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記丨展現歷史風物人文故事 聲樂套曲《敦煌廿詠》首演

2020-12-28 掌上蘭州

一周記

1

流浪貓鮑勃「遺作」

《鮑勃的聖誕禮物》 將於英國上映

此前在全球院線紅極一時的動物劇情喜劇片《流浪貓鮑勃》第二部《鮑勃的聖誕禮物》(原名《鮑勃的禮物》)近日發布預告,預告暖心治癒,值得一提的是,橘貓鮑勃在今年6月被車撞後去世,該片是它最後一部出演電影,給預告增添了一抹悲傷。影片將於11月6日在英國院線上映,國內有望引進。

盧克·崔德威回歸飾演街頭藝術家,該片將繼續講述他與闖入自己生活的流浪橘貓的故事:藝術家回憶起與鮑勃在街頭艱難謀生的最後一個聖誕節,一人一貓差點被迫分離。在最困難的時刻,鮑勃給了他力量、友誼和激勵。

該片由查爾斯·馬丁·史密斯執導,克裡斯蒂娜·託內瑞·楊等出演。第一部《流浪貓鮑勃》於2018年11月2日在國內上映,收穫5297萬元票房。

2

婦好鴞尊: 三千年前的「私人定製」

閉館5年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館近日重新開放,迎來大批遊客。主展館特設的文創區內,一對年輕人品上了有著婦好鴞尊撒花圖案的咖啡。秋天的這杯咖啡裡,3000多歲的「婦好鴞尊」仿佛見證了一份可以穿越時空的愛。

鴞是古人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婦好鴞尊是目前我國發現得最早的一件鳥形銅尊,機靈可愛的貓頭鷹形象深受博物院粉絲們的喜愛。

通高46.3釐米、重16千克,小耳高冠,圓眼寬喙,雙翅併攏,昂首挺胸,粗壯的兩足與下垂的寬尾構成三個支點,穩穩地蹲坐著……1976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的婦好鴞尊,是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該院還開發了帶有婦好鴞尊元素的金屬徽章、遊戲棋、鑰匙扣、明信片等,希望觀眾能把博物館記憶帶回家,讓鎮院之寶被更多的人了解。

3

聲樂套曲《敦煌廿詠》首演

從敦煌文獻中整理取材創作而成的聲樂套曲《敦煌廿詠》,10月11日在蘭州大學首次演出。五言律詩《敦煌廿詠》又稱《敦煌古蹟二十詠》,創作於唐代,主要描寫敦煌名勝古蹟和歷史人物,共二十首。據介紹,《敦煌廿詠》是專家從敦煌文獻中整理、考據而得的。

蘭州大學中華詩樂文化研究中心用近3年時間,首次嘗試將敦煌文獻用聲樂套曲的形式進行演繹,以現代作曲手法和表演方式,用歌聲講述敦煌故事,將敦煌文獻與現代作曲技法及藝術審美相融合,同時吸收、改編一部分《敦煌樂譜》解譯的成果,對《敦煌廿詠》進行譜曲、配器和演唱,以詩、樂、舞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創造性轉化。

4

百年樂團: 為「後浪」開啟聚光燈

「後浪」是10月11日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的主角,1994年生的指揮孫一凡與1995年生的樂團新晉首席柳鳴首次正式合作,攜手為觀眾帶來「孟德爾頌專場」,其中柳鳴還以獨奏小提琴家的身份獻演了《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這場朝氣蓬勃的音樂會,彰顯了上海交響樂團2020—2021音樂季啟用本土青年音樂力量的決心和魄力。

5

「商」和「演」破圈牽手 上海增設60家「新劇場」

以浦江夜景為幕,在遊輪上聽一曲「良辰美景奈何天」;在網紅書店和熱門酒吧「沉浸」於一部好戲;在「老字號」美食地標邂逅一段古風快閃……這是眼下最受上海本地文藝青年和來滬遊客青睞的文藝消費模式之一。

遍布黃浦、靜安、長寧、虹口、徐匯、楊浦等地,突破原有經營範圍,增設演藝屬性的60家「新劇場」,聚合著新節目、新樣式和新業態;一年內突破6000場次的演出,為申城演藝商旅成功結合打開無數「演藝新空間」。申城「演藝新空間」的蓬勃興起,開啟了文旅結合藝術消費的新模式和新路徑,刷新著城市夜色的動人美景,更彰顯出上海「亞洲演藝之都」建設的繁榮與活力。

如今,全市300多家註冊民營院團通過跨界、破圈找到了藝術創作的新平臺和新機遇。

6

譚元壽辭世 譚門傳奇仍在續寫

當今京劇譚派掌門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於10月9日12時06分在京逝世,享年92歲。

