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 | 冬之旅人

2021-02-08 行走的音樂


本文題圖 莫奈《馬車停在白雪覆蓋的路上 》1865


舒伯特寫下《冬之旅》時,他的生命正進入寒冬。

這部套曲最終完成於1828年,這一年,他31歲。他的生命,也在這年冬季畫上了休止符。

他甚至沒能等到這部作品第二部分的出版。

舒伯特的好友,詩人約翰·邁爾霍費爾(Johann Mayrhofer,1787~1836)曾這樣描述舒伯特創作這部作品的狀態:

「他的生活已經失去了玫瑰色,生命的冬天正向他步步緊逼。」

可想而知,這是一部憂鬱悲情的作品。

從套曲的第一首《晚安》,你就能體會到這種深入骨髓的悲涼。

晚安,本是一個溫馨的問候。

可在這首藝術歌曲中,描繪的卻是一個不得不離開自己愛人的男子,在大雪漫天的冬夜,徘徊在愛人家門前。

他心中思緒萬千,心亂如麻卻不知如何表達,只能在愛人門上寫下「晚安」二字,而後轉身離去。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場景,然而,要將其中的氣氛與情緒表現出來,僅靠語言文字,未免有些蒼白。

語言的盡頭,是音樂。

這正是藝術歌曲的魅力所在,哪怕你不懂德語,也能真切得從音樂中感知這些情愫。


「來時我孤獨一人,去時亦孑然一身。」

這是《冬之旅》的第一首歌,也是舒伯特在向自己的生命道晚安。

《冬之旅》的歌詞取自詩人威廉·米勒的同名詩作,這位詩人也是個苦命人,他去世時,正是舒伯特開始創作這部套曲的時候。

那年,米勒33歲,他沒有機會聽到自己的詩作成為如此的天籟。

《冬之旅》由兩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各有12首藝術歌曲,每首歌各自獨立,卻又存在著穿插和關聯。

向永別的戀人道過《晚安》,

冬之旅人走入風雪。

他看著愛人房頂的《風向標》,被狂風肆意撥弄,轉成一團,失去了方向。

02 風向標 (Die Wetterfahne)↓

就像他即將踏上的旅程。

他的眼淚湧出眼眶,落在地上,卻變成了《冰淚》。

03 冰淚(Gefror'ne Tränen)↓


他不再回頭,向《冰封》深處走去。

莫奈 《雪中通往吉維尼的路》


04 冰封(Erstarrung)↓


他經過山腳下的《菩提樹》,那裡曾留下他與戀人的歡聲笑語。

05 菩提樹(Der Lindenbaum)↓

樹幹上刻著他們深情的詩句。

這段音樂,也是整部作品中少有的平靜與寬慰。

可他無法在這裡駐足,他的淚水落入小溪中,融入《洪流》。

06 洪流(Wasserflut)↓

他在《小溪旁》,《回望》自己離開的方向。

07 小溪旁(Auf dem Flusse)↓

08 回望(Rückblick)↓


「我多想再看最後一眼,

多想回到那裡,

哪怕只是默默的站在她的門前。」


冬之旅人經過深谷,看到閃爍不定的《鬼火》,那是心中忽明忽暗的歡樂與悲傷。

09 鬼火(Irrlicht)↓

即使停下腳步,躺下《休憩》

身體得到安歇,但心中的傷口仍舊疼痛,落寞的靈魂仍在暴風中掙扎。

10 休憩(Rast)↓

終於沉沉睡去,在夢中,迎來的春天。

《春之夢》這是整部套曲中我最喜歡的一首,甚至可以說,是所有藝術歌曲中,我最喜歡的一首。

11 春之夢(Frühlingstraum)↓

開始那一小段婉轉溫暖的旋律,讓人迷醉,像是迷濛夜色中一星微弱卻倔強的燭火。


「我夢見繽紛的鮮花,

在溫暖的五月綻放;

