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天才少年:歌曲之王舒伯特

2021-02-13 國華少年行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近郊的裡赫田塔爾。

舒伯特6歲開始學鋼琴,8歲開始學小提琴,1808年,11歲的舒伯特進入維也納宮廷樂團寄宿學校學習,當帝國聖堂唱詩班的童聲歌手。

1810年,《G大調狂想曲》問世,這是舒伯特第一首標有明確日期的作品,1811年,創作了其第一首藝術歌曲《哈加的悲歌》 ;

1815年,18歲的舒伯特在該年創作了145首藝術歌曲,10月15日,舒伯特僅在一天就寫出了8首歌曲。

他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

他一生貧困又英年早逝,但大量名作使他流芳不朽。

他一生創作了1000多首藝術歌曲,被冠為「歌曲之王」。

歌曲代表作有《魔王》、《野玫瑰》,《聖母頌》、《菩提樹》、《鱒魚》、《小夜曲》。三部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天鵝之歌》等。

《鱒魚》描寫一條美麗的鱒魚遊在碧波中,漁夫在岸邊垂釣,旁觀者希望鱒魚能夠看清漁夫的計策,避開陷阱,可狡猾的漁夫卻故意把水弄渾濁,鱒魚咬了魚鉤被釣上了岸。旁觀者憐憫鱒魚被騙同時又不滿漁夫的冷酷。

《搖籃曲》是一首至今仍被眾人傳唱的歌曲。舒伯特在偶然間創作了這首歌曲。

有一天,生活清貧的舒伯特餓著肚子在夜晚的街上徘徊,很久未能遇到熟人借錢充飢。他走進餐廳後坐下,發現飯桌上的舊報紙上寫著一首小詩:「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雙手輕輕搖著你,……」

這首樸素、動人的詩,打動了作曲家的心:寧靜的夜晚,母親輕輕地拍著孩子,哼唱著搖籃曲,銀色的月光透過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這是多麼美好的生活呀!

舒伯特靈感湧現,於是,他掏出紙筆,邊哼唱邊急速地譜寫著。

寫好後,把歌曲交給了餐廳的老闆,老闆雖然不懂音樂,但覺得這首曲子優美又溫馨,便給了他一盆土豆燒牛肉。就這樣,舒伯特在貧困中,以美好的心靈為母親和孩子們寫下了這首甜美的歌曲。

作為一生喜愛浪漫主義詩歌的作曲家,舒伯特採用的器樂體裁多種多樣,將古典形式與民間音樂有機地結合,突出歌曲的主導地位。

他是一位天生的旋律作曲家,善於把詩歌變成音樂,旋律像泉水不斷地湧瀉出來,激起感情的漣漪。

總編輯 / 熊鎮業

執行編輯 / 王雙十

責任編輯 / 王文浩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有使用文章、圖片及音頻、視頻資料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

