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演

2020-11-3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演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這裡不減速。」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作曲家楊乃林叫停了樂團的演奏,對指揮李飈說。「可您譜子上寫的『漸慢』。」「減一點,減一點。」兩人你來我往、「討價還價」的對話逗笑了大家。

&nbsp&nbsp&nbsp&nbsp李飈隨即又揮起雙手,京胡拔起了精氣神,交響樂鋪成厚重的底色,二百三十年前徽班沿著運河進京的盛況仿佛撥開歷史的煙雲,走到了人們眼前——效果果然比剛才要好。一遍奏完,楊乃林帶著樂手們鼓起了掌。這段名為「一船春風載二黃」的音樂來自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和3日,《京城大運河》即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nbsp&nbsp&nbsp&nbsp一部套曲展現運河2500年

&nbsp&nbsp&nbsp&nbsp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的邗溝,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組成,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大運河更與北京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nbsp&nbsp&nbsp&nbsp《京城大運河》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深度聚焦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作曲楊乃林,作詞翁思再、李東才,導演孔潔,舞美設計丁丁等組成了強大的主創陣容,歷時一年採風,挖掘大運河的歷史沿革、文化內涵和故事流傳。首演時,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李飈將執棒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北京音協合唱團,攜手杜鎮傑、李宏圖、遲小秋、朱強等京劇名家共同登臺。

&nbsp&nbsp&nbsp&nbsp《京城大運河》共分為五個部分:序曲、第一樂章《一支塔影見通州》、第二樂章《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三樂章《漂來的北京城》、第四樂章《致敬大運河》。據翁思再介紹,郭守敬興修京城水系、曹雪芹於運河南北穿梭終成《紅樓夢》、徽班沿運河進京誕育國粹京劇等歷史大事件,都將在《京城大運河》中娓娓道來。

&nbsp&nbsp&nbsp&nbsp京劇與交響樂融合非易事

&nbsp&nbsp&nbsp&nbsp但京劇與交響樂的結合併非易事。類似李飈與楊乃林之間的小小「爭論」,始終伴隨著這部作品。「『融』是最難做到的。」此前從未與京劇有過合作的李飈這次遇上了難題。為了保證音響效果,交響樂隊與京劇樂隊之間放置了一道有機玻璃,而這薄薄一層玻璃的「阻隔」,遠比看起來要更難跨越。「比如交響樂、京劇的弦樂聲部怎麼搭配起來。」排練時,李飈時常要停下來,提醒京劇琴師多聽聽樂隊的聲音,同時告訴小提琴手們別刻意模仿京胡的演奏方法,否則就成了「四不像」,「我們不能完全按照京劇的方式來演奏,還要加入交響樂自身的特點。」找到彼此共同的「呼吸點」,是《京城大運河》的難點所在。

&nbsp&nbsp&nbsp&nbsp根據實際的排練效果,楊乃林一直在修改譜子的速度、力度、弓法等細節。「既展示京劇,又不同於戲曲舞臺上表演的京劇;既展示交響樂,又必須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這是我們創作時一直堅持的想法。」不過,擅長京劇創作、曾譜寫過《梨花頌》的楊乃林,有時也犯難:正如讓李飈也皺眉頭的,京劇樂隊與交響樂隊是兩個體系,在作曲層面上要兼顧兩者,實屬不易;第一樂章中有「通州號子運河人」一段,想要表現漕運工人的滄桑豪邁,「通州號子」必不可少,可京劇中原本沒有「號子」;京劇與合唱的結合同樣不容易,「合唱演員是美聲唱法,發聲上就和京劇不一樣」……在京劇原有的藝術形式上守正創新,是楊乃林這次創作中的挑戰。

&nbsp&nbsp&nbsp&nbsp京劇名家胡文閣也深有同感,首演時,他將與譚正巖共同獻唱「一船春風載二黃」。「平時我主要演傳統戲,這次是全新的嘗試,排練的難度確實很大。」胡文閣坦言相告,「跟交響樂合作的新創唱腔,不太適合男旦演唱,男旦用小嗓,在演繹這類作品時有弱勢,但我會努力克服,不讓觀眾失望。」

