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掌控德國,二戰會有什麼神奇的變化?

2020-12-27 小牛的世界觀

大膽假設,設想不可能。

假如把二戰時期的德國人和日本人的名族性格換一下,歷史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指揮高超、英勇善戰的日耳曼人不但是希特勒進行侵略擴張的工具,同時也是希特勒取得初期勝利必不可少的條件;沒有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德國軍隊,希特勒也就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通過希特勒大肆擴張侵略行動,日耳曼人的機械盲從和堅韌頑強也充分表現出來。

而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的民族性格,我想大家都有一些了解。日本人大和民族的性格呈複雜的兩極化特徵,一方面極端的自尊排外,另一方面又特別崇拜強者。所以應當肯定其善於學習其他民族的一面,但也不要忘記日本是一個心胸狹隘的民族。軍事上日本人信奉武士道,這是一種極端的精神。當武士道與狹隘民族主義和擴張政策相結合,就變為了無視他人的生命價值同時也那樣對待自己的生命瘋狂信念,變為虐殺狂和自虐狂。但是他們也有值得肯定的優點,吃苦耐勞,服從性,工業的精工精神都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不考慮形成這兩種民族性格的地理和社會背景,那當這兩個國家的民族性格互換。德國成為大和民族的天下,日本則成為日耳曼民族的天下,將會發生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呢?為了方便敘述,下面我們把日本人控制下的德國叫大和國,把德國控制下的日本叫日耳曼國。

首先來如果說大和民族移植德國會怎麼樣?

1.德國位於歐洲中部,周邊大大小小的國家有10個,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且地勢平坦,與周邊國家接壤處並無天險可守,是個四戰之地。二戰時期的德國工業能力在周邊國家中首屈一指,在美英法等國陷入經濟危機的時候,德國的日子也不好過。所以他們選擇法西斯道路,利用戰爭轉移民眾注意力,並掠奪資源恢復經濟。

2.大和國遇到這種情況的做法應該與德國人如出一轍,肯定會發動戰爭藉此得到更多的資源。因為沒錢,一樣會選擇對佔有大量資產的猶太人下手,而且剝削的程度比德國人更加嚴酷。由於武士道精神對國民思想的把控,其國內的麻煩要少的多。

3.由於戰術思想落後,導致大和國戰術呆板,並未形成以坦克為主要突擊力量的「閃電戰」戰法,還是以坦克伴隨步兵的方式進攻。

4.大和國不會出現很多坦克王牌、飛行王牌和狙擊手王牌,因為他們的作戰方式往往為了追求最大的殺傷效果而玉石俱焚。

5.因為有世界第一英國海軍壓著,大和國海軍肯定發展不起來。所以他們軍事裝備發展的重點肯定是陸軍的裝備,結合他們的槍彈通用概念,可能會第一個發展出通用機槍概念。因為兩個民族都有追求精工的性格,所以在相同外界環境下,他們在武器方面應該是會走在一個方向。

6.因為有著極端的民族性格,他們對佔領區的剝奪肯定會非常嚴重。也許出於某些不知名的原因會進行屠城之類的反文明行為。

7.在蘇聯戰役中,大和國應該不會進攻基輔,而選擇直接進攻莫斯科。因為現實裡德國不直接攻打莫斯科是因為基輔方向有他們需要的資源。而大和族不到最後應該不會因為食物的問題放棄滅掉對方首都的想法。

8.在整場戰爭中,大和國應該不會產生太多俘虜。在盟軍攻入其本土後,窮兵黷武的大和國肯定會發動全民戰爭。到時候為了安全起見,大和國平民肯定大量死亡。打到柏林後,全國也不會剩下多少人。

以下是小編自己瞎想的二戰歐洲戰場推演:

二戰爆發前夕,世界都在經濟危機中。為了求生和滿足自己的野心,加上大和族與生俱來的「賭性」,他們肯定也會主動挑起二戰。這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由於歐洲經歷過完整的工業革命,所以大和國也就不會有天皇這個東西。但是他們的性格也會催生一個類似於領袖的領導,這個領袖必然也是也個戰爭狂人。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由於大和國戰術呆板,並未形成以坦克為主要突擊力量的「閃電戰」戰法,還是以坦克伴隨步兵的凡是進攻。對波蘭發動戰爭後,並沒有迅速解決戰鬥,但是佔據絕對優勢的日本人還是很快將波蘭擊潰,波蘭滅國。