在京劇界,七代傳承的譚家是名副其實的梨園世家。1928年出生的譚元壽,其曾祖父譚鑫培為京劇老生譚派創始人,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均為老生名家。譚派是北京京劇院五大流派之一,譚門第四代譚富英、第五代譚元壽、第六代譚孝曾、第七代譚正巖,都是北京京劇院的主演。

譚元壽故去了,但譚派藝術還將由後輩繼續傳承下去。譚家第八代已經誕生,譚孝曾表示:「小孫子如果條件允許,性情也適合學京劇,就一定會學戲,繼承譚派藝術。老百姓喜愛譚派藝術,我們一定會堅守、傳承並將之發揚光大。」

7

2020全國非遺曲藝周精彩紛呈

10月10日晚,說罷《嶽飛傳》,臺下掌聲剛歇,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級非遺項目北京評書代表性傳承人劉蘭芳又以新作的一段貫口《百姓心中一座山》贏得滿堂彩。

當晚,蒙古族烏力格爾、紹興蓮花落、山東琴書、蘇州彈詞、四明南詞、陝北說書、淮河琴書……多位曲藝類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相繼走上寧波文化廣場大劇院的舞臺,觀眾在感受「南腔北調」藝術魅力的同時,拉開了2020全國非遺曲藝周的序幕。

本次非遺曲藝周以「融入現代生活·弘揚時代價值」為主題,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為特色。從9日起,所有曲藝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都會在多個平臺上陸續播出。作品既有經典傳統曲目,也有新創作曲目,演員包括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特邀的曲藝名家。

8

內蒙古:發現遼金時期大型皇家寺院遺址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二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遼上京考古隊,在遼上京遺址發現一處遼金時期的大型皇家寺院遺址,這是該遺址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個寺院。

遼上京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東南,總面積約5平方公裡。此次發現的皇家寺院遺址位於遼上京皇城遺址西南的一處高地上,由門殿、前殿和後殿三個殿址組成院落,四面帶有迴廊,遺址保存完好。根據遺址考古試掘,以及分析清理出來的蓮花紋石柱礎和磉墩等柱網結構,考古人員認為這是一座坐西朝東的皇家寺院。