我夢見青翠的草地,

到處都有鳥兒歡歌。」

可是,終歸,只是夢境。

「雄雞啼鳴之時,

睜開的眼睛,

面對的還是冰冷漆黑的冬夜。」


冬之旅人面對的世界,終歸是《孤寂》。

12 孤寂(Einsamkeit)↓

街道上偶然經過的《郵差》,也會讓他的心狂跳。

13 郵差(Die Post)↓

郵差來自他愛人所在的小鎮,郵差的郵袋中,或許就有愛人寄給他的信。

可是郵差的腳步並未因他而留駐,他站在風雪中,看著郵差的背影漸行漸遠。

他的髮絲落滿雪花,像極了《白髮》蒼蒼的老翁。

14 發如雪(Der greise Kopf)↓

他的心裡倒有些竊喜,如果真就這般老去,倒也少了諸多牽掛。

可雪化之後,青絲依舊,

冬之旅人依舊孑然一身,只有一隻《烏鴉》在他的頭頂盤桓不去。

15 烏鴉(Die Krähe)↓

那隻不詳的鳥兒,究竟是在陪伴他,還是在覬覦他的屍體。

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他《最後的希望》像是寒風中的葉子,不由自己主宰。

16 最後的希望(Letzte Hoffnung)↓

冷不丁一陣疾風,就會將其吹落埋葬。

夜已深,他走進一座村莊,《村子裡》的人們大半已經睡去。

17 村子裡(Im Dorfe)↓

他們或許也在做夢,也夢到了自己曾夢到的五月花開。

可是,一覺醒來,還是要面對《風雪的清晨》。

18 風雪的清晨(Der stürmische Morgen)↓

這可是戰慄殘忍的寒冬啊,所謂希望,無非只是《幻象》。

19 幻象(Täuschung)↓

冬之旅人避開人群繼續旅行,他看到一塊《路標》,指向一處從未有人歸還之路。

20 路標(Der Wegweiser)↓

他義無反顧向前走,來到一片陰森的墓園。可恍惚中,他卻將這裡當成一間《旅店》。

21 旅店(Das Wirtshaus)↓

他多想就在這裡歇下,可是就連這裡,也已經客滿。

他只能繼續前行,走進風雪的深處。

心裡是徹骨的悲傷,眼前是最深的絕望。

冬之旅人,他反倒不再害怕,心裡充滿《勇氣》。

22 勇氣(Mut!)↓

他將身上的雪花抖落,他放聲高歌。

「只有傻子才會終日悲嘆,

而我,將大步走向未知的遠方,

無論疾風暴雪!

要是人間沒有上帝,

上帝就是我們自己!

他的世界,天空中曾經有三個《虛幻的太陽》,

23 虛幻的太陽(Die Nebensonnen)↓

其中他最珍愛的兩個,已經不止去向。

僅剩的這個,也將埋沒在冰雪之中,離他而去。

冬之旅人,他知道自己終將墮入黑暗。

那就直面即將到來的永夜吧。

「我在黑暗中,將更加自在。」

冬之旅人最後的身影,出現在村外一位《風琴師》的身邊。

24 風琴師(Der Leiermann)↓

那位風琴師光腳踩在雪地裡,用凍僵的手指演奏著音樂。

冬之旅人是他唯一的聽眾,他全然不在乎,依舊忘我的演奏著自己的音樂。

音樂不曾停下,只是漸漸消隱。

冬之旅人在世界上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問那位風琴師。

「陌生的老人,我能否隨你而去,

在你的風琴上唱出我的歌曲。」


這便是《冬之旅》所講的故事。

它悲情,卻並不絕望。

舒伯特創作這部作品時,已經病入膏肓。

他能真切的感受到生命從自己的軀體裡不受控制的抽離而去,

他自己,正是那位不得不走入風雪之中,迎接永夜降臨的冬之旅人。

正因如此,這部作品如此真切動人。

就讓我用美國音樂劇作曲家莫維·耶斯頓的這首《十二月的雪》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吧。

十二月的雪(December Snow)↓

這首歌選自他創作聲樂套曲《十二月的歌聲》——這套組曲,正是受《冬之旅》的啟發而創作。

舒伯特頭也不回的走入風雪,31歲,就走到人生的盡頭。

但他留下的作品,仍舊感動著這世界上的無數人。

正如December Snow最後一句歌詞。

No, you are not forgotten yet

I remember you

Oh, We remember you.

祝大家賞樂愉快! 





