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不去打蘇聯而是集中力量打英國,二戰會怎樣?

2020-12-27 天材說教育

1939年,德國的攻打波蘭的時候,就已經計劃著攻打英國,並將攻英的戰略計劃取名為「海獅計劃」。等到了法國投降之後,實施「海獅計劃」的條件成熟了,但最終因為在實際操作中困難重重,最終被擱淺。後來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又向希特勒提出了「地中海計劃」,也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

一、無限推遲的「海獅計劃」

德國一開始就制定了「海獅計劃」,將敦刻爾克一帶選為渡海作戰的地點,但是那個時候這個計劃無法實施,因為這需要德國先佔領法國、荷蘭、比利時的沿海港口,才有條件實施這個計劃。因此,在一開始的時候,「海獅計劃」在西線戰事還沒打響之前,只是一個構想,沒有制定具體細節。

1940年6月份,德國擊敗法國,雷德爾向希特勒提議制定「海獅計劃」,但希特勒卻拒絕了,因為希特勒一直幻想英國能夠妥協。結果英國組建了戰時內閣,邱吉爾並擔任戰時內閣首相,並發表抗戰演講,希特勒的美夢破滅了。於是下令攻打英國,8月份,各項工作才開始準備。

由於之前戰事進展比較順利,陸軍將領們都有點飄了,他們認為登陸作戰很簡單,就是空軍制空,海軍渡海,陸軍上岸殺敵就行了,因此德國陸軍就沒做啥準備,連渡海訓練都沒有。

這樣一來,渡海作戰的任務就全部壓在了海軍的身上,雷德爾一看這樣肯定不行,就去提醒陸軍渡海作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結果沒啥效果,於是雷德爾只能單獨去找希特勒,向他陳述渡海作戰是怎麼一回事。希特勒這才明白,渡海作戰這麼複雜,還得需要了解海峽洋流和潮汐情況,而且最嚴重的是,9月下旬以後,英吉利海峽氣候不好,經常會出現驚濤駭浪,不利於渡海作戰。

而且「海獅計劃」還需要一個前提,就是德國空軍必須取得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但是在不列顛空戰中,德國空軍損失嚴重,且沒有奪得制空權,英國空軍反而飛到柏林轟炸了一番,沿海港口也遭英國空軍轟炸,運輸船隻被毀甚多。無法取得制空權,運輸船隻被毀,導致「海獅計劃」被無限期推遲,最終無疾而終。

二、地中海方案

「海獅計劃」泡湯了,但德國海軍沒有放棄,又提出了「地中海方案」。雷德爾提出,德國可以將英國海軍趕出地中海,德國佔領直布羅陀,控制北非和中東,進攻非洲,切斷英國通往印度的通道,然後再佔領大西洋上的亞速爾群島等島嶼,作為進攻美洲的跳板。

然而德國沒想到的是,西班牙雖然傾向於德國,但讓他加盟卻很難;同時西班牙和法國還有領土爭端,義大利又不想法國加強,所以拉維希法國入夥也很難;而義大利這個隊友,事實證明是一個豬隊友,讓他去攻打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他卻去打希臘,還一敗塗地,從而削弱了攻打埃及的力量,甚至整個軸心國的力量都被削弱了。

面對這樣的境況,德國只能放棄「地中海方案」,希特勒對時間一直很焦慮,他認為時間一直不在德國這邊,如果戰爭拖到1942年,美國肯定會參戰,蘇聯那時也一定準備好了,這樣德國就會和一戰時一樣,陷入困境。

