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940年6月21日,德法之間籤訂了《第二次貢比涅停戰協定》,德國和法國的戰爭告一段落。希特勒打開地圖一看,整個西歐大陸都落入了他的手中,基本上完成了他心目裡的歐洲藍圖。然而在這片地圖上還有一個國家至今不肯放棄抵抗,這個國家就是希特勒認為是和德國同出一脈的英國。雖然說希特勒很希望依靠和平手段結束和英國的戰爭,但顯然英國並非是這麼想的。
法國戰役結束後,希特勒一再的發出聲明,表示自己對英國沒有野心,也無意讓英國這麼一個"偉大的國家"蒙羞。他也對自己的幕僚們如此說道:"我不希望寶石從不列顛的皇冠上摘下去,對於人類來說,那將是一場災難。"此時希特勒的言辭之真切,不敢說後無來者,那也是前無古人了。倘若希特勒對英國拋出的橄欖枝,如果都化作現實的木材,那麼這些橄欖枝恐怕足夠英國人燒個一年半載的。
但可惜的是,在英國新任首相邱吉爾領導下,英國人已經對希特勒的花言巧語有了抗性,因為英國政府裡的那些軟骨頭都已經被邱吉爾掃地出門了,現在整個英國上下同仇敵愾,只打算和德國人死戰到底。在1940年7月16日晚,希特勒於國會大廈的演講中做了最後一次努力,他表示自己不希望德國和英國中的一個在戰爭中被毀滅,並希望邱吉爾能夠考慮一下他的提議,確保兩國從此和平共處。
然而一個小時後,希特勒就收到了邱吉爾的回覆——英國拒絕對納粹德國屈服,並將繼續戰鬥下去,直至打垮納粹德國。邱吉爾的回覆讓希特勒氣急敗壞,在他眼裡邱吉爾根本就是一個只會喝白蘭地和抽雪茄的白痴,而邱吉爾的內閣裡也都是一群沒有腦子的笨蛋。希特勒琢磨既然英國人不打算接受他的和平,那他乾脆調集部隊,把英國人打到接受和平為止算了,也省了他浪費自己的口水了。
事實上,從一開始希特勒就沒放棄過用武力進攻英國人,他準備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入侵計劃,這個計劃就是著名的《海獅計劃》。但對於希特勒和德國而言,進攻英國本土其實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或者說難如登天一般。因為英吉利海峽的存在,入侵英國本土必然不能只靠陸軍就能成功,德軍必須發動一次兩棲登陸作戰,可這需要陸海空三軍同時投入,否則絕無成功可能。
然而實際情況是,德國陸軍齊裝滿員,空軍也是裝備精良,可是自家的海軍就屬於瘸腿級別了。從1939年到1940年6月,德國海軍損失慘重,先是斯佩海軍上將號被英軍圍堵後自沉,然後又在挪威戰役裡損失了成打的海軍艦船。挪威戰役幾乎是德國海軍的末日級災難,你可以拿出數個綽號來稱呼這場戰役——納爾維克驅逐艦墳場、德國水面艦隊的末日開端等等。一句話,現在的德國海軍遠遜於英國皇家海軍,雙方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
至於兩個可能的盟友?法國海軍本是可能為德軍提供幫助,可是現在法國海軍已經被英國皇家海軍在"弩炮行動"裡打的損失慘重,基本上是半身不遂的狀態了。至於隔壁的義大利皇家海軍?義大利皇家海軍遠在地中海,要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和直布羅陀的封鎖,那基本是痴人說夢。再者,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驍勇善戰,遠非義大利皇家海軍可比,因此希特勒也只能放棄讓義大利人來增援他們。
可英國人既然不肯投降,那麼希特勒就算再困難,也得勒緊褲腰帶去打垮英國。所以希特勒也只能去調兵遣將,準備揮師攻打英國本土。為此,光是陸軍部隊,希特勒就準備了25萬人,約有13個師的兵力作為入侵部隊。這些部隊都是德國陸軍的精華力量,他們將在英國南部海岸線展開登陸,登陸範圍是從多佛爾斷崖東部的拉姆斯蓋特,一路延伸到懷特島西部的萊姆灣,戰線長達200英裡。
