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期的邱吉爾與希特勒

2021-01-09 騰訊網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梁啓超 《李鴻章傳》

時勢造英雄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一個英雄(大人物)的出現是由他當時所處的社會客觀環境造成的,反之,英雄造時勢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是錯誤的,誇大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但也有觀點認為英雄造時勢,其實這是從不同角度看待歷史進程,並非完全錯誤。

(青少年時的邱吉爾,希特勒,史達林,羅斯福與墨索裡尼)

一,英國首相邱吉爾(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溫斯頓·邱吉爾出身於貴族家庭,父親倫道夫勳爵曾任英國財政大臣。

1888年,邱吉爾進入僅次於伊頓公學的哈羅公學就讀,但成績不佳,倫道夫勳爵於是決定在兒子邱吉爾畢業後將他送到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1895年2月,邱吉爾從軍校騎兵專業畢業,被分配到第四驃騎兵團任中尉。

(1900年的邱吉爾)

英國自從工業革命之後,就是一個超級穩定或者說固化的社會,貴族出身讓邱吉爾從政具有先天優勢。

二,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1889年4月20日18時30分許,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布勞瑙的一家名為波麥的小客棧裡。

他的父親是奧匈帝國的一個海關小職員,而且他母親是其父的第三次婚姻,希特勒有一個哥哥(阿洛伊斯·希特勒)和一個妹妹(保拉·希特勒。)

(小學四年級的希特勒)

希特勒年幼隨父親加入天主教成為信徒。1895年六歲的希特勒開始在一所公立學校上小學,成績一貫優良。但恰好這年希特勒父親(58歲)從海關退休,此後的4年中,他家就在林茨的附近許多不知名的德國小村莊裡搬來搬去,一直到希特勒12歲,已經搬了7個地方,換了五所學校。

(1900年的德國小鎮)

據《我的奮鬥》記載希特勒曾夢想成為一個牧師,這是因為他在蘭巴赫附近的本篤派修道院學習了2年,他參加了唱詩班,還選擇了唱歌課。

1900年希特勒在林茨開始了他的中學生活,在林茨中學裡有了獨立意識的希特勒立志成為一個畫家,這與其父培養其做公務員的初衷產生了激烈的衝突,於是叛逆期的希特勒就不再好好讀書,希特勒在林茨中學在還沒有得到應有證書時,不得不轉學到距林茨相當遠的希泰爾州立中學,但是同樣他在那裡呆了不久,沒有畢業就離開了。

1903年1月3日希特勒的父親去世,希特勒極孝順其母親。

1906年,17歲的希特勒遠赴維也納藝術學院求學,但1907年和1908年,他兩度被維也納藝術學院拒絕。

在希特勒飄在維也納的期間,其母也去世,希特勒的生活日益囧迫,為了生活希特勒有時在維也納街頭行乞,有時賣畫,有時被僱傭來掃雪、扛行李,艱難困苦的生活沒有動搖希特勒成為畫家的決心。

(希特勒筆下的維也納街景)

1909年和1910年,希特勒畫藝提高,情況略有改善,可以靠畫素描和水彩畫保持基本的溫飽(簡陋的單身宿舍裡棲身,偶爾靠光顧施粥站打發飢餓的日子)。

如果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具有堅韌意志的希特勒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畫家,雖沒有絕頂才華,但成為一個中產階級應該綽綽有餘。

(希特勒畫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希特勒回鄉裝病躲過了奧匈帝國兵役體檢,但1914年8月,希特勒去德國參加了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第16團,一個奧匈帝國公民卻願意為德國獻身。

(1925年時的希特勒,時年36歲)

希特勒人生的轉折點發生在其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德國的戰敗,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元首」希特勒。

