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降任
舒伯特是一位文靜與敏感的音樂家,他創作的歌曲反映出他純真無邪敏感的天性,具有持久的優美和巧妙的魅力。
舒伯特不是首創德國藝術歌曲(Lieder)者,然而他卻是第一個改變歌詞韻律,改變歌詞與聲音的自然音調,並且將人性的一般精神融化在詩詞與音樂中的作曲家。德國藝術歌曲的歷史,迄至舒伯特時代,給人的印象並不深刻,但器樂曲的成就卻非常著名。舒伯特對於歌曲的鋼琴伴奏,具有豐富的表情技巧,他將鋼琴與聲樂兩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地結合為一體,如此清新與神奇的結合,在聲樂領域中重新展現出詩詞中的喜怒哀樂的感情,為世界音樂上譜出新一頁樂章。
舒伯特的歌曲能夠譜出優美的旋律,主要是他創造了詩詞的真實精神。他的鋼琴伴奏如畫似的優美而又生動逼真,我們在《美麗的磨坊少女》中聽見小溪流水與水車轉動的聲音,又在《冬之旅》中聞到樹葉在微風吹動中颯颯響聲,還有雞鳴的啼聲,這一切都是美妙逼真極致的例證。
視頻為《冬之旅》
這一切的傑作,他並沒有特意去尋找戲劇性的表現,他只是以感性、理性與嚴謹的態度自然地流露出戲劇的意味,而創造出各種不同的表情。
好的詩詞配上好的音樂,便會創造出一種感性的,韻律清楚的喚起不同的感情。美好的藝術歌曲,它的韻律與歌詞的聲音是自然抑揚的。
雖然在舒伯特這兩部聯篇歌集中含有民謠的風格,但是本質上它們絕不是民謠的歌曲,它像一部敘事詩,在聯篇歌集中,那一連串的歌曲,將故事的情節一一地敘述出來,而這些抒情的詩篇被安置在故事結構中,它們是依序編排的。
這兩部聯篇歌曲中的主角,那年輕的磨坊小工或冬之旅的流浪漢,他們兩人的心底深處,都懷著極深刻的失戀悲痛。《美麗的磨坊少女》中那年輕的磨坊小工,有過的歡樂是指一種幻想得到的愛或是對愛的一種渴望。然而《冬之旅》的流浪漢只是對往日那失落的愛情,有過片刻甜蜜的回憶,到後來終究是痛苦悲哀的,這的確都是極富戲劇性的表現。
視頻為《美麗的磨坊少女》,演唱:伊恩·波斯特裡奇;鋼琴演奏:內田光子。這兩部偉大的歌集中有些歌曲的旋律是簡單的,不但容易歌唱,甚至也容易記憶,從羅伯特•希阿夫烈(Robert Schauffl er)著有弗朗茨•舒伯特的傳記中,曾有以下兩個故事:
一、業餘歌唱家安妮•阿克曼夫人(Mrs.Anne Ackerman)是一個音樂家庭中成長的,家裡的人非常喜愛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歌唱他的曲目就像歌唱《三隻瞎老鼠》的童歌一樣容易。
二、舒伯特曾經親自教過一個年僅4歲的小男孩,歌唱《美麗的磨坊少女》中的第8首《早安(Margengarb)》。
演唱這兩部聯篇歌集,不僅要背誦德文歌詞或學習德文的語言,更要有對於歌曲概念的領悟。
演唱這兩部聯篇歌集,歌唱者要具有有力的氣氛,感情以及意向(想法)的表現。一位聲樂家除了要有天生的好嗓子與必須具有音樂技巧的專業知識外,對於歌詞意義的了解是很重要的,還有對於歌曲的詮釋,必須達到透徹與完美的境界。
談到分析問題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必須徹底了解一首歌曲的詩詞與音樂譜曲的關係。
二、要了解作曲家為創作一首歌曲的時代背景與生活環境。
三、要研究歌曲中的音樂元素——韻律、曲式、旋律與和聲等等。
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是相對立的,它的特徵和後期更傳統的曲式範圍相牴觸,更著重感性與想像力。
一個世紀以後,巴洛克的Cantata曲式一級aira問世,這時候德國經受所謂國家自覺的復思,為德國的民間傳說及地方的傳統去嘗試。
舒伯特短暫的31歲,從1797-1828年,他生長在早期的浪漫主義時代,於是他譜出的歌曲也就是特別反映出那個時代的展望。
舒伯特的歌曲,是自然舒暢的,其中許多歌曲即使不用伴奏演唱,也仍然有完美地和令人滿意的效果,這就要取決於音樂與歌詞, 兩者都是美好的才行。
所以說一首偉大的詩篇, 基本的因素要具有音樂感性,有些詩篇,因為本身就極富音樂感性, 自然也就是一首成功的歌曲。舒伯特是一個很會選擇詩篇的人,他從詩句中入手,立即獲得音樂的靈感,輕易地產生出自己的旋律,他也曾經譜過一些普通的詩詞,不過那都是他喜歡的詩句,但是好的詩篇並不一定被他譜成好的歌曲這倒是事實。
《冬之旅》的前半部分是1827年2月譜的,在1828年11月出版,後半部是1827年10月譜的,在他去世後的12月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