&nbsp&nbsp&nbsp&nbsp帆起帆落 營造「儀式感」

&nbsp&nbsp&nbsp&nbsp不同於一般的音樂會,《京城大運河》將綜合舞美、燈光、多媒體等多種舞臺元素共同呈現。導演孔潔覺得,取自大運河這個宏大的題材,演出一定要有「儀式感」。舞美設計丁丁運用了16塊以「船帆」為主體意象的屏幕,前區的8塊屏幕可以自由升降,模擬運河上的帆起帆落,同時也是投影畫面的重要載體。唱段間,投影等多媒體將呈現更多背景信息,以「音斷畫不斷」的效果,讓觀眾們全面了解大運河的歷史變遷。

&nbsp&nbsp&nbsp&nbsp孔潔同時還需要在舞臺上為演員們尋找「支點」。《京城大運河》篇幅巨大,不同的唱段裡,敘述主體和他們所處的時空常常發生變化,以至於服裝師向孔潔「抱怨」,不知道到底該給演員們穿什麼衣服。「只有知道自己是什麼身份,才會知道用什麼狀態出現在舞臺上。」孔潔和主創團隊選擇了「角色化」的方式,利用服裝、燈光、表演區域等,賦予演員更多「底氣」。比如在「一船春風載二黃」中,胡文閣、譚正巖一旦一生,是徽班進京時戲曲藝人的化身,「我們給譚正巖老師穿的是長衫,給胡文閣老師在長衫的基礎上又穿了一件綢緞的小褂子,參照的是梅蘭芳先生的便裝照,讓旦行和生行有所區分。」孔潔說,「『角色化』其實就是把唱詞具體化、情緒化,既符合規定的情景,演員也知道自己在演什麼。」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記者 高倩 方非 攝

