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捕捉舒伯特《冬之旅》之美?

2021-02-08 古典音樂放映廳




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中美的結合

導讀:本文通過對浪漫主義早期作曲家舒伯特的聲樂套曲《冬之旅》的創作技法的研究,總結出這部龐大的套曲在音樂與文學之間的完美結合,以及戲劇性表現和鋼琴伴奏的器樂之美。——如何欣賞舒伯特《冬之旅》丨「它雖然陰暗,但卻能觸動人心。」



 提到舒伯特,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他的那些浪漫而感傷、溫厚而純樸的藝術歌曲,說到藝術歌曲,我們又不得不提起他的兩部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唱出」的《冬之旅》,堪稱是舒伯特所有藝術歌曲創作的最高峰,它的創作似乎是《美麗的磨坊姑娘》的延續,向我們講述了主人公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嫁給別人的愛人,在悽冷的嚴冬裡痛苦、絕望地流浪,最後在手搖八音琴的老藝人身上找到了共鳴,看到了自己的命運。《美麗的磨坊姑娘》中每一首歌曲串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冬之旅》則不同,它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只有風景,一個流浪人眼中的冬日的風景,也許這正是其成功所在,舍故事而呈現心境,舍音畫的具象描述而塑造氣氛。以下是筆者對這部套曲的初步分析與歸納總結。

舒伯特《冬之旅》


一、音樂與文學的結合之美

 詞與曲的完美結合是這部套曲最為顯著的藝術特徵,《冬之旅》在文學中有著其特殊的地位。整部套曲共24首歌曲,歌詞全部取材於德國詩人威廉・繆勒的詩作,和舒伯特一樣,死神過早地從其歡愉豐盛的青春中奪去了生命,但二者的偉大結合成就了今天不朽的經典。從調性、節奏、旋律、和聲以及織體等的創作上都充分地展現了其不俗的創作技巧,和對詩歌、對人生的感悟。

 調性。24首歌曲中8首採用大調,其餘16首採用小調寫成,即使是大調作品也運用了同主音大小調的轉化,從而奠定了整部套曲憂鬱、灰暗的感情基調,更加形象地刻畫出流浪者孤獨的漂泊和流浪的感傷。第1首《晚安》d小調,在第71小節轉為D大調,由敘述自己的孤獨轉為對愛人的留戀與珍愛,所以,此處由小調轉為大調,貼切地表現了主人公流浪之前矛盾的心境。當最後一句唱起「我想念你」的時候,突然又明白,愛人已遠去,自己的努力是沒有回報的,所以又轉回了自憐的d小調。第5首《菩提樹》E大調,開始描繪大門前古井旁的菩提樹,有那麼多美麗溫馨的回憶,指引「我」走到它的旁邊,用溫暖的E大調描繪了憧憬著的回憶,接下來便轉為悲涼的e小調呈現流浪前的冷酷和對前途的不知所措,而在第4段的回顧中,又出現了菩提樹的呼喚,調性也隨之轉回了E大調。總之,在整部套曲中歌詞的文學色彩的表達,作曲家都用調性色彩的轉變來完成了天衣無縫的結合。

 節奏。節奏是刻畫人物心理和形象的重要因素。在《冬之旅》中,作曲家使用較多的節奏型有切分音、十六分音符和三連音,更為突出的是,有些作品為了更為完整地表現流浪者的痛苦的心路,在一個段落中從頭到尾堅持不變地使用一個節奏型。比如在第8首《回顧》中運用了相同的節奏型,使音樂配合著語言巧妙地形成了緊迫感,形象地勾繪出流浪者從狹窄的街巷中踉蹌地跑過。第22首《勇氣》中的呈示樂段始終使用同一種節奏型,加強了樂曲的流動之感,表現了流浪者的那種似是而非的「勇氣」。第24首《老藝人》中通篇幾乎採用一種簡單的節奏型,五度音程和模仿八音琴的單調的旋律,雖然簡單,卻造就了如此偉大的音樂,搖琴老藝人簡單、空乏的音樂中飽含著多少的不簡單?是流浪者靈魂的孤獨,是作曲家的謙卑,一切都在老藝人的身上得到了啟示,篇篇珠連之後,叫人神傷。

沈洋演唱《晚安》(《冬之旅》第一首)


二、古典與浪漫中蘊藏的戲劇之美

 舒伯特是浪漫主義音樂的開先河者,這部作品保持了很多古典主義時期的風格特點,比如織體清晰、曲調流暢、結構均衡等,更多地表現了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典型風格。「流浪」是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偏愛的創作主題,流浪漢的遭遇便是舒伯特的人生,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中第1首也是流浪歌曲,只不過開始流浪的青年磨工是活潑快樂、無憂無慮的形象,而在《冬之旅》中舒伯特則盡情地傾瀉著自己那悲慘的命運,寫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也描寫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聲樂套曲「好像是一部自傳、抒情小說和生活日記」,映照出作曲家戲劇性的人生。

