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題圖 莫奈《馬車停在白雪覆蓋的路上 》1865
舒伯特寫下《冬之旅》時,他的生命正進入寒冬。
這部套曲最終完成於1828年,這一年,他31歲。他的生命,也在這年冬季畫上了休止符。
他甚至沒能等到這部作品第二部分的出版。
舒伯特的好友,詩人約翰·邁爾霍費爾(Johann Mayrhofer,1787~1836)曾這樣描述舒伯特創作這部作品的狀態:
「他的生活已經失去了玫瑰色,生命的冬天正向他步步緊逼。」
可想而知,這是一部憂鬱悲情的作品。
從套曲的第一首《晚安》,你就能體會到這種深入骨髓的悲涼。
晚安,本是一個溫馨的問候。
可在這首藝術歌曲中,描繪的卻是一個不得不離開自己愛人的男子,在大雪漫天的冬夜,徘徊在愛人家門前。
他心中思緒萬千,心亂如麻卻不知如何表達,只能在愛人門上寫下「晚安」二字,而後轉身離去。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場景,然而,要將其中的氣氛與情緒表現出來,僅靠語言文字,未免有些蒼白。
語言的盡頭,是音樂。
這正是藝術歌曲的魅力所在,哪怕你不懂德語,也能真切得從音樂中感知這些情愫。
「來時我孤獨一人,去時亦孑然一身。」
這是《冬之旅》的第一首歌,也是舒伯特在向自己的生命道晚安。
《冬之旅》的歌詞取自詩人威廉·米勒的同名詩作,這位詩人也是個苦命人,他去世時,正是舒伯特開始創作這部套曲的時候。
那年,米勒33歲,他沒有機會聽到自己的詩作成為如此的天籟。
《冬之旅》由兩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各有12首藝術歌曲,每首歌各自獨立,卻又存在著穿插和關聯。
向永別的戀人道過《晚安》,
冬之旅人走入風雪。
他看著愛人房頂的《風向標》,被狂風肆意撥弄,轉成一團,失去了方向。
02 風向標 (Die Wetterfahne)↓
就像他即將踏上的旅程。
他的眼淚湧出眼眶,落在地上,卻變成了《冰淚》。
03 冰淚(Gefror'ne Tränen)↓
他不再回頭,向《冰封》深處走去。
莫奈 《雪中通往吉維尼的路》
04 冰封(Erstarrung)↓
他經過山腳下的《菩提樹》,那裡曾留下他與戀人的歡聲笑語。
05 菩提樹(Der Lindenbaum)↓
樹幹上刻著他們深情的詩句。
這段音樂,也是整部作品中少有的平靜與寬慰。
可他無法在這裡駐足,他的淚水落入小溪中,融入《洪流》。
06 洪流(Wasserflut)↓
他在《小溪旁》,《回望》自己離開的方向。
07 小溪旁(Auf dem Flusse)↓
08 回望(Rückblick)↓
「我多想再看最後一眼,
多想回到那裡,
哪怕只是默默的站在她的門前。」
冬之旅人經過深谷,看到閃爍不定的《鬼火》,那是心中忽明忽暗的歡樂與悲傷。
09 鬼火(Irrlicht)↓
即使停下腳步,躺下《休憩》
身體得到安歇,但心中的傷口仍舊疼痛,落寞的靈魂仍在暴風中掙扎。
10 休憩(Rast)↓
終於沉沉睡去,在夢中,迎來的春天。
《春之夢》這是整部套曲中我最喜歡的一首,甚至可以說,是所有藝術歌曲中,我最喜歡的一首。
11 春之夢(Frühlingstraum)↓
開始那一小段婉轉溫暖的旋律,讓人迷醉,像是迷濛夜色中一星微弱卻倔強的燭火。
「我夢見繽紛的鮮花,
在溫暖的五月綻放;
我夢見青翠的草地,
到處都有鳥兒歡歌。」
可是,終歸,只是夢境。
「雄雞啼鳴之時,
睜開的眼睛,
面對的還是冰冷漆黑的冬夜。」
冬之旅人面對的世界,終歸是《孤寂》。
12 孤寂(Einsamkeit)↓
街道上偶然經過的《郵差》,也會讓他的心狂跳。
13 郵差(Die Post)↓
郵差來自他愛人所在的小鎮,郵差的郵袋中,或許就有愛人寄給他的信。
可是郵差的腳步並未因他而留駐,他站在風雪中,看著郵差的背影漸行漸遠。
他的髮絲落滿雪花,像極了《白髮》蒼蒼的老翁。
14 發如雪(Der greise Kopf)↓
他的心裡倒有些竊喜,如果真就這般老去,倒也少了諸多牽掛。