加入行走的音樂 粉絲群「解叔的音樂小屋」

請搜索添加微信號「Kincaid0211」,申請入群。




實體書購買↓


- 行走的音樂-漫遊指南 -

回復「如何入門」,可以獲得經典音樂的入門指導。
回復「有啥推薦」,可以獲得最新的推薦音樂列表。

回復「電影」,可以獲得電影中的經典音樂。

繼續探索其它似曾相識的經典音樂,請回復「似曾相識」。

回復作曲家姓名,可以獲得音樂家相關作品和故事。

現在支持的音樂家有巴赫、莫扎特、拉威爾、海頓、蕭邦、奧芬巴赫、李斯特。



相關焦點

  • 開顱手術時唱舒伯特《冬之旅》| 腦洞大開的「晚安」曲
    《冬之旅》的「晚安」。《冬之旅》是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依據威廉·米勒的詩改編的聲樂套曲,創作於1827年至1828年間。它是在舒伯特日益病入膏肓時創作的,因而多少能反應出他當時的身心狀態。《冬之旅》講述了失戀的主人公在冬季漫行時的所見所感。由於其較大的體量,並且其中歌曲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因而它對於表演者的詮釋有較高的要求。
  • 如何捕捉舒伯特《冬之旅》之美?
    《冬之旅》中美的結合導讀:本文通過對浪漫主義早期作曲家舒伯特的聲樂套曲《冬之旅》的創作技法的研究,總結出這部龐大的套曲在音樂與文學之間的完美結合,以及戲劇性表現和鋼琴伴奏的器樂之美。——如何欣賞舒伯特《冬之旅》丨「它雖然陰暗,但卻能觸動人心。」 提到舒伯特,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他的那些浪漫而感傷、溫厚而純樸的藝術歌曲,說到藝術歌曲,我們又不得不提起他的兩部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
  • 他在這本書深入解讀了舒伯特的《冬之旅》
    「今日薦書
  • 舒伯特: 冬之旅
    FIS CHER - DIESKAU   迪特裡希費舍爾-迪斯科鋼琴伴奏:GERALD  MOORE  傑拉爾德·摩爾視頻:舒伯特《冬之旅》舒伯特:  冬之旅舒伯特的《冬之旅》是根據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繆勒的同名詩歌而創作的,為舒伯特藝術歌曲的代表作。他受原詩的觸動寫成了由24首歌曲連貫起來組成的聲樂套曲。這是一組抒情的音樂詩,—部音樂配成的戲劇。舒伯特著意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了繆勒詩中那個寂寞、孤獨、對現實不滿、追求渺茫理想王國又終不可得的苦悶靈魂。
  • 《冬之旅》:他譯艾略特,他聽舒伯特
    「對的,今天比較順。」「前兩天都還在修。」之前的舞臺上,幾乎全靠他們的表演撐起了整場。13日、14日,《冬之旅》將來到南京,作為南京青年戲劇節的一部分。作為曹禺先生的女兒,萬方很早就認識藍天野,所以導演賴聲川說:「萬方寫的時候已經在想到他這個人,想到他這個人的一生。」《冬之旅》中,藍天野扮演老金,是一個喜歡聽舒伯特的老人。Sandra Joyce Woodall設計的舞臺分為前後部分,後面始終有一位歌者伴隨著鋼琴演奏在演唱舒伯特的《冬之旅》組曲。
  • 在線欣賞 舒伯特《冬之旅》:第一首《晚安》(Gute Nacht)
  • 愛樂 | 《冬之旅》,迷戀之旅
    「晚期」的《冬之旅》舒伯特是位早逝的作曲家,比起莫扎特 35 歲的英年早逝,舒伯特31 歲的離世更接近被琥珀封住的浮世繪景象,一面是比德麥耶爾(Biedermeier)中產階級享樂風氣和舒伯特同好會(Schubertiade)中各路藝術家和學者賞樂吟詩的氛圍,一面他又在一意孤行地充當著疏離於世的「流浪者」。
  • 【音樂百科】殘酷唯美的愛情招魂儀式&舒伯特的冬之旅
    理由很簡單:舒伯特的名聲在當時並不響亮,作品發表也僅限於朋友之間小圈圈Schubertiade,舒伯特作品發表會(也有人譯做舒伯特黨),這個專有名詞才會誕生。其實早在1823年,舒伯特就已為穆勒的詩集《美麗的磨坊少女》(Dieschöne Müllerin)譜曲。1827年穆勒過世之後,舒伯特才開始為《冬之旅》譜曲。
  • 如何欣賞舒伯特《冬之旅》丨「它雖然陰暗,但卻能觸動人心.」
    《冬之旅》如何欣賞舒伯特《冬之旅》文 / 伊恩·博斯特裡奇《冬之旅》(Winterreise)是一部寫給人聲與鋼琴的聯篇歌曲,總共24首,是舒伯特在他短暫一生近尾聲時所寫。舒伯特創作極豐,旋律足以顛倒眾生,即使在當時就已經聲名在外;然而,《冬之旅》顯然讓他的朋友困惑不已。即使過了30年,舒伯特一個交往密切的朋友史鮑恩(Joseph von Spaun)依然記得他們這群朋友對《冬之旅》的反應:舒伯特有段時間非常抑鬱寡歡。我問他在煩什麼,他就只說:「再過不久,你聽到就曉得了。」
  • 女聲《冬之旅》| 能觸碰舒伯特的內心嗎?(十佳唱片精選)
    先讓我們看一場上個月在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上演的舒伯特《冬之旅》音樂會,由美國次女高音喬伊斯·迪多納託
  • 歌曲之王舒伯特