時勢造就了元首「希特勒」,相較於希特勒貴族出身的邱吉爾還是有極大的可能成為大英帝國的首相。

相關焦點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邱吉爾、蔣介石都什麼反應
    那麼,日本的重要盟友德國,也就是說希特勒什麼態度呢? 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火了。 那麼,與之對立的英國,也就是邱吉爾什麼態度呢?
  • 希特勒始終想不通,邱吉爾為啥和史達林結盟?我來告訴你真相!
    希特勒在自殺前曾對身邊人哀嘆,自己的對手是個史無前例的奇怪聯盟:一個是出身貴族的極端帝國主義者(邱吉爾),一個是窮鞋匠的兒子、激進的社會主義者(史達林)。在希特勒眼裡,盟國可能等不到德國失敗,自己就先打起來了。可是,這一幕畢竟沒有發生,希特勒至死也想不通,邱吉爾為啥會跟史達林結盟?
  • 邱吉爾巧施反間計,希特勒怒殺隆美爾
    一、一封電報 1944年4月,盟軍準備在諾曼第發起最後反攻,給希特勒最致命的一擊。但因為德軍名將隆美爾的坐鎮,盟軍一再受挫。邱吉爾迫不得已傳喚軍情六處負責人馬修下達了必殺令,希望馬修手下的特工可以將隆美爾綁架到倫敦或者直接暗殺。
  • 《敦刻爾克》在說「好人」希特勒和「壞人」邱吉爾(六)
    1937年西方又發生一次經濟危機,證券市場崩盤,美國失業人口跌到1100萬,而德國已經揚帆而去,一騎絕塵,所以邱吉爾說二戰前希特勒的經濟治理能力全球第一,羅斯福也不能比,邱吉爾一世傲慢,但他的回憶錄說到希特勒時,沒有一句貶低之詞。
  • 「鹹魚翻身」邱吉爾
    他的孩子長大後,繼承了邱吉爾的脾氣,卻沒繼承邱吉爾的寬厚,後來選議員,「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讓老爸尷尬不已。很多人讀到此,可能一臉驚詫:邱吉爾不是英國首相嗎?不是二戰「三巨頭」嗎?至於這麼菜嗎?這是後話,咱得先把人家之前的「黑歷史」交代清楚,不然怎能反襯出當事人的「偉大」呢!邱吉爾錨定、認準某事時,有一種拼勁兒、職業範兒,敬業精神槓槓滴。
  • 邱吉爾打贏了二戰,卻輸給了競選,英國人是如何評價他的
    實際上,邱吉爾在英國人民心中的地位一直非常高。而他之所以在戰後落選,只不過反應出了英國人民的務實罷了。對於英國人民來說,戰爭中吃不飽飯、丟失工作、家園被毀,這些都可以堅持忍耐。畢竟戰爭是敵人挑起的,打倒法西斯、保家衛國肯定才是戰爭時期的最大目標。而在敵人被消滅後,共同建設未來的美好家園,自然變成了人民的最大期盼。
  • 業餘畫家英國首相邱吉爾繪畫作品賞析
    如果他從小習畫,並像死對頭希特勒一樣立志成為畫家,假若再比希特勒運氣好一點順利考入美術學院,歷史恐怕要改寫了,不光英國,整個歐洲甚至都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黑澤爾看到邱吉爾無所適從的模樣,說到:「畫畫嘛!猶豫什麼呢?」說著便拿起刷子,在畫布上畫了一些肯定的筆觸。之後,邱吉爾便樹立起了畫畫的信心,面對畫布,再也無所畏懼了。「大膽是唯一的出路。」他如是說。
  • 《至暗時刻》:邱吉爾的至暗,奧德曼的高光
    不過,相比「敦刻爾克大撤退」抉擇的誕生過程,《至暗時刻》真正的焦點還是在於邱吉爾本身,通過展現他人生中最矛盾重重的兩個星期——即1940年五月他初登首相之位到說服議會和內閣支持他發起的大撤退決議為止,突顯他的性格、才能與政治智慧。因此,這部電影完全可以視為邱吉爾的傳記片。
  • 邱吉爾的貼身保鏢:20多次救命,寸步不離,妻子嫉妒的離婚
    邱吉爾在二戰期間擔任英國首相,堅定領導英國進行反抗納粹侵略的鬥爭。對這樣一個勁敵,希特勒當然不會放過,納粹曾多次對邱吉爾展開暗殺行動。其間兇險如邱吉爾回憶的那樣:子彈貼著他的頭皮飛過,還射穿他的禮帽。 邱吉爾能夠在多次暗殺中保全性命、逢兇化吉,不得不提他的貼身保鏢湯普森。
  • 「贏者王,敗者寇」「邱吉爾」,《至暗時刻》(下篇)
    如果不是「加裡·奧德曼」和「邱吉爾」,我就不會去讀《至暗時刻》,它真的很香。(由於分為上下篇,若有小夥伴沒看第一篇的可以先去觀看第一篇的文章哦~)他在自傳中寫道:「如果我早出生100年,我就有機會和拿破崙戰鬥20多年!一想到這個我就興奮。
  • 毀容式表演還原真實的「邱吉爾」
    1940年5月,當法國號稱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崩潰之後,在短短十幾天內,德國裝甲部隊就將北部的英法聯軍包圍在法國北部地區,四十萬英法聯軍開始向敦刻爾克撤退,英吉利海峽是他們唯一的逃生希望。而此時的英國國會裡,一直主張與德國議和的首相張伯倫已經引起了反對黨的強烈不滿,因而被逼下臺。
  • 邱吉爾這一生極少犯錯誤,他對得起全世界,卻唯獨對不起他們