相關焦點

  • 【音樂百科】歌曲之王-- 舒伯特
  • 世界史:歌曲之王——舒伯特
    這位在大街上徘徊的年輕人,就是十九世紀奧地利天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維也納近郊的一個小鎮上,父親是一位小學教員。舒伯特兄弟姐妹八個,十口之家僅靠父親一人微薄的工資餬口,生活非常艱難。舒伯特一家雖很清貧,但全家人生活得很愉快,相處得很融治。舒伯特的父親會拉小提琴,他手把手地教會了孩子們拉琴,舒伯特是學得最快最好的一個。
  • 【音樂百科】歌曲之王——舒伯特
    他一邊承擔繁重的教學,一邊抓緊時間進行音樂創作這期間,他創作了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交響曲,還創作了《紡車旁的葛萊卿》、《魔王》、《野玫瑰》、《死神與少女》等許多膾灸人口的歌曲。1818年,21歲的舒伯特為了能專心進行音樂創作,毅然辭去了教師工作。但這一舉動遭到父親的堅決反對,他不僅拒絕向舒伯特提供任何資助,而且斷絕了父子關係。
  • 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歌曲之王」舒伯特
    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更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如果說1815年是舒伯特創作豐富的一年,那麼1816年卻是他命運轉折的一年。他為歌德的詩歌魔王譜曲,為好友Spaun驚嘆不已。
  • 歌曲之王舒伯特
    陳降任舒伯特是一位文靜與敏感的音樂家,他創作的歌曲反映出他純真無邪敏感的天性,具有持久的優美和巧妙的魅力。舒伯特不是首創德國藝術歌曲(Lieder)者,然而他卻是第一個改變歌詞韻律,改變歌詞與聲音的自然音調,並且將人性的一般精神融化在詩詞與音樂中的作曲家。德國藝術歌曲的歷史,迄至舒伯特時代,給人的印象並不深刻,但器樂曲的成就卻非常著名。
  • 高中音樂《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聆聽《魔王》《鱒魚》,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認識歌曲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感受、體驗並理解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徵。2.運用感受、體驗、合作、表現等方法,提升音樂審美能力與歸納總結能力。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樂創作,了解外國及我國的藝術歌曲特徵。
  • 歌曲之王舒伯特佳作無數,一生貧苦,死後與貝多芬葬在一起
    音樂界的天才大多逝於盛年,莫扎特35歲,貝多芬57歲,蕭邦31歲,舒伯特31歲。 「天才」大多有命無運,「天才」大多曲高和寡,「天才」大多命運坎坷。 舒伯特也沒有逃脫這樣的宿命,他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候離去了。
  • 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短暫精彩的一生 | 《古典音樂故事》第二季更新
    我們介紹了兩位義大利音樂巨星:擅長炫技的尼克羅·帕格尼尼和以歌劇著稱的焦阿基諾·羅西尼。在本周更新的第二期節目《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中,我們依然為大家介紹兩位作曲家:一位是來自德國的卡爾·瑪裡亞·馮·韋伯,另一位是來自奧地利的弗朗茲·舒伯特。
  • 舒伯特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鋼琴從此登上了「樂器之王」的寶座。浪漫主義鋼琴音樂代表音樂家浪漫主義時期的主要代表作曲家有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蕭邦、李斯、 特、勃拉姆斯等。他們創作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詩情畫意、』 盪氣迴腸。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最終使鋼琴作品的曲式結構和聲\。
  • 高中音樂《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說課稿
    一、說教材首先我想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必修)第九單元的一節鑑賞課,該單元共包含三部作品,分別為《魔王》《鱒魚》《菩提樹》,其中《魔王》是一首戲劇性很強的敘事歌曲,歌曲主要描繪了,一個狂風之夜,父親懷抱病重的兒子騎馬飛奔,魔王不斷誘惑兒子,企圖奪走兒子生命,最後兒子死在了父親的懷中。
  • 歌曲之王「舒伯特」:創作鋼琴二重奏,不過是因為不喜歡寂寞
    在音樂家中,有一位特別愛熱鬧,總是喜歡和朋友們聚在一起聊天、唱歌、跳舞,他就是舒伯特。舒伯特在短短的十幾年的創作生涯中,其作品幾乎涉及了當時的各種音樂體裁,包括多600首藝術歌曲、9部交響曲、22首鋼琴奏鳴曲及大量的歌劇和清唱劇、室內樂、鋼琴曲等其他許多作品。
  • 這個作品奠定了舒伯特「藝術歌曲之王」的地位,那年他24歲
    閱讀使舒伯特在文學中尋找素材,在音樂前輩的音符裡獲取營養,在詩歌中獲得創作靈感,這是他之後幾乎所有浪漫主義作曲家的必經之路。歌劇不必說——本身就取材於世界名著,諸如莎士比亞的劇作。此外標題音樂的出現,交響詩、組曲以及單首序曲無不取材於文學著作、古代神話、民間傳說。
  • 19世紀的璀璨音樂新星——舒伯特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現聞名天下的《搖籃曲》(開頭為「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便是在他的筆下完成的。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樂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 。
  • 舒伯特藝術歌曲《魔王》欣賞指南
    本文通過對舒伯特及其藝術歌曲特點的介紹,以及對《魔王》的創作特點的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提高對歌曲的理解和表現。「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 弗朗茲・彼得・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生於維也納的一個教師家庭。舒伯特的經典之作
  • 舒伯特的詩與音樂
    雷 健1785年,莫扎特為歌德的短詩《紫羅蘭》譜寫了一首小曲,音樂史家後來把此曲作為藝術歌曲的先聲。30年後的1815年10月,隨著舒伯特的《魔王》問世,藝術歌曲開始蓬勃發展起來,勢不可擋。他的歌曲創作也在這裡開始。音樂攝去了舒伯特的三魂六魄,致使他的數學和拉丁文成績直線下降。父親的怒斥和學校警告毫無作用。1813年11月,17歲的舒伯特回到家中,在父親安排下進入皇家高等學校學習。一年後舒伯特勉強通過考試回到父親的學校教書。為了上課,他必須大量閱讀,這讓他接觸到許多名著,養成閱讀習慣。
  • 舒伯特 折翼於藝術之巔的天鵝
    遼闊的土地需要人來建功立業,精神的歸途需要天才來引導,偉大的音樂家是屬於最沒有爭議的偉大之人。他洶湧的情感藏匿在31年生命中急就的600多首藝術歌曲、2部聲樂套曲、21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曲……零零碎碎地明示或暗示了他的幽恨鬱悶和傷感彷徨,同時又表達他的祈求與內心的美好。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一個曠世奇才的大男人,淚流何方!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裡,有德意志的靈魂,將美雕刻得精細浪漫。
  • 舒伯特:音樂才華橫溢,人生窮困潦倒,作品流芳後世
    他父親是一個教區學校的校長,同時也是一位業餘音樂家,這使得舒伯特從小受到音樂薰陶。他的母親在結婚前是一個女僕,婚後生了15個孩子,不過這15人當中,有10名在出生後不久就病死。5歲開始,舒伯特就隨父親學習鋼琴,小提琴。6歲時開始進入學校上課。7歲時,師從霍爾澤教堂的樂隊長麥可·霍爾澤學習音樂理論。
  • 以舒伯特《鱒魚》為例,看西方音樂的魅力
    本文將以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西方音樂特點為例,並結合這一時期代表人物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鱒魚》來談整個西方音樂的魅力所在。一提起西方音樂,人們很快會聯想起那個時期諸多有名的音樂家。西方音樂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從公元前五世紀的古代音樂時期一直到二十世紀初的近現代音樂時期。
  • 說到藝術歌曲,我們就不得不聊聊舒伯特與貝多芬
    音樂會的曲目設置分為兩部分,上半場將由鋼琴伴隨著人聲,傾情演繹舒伯特的藝術歌曲經典,下半場則加入了西安交響樂團室內樂團,讓貝多芬的藝術歌曲世界躍然眼前。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可以說是世界音樂史上輝煌的一頁。作為德國近代藝術歌曲的創始人,他的作品有634首之多。
  • 舒伯特《鱒魚》—翁德裡希
    說起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大家肯定都比較熟悉,在他眾多的歌曲作品中,想必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鱒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