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賣掉北京一套房還在拍,這部優質小眾紀錄片不該無人問津

2020-09-17 Feekr旅行

你還記得嗎?

3年前,有一個北京的導演,辭職賣房,帶著不太專業的團隊,歷時126天,走遍23個省市,尋找數百名手藝人,拍下許多不為人知的傳統手藝。

那位導演名叫張景。

今年8月末,他帶著《尋找手藝3》又回來了,只不過這次,有些悄無聲息。

《尋找手藝3》在B站上線一個月,至今在豆瓣上還未有評分。相比前兩季,尤其是第1季受到的熱捧,第三季不免顯得太過暗淡。

然而,在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看這部新作,又花了一天時間重看前兩季《尋找手藝》以後,我還是決定,認認真真地再來安利一下這部紀錄片。

不為別的,只是它讓我看到了,堅持的含義。

「想要改變手藝人現狀的堅持」

2017年《尋找手藝1》

時間拉回3年前,一部製作極為粗糙卻大受好評的紀錄片橫空出世。

鏡頭內,記錄了一群技藝高超卻默默無聞的手藝人;鏡頭外,是一個幾乎沒有紀錄片拍攝經驗的團隊,攝影師,是開車的司機客串的,錄音師,臨時學了一周就上陣了。

所以,乍看之下這部紀錄片,鏡頭不夠精緻,沒有優美的配樂,剪輯有點生硬,內容也不夠緊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紀錄片,在豆瓣評分高達8.8,上萬人為它瘋狂打call,紛紛好評。

也許是太久沒有看到這麼走心的紀錄片了,3年後再次回顧記錄片,還是有許多被感動落淚的地方。

在新疆策勒,團隊拍攝了一個快要失傳的樂器——巴拉曼,其唯一的手藝人胡大拜爾地已經60多歲了。巴拉曼的製作很簡單,一支蘆葦,用燒紅的木棍,全憑感覺去刻音階孔。

但一吹響,帶著些嘶啞的樂聲迴響荒漠,質樸而蒼涼,穩重而悠長。

胡大拜爾地還會許多樂器,當他彈奏並哼唱起不知所言的曲子,極具穿透力的嗓音出來,配上隨意的扭動,令人覺得,他就是一個戈壁灘上的搖滾音樂家。

西藏德格寺廟,收藏了著許多距今數百年的印經板,其涵蓋了藏族文化70%以上的內容,在這裡,千百年來,手工印刷佛印的技藝代代相傳。

刻佛印的江庸次仁,21歲,已經學習刻佛印八年,一雙手看起來異常滄桑,卻說自己從來不感覺累。那是發自內心的虔誠的信仰,與金錢無關。

雲南勐海,80多歲的坎溫老人,依舊在製作當地獨有的油紙傘。整套流程有些複雜,包括製作傘頭傘架、固定骨架,刷膠水粘油紙等等,數十年一遍遍地重複。

在製作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意外,固定傘骨架的時候,坎溫老人嘗試了八次才成功,眼神中是掩蓋不住的失落。心疼的同時,不禁讓人唏噓,當傳承的手藝人漸漸老去,那他們的手藝該何去何從?

