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聲樂套曲,你對它了解有多少?

2020-12-20 文化新論

詩歌的唯美與音樂的流轉完美結合,是藝術歌曲的重要方式,二者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在此創作技法上,作曲家舒伯特稱得上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舒伯特的一生很短暫,但在短短的30餘年生命中,僅歌曲就為後人留下了600多首,為人們所敬佩。他是浪漫主義最具代表的音樂家之一,也是古典主義的最後一名巨匠。他所創作的藝術歌曲,以其優美的旋律、質樸的歌詞以及真摯的情感,有著獨特的音樂氣質和較高的藝術價值,自古到今都深得人們的廣泛喜愛而廣為傳唱。因此,眾多藝術高校聲樂教學中也把舒伯特藝術歌曲作為重要的教學選曲。

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中的藝術歌曲《晚安》,是深受演唱家們酷愛的佳作,為這部套曲的開篇之作起到了引子的作用。研究如何演唱作品嗍安》,有助於大家深入理解這部套曲。領悟詩集的意境,有利於深刻感受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魅力所在。從而提升演唱者的音樂素養、演唱水平和對音樂藝術的審美能力以及文學修養。據相關文獻記載,國內外對舒伯特藝術歌曲演唱分析的論文確實不少,作者各自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闡述。

然而在這些研究的文章中,筆者發現仍然存在著某些不盡如人意之處。現有的文章多是從大體上對舒伯特藝術歌曲的演唱進行簡略分析,而深入具體到其中的某首歌曲進行細緻分析的則少之又少,對於某些代表性的作品也只是一帶而過。介於此,加上筆者鍾愛此歌曲,筆者再次對作品《晚安》從創作背景以及作品的歌詞、旋律、調性、鋼琴伴奏等多方面來著手進行分析,用心感受音樂中的每一處細微的變化,真正地融入到音樂當中去讀懂作曲家的內心,細品聲樂詩人舒伯特的創作技巧。

舒伯特聲樂套曲終「冬之旅」創作於19世紀初,這個時期,歐洲正處在政治黑暗、封建復闢、人民不得安寧的年代。封建統治階級對歐洲人民無情殘酷的壓迫,文化專制和愚民制度的推行,讓歐洲歷史倒退數年,也導致了人們與社會、與國家不滿而形成自然的對立,也加深了個人的理智和情感、思想和行動、道德和貪婪、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相互排斥。

生活在那樣暗無天日而令人窒息的環境中的舒伯特,雖受消極浪漫主義傾向的影響,但是資本主義民主思想已經深深地紮根在舒伯特的心中。舒伯特崇尚自由,渴望幸福,期待愛情,嚮往做一個具有較高社會影響的自由藝術家,但是由於地位的卑微和自身內向軟弱的性格,沒有能夠被社會所接納。生活在當時壓抑的社會,殘酷的現實使他不得不遭受長期的物質貧困和身體疾病的折磨。性格天生內向儒弱的舒伯特只能通過自己的藝術天賦來尋求精神上的寄託,以此抒發內心的情感。

1827年,當他閱讀了威廉·繆勒的詩集《冬之旅》時,瞬間找到了符合自已心境的寄託,開啟了讓無數人為之震驚的聲樂套曲終冬之旅》的創作旅程。整部套曲曲調憂鬱、悲涼,舒伯特把畢生的精力都傾注在這部充滿血淚與痛苦的音樂悲劇中。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歌詞是別具匠心的,大多數作品歌詞都是採用偉大詩人的著作,這些詩詞其本身就蘊含著深遠的意義。而晚安》的歌詞極富有感情真摯深邃,它構造的是一幅冬夜悽苦、孤獨的旅行者畫面。「陌生」一詞揭開了整個套曲的序幕,來時是舉目無親的過客,去時除野犬狂吠,也沒有一人注意,雖然曾經有過短暫的幸福,然而這中間緣起緣滅,轉瞬即逝,經歷一場大劫後又是孑然一身,如春夢醒來,竟像一切都未曾發生過。

就像主人公傾訴自已不幸的命運,被迫在寒冬裡流浪。內心充滿孤獨與無奈,沒有人同情。而「永遠」一詞透露出作者面對著現實中悽慘的處境,對未來已經失去了希望,將永遠淪落為無依無靠的流浪漢!「只能踏上徵途」揭示了流浪者的無奈,「惟」字進一步表現了老人在寒冬裡漂泊的孤寂與苦楚。社會的黑暗,生活的困窘,加上愛人的背叛,使得他不得不感慨「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愛情都會改變」。這是一種多麼讓人難以理解的悽慘與悲憤啊!