    陳降任舒伯特是一位文靜與敏感的音樂家,他創作的歌曲反映出他純真無邪敏感的天性,具有持久的優美和巧妙的魅力。舒伯特不是首創德國藝術歌曲(Lieder)者,然而他卻是第一個改變歌詞韻律,改變歌詞與聲音的自然音調,並且將人性的一般精神融化在詩詞與音樂中的作曲家。德國藝術歌曲的歷史,迄至舒伯特時代,給人的印象並不深刻,但器樂曲的成就卻非常著名。
  • 【音樂百科】歌曲之王——舒伯特
    勤奮的創作始終沒能改變舒伯特窮愁潦倒的命運,最後連他鍾愛的女友也拋棄了他,嫁給了有錢的商人。他一生懷才不遇,孤獨悽楚。       懷著這樣的心緒,舒伯特在1827年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後重要作品之一——組歌《冬之旅》。該作品以冬天為背景,描寫了一個飽經世態炎涼的孤獨的流浪者形象。
  • 【音樂百科】歌曲之王-- 舒伯特
    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敘事曲、充滿戰鬥性的愛國歌曲,也有源於民間音樂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鱒魚》、《菩提樹》、《美麗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羅米修斯》、《致音樂》、《迷娘之歌》、《紡車旁的格麗卿》、《牧童的哀歌》、《戰鬥中的祈禱》、《劍之歌》、《戰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匯有3部歌曲集 :《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鵝之歌》。
  • 【古典名曲】舒伯特《冬之旅》
  • 舒伯特的詩與音樂
    30年後的1815年10月,隨著舒伯特的《魔王》問世,藝術歌曲開始蓬勃發展起來,勢不可擋。教師家庭的背景,使舒伯特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但從小就展現出來的音樂天賦,使他一直對教師職業既敬畏又抗拒。11歲那年,舒伯特進入神學院附屬小學學習,在學生管弦樂隊拉第一小提琴兼作譜務,樂隊指揮缺席時,他還上臺指揮。
  • 分享舒伯特小知識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年僅31歲。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樂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絕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舒伯特在傳統的室內樂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內樂作品都帶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記,它們也是維也納古典主義的最後一批作品。
  • 舒伯特聲樂套曲,你對它了解有多少?
    因此,眾多藝術高校聲樂教學中也把舒伯特藝術歌曲作為重要的教學選曲。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中的藝術歌曲《晚安》,是深受演唱家們酷愛的佳作,為這部套曲的開篇之作起到了引子的作用。研究如何演唱作品嗍安》,有助於大家深入理解這部套曲。領悟詩集的意境,有利於深刻感受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魅力所在。從而提升演唱者的音樂素養、演唱水平和對音樂藝術的審美能力以及文學修養。
  • 以舒伯特《鱒魚》為例,看西方音樂的魅力
    說到藝術歌曲首先會想到代表人物——舒伯特。一位使藝術歌曲達到完美地步的奧地利作曲家,因此人們才公認為他是「歌曲之王」。 他一生創作了 1000 多首藝術歌曲,流傳至今的仍有 600 多首。作為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先驅之一,他在藝術歌曲領域中的大膽開拓與創新,為世人留下了大量藝術歌曲精品。他的歌曲旋律優美如歌、 織體簡單、 和聲簡潔、色彩豐富。 這些都將舒伯特的浪漫主義音樂氣息表現的淋漓盡致。
  • 世界史:歌曲之王——舒伯特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維也納近郊的一個小鎮上,父親是一位小學教員。舒伯特兄弟姐妹八個,十口之家僅靠父親一人微薄的工資餬口,生活非常艱難。舒伯特一家雖很清貧,但全家人生活得很愉快,相處得很融治。舒伯特的父親會拉小提琴,他手把手地教會了孩子們拉琴,舒伯特是學得最快最好的一個。父親的啟蒙教育,使舒伯特從小就愛上了音樂。
  • 冬之旅 尋找人類靈魂的歸途
    浪漫主義時期美學並沒有否認啟蒙思想中對音樂的理性理解,而是把音樂提升到了更加高遠的程度上,音樂不必要表達任何普通語言能夠表達的東西,它可以超越語言表達的局限性,「音樂是人類美學潛能的頂點,抒情詩歌生長於音樂之上,並且與它具有永久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