相關焦點

  •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12月3日 記者 於立霄)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通過中西合璧的藝術語言,抒寫京城大運河之獨特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
  •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初首演
    中國網11月26日訊 12月2日、3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目前,該作品正在緊張排練中。11月24日下午,主創團隊邀請媒體走進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探班排練進度。
  • 京劇「邂逅」交響樂,鋪展運河畫卷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12月2日、3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帶領觀眾在交響樂、京劇、合唱的跨界融合中,探尋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故事,品鑑大運河的史書畫卷。日前,《京城大運河》主創團隊在國家大劇院分享這部作品的創作歷程。
  • 一條大運河,孕育出「四大名著」丨新京報×國家大劇院
    2020-11-27 12:20:01 來源: 新京報 舉報   12月2日至3日,大型京劇交響套曲
  • 打響上海文化|用交響翻譯京劇,《京劇幻想》打動尚長榮
    看完《京劇幻想》的首演,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哭了,這是作曲家龔天鵬萬萬沒想到的。4月28日晚,作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參演項目,龔天鵬作曲的《第十交響曲「京劇幻想」》在東方藝術中心首演,指揮張亮執棒上海愛樂樂團獻演。
  • 昆明聶耳交響樂團交響套曲《彩雲之南》音樂會,走進海貝中英文學校
    悠揚的《彩雲之南交響套曲》響起,仿佛溫情的竹林風聲拂面而來。雲南是少數民族最多的聚集地,猶如一個巨大的民族風情園。此樂章生動再現各民族間的和諧與歡騰的歌舞慶典。同學們隨著音樂遨遊在彩雲之南,感受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氣氛。
  • 《王者榮耀》《大運河》……明年江蘇百場演出跨界來襲
    籤約儀式上透露,明年江蘇將有更多精彩劇目上演,包括傳統戲劇崑劇《梅蘭芳·當年梅郎》、舞劇《桃花扇-香君的琵琶》等,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王者榮耀》交響音樂會,圍繞國家戰略規劃精心製作的交響合唱《大運河》等,全方位豐富江蘇市民精神生活,進一步提升江蘇文化影響力和輻射力。
  • 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今晚奏響 第26屆「蓉城之秋」拉開大幕
    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由著名作曲家張千一創作,作品以其鮮明的主題、磅礴的氣勢、浪漫的色彩、真摯的情懷,感染了無數聽眾。如今《我的祖國》登上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的舞臺,為蓉城觀眾帶來了震撼人心的演出……9月15日晚,由深圳交響樂團聯袂成都交響樂團演奏的《我的祖國》在成都城市音樂廳奏響,拉開了本屆音樂季的序幕。
  • 譚利華:願為中國交響打磨明珠
    除了第三交響曲《京劇》,鮑元愷的另一部新作、第七交響曲《京杭大運河》展露了其中「揚州歌酒」「齊魯漁火」「津沽帆影」三個樂章。管弦樂交織著古琴、古箏和三弦,繪成運河沿岸靈動多彩的風俗畫卷。如今,大運河題材文藝作品層出不窮,但《京杭大運河》並非逐熱之作。這部交響曲從2018年開始醞釀,共八個樂章,目前鮑元愷正在著手譜寫最後一章「御河爭渡」。
  • 時代交響!《我的祖國》奏出華章
    時代交響!《我的祖國》奏出華章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26 星期六     「時代交響——我的祖國」音樂會12月24日晚間在青島市人民會堂奏響,由青島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聯合呈現,著名指揮家張國勇執棒。
  • 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將於11月7日開幕
    昨天下午,2020年北京大運河文化節新聞發布會召開,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2020年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將於11月7日開幕,11月15日閉幕,文化節期間將推出八大板塊系列活動,包括大運河文化帶考古成果展、大運河文化節主題半程馬拉松賽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
  • 交響組歌《大運河暢想》鋼琴譜及CD出版
    這也是江蘇近三十年來,首部以大運河流域風土人情為主題創作的交響組歌類作品出版集。江蘇藝術基金2016年度資助項目交響組歌《大運河暢想》鋼琴伴奏譜一書由江蘇省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澤雲作序,內容包含了創作感受、主創及指揮簡介、文學介紹、演出劇照和全部曲譜及鋼琴伴奏譜,CD中則包含了《大運河暢想》的全曲音頻。
  • 運河文化 | 流淌在《紅樓夢》裡的大運河
    在馮保善看來,明清兩代通俗小說在江南的崛起,代表了江南文化的重要轉向,從「詩性的江南」轉向「雅與俗的合唱交響」。所謂「通俗小說」,就是指其以「通於俗眾」的語言文字,敘寫世人喜歡的故事,不同程度地表現著文人對於歷史、社會、人生的思考認識及評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通俗小說本身就是俗與雅的交響。
  • 【特惠】2015年9月5日19:30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絲路粵韻」海上絲綢之路大型民族交響套曲音樂會
    優惠票價:180元的收80元/280元的收90元購票方式:聯繫郭老師(15010283082)購票,或:微信快捷訂票方式:添加微信好友blyhpw訂票,留言說明訂票信息,並通過微信、支付寶或銀行卡轉帳付款,按照付款時間順序出票 演出團體 廣東民族樂團 廣東民族樂團是目前全國最具實力的獨立建制民族音樂表演藝術團體之一
  • 一周記丨展現歷史風物人文故事 聲樂套曲《敦煌廿詠》首演
    影片將於11月6日在英國院線上映,國內有望引進。盧克·崔德威回歸飾演街頭藝術家,該片將繼續講述他與闖入自己生活的流浪橘貓的故事:藝術家回憶起與鮑勃在街頭艱難謀生的最後一個聖誕節,一人一貓差點被迫分離。在最困難的時刻,鮑勃給了他力量、友誼和激勵。該片由查爾斯·馬丁·史密斯執導,克裡斯蒂娜·託內瑞·楊等出演。
  • 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啟動
    本報北京11月8日電(記者賀勇、施芳)7日,以「行走運河,賦能小康」為主題的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正式開幕,八大板塊、30多項活動在線上線下同步展開。開幕式上,大運河文化帶考古成果正式發布。近年來,北京不斷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在白浮泉、玉河故道、路縣故城等9處遺址點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在大運河沿岸發現的路縣故城遺址,把通州建城史至少提前到西漢初期。首次在路縣故城遺址周邊發現大規模的冶煉相關手工業遺存,為研究漢代路城地區手工業發展、經濟發展提供重要資料。
  • 以「大運河」為主題,江蘇創作多部文藝作品
    大運河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力量的結晶,近年來,江蘇省演藝集團先後在省委宣傳部的支持下,創排了歌劇《運之河》、歌舞劇《水韻書香》、國風音樂會《聽·見運河》、交響組歌《大運河暢想》等一系列大運河題材舞臺藝術作品。
  •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 兒童劇《大運河漂流記》首演...
    2020年10月30、31日,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由北京演藝集團主辦,北京京演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出品,北京市曲劇團合作的兒童劇《大運河漂流記》,在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圓滿完成四場公演,現場共千餘組家庭觀看了演出,並受到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