所以,希特勒需要先發制人,主動出擊,消滅蘇聯。因為希特勒覺得,只要消滅了蘇聯,英國就會求和,同時也有資源和美國長期對抗。

相關焦點

  • 如果希特勒沒有入侵蘇聯,而是繼續打英國,結局會是怎麼樣呢?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的戰爭,拋開戰爭的正義性不談,法西斯國家的操作或許讓人感到迷惑,1941年,在已經陷入多地對峙局面的時候,為何德國和日本卻還要去撩撥美國和蘇聯兩個中立大國,讓他們也和加入戰場呢?這無疑為法西斯的失敗定下了結論。
  • 二戰時,德國如果先打蘇聯是否能統一歐洲?為何要兩線作戰?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在西線戰場戰勝法國之後,選擇東西線兩線作戰?同時對英國和蘇聯作戰,是愚蠢地做法還是當時最佳地選擇?我們要消除德國長期以來在南歐和西歐的目標並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東方」 納粹的基本政治訴求就是反「布爾什維克」,攻打蘇聯其實就是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的決鬥。希特勒更是說道:「我們所要的不是那個國家,而是摧毀布爾什維克主義。我們若是打輸了了這場戰爭,整個歐洲就會布爾什維克化。」進攻蘇聯除了佔領俄國的領土之外,要消滅俄國的生存力量!這才是目的。
  • 沒有蘇聯2780萬人的傷亡,美國和英國,能不能打贏二戰?
    尤其是美國和蘇聯,由於在二戰之後,蘇聯和美國進入了劍拔弩張的冷戰。雙方都在提高自己在二戰中的地位,從而貶低對手。那麼,公開公正的說,如果沒有蘇聯的巨大傷亡,依靠美國和英國,能否打贏二戰呢?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給予英國很大的援助,美國國內由於擔心過分刺激德國,提出了強烈的反對。甚至直到日本發動了珍珠港事件以後,孤立主義者仍反對美國加入二戰。由此可見,如果日本沒有萬裡迢迢跑到珍珠港偷襲美國艦隊,美國很有可能不會加入二戰。沒有美國的加入,德國極有可能控制歐洲大陸,幾乎就是「歐盟」的翻版,德國、蘇聯和美國,會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 德國閃電戰擊敗英法兩國,希特勒為何不進攻英國,而與蘇聯開戰?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拉開序幕,希特勒的德軍在歐洲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強大的英國在打擊下,只能在固守本土,在歐洲大陸上沒了戰鬥力。而希特勒在巨大的優勢面前,卻沒有選擇進攻英國本土,而是去攻擊蘇聯,這是為什麼呢?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作為德國的盟友,日本深知此戰意義重大,希特勒進攻蘇聯,就是在做一個豪賭,如果賭贏了,德國將成為世界的老大,整個世界或許都會顛覆在希特勒的手中,而如果賭輸了,他將萬劫不復!可以說,當時德國已經集中了他們所有的全部力量,孤注一擲。然而,作為德國的盟友,當希特勒發出邀請後,日本為何坐視不理,反而在幾年後去招惹美國呢?
  • 如果希特勒聯合日本打贏二戰,將美國一分為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馬上就到了二戰勝利的第75的紀念日了,這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勝利。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當初是日本和德國兩個小國把盟軍給幹翻了,那麼現在的世界又會是什麼樣的呢?或許你會說,兩個彈丸小國,耗也能把他們耗死。但是真的有人替我們做出了假設,希特勒率先造出了原子彈,隆美爾在北非大獲全勝,蘇聯被內部推翻,美國被瓜分成兩半。
  • 希特勒為什麼放棄攻擊英國,非要東進去進攻蘇聯?原因有四點!
    而英國就是希特勒的下一個目標,當時的英國非常孤立,但是擁有200多萬軍隊卻始終未能拿下,轉而攻向蘇聯。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按照當時德國的軍備力量,已經徵服了整個西歐,可以說就只剩一個隔海相望的英國了,拿下英國,距離瓜分世界的目標就更近了一步!還有就是英國的骨氣很硬,投降是肯定不可能的啦,所以只有打。
  • 二戰中,如果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聯能夠打得過德國?
    一方面西線戰場與英美等國進行開戰,一方面在東線戰場上面與蘇聯進行開戰。就拿東線戰場上面德國在1941年入侵蘇聯的進度以及勝利成果來看,三個月消滅蘇聯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兩線作戰畢竟還有自身的條件限制。 那麼,在二戰期間,蘇聯如果沒有英美的幫助,蘇聯能不能打贏德國呢? 本文帶領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急不可耐地跟俄國開戰呢?先打英國不好嗎?
    拿破崙政府歐洲然後遠徵俄國,結果兵敗如山倒,希特勒巴巴羅薩計劃,六百萬人攻打蘇聯結果被拖進戰爭的泥潭,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死腦筋的要先打俄國呢?其實這就是陸地大國的宿命。想想當年秦滅六國以後幹了什麼事情?