作為一位普通的人,他無力反抗現實的不公,只好選擇遠走他鄉,到處流浪。愛恨交織,臨走時他還是在情感中徘徊不覺,戀戀不捨。最後在愛人的門上輕輕寫上「晚安」,開啟這漫無目的的冬日之旅,「你一定能夠知道,我曾把你懷念」,就像是作者對自己愛人最後的真切告白。雖然心愛的人已經屬於別人,但是自己仍然深愛著她。不願再去打擾愛人幸福安寧的生活,只好自己孤身一人去流浪。

相關焦點

  • 如何捕捉舒伯特《冬之旅》之美?
    《冬之旅》中美的結合導讀:本文通過對浪漫主義早期作曲家舒伯特的聲樂套曲《冬之旅》的創作技法的研究,總結出這部龐大的套曲在音樂與文學之間的完美結合,以及戲劇性表現和鋼琴伴奏的器樂之美。——如何欣賞舒伯特《冬之旅》丨「它雖然陰暗,但卻能觸動人心。」 提到舒伯特,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他的那些浪漫而感傷、溫厚而純樸的藝術歌曲,說到藝術歌曲,我們又不得不提起他的兩部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
  • 舒伯特《小夜曲》大提琴 1885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18部歌劇、清唱劇和戲劇配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被稱為「藝術歌曲之王」。弗朗茨·舒伯特舒伯特的《小夜曲》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名曲,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首歌曲在作曲家生前竟然不為人們所知。
  • 舒伯特: 冬之旅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根據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繆勒的同名詩歌而創作的,為舒伯特藝術歌曲的代表作。他受原詩的觸動寫成了由24首歌曲連貫起來組成的聲樂套曲。這是一組抒情的音樂詩,—部音樂配成的戲劇。舒伯特著意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了繆勒詩中那個寂寞、孤獨、對現實不滿、追求渺茫理想王國又終不可得的苦悶靈魂。
  • 如何欣賞舒伯特《冬之旅》丨「它雖然陰暗,但卻能觸動人心.」
    《冬之旅》是德國藝術歌曲文獻中最重要的連篇套曲,其在詩與音樂的完美結合、聲樂與鋼琴的相互補充、音樂優美與深度兼顧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個頂峰。《老藝人》a小調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根據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繆勒的同名詩歌而創作的,為舒伯特藝術歌曲的代表作。他受原詩的觸動寫成了由24首歌曲連貫起來組成的聲樂套曲。這是一組抒情的音樂詩,一部音樂配成的戲劇。舒伯特著意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了繆勒詩中那個寂寞、孤獨、對現實不滿、追求渺茫理想王國又終不可得的苦悶靈魂。
  • 聲樂套曲《敦煌廿詠》首演
    原標題:聲樂套曲《敦煌廿詠》首演 演出現場 耿睿攝 10月11日,蘭州大學在該校城關校區西區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聲樂套曲《敦煌廿詠》作品音樂會暨新聞發布會。該校首次嘗試將敦煌文獻《敦煌廿詠》用聲樂套曲的形式進行演繹,以現代作曲手法和表演方式,用歌聲講述敦煌故事。 五言律詩《敦煌廿詠》又稱《敦煌二十詠》,創作於唐代,主要描寫敦煌名勝古蹟和歷史人物,共二十首。據介紹,《敦煌廿詠》是專家從敦煌文獻中整理、考據而得的。
  • 開顱手術時唱舒伯特《冬之旅》| 腦洞大開的「晚安」曲
    斯洛維尼亞歌劇演員安布羅斯·巴亞克-拉帕傑納(Ambrož Bajec-Lapajne)曾分享了一段視頻:他在接受腦腫瘤切除手術的同時,演唱了舒伯特聲樂套曲
  • 女聲《冬之旅》| 能觸碰舒伯特的內心嗎?(十佳唱片精選)
    >(Joyce DiDonato 1969-)傾情演唱這部膾炙人口的聲樂套曲,加拿大鋼琴家、指揮家雅尼克·涅傑-瑟貢(Yannick Nezet-Seguin 1975-)伴奏。你幾乎會想到這些「美麗」的歌聲——她的聲音在一些地方幾乎失控,讓你淚流滿面。每一首歌都隨著絕望而悸動,每一首歌都充滿了戲劇性的情緒波動。如果一組聲樂套曲裡的每一首歌都和男主角有關,那就是舒伯特的《冬之旅》,所以女歌手很少唱他的這部作品。但也不是沒有,其中好的錄音有洛特·萊曼晚年的版本,克裡斯塔·路德維希的唱片也值得收藏。
  • 《詩人之戀》 | 德國最偉大的男高音Wunderlich和羅伯特.舒曼的聲樂套曲
    1.燦爛鮮豔的五月裡(Im Wundersschonen Monat Mai)  2.從我的眼淚裡面(Aus meiner Tranen Spriessen)  3.小玫瑰,小百合(Die Rose, die Lilie)  4.當我凝視著你的眼神(Wenn ich in deine