    講到邱吉爾偉大的意義,一般我們會講到他在二次大戰的時候,領導英國還有盟軍對抗希特勒法西斯主義 ,打贏了這一場仗,影響了全世界。很多選舉都說他很偉大,可是學術界、思想界、評論界就有一股反思的熱潮,邱吉爾到底在二次大戰裡發揮了哪方面的作用呢?
  • 「至暗時刻」之後,邱吉爾說了這段話
    這部豆瓣評分8.6的電影講述了1940年,邱吉爾從出任英國首相到成功組織英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20天中所發生的事。正是在這一期間,邱吉爾在英國下議院發表那段經典的「決不投降,戰鬥到底」的演說。-Winston Churchill小編今天要推送的這篇短文是邱吉爾發表的另一次著名演說,時間大約是在「至暗時刻」的半個月之後。溫斯頓•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英國最偉大的政治家、歷史學家、畫家、演說家、作家、記者。1874年,邱吉爾生於英格蘭牛津郡伍德斯託克的一個貴族家庭。
  • 英國新首相最崇拜的邱吉爾,憑什麼偉大
    甚至,他本人還親自為邱吉爾撰寫了一部主觀性極強的暢銷書《邱吉爾精神:一個人如何改變歷史》,書中不吝各種讚美之詞。在東歐,蘇俄對納粹德國負有條約義務,並且在原料方面大力支援希特勒……」 在國內,張伯倫雖下臺,但和談派仍佔據內閣的多數;另一位首相熱門人選哈利法克斯勳爵,已經在暗自準備媾和;甚至連國王喬治六世都傾向於,此時此刻,和平比自由更重要。 美國方面,邱吉爾曾寄厚望於美國的援助,但在英國最危機的關頭,羅斯福卻委婉地拒絕了英國。
  • 希特勒的母親患癌之後
    希特勒為什麼要屠殺猶太人,到目前還是一個有較多爭議的問題,除了一些能夠解釋通的共識之外,例如希特勒青少年時期較為曲折的個人經歷、敏感和壓抑的個性特質、社會達爾文主義、尼採和叔本華的哲學影響、仇恨共產主義等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許尚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即希特勒的母親罹患癌症,深深地觸動了希特勒。
  • 《至暗時刻》定檔 加裡·奧德曼扮演的邱吉爾以假亂真
    原標題:加裡·奧德曼扮演的邱吉爾 幾乎以假亂真,神了! 電影基於驚心動魄又鼓舞人心的真實歷史,還原了邱吉爾在二戰期間帶領英國度過最艱難、也最關鍵的時刻。故事主要聚焦在邱吉爾所面對的戰時危機和困境:納粹軍隊橫掃西歐的糟糕境地下,究竟是放棄抵抗與希特勒議和;還是不顧對立黨派的阻撓和國王的動搖,繼續為英國的自由而戰。   製作班底方面,《至暗時刻》實力不俗。
  • 《至暗時刻》——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他也是邱吉爾!
    對於邱吉爾的當選,很多人都表示質疑,包括剛剛即位的英王喬治六世,因為此前邱吉爾的政績實在不堪入目。可喬治六世別無選擇,同時受到保守黨和工黨支持的內閣高層僅此一位。就這樣,邱吉爾火線上任,可以說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 死亡賦格:希特勒時期的德國音樂
    但是在納粹德國就像在新政時期的美國一樣,在廣大群眾中普及古典音樂只有通過自上而下的壓力才能做到。在魏瑪時期,德國聽眾有感於受美國影響的普及音樂,到了納粹時期,他們仍然不斷要求類似的作品。希特勒的華格納音樂會在納粹黨的普通黨員中反響非常冷淡。1933年在紐倫堡有一次《名歌手》的「官方」演出,當希特勒看到劇場裡空空蕩蕩,就命令巡邏隊到街上的啤酒館和咖啡店裡將納粹黨的高層幹部網羅來聽歌劇。
  • 希特勒的黃粱美夢,德國對英國本土的入侵計劃——海獅計劃
    希特勒打開地圖一看,整個西歐大陸都落入了他的手中,基本上完成了他心目裡的歐洲藍圖。然而在這片地圖上還有一個國家至今不肯放棄抵抗,這個國家就是希特勒認為是和德國同出一脈的英國。雖然說希特勒很希望依靠和平手段結束和英國的戰爭,但顯然英國並非是這麼想的。法國戰役結束後,希特勒一再的發出聲明,表示自己對英國沒有野心,也無意讓英國這麼一個"偉大的國家"蒙羞。
  • 間諜奇葩說 | 希特勒的奇特審美,不是間諜他不愛!
    鄧巴口中的這位神秘人物其實就是英國首相邱吉爾。法國的慘敗深深打擊了邱吉爾,因為接下來德國的炮火就將對準海峽對岸的英國,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德國人的鐵蹄踏過英吉利海峽的情景。此時的英國孤立無援,正面作戰肯定是不行的。邱吉爾深思熟慮之下決定從希特勒本人下手,他找到「根正苗紅」的南希,希望她能從希特勒身邊獲取情報,如果可能的話找機會暗殺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