在貴州麻江的小山村,張蠟四老大姐會製作楓香染,一種傳統的繪畫布藝。

楓香染需要先在白布上面繪畫出圖案,再用木棍蘸著楓香樹脂和牛油熬製出的楓香油,在布上加深圖案。

耳濡目染,從來沒有接受過教學的張大姐,繪製出來的畫卻栩栩如生。她把自己的情感賦予到手藝中,並視若珍寶,一件也不願出售。

其實紀錄片裡遠不止描述出的這些。尋找手藝的第一季,讓我們看見了許多默默無聞的手藝人,也看見了一個想要為傳統手藝保護做出貢獻的導演。

有人說他痴,有人說他不切實際,但秉持著這樣一個夢想,導演仍在堅持,拍出了《尋找手藝》的續作。

「真正關注手藝人本身的堅持」

2019年《尋找手藝2》

《尋找手藝2》以電影的形式播出,依舊還是那個不成熟的團隊,而這一季的主題,是重新去探訪拍攝過的手藝人,把照片和書送到他們手上。

然而這一次的手藝尋找,卻給了導演和觀眾不少的打擊。

會製作和吹奏巴拉曼的胡大拜爾地,兩年前遭遇車禍離世,獨特的樂器巴拉曼,從此失傳,只餘依舊荒涼的戈壁灘。

做佛像的土旦依舊堅持著手藝,也還在不斷地向寺廟捐獻,院子變大了一點,停滿了徒弟們的車,在擔心徒弟被物質所誘惑。

做楓香染的張大姐,兒子和兒媳外出打工,需要撫養孫輩,她用楓香染的布背著孫子,不知道是否還在做楓香染。

刻佛經的江庸次仁已經成家,仍然在為德格印經院刻佛板,他說以後要把這項手藝傳給自己的兒女。

做油紙傘的坎溫老人也去世了,當地的油紙傘原來有4位老人會製作,而現在,再也做不出那樣質樸的油紙傘。

張景導演在旁白裡說——我以為拍攝至少能某些程度上改善手藝人的現狀,但其實什麼都改變不了。

難以應用缺乏傳承的手藝,最終隨著老一輩手藝人的逝去徹底失傳。

以手藝為生的人沒有放棄,生活也在好轉,但跟紀錄片並沒有什麼關係。

大千世界,太過複雜變幻,靠一部紀錄片,想要改變始終太難。

只能說,於手藝人而言,是來自內心深處的一股力量在支撐著他們的堅持,有人是因為熱愛,有人是因為生活,而有人是因為信仰。

而對於導演,堅持的理由似乎發生了改變,他不再那麼執拗於去改變手藝人現狀,而是去集中於「人」本身,去表達出手藝人與其生活的特性。

他說:「我們留住了坎溫老人最後的影像,我們留住了胡深老人最美好的回憶,這樣的工作才有意義,這樣的工作才有價值。」

「尋找真正熱愛創造之人的堅持」

2020年《尋找手藝3》

今年,導演張景又帶著第三季回來了,66個人眾籌的十萬塊,讓他得以有資金繼續。不同的是,這一季卻只有導演自己,攬下了全部工作,開啟一場註定孤獨的尋找。

這一季的拍攝對象,但並不全像前兩季那樣,是瀕臨失傳的手藝,反而有些新,且,有些奇人奇事的味道。

比如預告片裡面的老馬,鑽研城市景觀雕塑手藝,在有些朋克的生產間,追求做出全國第一的手藝,最後無人問津,還要求景區去擺放他的作品。

痴迷於做古琴的老李,嚴格按照古書上的方法製作,但七年間只賣出了2把。別人都在笑他傻,他卻樂此不疲。

三個工人有著神奇的手藝,只憑細繩、滾木、長木棍,就可以精確移動數百年的老宅,但卻遭遇反覆更改要求的房主,一度想罷工。

其實第三季的內容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看到最後你甚至在想,導演這一季到底想展現什麼?似乎與前兩季執著於記錄即將失傳的手藝,有些出入。

然而,完整看完第三季,你才能越來越深刻的觸及到導演真正在堅持和表達的東西——

認真地、不帶私利去挖掘手藝人的真實想法,是讓這世界記住,還有這樣一群人,對待自己的創造無比地執著,即使會失傳,即使不被理解。

所以,「手藝」並不只能是那些古樸的傳統手藝。

第三季裡面,老馬熱愛著雕塑,即使無數次失敗;老李熱愛著古琴,即使無人購買,這種對自己的創造無比熱愛和深入鑽研的人,也是「手藝人」。

從第一部拍到第三部,賣掉一套房還欠下一百多萬,資金鍊的斷鏈和團隊暫時解散,諸多困難下,對於導演張景,對於初心的堅持卻從未改變,只是更多了一份淡然。

對於無論是為了什麼而在堅持的手藝人,評語出現最多的一句話形容很合適——

「森林裡的一棵樹,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樹,但是沒有他們,森林將不復存在。」

也許手藝人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掌握著一門多麼厲害的手藝,可如果沒有這群散落各個角落的手藝人,我們就無法談論「工匠精神」。