  • 二戰之謎:希特勒智商在二戰前後判若兩人!
    b,有人認孟為,希特勒對雍英國抱有媾和婁的想法,放英冉國一馬。這也滕極不合理。以希特勒的鐵單血性格,求和羅也不會以放對閔手生力軍為籌鹹碼。英國力量馬越弱不是更容索易求和嗎?c,聽信了空董軍元帥戈林的鄔大話,空軍足秋以消滅英國遠莘徵軍,但是奪莫取港口,封死班口子不是更好時嗎?希特勒薊下這個命令真能的是無法理解滿。
  • 二戰時德國有沒有接近勝利的時刻?如果有,是在什麼時候?
    而至於蘇聯則更不用說了,二戰前英法之所以縱容德國,就是想滅了蘇聯,蘇聯對巴黎和倫敦也是一肚子恨意。 但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他們都不敢貿然挑戰英法主導的世界秩序,要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美蘇不會傻到去找英法死磕,只有希特勒和瘋了似的跟英法宣戰了。
  • 解密二戰德國為什麼會輸
    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前,沒有哪個國家想直接和軸心國對著幹,因為怕軸心國跟蘇聯結盟,因此英國想方設法在蘇聯和德國之間製造矛盾,美國想方設法拉攏日本制衡蘇聯和德國的聯盟史達林是一個極端務實理性的戰略家,翻臉比翻書還快,既能與德國瓜分波蘭又能與日本做遠東交易,毅然解散只為了更好地與他國促成聯盟。
  • 希特勒死前明明還有數十萬兵力,為何自盡?德軍真的打不贏了嗎?
    二戰結束後,英美法大約俘虜了五百萬左右德軍,蘇聯俘虜了三百萬左右德軍,其中不少是自己主動投降。 這是啥概念?八百萬德國戰士啊,就算是八百萬頭豬,同盟國一年也抓不完。
  • 二戰日本一直很努力,就等德國為它轉身,希特勒:我忘了
    二戰時候,在無數人分析德國戰敗的根源時。都會說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盟友不給力,意呆利,從未有過正面作用,只會拖後腿,日本,從未有過聯合行動,就喜拉仇恨。一個退後腿,一個拉仇恨,超神發揮的德國面對不給力的盟友,看上去的聯合作戰,實質上卻幾乎用一國敵世界。
  • 希特勒死後手上還剩多少兵力?德國真的打不贏了嗎?
    1945年,蘇軍一路高歌猛進打到了德意志帝國首都柏林,窮途末路的希特勒還想負隅頑抗。柏林每一處建築都成為了德軍抵抗的堡壘,每天都有人死在慘烈的戰爭之中。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突然去世,這更加堅定了希特勒堅守柏林的信念。只不過自負的希特勒他沒有想到,羅斯福的逝世對於柏林戰事其實並沒有任何影響,柏林最終還是陷落了。希特勒不願意接受審判,在安排完後事以後希特勒選擇自殺。
  • 希特勒為什麼要在1944年發動阿登反擊戰?這不是賭博,而是瘋狂!
    不過,如果連一點贏的希望都沒有還要進行賭博,那就不是賭博而是瘋狂!01、希特勒為什麼要發動阿登反擊戰?1944年戰爭狂人希特勒,雖然已經處於被諾曼第登陸的英美盟軍和蘇聯紅軍兩線夾擊的絕境,但卻依然妄圖逆轉法西斯政權覆滅的命運。
  • 二戰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慘敗,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對於這場戰役失利的責任,很多德軍的高級將領以及戰史研究學者,都歸咎於希特勒,為什麼會這麼說?這麼說到底對嗎?,如果不進行補充和整頓,也未必就能一舉突破蘇軍即便並不如後來那樣堅固的防線。古德裡安補充道:「儘管我們[他和曼施泰因]是僅有的兩人……準備直截了當地反對蔡茨勒的計劃……但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希特勒最終被人說服發動這次進攻。看上去決定性因素似乎是陸軍總參謀長施加的壓力。」 作為裝甲兵部隊的掌門人,這樣考慮自然無可厚非,但戰爭不能從一個兵種的角度去權衡,如果戰爭的大勢都已經無法挽回了,裝甲兵即便恢復到巔峰程度,又歐有什麼意義呢?
  • 二戰時,若侵略我國的是德國,中國能打贏嗎?至少會艱難10倍!
    然而如果二戰時,侵略我國的不是日本而是德國,我國是否還有機會取勝呢?過程將可能艱辛10倍,且結果難定! 德國是二戰時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不然希特勒也不敢以一己之力發動世界大戰,德國參戰的人數多達1700萬,儘管我國備戰人數只會更多不會少,但中國在二戰時期,其實曾獲得過美國
  • 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掌控德國,二戰會有什麼神奇的變化?
    大膽假設,設想不可能。假如把二戰時期的德國人和日本人的名族性格換一下,歷史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指揮高超、英勇善戰的日耳曼人不但是希特勒進行侵略擴張的工具,同時也是希特勒取得初期勝利必不可少的條件;沒有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德國軍隊,希特勒也就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通過希特勒大肆擴張侵略行動,日耳曼人的機械盲從和堅韌頑強也充分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