  • 舒伯特《魔王》賞析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聖母頌》、《菩提樹》、《鱒魚》、《小夜曲》、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德國大文豪歌德將它寫成一首敘事詩,而作曲家舒伯特更把歌德詩中的精神融入音樂,譜成一首藝術歌曲《魔王》。有位評論家曾說,即使舒伯特一生只寫過這首歌,他也有資格臵身於著名的音樂家行列。
  • 舒伯特的詩與音樂
    從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取材可以看出其閱讀範圍。歌德不必說,舒伯特一生中創作的600多首藝術歌曲中有70多首取材於歌德的詩歌。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份長長的詩人名單:席勒、莎士比亞、斯泰德、歌斯加登、穆勒、德賽爾、雷布斯塔布、索伯、麥亞霍佛……還有當時並不出名的海涅。舒伯特最著名的《魔王》《野玫瑰》以及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民》《冬之旅》幾乎全是他在閱讀了同名詩歌后的激情之作。
  • 舒伯特 | 冬之旅人
    這部套曲最終完成於1828年,這一年,他31歲。他的生命,也在這年冬季畫上了休止符。他甚至沒能等到這部作品第二部分的出版。舒伯特的好友,詩人約翰·邁爾霍費爾(Johann Mayrhofer,1787~1836)曾這樣描述舒伯特創作這部作品的狀態:「他的生活已經失去了玫瑰色,生命的冬天正向他步步緊逼。」
  • 舒伯特 折翼於藝術之巔的天鵝
    繼交響樂之父海頓、神童莫扎特、樂聖貝多芬等偉大音樂家之後,奧地利作曲家佛朗茨·舒伯特(Schubert)是又一顆冉冉升起的音樂天才之星,於1797年1月31日誕生在維也納近郊赫田塔爾的一個平民家庭裡。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永不過時的浪漫主義有原始曠野的激情,常大風漫捲,又有純粹理性的沉思,月光的柔情總不期而至。
  • 世界史:歌曲之王——舒伯特
    在學校生活中,酷暑寒冬最難熬,每當大雪天,屋裡冰一樣冷,沒有一絲暖意,舒伯特渾身凍得發抖,但仍堅持練琴。有時實在冷得受不了,就披著被子伏在桌上作曲。作曲需要五線譜紙,舒伯特因家裡窮,沒錢買,只能用其他的紙替代,偶爾得到幾張譜曲紙,他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把它當寶貝似地珍藏起來。五年的學校生活很快結束了,他離開學校,踏進了社會。他像一片落葉在浪濤中飄流,尋找著可以維持自身生活的職業。
  • 舒曼:聲樂套曲《詩人之戀》
    德國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的聲樂套曲《詩人之戀》(Dichterliebe,Op.48)作於1840年
  • 音樂天才少年:歌曲之王舒伯特
    舒伯特6歲開始學鋼琴,8歲開始學小提琴,1808年,11歲的舒伯特進入維也納宮廷樂團寄宿學校學習,當帝國聖堂唱詩班的童聲歌手。1810年,《G大調狂想曲》問世,這是舒伯特第一首標有明確日期的作品,1811年,創作了其第一首藝術歌曲《哈加的悲歌》 ;1815年,18歲的舒伯特在該年創作了145首藝術歌曲,10月15日,舒伯特僅在一天就寫出了8首歌曲。
  • 高中音樂《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說課稿
    一、說教材首先我想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必修)第九單元的一節鑑賞課,該單元共包含三部作品,分別為《魔王》《鱒魚》《菩提樹》,其中《魔王》是一首戲劇性很強的敘事歌曲,歌曲主要描繪了,一個狂風之夜,父親懷抱病重的兒子騎馬飛奔,魔王不斷誘惑兒子,企圖奪走兒子生命,最後兒子死在了父親的懷中。
  • 帶你了解浪漫樂派鋼琴音樂的情感風格特徵丨以舒伯特、舒曼、蕭邦、李斯特為例
    14、「給她們創作四手聯彈鋼琴作品」是舒伯特教學的「最佳方法」;15、戀愛中舒伯特的無限惆悵丨獻給其單戀學生的《f小調幻想曲》丨德慕斯、斯科達演繹;16、對舒伯特鋼琴作品的四大偏見丨要有誠真、單純和敏感的心,才能彈好舒伯特;17、特朗斯特羅姆《舒伯特風格》丨賈然演奏舒伯特《a小調第16鋼琴奏鳴曲》D.845 第一樂章;18、舒伯特《死神與少女》丨對於某人,音樂比世界上任何東西都要現實!
  • 西方音樂史必聽曲目200部,你聽過多少?
    西方音樂史必聽曲目西方音樂史必聽曲目200部,你聽過多少你覺得遺漏了哪些不該遺漏的作品?歡迎文末留言!音樂學專業推薦書單 一、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音樂 1.古希臘音樂:《塞基洛斯墓志銘》  六、浪漫主義時期音樂89.威伯:歌劇《自由射手》選段90.威伯:鋼琴曲《邀舞》91.舒伯特: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92.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
  • 一周記丨展現歷史風物人文故事 聲樂套曲《敦煌廿詠》首演
    一周記1流浪貓鮑勃「遺作」《鮑勃的聖誕禮物》 將於英國上映此前在全球院線紅極一時的動物劇情喜劇片《流浪貓鮑勃》第二部《鮑勃的聖誕禮物》(原名《鮑勃的禮物》)近日發布預告,預告暖心治癒,值得一提的是,橘貓鮑勃在今年6月被車撞後去世,該片是它最後一部出演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