迪斯考演唱《菩提樹》


三、聲樂與器樂的完美之美

 器樂美是舒伯特藝術歌曲的一個特徵,鋼琴伴奏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已不再是那種簡單的、輔助性的襯託,他通過前面提到的調性、音型、節奏、音區以及豐富的和聲織體的變化,根據詩歌的內容來營造氣氛,表現內容,刻畫形象,挖掘內涵。

 旋律。在這部套曲中,舒伯特創作旋律的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曲調清新而又悅耳、婉轉而又流暢。比如第1首《晚安》,由一個弱起拍的高音開始,在月光下晶瑩的雪地上一滑而出,產生了一種浮動、縹緲的感覺,之後旋律逐漸下降,到了ge-zo-gen的時候,旋律降到了最低點,在這裡,流浪者找到了自己的聲音,低迷的、無力的對往日的懷念。如果說在第7小節中流浪者還有些怨恨,那麼在第71小節中,愛的寬容超越了一切,流浪者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唱出了Will dich(晚安),我們也可以看出鋼琴聲部中蘊藏著的器樂之美。

 和聲。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巧妙的鋼琴伴奏是其突出特徵,我們不妨將其和聲分為人聲聲部(即旋律)和鋼琴聲部兩個聲部,在《冬之旅》中我們看到,鋼琴不僅僅是為了烘託旋律和節奏,它被賦予了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同歌詞和旋律一起,塑造了音樂形象、表達了音樂情感。在第8首《回顧》中鋼琴聲部與人聲聲部構成了一個相距一拍的八度模仿式進行,可以看出套曲中和聲低音的進行具有旋律化的特點,鋼琴上的低音與聲部錯開的節奏,像一場惡意的玩笑,流浪者就是在這樣恐怖的隧道中逃跑,他害怕自己,害怕自己的回憶,千絲萬縷,牽牽連連,所以只有可憐地從這樣可怕的回憶中掙脫。

 在世界音樂歷史的長河中,舒伯特應該算作是19世紀浪漫主義德奧藝術家的典型代表了他集憂鬱、浪漫於一身,將自己獨特的心理體驗和情感融入到創作之中,為我們典藏了藝術歌曲寶庫中的稀世珍品《冬之旅》,作品中透露出的那種絕望的哀傷在我們的思想中總是揮之不去,讓我們有所觸動,有所震撼,有所感激,有所留戀。

往期舒伯特:

舒伯特:「這人懂音樂嗎?」

村上春樹論海頓、舒伯特

舒伯特音樂中的苦澀情感

舒伯特教學的「最佳方法」

舒伯特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舒伯特的公眾號多久更新一次?

梁思成談舒伯特《鱒魚五重奏》

用音樂傾訴內心深處的溫柔呢喃

舒伯特與他那個時代的維也納

羅伯特·溫特上音舒伯特講座

失去,他的歌曲中永恆的主題

他在歌曲中加強了「敘述性朗誦」

舒伯特的晚期風格與死亡意象

從《小夜曲》看舒伯特創作風格

舒伯特的音樂源自其切身的痛苦

你知道什麼是舒伯特的音樂精神嗎?

《冬之旅》的鋼琴伴奏何以激動人心?

《未完成交響曲》中音樂形象的塑造

想要流浪又沒有方向,就聽舒伯特吧

舒伯特用一首歌換了一盆土豆燒牛肉

舒伯特和貝多芬在創作上有什麼區別?

你們覺得舒伯特最痛苦的是什麼地方?

舒伯特的音樂熱情地把我們迎進門去!

聆聽四首作品,體會舒伯特的作曲風格

梅紐因這樣評價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

聆聽舒伯特作品裡的貝多芬式的激昂和寧靜

你內田光子的舒伯特《十二首連德勒舞曲》

假若你在旅途夕陽中聽到舒伯特某支獨唱曲

1828年對於舒伯特,既是結束,也是開始

如何欣賞與演奏《a小調大提琴奏鳴曲》

從藝術歌曲《菩提樹》看舒伯特的音樂手法

生命中總會有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候!

把手交給死神吧丨《死神與少女》賞析

如何從舒伯特作品理解浪漫主義音樂特質?