可雪化之後,青絲依舊,
冬之旅人依舊孑然一身,只有一隻《烏鴉》在他的頭頂盤桓不去。
15 烏鴉(Die Krähe)↓
那隻不詳的鳥兒,究竟是在陪伴他,還是在覬覦他的屍體。
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他《最後的希望》像是寒風中的葉子,不由自己主宰。
16 最後的希望(Letzte Hoffnung)↓
冷不丁一陣疾風,就會將其吹落埋葬。
夜已深,他走進一座村莊,《村子裡》的人們大半已經睡去。
17 村子裡(Im Dorfe)↓
他們或許也在做夢,也夢到了自己曾夢到的五月花開。
可是,一覺醒來,還是要面對《風雪的清晨》。
18 風雪的清晨(Der stürmische Morgen)↓
這可是戰慄殘忍的寒冬啊,所謂希望,無非只是《幻象》。
19 幻象(Täuschung)↓
冬之旅人避開人群繼續旅行,他看到一塊《路標》,指向一處從未有人歸還之路。
20 路標(Der Wegweiser)↓
他義無反顧向前走,來到一片陰森的墓園。可恍惚中,他卻將這裡當成一間《旅店》。
21 旅店(Das Wirtshaus)↓
他多想就在這裡歇下,可是就連這裡,也已經客滿。
他只能繼續前行,走進風雪的深處。
心裡是徹骨的悲傷,眼前是最深的絕望。
冬之旅人,他反倒不再害怕,心裡充滿《勇氣》。
22 勇氣(Mut!)↓
他將身上的雪花抖落,他放聲高歌。
「只有傻子才會終日悲嘆,
而我,將大步走向未知的遠方,
無論疾風暴雪!
要是人間沒有上帝,
上帝就是我們自己!」
他的世界,天空中曾經有三個《虛幻的太陽》,
23 虛幻的太陽(Die Nebensonnen)↓
其中他最珍愛的兩個,已經不止去向。
僅剩的這個,也將埋沒在冰雪之中,離他而去。
冬之旅人,他知道自己終將墮入黑暗。
那就直面即將到來的永夜吧。
「我在黑暗中,將更加自在。」
冬之旅人最後的身影,出現在村外一位《風琴師》的身邊。
24 風琴師(Der Leiermann)↓
那位風琴師光腳踩在雪地裡,用凍僵的手指演奏著音樂。
冬之旅人是他唯一的聽眾,他全然不在乎,依舊忘我的演奏著自己的音樂。
音樂不曾停下,只是漸漸消隱。
冬之旅人在世界上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問那位風琴師。
「陌生的老人,我能否隨你而去,
在你的風琴上唱出我的歌曲。」
這便是《冬之旅》所講的故事。
它悲情,卻並不絕望。
舒伯特創作這部作品時,已經病入膏肓。
他能真切的感受到生命從自己的軀體裡不受控制的抽離而去,
他自己,正是那位不得不走入風雪之中,迎接永夜降臨的冬之旅人。
正因如此,這部作品如此真切動人。
就讓我用美國音樂劇作曲家莫維·耶斯頓的這首《十二月的雪》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吧。
十二月的雪(December Snow)↓
這首歌選自他創作聲樂套曲《十二月的歌聲》——這套組曲,正是受《冬之旅》的啟發而創作。
舒伯特頭也不回的走入風雪,31歲,就走到人生的盡頭。
但他留下的作品,仍舊感動著這世界上的無數人。
正如December Snow最後一句歌詞。
No, you are not forgotten yet
I remember you
Oh, We remember you.
祝大家賞樂愉快!
加入行走的音樂 粉絲群「解叔的音樂小屋」
請搜索添加微信號「Kincaid0211」,申請入群。
實體書購買↓
- 行走的音樂-漫遊指南 -
回復「如何入門」,可以獲得經典音樂的入門指導。
回復「有啥推薦」,可以獲得最新的推薦音樂列表。
回復「電影」,可以獲得電影中的經典音樂。
繼續探索其它似曾相識的經典音樂,請回復「似曾相識」。
回復作曲家姓名,可以獲得音樂家相關作品和故事。
現在支持的音樂家有巴赫、莫扎特、拉威爾、海頓、蕭邦、奧芬巴赫、李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