最後,仍然期待一下第四季《尋找手藝》的到來。

相關焦點

  • 連續三季上九分,導演賣掉北京一套房還在拍,這部小眾紀錄片不該無...
    3年前,有一個北京的導演,辭職賣房,帶著不太專業的團隊,歷時126天,走遍23個省市,尋找數百名手藝人,拍下許多不為人知的傳統手藝。那位導演名叫張景。然而,在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看這部新作,又花了一天時間重看前兩季《尋找手藝》以後,我還是決定,認認真真地再來安利一下這部紀錄片。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
    2009年,由法國導演雅克·貝漢執導的紀錄片《海洋》在中國上映時,片方邀請了中國演員、導演姜文擔任旁白配音;由陸川執導,中國與美國、英國聯合拍攝的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則由周迅配音並擔任中文版解說。一直以來,通過明星配音的方式,可以讓紀錄片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也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
    2009年,由法國導演雅克·貝漢執導的紀錄片《海洋》在中國上映時,片方邀請了中國演員、導演姜文擔任旁白配音;由陸川執導,中國與美國、英國聯合拍攝的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則由周迅配音並擔任中文版解說。一直以來,通過明星配音的方式,可以讓紀錄片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也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 老高說深房:買錯一套房,十年漲跌兩茫茫
    問:老高你好,背景是這樣的: 現有陽基新天地一套3房,2016年291萬買入的,麒麟一套2房的2017買入的。現想都拋掉弄一套600萬的3房,兼自住,投資,學位(當然學位不需頂級的,中上就成)。 現想諮詢一下老師: 1. 陽基的還值得繼續持有嗎? 2. 再入手有哪裡可推薦的?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傳播
    邀請明星參與配音或許能讓高冷的紀錄片更接地氣。2009年,由法國導演雅克·貝漢執導的紀錄片《海洋》在中國上映時,片方邀請了中國演員、導演姜文擔任旁白配音;由陸川執導,中國與美國、英國聯合拍攝的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則由周迅配音並擔任中文版解說。一直以來,通過明星配音的方式,可以讓紀錄片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也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 3.5萬元拍賣優質學區房0.5%份額?法拍還能這麼操作?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徐叔競最近,阿里拍賣平臺上線了一套特殊的法拍房——這是一套位於杭州西湖區的金都城市芯宇的一套房源,將於12月28日開拍,然而讓人驚奇的是,拍賣的僅是這套房子0.5%的份額,起拍價為3.5萬元,評估價5萬元。
  • 刷爆B站,飆升9.9,這個賣房拍「爛片」的導演,殺回來了!
    可張景不這麼看,他覺得,人活著,還得追求點夢想。某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仿佛受到上天的召喚一般,他突然萌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拍一部紀錄片。為此,張景賣了一套房子,買了一大堆二手的設備,還組建了一個全是門外漢的草臺班子:錄音師,出發前一個星期,才學會使用錄音設備;攝影師,剛拍6天,就因為家裡有事,跑了;無奈之下,司機只好接過攝像機,摸索著邊學邊拍;還有導演本人,完全沒有拍過片,充其量,就是一個紀錄片愛好者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傳播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邀請明星參與配音或許能讓高冷的紀錄片更接地氣。2009年,由法國導演雅克·貝漢執導的紀錄片《海洋》在中國上映時,片方邀請了中國演員、導演姜文擔任旁白配音;由陸川執導,中國與美國、英國聯合拍攝的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則由周迅配音並擔任中文版解說。一直以來,通過明星配音的方式,可以讓紀錄片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也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 網絡紀錄片:小眾題材用文化「破圈」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2009年,由法國導演雅克·貝漢執導的紀錄片《海洋》在中國上映時,片方邀請了中國演員、導演姜文擔任旁白配音;由陸川執導,中國與美國、英國聯合拍攝的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則由周迅配音並擔任中文版解說。一直以來,通過明星配音的方式,可以讓紀錄片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也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 賣掉北京房子拍中國手藝的導演哭了:我又一次失敗了,別人都說我是個傻子