對舒伯特歌曲愛得要命卻從不關心歌詞內容

「舒伯特好像是外星球的流浪者來我們世界」

他為生計所迫屈辱過,但屈辱的不是藝術

相關焦點

  • 他在這本書深入解讀了舒伯特的《冬之旅》
    」《冬之旅》被公認為舒伯特晚期藝術歌曲最傑出的代表作品。「在我眾多藝術歌曲中,我最偏愛《冬之旅》,相信有天你也會與我同感」,舒伯特曾對第一次聽到這套作品的友人們這樣說道。這些歌曲總能找為之傾倒的聽眾,但他所選擇的為之譜曲的詩歌卻總是收效甚微。
  • 女聲《冬之旅》| 能觸碰舒伯特的內心嗎?(十佳唱片精選)
    先讓我們看一場上個月在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上演的舒伯特《冬之旅》音樂會,由美國次女高音喬伊斯·迪多納託
  • 舒伯特 | 冬之旅人
    《冬之旅》時,他的生命正進入寒冬。這是《冬之旅》的第一首歌,也是舒伯特在向自己的生命道晚安。《冬之旅》的歌詞取自詩人威廉·米勒的同名詩作,這位詩人也是個苦命人,他去世時,正是舒伯特開始創作這部套曲的時候。那年,米勒33歲,他沒有機會聽到自己的詩作成為如此的天籟。
  • 如何欣賞舒伯特《冬之旅》丨「它雖然陰暗,但卻能觸動人心.」
    《冬之旅》如何欣賞舒伯特《冬之旅》文 / 伊恩·博斯特裡奇《冬之旅》(Winterreise)是一部寫給人聲與鋼琴的聯篇歌曲,總共24首,是舒伯特在他短暫一生近尾聲時所寫。舒伯特創作極豐,旋律足以顛倒眾生,即使在當時就已經聲名在外;然而,《冬之旅》顯然讓他的朋友困惑不已。即使過了30年,舒伯特一個交往密切的朋友史鮑恩(Joseph von Spaun)依然記得他們這群朋友對《冬之旅》的反應:舒伯特有段時間非常抑鬱寡歡。我問他在煩什麼,他就只說:「再過不久,你聽到就曉得了。」
  • 在線欣賞 舒伯特《冬之旅》:第一首《晚安》(Gute Nacht)
  • 開顱手術時唱舒伯特《冬之旅》| 腦洞大開的「晚安」曲
    《冬之旅》的「晚安」。《冬之旅》是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依據威廉·米勒的詩改編的聲樂套曲,創作於1827年至1828年間。它是在舒伯特日益病入膏肓時創作的,因而多少能反應出他當時的身心狀態。《冬之旅》講述了失戀的主人公在冬季漫行時的所見所感。由於其較大的體量,並且其中歌曲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因而它對於表演者的詮釋有較高的要求。
  • 《冬之旅》:他譯艾略特,他聽舒伯特
    「對的,今天比較順。」「前兩天都還在修。」之前的舞臺上,幾乎全靠他們的表演撐起了整場。13日、14日,《冬之旅》將來到南京,作為南京青年戲劇節的一部分。作為曹禺先生的女兒,萬方很早就認識藍天野,所以導演賴聲川說:「萬方寫的時候已經在想到他這個人,想到他這個人的一生。」《冬之旅》中,藍天野扮演老金,是一個喜歡聽舒伯特的老人。Sandra Joyce Woodall設計的舞臺分為前後部分,後面始終有一位歌者伴隨著鋼琴演奏在演唱舒伯特的《冬之旅》組曲。
  • 愛樂 | 《冬之旅》,迷戀之旅
    「晚期」的《冬之旅》舒伯特是位早逝的作曲家,比起莫扎特 35 歲的英年早逝,舒伯特31 歲的離世更接近被琥珀封住的浮世繪景象,一面是比德麥耶爾(Biedermeier)中產階級享樂風氣和舒伯特同好會(Schubertiade)中各路藝術家和學者賞樂吟詩的氛圍,一面他又在一意孤行地充當著疏離於世的「流浪者」。
  • 【古典名曲】舒伯特《冬之旅》
  • 【音樂百科】殘酷唯美的愛情招魂儀式&舒伯特的冬之旅
    這蘊藏巨大能量的記憶,處心積慮地讓現實與他的欲望糾纏,傷痕累累的心該如何平靜?!但是他唯有放任思緒流淌:幻夢,心碎,迷惘,求死念頭相互交織,一場又一場的愛情招魂儀式開始循環。殘酷又唯美。《冬之旅》是德國詩人威廉.穆勒(Wilhelm Müller,1794-1827)的詩集。
  • 歌曲之王舒伯特
    陳降任舒伯特是一位文靜與敏感的音樂家,他創作的歌曲反映出他純真無邪敏感的天性,具有持久的優美和巧妙的魅力。舒伯特不是首創德國藝術歌曲(Lieder)者,然而他卻是第一個改變歌詞韻律,改變歌詞與聲音的自然音調,並且將人性的一般精神融化在詩詞與音樂中的作曲家。德國藝術歌曲的歷史,迄至舒伯特時代,給人的印象並不深刻,但器樂曲的成就卻非常著名。