波蘭戰場上大和國表現的呆板和遲鈍,讓英國和法國人更加輕視。只是名義上對大和國宣戰,但並未作出任何實質性的軍事措施,雙方進入「假戰」狀態。

第二年,大和國順利的消化了波蘭。由於前期細緻的間諜和偵查工作,同樣選擇了繞過馬奇諾防線,正面佯攻比利時,主力在阿登森林偷襲。

奇襲非常成功,小國盧森堡很快被滅國。但是由於大和國步兵行動緩慢,導致沒有及時攻佔馬斯河防線。但佔據優勢的大和軍還是在付出很大代價後成功渡過馬斯河。

通往英吉利海峽最後的防線失手,英、法聯軍驚慌失措。只能一邊布置防線,一邊計劃往英國撤退。對於大和國來說,戰爭進行的並不順利。因為軍隊的進攻雖然摧枯拉朽,但是進展不是很快,只能和英、法聯軍撤退的速度相當。這個速度下去,大部分敵軍都得跑,不能完全摧毀法國的戰爭潛力。此時英國海軍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大和國的幾艘破船完全不敢去封鎖英吉利海峽。而空軍並不能完全封鎖英吉利海峽。

由於前線部隊有用大量坦克,在戰爭中迅速催生了坦克集群突擊的作戰方式,這種方式被反饋回了大和國高層。所以大和國改變戰鬥方式,以坦克集群快速進攻。

革新後的戰法進展迅速,但是為時已晚,大批英、法聯軍撤退回了英國,隨後法國投降。大和國將投降的盟軍士兵關進集中營,並對法國進行了嚴酷的掠奪,法國人被刺激的組建了大量遊擊隊。大和國不得不派大量軍隊駐守。

法國戰役結束後,大和國一邊佯裝要強渡英吉利海峽進攻英國本土,一邊秘密籌劃東線作戰。蘇聯同樣做好的準備,大量陳兵邊境,準備先一步發動進攻計劃。

由於大和國計劃周密,將剛學會的裝甲集群用在戰場上。閃電戰第一次使用,就迅速消滅了蘇聯前線準備進攻的大量軍隊。

雖然戰爭還算順利,但是大量的戰爭消耗和人員傷亡讓大和國內不堪重負。此時大和軍面對兩個選擇,第一是進攻糧倉烏克蘭,第二是進攻莫斯科。而現實裡德國為了麵包選擇進攻烏克蘭,放棄了一舉解決蘇聯的機會。而大和國選擇了進攻莫斯科,想要一舉解決蘇聯。

由於攻勢比現實裡的德軍慢,所以在大和軍進攻列寧格勒時已經入冬。國內物資的匱乏導致前線防寒物資不夠。這種物資的缺乏也反映到了中央集團軍上。列寧格勒會戰和莫斯科會戰就在這種情況下打響了。

巷戰尤為慘烈,由於大和國士兵非常瘋狂,人肉炸彈和不記傷亡的進攻。給了蘇聯極大的壓力。蘇聯一度被趕出了兩個城市,但是由於大和國戰死、凍死的人數太多,導致兵力缺失。很快被後勁更足的蘇聯反推。大和國並沒有撤退計劃,所以在春季到來前,蘇聯集結大量兵力,在付出巨大傷亡後基本全殲大和軍。

大和國高層不甘心大勢已去,在西線和佔領區再次抽調兵力調往東線,並戰爭動員14歲以上60歲以下所有男人參戰。然而由於兵員素質下降和物資匱乏,還是屢戰屢敗。

並且佔領區遊擊隊迅速做大,逐漸收復了大面積領土。英、法聯軍在諾曼第登陸,由於實力沒有損失太大,而且大和軍主力已經被抽調的近乎枯竭,聯軍迅速反攻回了大面積領土。

因為很多零散的狂熱大和國守軍阻攔以及春季泥濘的凍土平原,蘇聯沒有第一個攻入柏林。盟軍先一步佔領柏林,並掠奪了大量科技和人才。

由於大和國在戰爭時表現出來的獸性太過駭人,再結合一戰的制裁經驗。盟國會將大和國的國土分為幾部分吞併。由於蘇聯並未與大和國接壤,所以他們犧牲波蘭大片領土作為交換。

最後,盟軍對大和國剩餘領土進行全方位的軍事管制,並在文化上進行磨滅。經歷幾代人努力,大和人在地球消失……(純屬YY,不要介意~)

