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近郊的裡赫田塔爾。
舒伯特6歲開始學鋼琴,8歲開始學小提琴,1808年,11歲的舒伯特進入維也納宮廷樂團寄宿學校學習,當帝國聖堂唱詩班的童聲歌手。
1810年,《G大調狂想曲》問世,這是舒伯特第一首標有明確日期的作品,1811年,創作了其第一首藝術歌曲《哈加的悲歌》 ;
1815年,18歲的舒伯特在該年創作了145首藝術歌曲,10月15日,舒伯特僅在一天就寫出了8首歌曲。
他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
他一生貧困又英年早逝,但大量名作使他流芳不朽。
他一生創作了1000多首藝術歌曲,被冠為「歌曲之王」。
歌曲代表作有《魔王》、《野玫瑰》,《聖母頌》、《菩提樹》、《鱒魚》、《小夜曲》。三部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天鵝之歌》等。
《鱒魚》描寫一條美麗的鱒魚遊在碧波中,漁夫在岸邊垂釣,旁觀者希望鱒魚能夠看清漁夫的計策,避開陷阱,可狡猾的漁夫卻故意把水弄渾濁,鱒魚咬了魚鉤被釣上了岸。旁觀者憐憫鱒魚被騙同時又不滿漁夫的冷酷。
《搖籃曲》是一首至今仍被眾人傳唱的歌曲。舒伯特在偶然間創作了這首歌曲。
有一天,生活清貧的舒伯特餓著肚子在夜晚的街上徘徊,很久未能遇到熟人借錢充飢。他走進餐廳後坐下,發現飯桌上的舊報紙上寫著一首小詩:「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雙手輕輕搖著你,……」
這首樸素、動人的詩,打動了作曲家的心:寧靜的夜晚,母親輕輕地拍著孩子,哼唱著搖籃曲,銀色的月光透過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這是多麼美好的生活呀!
舒伯特靈感湧現,於是,他掏出紙筆,邊哼唱邊急速地譜寫著。
寫好後,把歌曲交給了餐廳的老闆,老闆雖然不懂音樂,但覺得這首曲子優美又溫馨,便給了他一盆土豆燒牛肉。就這樣,舒伯特在貧困中,以美好的心靈為母親和孩子們寫下了這首甜美的歌曲。
作為一生喜愛浪漫主義詩歌的作曲家,舒伯特採用的器樂體裁多種多樣,將古典形式與民間音樂有機地結合,突出歌曲的主導地位。
他是一位天生的旋律作曲家,善於把詩歌變成音樂,旋律像泉水不斷地湧瀉出來,激起感情的漣漪。
總編輯 / 熊鎮業
執行編輯 / 王雙十
責任編輯 / 王文浩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有使用文章、圖片及音頻、視頻資料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