而負責運輸這支龐大部隊的,則是德國海軍的軍艦和徵集來的民船。這些船隻包括有168艘各型運輸艦、1910艘改裝過的駁船、419艘拖船和1600艘汽艇。至於德國海軍的水面艦隊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反正就算拉出去也是打不贏英國皇家海軍的,這一點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海軍元帥是很清楚的。而負責提供支援和壓制火力的則是德國空軍,德國空軍為此投入了2669架各型作戰飛機,可以用來擊潰英國皇家空軍,並且壓制英國皇家海軍。
如果從當時的實力對比來看,英國人唯一的優勢就是他們有當時歐洲第一的海軍,並且擁有英吉利海峽這道天險。可與之相對比的話,英國皇家空軍就脆弱無比了,因為他們的只有700架戰鬥機和500架轟炸機,實力尚且不足德國空軍投入兵力的一半。倘若英國皇家空軍被德國空軍徹底擊潰,那麼在德軍開始登陸的時候,英國皇家海軍的戰艦也就沒什麼作用了。英國皇家海軍唯一的結局,就是被德國人的航彈炸到海底裡去。
如果乍一看的話,希特勒和他的將帥們制訂的計劃是不錯,似乎英國人的滅亡也就是那麼一瞬間。可如果細細品的話,就會發現這個"海獅計劃",基本上沒有成功的可能。
首先來說,這次登陸作戰的準備,德國海軍悲觀的發現,陸軍的將領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兩棲登陸作戰。或許在他們眼裡,英吉利海峽就是個大號的河流罷了,渡海作戰就是渡河作戰,只不過這個河特別的大罷了。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德國陸軍策劃的登陸作戰本身就缺乏足夠的掩護,而且13個師的兵力要分布在200英裡長的戰線上,這是等著被英國人趕下大海呢。
而要運載這麼一支龐大的登陸部隊,並且發動一次兩棲登陸作戰,那麼所需要的船隻和作戰船隻是難以想像的龐大。即便是以最低限度來考慮,德國在軍艦上也需要至少4-5艘戰列艦,30艘輕重巡洋艦,100艘驅逐艦,以及數以千計的專業的運輸船和登陸艇。可現實情況是,德國海軍一無所有,有的只是民船,而且準備的船隻裡很多是內河船隻改良來的,這就非常不利於進行一次跨海作戰。如果遭到任何一點攻擊,那麼這些船隻都可能葬身大海,船上的德國兵也會成了魚鱉的口糧。
整個計劃唯一的成功機會,就全押在德國空軍身上,這也是目前德國空軍唯一具備優勢的地方,畢竟當時德國空軍和英國皇家空軍的實力差距非常巨大。可是反過來講,德國空軍自己的狀況也沒好多少。因為他們的作戰飛機必須法國北部和挪威的機場起飛,直撲英國本土而去。可德國空軍的航程較短,飛到英國本土後油料也所剩無多,滯空時間大大縮短。如果遭到英國空軍的攔截,那麼就可能出現油料不足以返航的情況。更別提一旦被擊落的話,德國飛行員就只能跳傘到英國做俘虜了,整個對英國展開的空戰,充其量不過是空耗軍力罷了。
由此不難看出,所謂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希特勒的一個黃粱一夢,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雖然整個計劃看起來轟轟烈烈,但真的執行起來就只有損失慘重的命了。不過為了希特勒的面子問題,"海獅計劃"還是得執行下去,因此對英國的空襲作戰還是要展開,這也就是著名的"不列顛空戰"。至於這次空戰的成敗與損失情況,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二戰解密》
《不列顛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