的楊平的,只是不滿自己是一枚棋子罷了。可沒想到自己的意中人是那樣的無情和冷漠。

死亡,對她來說更是解脫,而讓楊平死於自己的刀下,也是另一種解脫吧。

境州是子虞的影子,也是他的一枚棋子,當計劃完美達成,境州便會消失,子虞稱王。可畢竟境州並不是子虞真的影子,他是個人,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男人,他愛上了子虞的妻子,他不想死亡,他想活著,和他愛的小艾在一起生活。

這也就是電影結局造成多次反轉的意外!

可就是這個結局,是整部電影最大的bug。

子虞的足智多謀,野心重重,他不可能考慮不到境州到最後會造反,會想替代吧?不光是想靠著年邁的母親來要挾他出生入死吧?至少會在他的體內種下只有他能解的毒藥,逼著他為子虞賣命。

要不,僅僅是一個救命之恩,就能相信境州的衷心?

可子虞似乎並沒有這樣做,當他將一把利劍刺穿沛王的身體,他以為他成功了,將要稱王了,卻沒想到被自己的影子暗算,用他給境州的那把劍,刺穿了自己的身體,倒地身亡,並給了沛王致命的一劍栽贓於他。

境州沒有被子虞下毒,境州將自己的主人死在了自己的劍下,衝出了大殿之外,宣告沛王的離世。

影片的最後,是開放式的結尾。

沒人知道小艾在門縫中看到了什麼?

是境州的稱王,還是真正的沛王出現,沒人知道。

故事也在小艾驚恐的眼神中戛然而止。

這部電影的劇本是改編自朱蘇進的《三國·荊州》,可卻將故事改的面目全非,只為突出所謂的「影子」。

何謂「影子」?只不過是一個人的「替身」罷了,爾虞我詐的棋子罷了,可如此的通過「影子」來體現人性,是否還是太薄弱了些?

這部電影是部武俠片,可比武的鏡頭太過柔美,如同舞蹈一般的做作,缺少特效的強化,真的太過尷尬,以為有場激烈的比試,沒想到還沒看到開打就已經結束了。太極八卦的強行加入,原以為會有陣法之類的大招,結果才發覺,只是個太極八卦而已,跟打鬥基本上沒有什麼作用。更比不上多年前的《英雄》,雖然也沒有什麼真正的打鬥,可特效的加持,讓畫面充滿了美感,看的意猶未盡!

