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記
1
流浪貓鮑勃「遺作」
《鮑勃的聖誕禮物》 將於英國上映
此前在全球院線紅極一時的動物劇情喜劇片《流浪貓鮑勃》第二部《鮑勃的聖誕禮物》(原名《鮑勃的禮物》)近日發布預告,預告暖心治癒,值得一提的是,橘貓鮑勃在今年6月被車撞後去世,該片是它最後一部出演電影,給預告增添了一抹悲傷。影片將於11月6日在英國院線上映,國內有望引進。
盧克·崔德威回歸飾演街頭藝術家,該片將繼續講述他與闖入自己生活的流浪橘貓的故事:藝術家回憶起與鮑勃在街頭艱難謀生的最後一個聖誕節,一人一貓差點被迫分離。在最困難的時刻,鮑勃給了他力量、友誼和激勵。
該片由查爾斯·馬丁·史密斯執導,克裡斯蒂娜·託內瑞·楊等出演。第一部《流浪貓鮑勃》於2018年11月2日在國內上映,收穫5297萬元票房。
2
婦好鴞尊: 三千年前的「私人定製」
閉館5年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館近日重新開放,迎來大批遊客。主展館特設的文創區內,一對年輕人品上了有著婦好鴞尊撒花圖案的咖啡。秋天的這杯咖啡裡,3000多歲的「婦好鴞尊」仿佛見證了一份可以穿越時空的愛。
鴞是古人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婦好鴞尊是目前我國發現得最早的一件鳥形銅尊,機靈可愛的貓頭鷹形象深受博物院粉絲們的喜愛。
通高46.3釐米、重16千克,小耳高冠,圓眼寬喙,雙翅併攏,昂首挺胸,粗壯的兩足與下垂的寬尾構成三個支點,穩穩地蹲坐著……1976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的婦好鴞尊,是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該院還開發了帶有婦好鴞尊元素的金屬徽章、遊戲棋、鑰匙扣、明信片等,希望觀眾能把博物館記憶帶回家,讓鎮院之寶被更多的人了解。
3
聲樂套曲《敦煌廿詠》首演
從敦煌文獻中整理取材創作而成的聲樂套曲《敦煌廿詠》,10月11日在蘭州大學首次演出。五言律詩《敦煌廿詠》又稱《敦煌古蹟二十詠》,創作於唐代,主要描寫敦煌名勝古蹟和歷史人物,共二十首。據介紹,《敦煌廿詠》是專家從敦煌文獻中整理、考據而得的。
蘭州大學中華詩樂文化研究中心用近3年時間,首次嘗試將敦煌文獻用聲樂套曲的形式進行演繹,以現代作曲手法和表演方式,用歌聲講述敦煌故事,將敦煌文獻與現代作曲技法及藝術審美相融合,同時吸收、改編一部分《敦煌樂譜》解譯的成果,對《敦煌廿詠》進行譜曲、配器和演唱,以詩、樂、舞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創造性轉化。
4
百年樂團: 為「後浪」開啟聚光燈
「後浪」是10月11日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的主角,1994年生的指揮孫一凡與1995年生的樂團新晉首席柳鳴首次正式合作,攜手為觀眾帶來「孟德爾頌專場」,其中柳鳴還以獨奏小提琴家的身份獻演了《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這場朝氣蓬勃的音樂會,彰顯了上海交響樂團2020—2021音樂季啟用本土青年音樂力量的決心和魄力。
5
「商」和「演」破圈牽手 上海增設60家「新劇場」
以浦江夜景為幕,在遊輪上聽一曲「良辰美景奈何天」;在網紅書店和熱門酒吧「沉浸」於一部好戲;在「老字號」美食地標邂逅一段古風快閃……這是眼下最受上海本地文藝青年和來滬遊客青睞的文藝消費模式之一。
遍布黃浦、靜安、長寧、虹口、徐匯、楊浦等地,突破原有經營範圍,增設演藝屬性的60家「新劇場」,聚合著新節目、新樣式和新業態;一年內突破6000場次的演出,為申城演藝商旅成功結合打開無數「演藝新空間」。申城「演藝新空間」的蓬勃興起,開啟了文旅結合藝術消費的新模式和新路徑,刷新著城市夜色的動人美景,更彰顯出上海「亞洲演藝之都」建設的繁榮與活力。
如今,全市300多家註冊民營院團通過跨界、破圈找到了藝術創作的新平臺和新機遇。
6
譚元壽辭世 譚門傳奇仍在續寫
當今京劇譚派掌門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於10月9日12時06分在京逝世,享年92歲。
在京劇界,七代傳承的譚家是名副其實的梨園世家。1928年出生的譚元壽,其曾祖父譚鑫培為京劇老生譚派創始人,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均為老生名家。譚派是北京京劇院五大流派之一,譚門第四代譚富英、第五代譚元壽、第六代譚孝曾、第七代譚正巖,都是北京京劇院的主演。
譚元壽故去了,但譚派藝術還將由後輩繼續傳承下去。譚家第八代已經誕生,譚孝曾表示:「小孫子如果條件允許,性情也適合學京劇,就一定會學戲,繼承譚派藝術。老百姓喜愛譚派藝術,我們一定會堅守、傳承並將之發揚光大。」
7
2020全國非遺曲藝周精彩紛呈
10月10日晚,說罷《嶽飛傳》,臺下掌聲剛歇,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級非遺項目北京評書代表性傳承人劉蘭芳又以新作的一段貫口《百姓心中一座山》贏得滿堂彩。
當晚,蒙古族烏力格爾、紹興蓮花落、山東琴書、蘇州彈詞、四明南詞、陝北說書、淮河琴書……多位曲藝類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相繼走上寧波文化廣場大劇院的舞臺,觀眾在感受「南腔北調」藝術魅力的同時,拉開了2020全國非遺曲藝周的序幕。
本次非遺曲藝周以「融入現代生活·弘揚時代價值」為主題,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為特色。從9日起,所有曲藝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都會在多個平臺上陸續播出。作品既有經典傳統曲目,也有新創作曲目,演員包括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特邀的曲藝名家。
8
內蒙古:發現遼金時期大型皇家寺院遺址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二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遼上京考古隊,在遼上京遺址發現一處遼金時期的大型皇家寺院遺址,這是該遺址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個寺院。
遼上京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東南,總面積約5平方公裡。此次發現的皇家寺院遺址位於遼上京皇城遺址西南的一處高地上,由門殿、前殿和後殿三個殿址組成院落,四面帶有迴廊,遺址保存完好。根據遺址考古試掘,以及分析清理出來的蓮花紋石柱礎和磉墩等柱網結構,考古人員認為這是一座坐西朝東的皇家寺院。
發掘還顯示,在遼代滅亡後,金代又對寺院進行了二次營建,局部有擴大的傾向。這說明該遼代皇家寺院,到金代還在沿用。
來源丨書生阿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