    三個月的時間,1.7萬的播放,這部曾打動無數人的紀錄片續集,觀看人數甚至比不過小網紅的一場直播。可當小IN嚮導演張景發出採訪邀約時,他卻顯得有些局促不安:我們都知道傳統手藝消失得很快,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四年前,導演在拍攝時的第一次流淚,是因為雲南那位80多歲的做傘老人坎溫。但在導演把鏡頭對準老人時,卻發現因為年老而手腳明顯變緩的他,在固定傘骨架時,一次又一次地失敗。
  • 《尋找手藝》:這部被電視臺拒播的感人紀錄片,是這麼拍出來的
    「她(張蠟四老大姐)沒讀過什麼書,還要務農,還要養活孩子,還帶孫子,同時她還在做手藝。她是發自內心喜歡的。」《尋找手藝》的紀錄片導演張景說,「如果要論幸福的話,其實她比很多人幸福。」通過這次拍攝手藝人,張景和他的團隊,把自己也都變成了手藝人。2014年,張景的團隊用126天,跨越23個省份,尋訪199位手藝人,記錄了144項傳統手藝。
  • 導演許慧晶與紀錄片《棒!少年》的來路
    少年》拍完後,後期花了一年半,剪了四十多版,依然沒有找到最好的那一版。如何真正理解人物的困境?他陷入了僵局。六歲的兒子,那時上不了幼兒園,待在家裡。《棒!少年》開拍時兒子三歲,許慧晶形容「他跟留守兒童差不多,跟我不熟」。這半年,許慧晶參與到了兒子的日常起居,找回了久違的熟悉感。給兒子洗澡曾是一項特權——「沒辦法,除非完全接受你。只有媽媽能給他洗,其他人都不行」。
  • 《礦民、馬夫、塵肺病》導演口述:一部紀錄片的意外走紅
    過去的兩周裡,紀錄片《礦民、馬夫、塵肺病》始終盤踞豆瓣電影「一周口碑榜」榜首, 導演蔣能傑也經歷了近期最忙碌的一段時間,「拍了十年紀錄片,曝光率加起來沒有這一部高。」 在這部紀錄片的豆瓣頁面上,被頂到最高的一條短評是蔣能傑本人在3月8日寫的。
  • 日本導演拍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又火了!
    「他們不知道,在這背後有多少中國醫務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救治患者,有多少中國老百姓犧牲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竹內亮導演在談及製作這部短片的原因時說到。導演竹內亮一個月後的清明節。到目前為止,該紀錄片已經播出了200餘集。這一次,出於對日本本國的擔憂,以及作為一名紀錄片導演,身在南京對中國發生的一切的體會。竹內亮決定用影像將南京人民抗疫記錄下來。
  • 小眾讀書紀錄片 《但是還有書籍》
    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宅家時光,竟意外延長了《但是還有書籍》這部紀錄片的生命力。這同時也說明,這部紀錄片拍得是成功的,既能吸引住網友的眼睛,又能產生口口相傳的效應。目前在網絡領域,像這類題材不算大眾,卻又能被廣泛關注,繼而「出圈」的節目並不多見。 《但是還有書籍》並不是一檔純粹的讀書節目,否則就更「小眾」了。
  • 跟著《安家》房似錦學習銷售,看她如何賣掉一套10多年的跑道房?
    大家好,我是雨說影視,致力於為大家推薦優秀、經典影視劇,今天寫一篇關於《安家》這部劇的文章。《安家》是由安建導演的,六六、九枚玉、顏立維編劇,孫儷、羅晉、張萌、王自健、田雷、孫佳雨等人主演的反映房產銷售人員的真實狀態的現實題材電視劇。
  • 這部熱播電視劇,曾經導演被威脅、陳寶國賣掉房、蔣雯麗換角......故事頗多
    《大宅門》是導演郭寶昌一生的心血,以老字號同仁堂為背景,在講述了一個家族的百年風雲。為此了能把《大宅門》搬上熒幕,他創作歷經38年,三次被毀,二次拍攝,才成就了這部經典電視劇。郭寶昌曾說:「《大宅門》是我的生命,是我生命的全部,這個作品不完成,我死不瞑目!」
  • 北京法拍房2020年4月16日成交數據分析北京法拍房陶大聰
    今天成交的數據表匯總一、今天一共拍了22套房子(其中12套住宅,10套商業)拍出去21套房子,西山華府禧園流拍,西山華府這個二拍價格測算應該是1659萬起拍,可以重點關注二拍二、不限購房源拍出去三套,分別是天通西苑三區、怡海花園恆泰園、銀地家園三、變賣房源成交一套,中海尚湖世家,這個房子807萬變賣,市場價大概1100萬左右,一拍價格1008萬,距離市場價差距較小,那麼二拍807萬為什麼還是沒有人拍呢,價格雖然誘人,但是被執行人在裡面佔用,法院不負責交付,只給辦理房本,所以大家比較謹慎也理所應當
  • 紀錄片導演徐童:不瘋狂,不記錄
    在過往的導演生涯裡,徐童大部分時候屬於後者——他從不做田野調查,而是順著生活往下走,靠肉身去碰撞,去遭遇。第一部紀錄片,就是他「遭遇」來的。《麥收》海報2007年,他在北京高碑店一帶租房子。接連幾個月混跡於此,徐童認識了苗苗,一個過著雙城生活的女孩——在北京高西店,苗苗在按摩房做性工作者掙錢;在河北農村老家,她是父母眼裡撐門戶、養全家的出息人。徐童陪著苗苗兩地來回跑,漸漸成了朋友。「這種遭遇讓你感覺到太好了,不得不拍,就拍了。」徐童說。
  • 寧送外賣也不拍廣告,拍戲30年還在北京買不起房,最窮影帝是他
    要說他確實非常不一樣,別的明星藝人不止拍戲賺錢,>而且各種代言廣告賺的錢都已經很豐厚了,但是他卻表示自己就算是送外賣都不會拍廣告,以至於他都成了拍了三十年戲的老戲骨了,還在北京買不起房,可能史上最窮的影帝就是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