相關焦點

  • 如果希特勒帶領德國、聯合日本打贏了二戰,世界將會變成啥樣?
    每次看二戰題材的紀錄片,我總會想:如果在敦刻爾克,英法聯軍沒能成功撤退;在史達林格勒,蘇聯的保衛失敗……到了最後,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獲勝,世界將會怎樣?半個世紀以前,有人真這麼想過,並且把它寫了出來——菲利普·迪克和他的《高堡奇人》。《高堡奇人》架空了這樣一段歷史:二戰中軸心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彼時,日本控制了美國的西海岸,德國則佔領了東部。
  • 如果美國沒有捲入二戰,日本和德國會戰敗嗎?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不參戰,對最終的結果我想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最終的勝利依舊屬於熱愛和平的我們,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原因無他,因為這是一場人類有史以來爆發的最大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這場戰爭中,作戰區域面積達到可怕的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好在這場戰爭,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共同戰勝了法西斯侵略者告終。
  • 高堡奇人:如果二戰日本德國贏了呢?
    如果當年德國和日本贏了二戰,歷史將會如何?
  • 二戰時日本如果不招惹美國,德國和日本結局是否會不一樣?
    美國當初也是以為日本會進攻蘇聯,這和德國的想法是一致的,因為在歷史上日本和俄國經常發生戰爭,1905年在我國東北地區發生的日俄戰爭日本居然取得了勝利,鑑於此,為了限制蘇聯的發展,美國便開始去支持日本。要知道日本能夠發展成一個工業化國家,並有能力侵略我國,依靠日本自己的實力根本不可行,因為當時日本並沒有那麼多的鋼鐵資源,也沒有可供發展的石油資源,只是靠著美國不斷的支援,和美國做生意,美國把大量的貸款以及鋼鐵資源、石油資源運到日本,日本才有能力發動戰爭。
  •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的差距有多大,如果單挑誰能贏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雙方的實力。從總體上來講,德國的實力更雄厚。1938年,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30億美元,而日本僅為60億美元,德國是日本的五倍以上。由於財力不濟,日本的軍事支出遠遠少於德國。1941-1945年德國共投入軍費2020億美元,而日本僅為695億美元,這還是建立在日本窮兵黷武和瘋狂掠奪的基礎之上。二戰後期,日本人連本土和佔領區的井蓋和公園的鐵柵欄都拿去煉鋼了。但即使如此,兩國的軍事投入差距仍然是非常巨大的,日本的軍事實力遠遠不如德國。
  • 二戰日本德國大戰誰會贏?
    二戰日本和德國雖然是盟友,但是如果讓它倆單獨的出來練的話,其實日本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當時日本的綜合實力如果進入歐洲的話,頂多進前五,而德國的綜合實力則是第一。其實二戰日本的海軍艦隊是加分項,能夠進入世界前三的行列,而德國海軍實力不行反之陸軍能力比海軍強。
  • 日本慫恿德國軍艦進入南海,讓人想起二戰
    大國之間的鬥爭波譎雲詭,什麼陰險詭詐的手段都不稀奇,一向喜歡算計鄰居的日本,近日就大放厥詞,慫恿德國積極介入亞太事務。據《環球時報》12月19日的報導,"為了對付中國",日本官員在與德國同僚的一次會晤中表示,東京"強烈支持"德國派軍艦來亞洲,來南海,日本將"與其進行聯合軍演"。
  • 如果美國不參與二戰,結局又將如何?我們還能打敗德國和日本麼?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不參戰,對最終的結果我想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最終的勝利依舊屬於熱愛和平的我們,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二戰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它依舊令人記憶猶新。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初美國不參戰,二戰發展到最後又會怎樣?英國和蘇聯能打敗納粹德國麼?中國又能打敗日本侵略者麼?要3知道,二戰結束的標誌性一役是美國在日本長崎、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二戰這才結束的。
  • 德國納粹如果贏了二戰,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德國納粹在二戰是邪惡的軸心國之一,也是因為德國才引發世界大戰,當然等待他們的是必然的失敗。那麼不妨我們腦洞大開一下,德國納粹如果贏了二戰,希特勒會怎麼樣對待這個世界?當然歷史不存在假設,但是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這個話題非常有意思。