這部所謂的大片,依舊可以乘著《英雄》的風帆,讓世界認識張藝謀電影中的「中國」,可要達到《英雄》的高度,那還欠點火候。

正如同電影的名字《影》一樣,張藝謀的電影只不過是中國的一個「影子」罷了,中國是否如同他導的電影那般,只有自己來到中國,自己去體會才知道。

相關焦點

  • 筆精墨妙 自成一格
    明代陶宗儀曰:「朱子繼續道統,優入聖域,而於翰墨亦加之功……下筆即沉著典雅,雖片縑寸楮,人爭珍秘。」近代書法理論家丁文雋在《書法精論》中亦評其書「雄強凝毅,頗為世重」。由於朱熹在當時是名氣很大的學者,不少門人弟子將家藏秘帖請朱熹題跋,使他有較多的機會觀賞到魏晉、唐宋年間的眾多名家墨寶,從中博觀約取,擷百家所長,及至晚年書藝才漸進佳境。
  • 張藝謀與女兒張末要聯手新片了,可能因為張末處女作是部大爛片
    2010年,搞了一部「純愛初戀」,捧出了周冬雨,豆瓣7.0分。2016年,搞了一部「中國特色」,爛得驚人的《長城》,豆瓣4.9分。之後,他痛定思痛搞了部《影》,豆瓣上升到了7.2。總體來看,在曾先森個人的判斷裡,張藝謀一直都是這個水準。
  • 談自己被罵「爛片」的電影,張藝謀比陳凱歌聰明多了
    就在陳凱歌拍攝出個人爛片代表作4年之後,張藝謀也拍出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爛片典型」《三槍拍案驚奇》。和陳凱歌的《無極》一樣,張藝謀的《三槍》在上映之前也被貼上了多個標籤,並以「血迷宮」、趙家班、科恩兄弟、張藝謀執導驚悚喜劇等多個噱頭宣傳。爛片之所以是爛片,它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起點特別高,落點卻意外的低。張藝謀的《三槍》也不意外,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後,張藝謀的職業態度備受質疑。
  • 《影》:張藝謀最後的進擊?
    這兩部電影一部色彩近乎於無,一部卻極盡燦爛,一個觀之倍感壓抑,一個則被認為是昂揚了中國人的精神。作為精於視覺的導演,我們或許可以從色彩這把鑰匙打開通往張藝謀電影的一扇門。 重視顏色的象徵意義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傳統,在五行學說的影響下,顏色被認為是天意的彰顯,而在王權的運作之下,顏色也是地位的象徵。
  • 周冬雨三金封后,張藝謀指定劉浩存接班,沒出息的謀女郎去哪了?
    周星馳也是一樣,多年前用一部《喜劇之王》捧紅了18歲的張栢芝。《影》中的小女孩,就是後來關曉彤演得那個角色,結果劇本改到最後把角色年齡改大了,劉浩存就不適合了。前面提到《影》中原本考慮讓劉浩存演的角色給了關曉彤,當時拍戲的時候張藝謀還誇關曉彤,說她年輕狀態好,可能用很硬的光去拍,就像拍年輕的周迅。
  • 活著的《影》,是張藝謀的歸來
    《影》上映不到一天,今年的金馬獎就公布了入圍名單。張藝謀執導的這部新片,獲得了多達12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重量級獎項提名。在《影》中,張藝謀重新為自己的作品注入了血液與情感,既有對於東方美學的貫穿,又有對於實現平民英雄夢想的堅持。
  • 張藝謀《一秒鐘》:一部迷影電影中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愛電影」?
    很明顯,張藝謀在做減法,他希望把這個故事往簡單裡做,只用核心衝突帶動劇情走向,最終都落在核心衝突上,也就是一個父親想看到一部電影前面的「新聞簡報」,自己許久未見的女兒在其中出現了一秒鐘。與之相比,張藝謀在這部電影中思路非常清楚,只抓最簡單的矛盾,讓所有其它支線都只為了這一簡單的矛盾服務。這對於年輕導演來說,會是非常可貴的能力,因為面對複雜議題時,年輕導演往往缺乏切割聚焦的能力,但對於張藝謀這種早已「功成名就」的大導演來說,似乎有些偷懶的嫌疑。《一秒鐘》是一部迷影電影嗎?
  • 平心而論,張藝謀和他的《影》
    可即便獲得了各大電影節的青睞,觀眾對張藝謀的要求並沒有被這些獎項矇混,人們拿著放大鏡,生怕錯過這場輿論盛宴。而人們關注的重點,依然是形式與內容孰重孰輕,這類討論幾乎伴隨著張藝謀每一部影片。因為作為一個「國師」級的標籤人物,他的作品是一個價值觀念交鋒的平臺。所以在中國,評價張藝謀的作品,似乎是一個事件,一場運動。可往往此時的張藝謀,總是沉默的。但沉默,不代表沒有態度。
  • 《影》:張藝謀的回歸之作?
    因此,對於張藝謀電影討論,電影外因素時常佔了上風。他是一個符號,一個意識形態交鋒的平臺,一個中國社會階段性大眾情感釋放的窗口。所以,在中國,去看張藝謀電影,評價張藝謀電影,似乎是個事件,一種群體性運動,一個自我立場和姿態展示媒介。可也恰恰在這個人聲譽頂峰,作為創作主體的張藝謀,卻總是沉默的。而《影》幾近於誕生在這種沉默之中。
  • 《影》評丨張藝謀,才是真正的男主境州
