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朝歷代中,有一些奸詐之人,為了一己之力,製造內亂,紊亂朝綱,殘害百姓。這樣的人,通常會被憤怒的人們稱為「慶父」,並用一句「慶父不死,魯難不已」來比喻此人是製造大亂的罪魁禍首。那麼,慶父是誰?這個被口誅筆伐了兩千多年的亂臣賊子究竟做了些什麼?
慶父畫像
慶父的支持者叔牙被殺
公元前662年,魯莊公姬同在臨終前,突然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他叫來了自己的兩位弟弟,分別是叔牙和季友,然後向他們詢問繼承人的事情。叔牙回答:「二哥慶父有才能」,季友則回答「臣用死來事奉子般」。之後,季友借用魯莊公的名義,請三哥叔牙喝了一杯毒酒,叔牙因此毒發身亡。
示意圖
要論魯莊公這樣做的原因,也很好解釋。魯莊公一直最疼愛自己的兒子公子般。但公子般年紀輕輕,對朝堂的掌控力遠不如三位叔叔。為了給自己兒子鋪平登基之路,魯莊公通過此舉除掉了叔牙,又將季友收為己用。不過,他為何沒有詢問慶父,又沒有對慶父痛下殺手呢?筆者猜測,或許是因為懼於慶父的實力,也或許是不想鬧到兩敗俱傷的地步。
魯莊公劇照
慶父派人殺掉公子般和姬啟
不過,魯莊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按兵不動,卻為兒子子般引來了殺身之禍。魯莊公去世後,公子般繼位沒多久,就被一位名叫「犖」的馬夫給捅了,而此人正是慶父派去的。這裡就不得提一下慶父的聰明,犖此前曾被公子般鞭打過,因為他對公子般積怨已久。慶父將此人收為下人,找了一個機會,便讓犖殺死了公子般。這樣做,慶父既不會被懷疑,又可將罪責都推到犖的身上,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公子般被害死
公子般死後,季友為自保急忙逃到陳國。魯國國內,新繼位的姬啟年僅8歲,慶父更加肆無忌憚,僅僅2年,姬啟同樣被慶父派人害死。
季友逃亡路線
慶父自殺身亡
在慶父的「努力」下,魯國上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百姓們對慶父恨之入骨,開始聚眾聲討他。此時的慶父才感覺到了害怕,急忙逃到莒國。但新繼位的魯僖公並沒有打算放過他,他要求莒國將慶父送回魯國,慶父求救無門,最終自殺而亡。
孔子對慶父格外包容
慶父的故事在《左傳》中有著詳細記載,其大奸臣的惡名因此流傳於後世。不過,一百多年後,在孔子所著《春秋》裡,卻對慶父避而不談。就算是提到關於他的事跡,也都是採用較為客觀的描述。這令很多人都很疑惑,一向鄙視亂臣賊子的孔子,卻對慶父另開後門,這是為何?筆者猜測,原因有三。
《春秋》
第一,客觀上來說,慶父其實並非篡位者。因魯莊公的夫人哀姜並未生出繼承人,所以庶長子般、庶長兄慶父都屬於合法的繼承人。而且,按當時投票數來看,季友、叔牙分別投了兩人一票,實則是平票,但在魯莊公的授意下,季友毒死了叔牙,公子般才勝出。從這一方面來看,慶父是受害的一方。
第二,魯國人向來講究「家醜不可外揚」,同為魯國人的孔子,似乎也在有意包庇「慶父」。對於公子般的死,《左傳》和《春秋》有著截然不同的描述。左丘明認為公子般是被慶父害死的,但孔子卻說是自然死亡。這般包容,似乎太明顯了一些。
冬十月己未,子般卒。--《春秋》
共仲使圉人犖賊子般於黨氏。--《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左傳》
第三,「慶父不死,魯難不已」這句話實際上是齊國人仲孫說的,不僅如此,他還勸說齊桓公,不用攻打魯國,只需要離間魯國內部,維持魯國內部混亂,魯國便會自取滅亡。而這句成語傳到魯國,魯國人卻將矛頭都對準了慶父,這也從側面表明了齊國離間計的成功。這也是孔子不想指責慶父的原因。
魯國與齊國的地理位置
不過,歷史已定,慶父殘害國君,禍害百姓,已成被人們認定的事實。就算孔子想要為他辯護,似乎也起不到太多的作用。畢竟,失敗者的下場,已經註定了一切。對此,你如何認為呢?
參考文獻:《左傳》、《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