  • 二戰前的德國,究竟為什麼和萬裡之外的日本結盟,有什麼意義呢?
    二戰時,德國軸心國的盟友主要是日本和義大利,其中義大利有點打醬油的意思,完全是為了充人數罷了,關鍵還是日本和德國兩國。但是這也令很多人覺得不解,德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相距萬裡。從歷史上看,這兩個國家也並沒有什麼淵源,一戰時日本還趁火打劫,吞併了德國大量的殖民地。更重要的是德國和日本除了野心相同外,根本沒有什麼需要兩國配合的地方,其重點戰略也不一樣,給人的感覺結成盟友似乎沒啥意義。從二戰的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並沒有給德國帶來互補的效果,也並沒有幫上德國什麼忙,反而把美國拉了進來,氣得希特勒跳腳。
  • 二戰時期,猶太民族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德國一定要針對猶太人?
    對於猶太民族來講,二戰是一段永遠不會忘記但也是不願回憶的歷史。因為納粹德國對猶太民族進行慘無人道滅族迫害,在二戰期間,差不多有600萬的猶太人被納粹殺害,佔到歐洲猶太人總人數的2/3,其罪行罄竹難書。猶太人是沒有祖國的遊走民族,是隨資本流向而出走的一群善於操縱政治的人,猶太人非常有商業頭腦。在今天,只要提到猶太人,很多人會想到富豪、財團,畢竟連今天華爾街也是猶太人的天下,這些只佔美國2%的猶太人,卻擁有美國70%以上的財富。
  • 二戰時德國有沒有接近勝利的時刻?如果有,是在什麼時候?
    自打二戰一開始就註定了德國失敗的結局,德國確實有接近勝利的時候,但卻永遠夠不到勝利 毋庸置疑,希特勒發動二戰是德國近代史上最大的錯誤,二戰對德國的傷害要遠大於一戰。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吃垮法西斯」的民族:二戰期間當義大利的俘虜,夥食有多好?
    無數無辜的人在戰爭之中失去了生命和親人,德國法西斯對猶太人的暴行更是令人髮指。但是有一個德國的盟友——義大利,義大利人在戰爭之中的表現令許多人忍俊不禁。義大利人天性浪漫,又不喜歡過於緊張的生活,所以即便是在戰爭時期,他們也沒有忘記對生活的享受。一個突出方面的表現,就是他們對待美食的態度。
  • 如果二戰不曾發生,美國地位如何?世界霸主又會是誰?
    二戰可以說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了,有近7000萬人在戰爭中喪生,受傷人數高達1.3億人,經濟損失超過5萬億美元。這場戰爭改變了很多國家的命運,世界格局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改變,那麼如果沒有發生二戰,世界又會呈現怎樣的格局呢?美國還會有現在這樣高的地位嗎?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有句說得好「想像是美好的但事實是殘酷的」,二戰中很多武器在設計之初想的很好但實際使用之後卻與最初設計大相逕庭,下面我們就列舉十樣二戰比較「廢材」的武器看一看都有什麼武器榜上有名。
  • 解密二戰德國為什麼會輸
    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前,沒有哪個國家想直接和軸心國對著幹,因為怕軸心國跟蘇聯結盟,因此英國想方設法在蘇聯和德國之間製造矛盾,美國想方設法拉攏日本制衡蘇聯和德國的聯盟史達林是一個極端務實理性的戰略家,翻臉比翻書還快,既能與德國瓜分波蘭又能與日本做遠東交易,毅然解散只為了更好地與他國促成聯盟。
  • 二戰德國打不過日本?看完這些,你就知道兩者差距有多大了
    喜歡研究二戰史的朋友們,可能會經常問一些比較腦洞的YY問題。比如中國和德國聯盟能不能徵服世界;日本和德國夾擊蘇聯,會不會滅掉蘇聯等等。但很少有人把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對立起來。而實際上,德國人根本不屑於日本人為伍,只是沒有盟友了才找到的日本。
  • 二戰主導者是日本德國,要是戰火再重燃呢呢?誰會是罪魁禍首?
    導語:二戰主導者是日本德國,要是戰火再重燃呢呢?誰會是罪魁禍首?二戰爆發,鬧得世界格局都發生改變,牽扯6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9000萬人死亡,在近代戰爭中算是最慘烈的。法西斯侵略主義的推崇,最終以失敗告終,日本和德國等軸心國家,都為此付出代價,後續要不是得到援助的話,估計現在都還沒有緩過來,嚴重受到戰爭陰霾的影響。現如今雖然是和平時期,但背地裡暗流湧動,各國為獲取利益大打出手,攪動國際風雲,假設未來出現三戰的話,那麼誰最有可能是罪魁禍首?很多人都覺得是美國,但其實不然。
  • 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
    俄羅斯一位人士,對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我們總是被這個瑣碎的問題所吸引:在歷史上的知名人物,喜歡吃什麼?這一次,我們來探討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的日常飲食習慣和喜好。一、如何得知阿道夫·希特勒的日常飲食?當然,沒有人記錄他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