  • 舒伯特: 冬之旅
    FIS CHER - DIESKAU   迪特裡希費舍爾-迪斯科鋼琴伴奏:GERALD  MOORE  傑拉爾德·摩爾視頻:舒伯特《冬之旅》舒伯特:  冬之旅舒伯特的《冬之旅》是根據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繆勒的同名詩歌而創作的,為舒伯特藝術歌曲的代表作。他受原詩的觸動寫成了由24首歌曲連貫起來組成的聲樂套曲。這是一組抒情的音樂詩,—部音樂配成的戲劇。舒伯特著意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了繆勒詩中那個寂寞、孤獨、對現實不滿、追求渺茫理想王國又終不可得的苦悶靈魂。
  • 《冬之旅》的冬之旅,下一站:西安
    上周末,賴聲川話劇《冬之旅》重慶站完美落幕,藍天野、李立群兩位老戲骨的精湛表演,在兩個小時之內帶給大家無數的溫暖和感動。這個主創平均年齡高達70歲的團隊,讓人在「寒冬」中感受到的人性之美。來看看重慶的小夥伴們怎麼說吧。
  • 冬之旅系列 | 我又成了異鄉人(2)
    這種聲調從阿希姆(Achim von Arnims)和布倫塔諾(Clemens Brentano)的詩集《少年魔號》開始引發了一場文學爭論,即「真正的民族之聲」。這是一種經過慎重考慮得出的想像產物,絕非單純,絕非源初。什麼是一首民歌呢?到底是來源於人民還是為了人民?在這樣的前提下,誰又屬於人民,誰又不算呢(誰又可以判定這一切呢)?
  • 人生總有一段自己的《冬之旅》| 藝術歌曲史上的巔峰之作(幾十個經典版本全集)
    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D911,於1827年根據德國詩人威廉·穆勒的詩集譜寫。《冬之旅》敘述在冬日的荒野裡,一位失戀者毫無目的孤獨旅行,充滿悲涼和迷惘,卻有著揪心的美。整部套曲包括24首短小的歌曲,其中的主題、臆想、情緒高度集中,形成了一個小型的戲劇場景。
  • 【音樂百科】歌曲之王——舒伯特
    勤奮的創作始終沒能改變舒伯特窮愁潦倒的命運,最後連他鍾愛的女友也拋棄了他,嫁給了有錢的商人。他一生懷才不遇,孤獨悽楚。       懷著這樣的心緒,舒伯特在1827年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後重要作品之一——組歌《冬之旅》。該作品以冬天為背景,描寫了一個飽經世態炎涼的孤獨的流浪者形象。
  • 9月新唱片推薦 | 波斯特裡奇《冬之旅》、特茲拉夫《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本月的亮點是伊恩·波斯特裡奇的《冬之旅》、克裡斯蒂安·特茲拉夫的貝多芬/西貝柳斯小提琴協奏曲、約翰·加德納/倫敦交響樂團的舒曼第二/四交響曲、鈴木雅明的巴赫管弦樂作品
  • 冬之旅 尋找人類靈魂的歸途
    瞿秋白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吾鄉黃仲則,風雪一家寒。」客途秋恨,一生坎坷,窮困潦倒,年僅35歲留下2000多首詩,合為《兩當軒全集》。他們三人短暫的生命,就如櫻花飄落一樣,永恆的美。「情鍾願死櫻花下,仲春之夜月圓時」,櫻花詩人西行法師拋棄了塵世,生於旅途,死於旅途的名句再次入心。
  • 《冬之旅》:藍天野和李立群飆戲好看嗎?
    今年88歲的藍天野已可謂是大陸話劇表演藝術家中的活化石,而63歲的李立群亦是臺灣表演工作坊早期輝煌的扛鼎人物。雖然藍先生一度將興趣轉過向繪畫,李先生近年來也主要在大陸發展,但他們二人身上仍然凝聚著海峽兩岸話劇演員黃金一代的風採。
  • 舒伯特聲樂套曲,你對它了解有多少?
    因此,眾多藝術高校聲樂教學中也把舒伯特藝術歌曲作為重要的教學選曲。舒伯特聲樂套曲《冬之旅》中的藝術歌曲《晚安》,是深受演唱家們酷愛的佳作,為這部套曲的開篇之作起到了引子的作用。研究如何演唱作品嗍安》,有助於大家深入理解這部套曲。領悟詩集的意境,有利於深刻感受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魅力所在。從而提升演唱者的音樂素養、演唱水平和對音樂藝術的審美能力以及文學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