    《張藝謀加鄧超,絕配》這些年,在罵爛片的事業上,很多影迷養成了一個習慣。在本世紀裡,《影》能在張藝謀作品的山頭上,插一桿旗,試著問鼎。這就說說,第一觀感——《影》SHADOW是的,《影》裡的男女,靠血接連。張藝謀才是中國最嗜血的導演。
  • 正片37分鐘,花絮59分鐘,一部「爛片」的自我修養
    後面的槽點多到我想棄影了,但本著職業精神,我還是強忍著把電影看完了。作為一部喪屍片,質量差得像是電影學院學生的畢業作品。也是很無聊的內容,作為一部喜劇片,完全沒有笑點,這已經是很失敗了。人家張藝謀導演在拍大片《影》的時候,順便拍了一部幕後花絮《張藝謀和他的「影」》。你一部37分鐘的小成本「爛片」,有什麼資格拍幕後花絮?
  • 關於《影》,張藝謀對外媒說了啥?
    這部名為《影》的作品,是又一部古裝武俠電影,基於中國歷史中三國朝代的故事。張藝謀雖然已經拿過英國電影學院獎(1991年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不過還沒拿過奧斯卡金像獎或是金球獎。他仍舊在年復一年地拍攝電影,主要的工作地點仍然在中國。不過,他也用一部好萊塢大片練過手(《長城》)。今年,《影》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也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
  • 《影》張藝謀的替身故事,有點意思!
    今年國慶檔競爭異常激烈,《無雙》和張藝謀的《影》,估計要分別霸佔整個國慶檔,隨著《李茶的姑媽》的口碑逐步崩盤,張藝謀的《影》將會獨步天下! 如今張藝謀新電影《影》上映,頓時引起了很多的關注,這個電影給觀眾印象最深刻是故事情節緊密。
  • 張藝謀的光影藝術《影》,文藝的武俠片
    看完張藝謀的電影《影》,我居然還愣在座位上,電影院的人都走光了,才起身離開影院。故事在高潮中結束,意猶未盡。影隨人走,這是一個關於影子的盪氣迴腸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替身的出神入化的故事。替身,古往今來一直都存在,但是通過電影講述替身的故事,張藝謀的《影》,是第一次。
  • 張藝謀影結局解析分析 張藝謀影最後結尾是什麼意思
    張藝謀繼《長城》之後再推新作《影》,這部作品在豆瓣以及購票網站上評分很高,不少人都感慨國師回到了以前的水準上,本片的結尾十分有意思,孫儷扮演的小艾一臉慌張,不知道看到了什麼。[張藝謀《影》劇情]張藝謀影最後結尾是什麼意思  作為境州的扮演者,被問及影片的結尾,鄧超稱:  「這個結尾我們在現場討論了很多次,包括小艾衝向大門,也是導演有一天突然說應該讓小艾過去。境州到底會是什麼選擇,大家去《影2》或者《影3》中去找吧。」
  • Imdb上張藝謀電影評分,外國人居然認為這部才是影史經典?
    鞏俐成為許多外國人心中的繆斯,所以大家可能以為,張藝謀早期電影評分最高,最受國外好評。實際上,除了《活著》拿到了8.3分的最高分(小編認為是一部神作),《大紅燈籠高高掛》拿到了8.1分,排名第三的是被中國觀眾罵成狗的《英雄》(7.9分),超過了《我的父親母親》(7.8分),《菊豆)(7.7分),更令人吃驚的是,劇本一塌糊塗的《十面埋伏》也拿到了7.5分。
  • 繼《影》之後,張藝謀連續拍出了三部電影,終於定檔了一部
    2018年國慶檔電影《影》是張藝謀近年來的驚豔之作,畫面風格強烈,意境極佳,最出色的是結尾,留白處理,讓故事劇情有著極強的爆發力。上映之後,張藝謀便又開始忙起了自己的新作,相繼拍出了三部電影,並都陸續放出了預告片,只是一直都未曾定檔。
  • 勇奪韓國影史票房第一,這部新片打臉了一部國產爛片!
    今年春節檔,誕生了一部票房爆款《流浪地球》,而在韓國,也有一部新片票房大爆,持續刷新各項紀錄,終成韓國影史票房第一。
  • 張藝謀因《一秒鐘》徹底走下神壇了?淪為爛片導演? 票房僅1億
    如今,張藝謀的作品《一秒鐘》上映,截止目前就已經有10萬多人對此篇進行了評價。而對於這樣一部藝謀回歸初心的一部電影,《一秒鐘》收穫了良好的口碑。,認真完成的一部優秀作品。但《一秒鐘》低靡的票房著實是讓許多人感到不解,要知道在與好萊塢製作團隊一起打造《長城》後,張藝謀的名聲就飛速下降,因為《長城》的評分才4.9分(豆瓣)。而如今,有不少網友紛紛猜測,《一秒鐘》是一部文藝片,受眾群體較小。所以才會出現票房與評分相差甚遠,導致低票房。
  • 畫風清雅 筆精墨妙——王經春人物畫作品賞析
    經春人物畫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生動,一是筆墨上的生動,這當然得益於他做學生時打下的紮實的傳統基礎,無論是精心的細線勾勒,還是大筆頭的隨意點染,用筆皆如行雲流水,一出自然。中國畫筆墨形式的把握,經歷著一個由無法到有法,再由有法到無法的過程,畫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以期到達筆墨技巧的自由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