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梁啓超 《李鴻章傳》
時勢造英雄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一個英雄(大人物)的出現是由他當時所處的社會客觀環境造成的,反之,英雄造時勢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是錯誤的,誇大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但也有觀點認為英雄造時勢,其實這是從不同角度看待歷史進程,並非完全錯誤。
(青少年時的邱吉爾,希特勒,史達林,羅斯福與墨索裡尼)
一,英國首相邱吉爾(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溫斯頓·邱吉爾出身於貴族家庭,父親倫道夫勳爵曾任英國財政大臣。
1888年,邱吉爾進入僅次於伊頓公學的哈羅公學就讀,但成績不佳,倫道夫勳爵於是決定在兒子邱吉爾畢業後將他送到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1895年2月,邱吉爾從軍校騎兵專業畢業,被分配到第四驃騎兵團任中尉。
(1900年的邱吉爾)
英國自從工業革命之後,就是一個超級穩定或者說固化的社會,貴族出身讓邱吉爾從政具有先天優勢。
二,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1889年4月20日18時30分許,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布勞瑙的一家名為波麥的小客棧裡。
他的父親是奧匈帝國的一個海關小職員,而且他母親是其父的第三次婚姻,希特勒有一個哥哥(阿洛伊斯·希特勒)和一個妹妹(保拉·希特勒。)
(小學四年級的希特勒)
希特勒年幼隨父親加入天主教成為信徒。1895年六歲的希特勒開始在一所公立學校上小學,成績一貫優良。但恰好這年希特勒父親(58歲)從海關退休,此後的4年中,他家就在林茨的附近許多不知名的德國小村莊裡搬來搬去,一直到希特勒12歲,已經搬了7個地方,換了五所學校。
(1900年的德國小鎮)
據《我的奮鬥》記載希特勒曾夢想成為一個牧師,這是因為他在蘭巴赫附近的本篤派修道院學習了2年,他參加了唱詩班,還選擇了唱歌課。
1900年希特勒在林茨開始了他的中學生活,在林茨中學裡有了獨立意識的希特勒立志成為一個畫家,這與其父培養其做公務員的初衷產生了激烈的衝突,於是叛逆期的希特勒就不再好好讀書,希特勒在林茨中學在還沒有得到應有證書時,不得不轉學到距林茨相當遠的希泰爾州立中學,但是同樣他在那裡呆了不久,沒有畢業就離開了。
1903年1月3日希特勒的父親去世,希特勒極孝順其母親。
1906年,17歲的希特勒遠赴維也納藝術學院求學,但1907年和1908年,他兩度被維也納藝術學院拒絕。
在希特勒飄在維也納的期間,其母也去世,希特勒的生活日益囧迫,為了生活希特勒有時在維也納街頭行乞,有時賣畫,有時被僱傭來掃雪、扛行李,艱難困苦的生活沒有動搖希特勒成為畫家的決心。
(希特勒筆下的維也納街景)
1909年和1910年,希特勒畫藝提高,情況略有改善,可以靠畫素描和水彩畫保持基本的溫飽(簡陋的單身宿舍裡棲身,偶爾靠光顧施粥站打發飢餓的日子)。
如果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具有堅韌意志的希特勒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畫家,雖沒有絕頂才華,但成為一個中產階級應該綽綽有餘。
(希特勒畫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希特勒回鄉裝病躲過了奧匈帝國兵役體檢,但1914年8月,希特勒去德國參加了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第16團,一個奧匈帝國公民卻願意為德國獻身。
(1925年時的希特勒,時年36歲)
希特勒人生的轉折點發生在其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德國的戰敗,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元首」希特勒。
時勢造就了元首「希特勒」,相較於希特勒貴族出身的邱吉爾還是有極大的可能成為大英帝國的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