發掘還顯示,在遼代滅亡後,金代又對寺院進行了二次營建,局部有擴大的傾向。這說明該遼代皇家寺院,到金代還在沿用。

來源丨書生阿龍

相關焦點

  • 聲樂套曲《敦煌廿詠》首演
    原標題:聲樂套曲《敦煌廿詠》首演 演出現場 耿睿攝 10月11日,蘭州大學在該校城關校區西區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聲樂套曲《敦煌廿詠》作品音樂會暨新聞發布會。該校首次嘗試將敦煌文獻《敦煌廿詠》用聲樂套曲的形式進行演繹,以現代作曲手法和表演方式,用歌聲講述敦煌故事。 五言律詩《敦煌廿詠》又稱《敦煌二十詠》,創作於唐代,主要描寫敦煌名勝古蹟和歷史人物,共二十首。據介紹,《敦煌廿詠》是專家從敦煌文獻中整理、考據而得的。
  • 譚盾新作《敦煌遺音》(上)世界首演 「復活」敦煌古樂器遺音
    譚盾新作《敦煌遺音》(上)世界首演 「復活」敦煌古樂器遺音 2017-05-13 21:10: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舞劇《大夢敦煌》,與你相遇在敦煌最美的風景裡
    明年1月2日,蘭州歌舞劇院將在廣州大劇院呈現舞劇《大夢敦煌》,「古典舞女神」唐詩逸傾情加盟。舞劇《大夢敦煌》匯聚了國內頂尖的創作陣容,以敦煌藝術寶庫的千百年創造歷史為背景,以青年畫師莫高與大將軍之女月牙的感情歷程為線索,演繹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自2000年首演以來,這部舞劇曾在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文華獎」等評選中獲得過20多項獎項。
  • 譚盾《敦煌·慈悲頌》-穿越敦煌千年歷史 重現中華文明史詩
    《敦煌·慈悲頌》的一大特點是用西方音樂展現了東方的文化,古代東方樂器與現代西方樂器同聲齊鳴,不僅如此,在演出現場還能看到依照敦煌壁畫中復原的反彈琵琶、奚琴等古樂器,並將中國傳統樂器缽、木魚、引罄等穿插在樂曲之中,層次飽滿、波瀾壯闊,在其中產生獨特共鳴,眾多的天然元素更顯禪意。文化的分野在音樂大師手上,造就了前所未見的獨特景觀,展現出海納百川的浩瀚氣魄。
  • 舒伯特聲樂套曲,你對它了解有多少?
    因此,眾多藝術高校聲樂教學中也把舒伯特藝術歌曲作為重要的教學選曲。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中的藝術歌曲《晚安》,是深受演唱家們酷愛的佳作,為這部套曲的開篇之作起到了引子的作用。研究如何演唱作品嗍安》,有助於大家深入理解這部套曲。領悟詩集的意境,有利於深刻感受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魅力所在。從而提升演唱者的音樂素養、演唱水平和對音樂藝術的審美能力以及文學修養。
  • 用西方音樂技法演繹中國文化經典,大型套曲《詩經·國風》首演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 李凱祥)11月28日,由美籍華人音樂家談晨創作的大型套曲《詩經·國風》在通州區文化館成功首演。在作曲家的指揮下,中德牧歌合唱團的演員們為現場300餘名觀眾奉獻了一場中西融匯的精彩演出。據了解,這是近年來國內首次舉辦以《詩經》為主題的聲樂作品專場音樂會。
  •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京城大運河》12月2日晚間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通過中西合璧的藝術語言,抒寫京城大運河之獨特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
  • 金城觀丨歷史選擇了經典,感恩圓夢的敦煌與文化傳播的使者
    舞劇《大夢敦煌》首演10周年系列活動由中宣部、文化部主辦,5月15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甘肅廳召開「舞劇《大夢敦煌》首演10周年座談會」。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董偉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大夢敦煌》和蘭州歌舞劇院給予了高度評價。董偉副部長說:「參加這個座談會,我是受命而來。蔡武部長讓我來參加座談會,是在確立一種文藝的導向。
  • 【中國合唱史上的奇蹟】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1976舞臺演出原版 )
    《長徵組歌》源自親歷,出於真情,字字飽蘸心血,句句鏗鏘高昂,真實地反映我們民族的歷史和精神歷程,成為我們這個民族人文精神的範本。長徵組歌 - 大型聲樂套曲  戰友歌舞團的《長徵組歌》在北京首演成功到今天,在國內外巡演了1000多場,觀眾多達百萬,堪稱中國合唱史上的奇蹟。
  •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初首演
    中國網11月26日訊 12月2日、3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目前,該作品正在緊張排練中。11月24日下午,主創團隊邀請媒體走進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探班排練進度。
  • 一周記丨「法老的寶藏」莎草紙如何影響書籍發展與文明進程
    一周記01「法老的寶藏」莎草紙 如何影響書籍發展與文明進程約翰·高德特是一位作家和實踐生態學家,其最新作品《法老的寶藏02「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有7座壁畫洞窟修復完成有著「草原敦煌」美稱的阿爾寨石窟自2018年組織修復以來,目前已有7座壁畫洞窟修復完成。
  • 明日開票丨唐詩逸加盟,來自西域的神仙舞劇《大夢敦煌》陪你開年!
    《大夢敦煌》是一部富於傳奇色彩的四幕舞劇,以敦煌藝術寶庫的千百年創造歷史為背景,以青年畫師莫高與大將軍之女月牙的感情歷程為線索,演繹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自2000年首演以來,這部舞劇曾在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中國舞蹈「荷花杯」、文化部「文華獎」等評選中獲得過20多項獎項。
  • 《詩人之戀》 | 德國最偉大的男高音Wunderlich和羅伯特.舒曼的聲樂套曲
    13.我曾在夢中哭泣(Ich had im Traum geweinet)  14.我每夜在夢裡(Allenachtlich im Traume)  15.古老傳說(Aus alten Marchen)  16.往昔痛苦的舊調(Die alten bosen Lieder)   聲樂套曲
  • 上音復排經典新時代版《長徵組歌》成功首演
    紅軍急切上徵途,戰略轉移去遠方……」今年是經典作品《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上海音樂學院以師生結合的方式復排並創新打造的新時代版《長徵組歌》昨晚在上音歌劇院隆重首演。15-17日,上音院長廖昌永領銜的「群星版」和優秀青年師生參與的「青春版」,將先後登臺,獻上3場「首演系列」回饋社會。記者獲悉,首演過後,這部作品還將在全市走進高校、機關巡演,並將於明年重走長徵路,獻禮建黨百年。
  • 紀錄片《不可思議的中國——我在敦煌等你》拍攝完成
    原標題:紀錄片《不可思議的中國——我在敦煌等你》拍攝完成  小人物視角展現甘肅魅力
  • 敦煌》為人文類節目提供新範本,青春視角對味年輕受眾
    敦煌》達到了文化氣息與娛樂性之間的最佳平衡點,以青春視角打開年輕人對敦煌的認識,並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文化傳承的種子。這種創新的表達方式或將成為人文類節目新範本。,與古人對話的忘我感油然而生,是對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展現,也是對中國文明建造者、守護者的敬畏。
  • 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演
    &nbsp&nbsp&nbsp&nbsp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演&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這裡不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