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大家肯定都比較熟悉,在他眾多的歌曲作品中,想必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鱒魚》了。很多學聲樂的同學可能知道的第一首德語藝術歌曲就是這首《鱒魚》。今天為大家送上由德國偉大的男高音歌唱家翁德利希所演唱的《鱒魚》。
在《鱒魚》這首歌曲中舒伯特不僅用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鱒魚悠然自得地遊動的形象,並且用分節歌的敘事方式展示了歌詞的寓意: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詐與邪惡所害。最後明確告誡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不要成為天真而無辜的鱒魚。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生於維也納,1828年11月19日逝於維也納,享年31歲),又譯弗朗茨·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奧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
舒伯特出生於維也納郊外的教師家庭。自幼隨父兄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少年時即顯示出他在音樂創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 。他為不少詩人的作品寫了大量歌曲,如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弗裡德裡希·席勒、海因裡希·海涅、威爾赫姆·穆勒等,把音樂與詩歌緊密結合在一起。
弗裡茨·翁德裡希(Fritz
1950~1955師從馮•溫騰費爾特,1951年,弗利茲•翁德利希在弗賴堡以獨唱家身份與巴赫合唱團合作首次演出,1954年,他在弗賴堡首次演唱歌劇,飾演《魔笛》中的塔米諾,後在法蘭克福和慕尼黑演唱歌劇,被認為是演唱莫扎特作品的優秀男高音。
1958年參加艾克斯-昂普羅旺斯音樂節。1965年在科文特花園劇院首次演出。1966年,弗利茲•翁德利希參加愛丁堡音樂節,也曾在維也納和柏林歌劇院演唱,尤以演唱施特勞斯《沉默的女人》中的亨利和《達夫尼》中的琉喀坡斯著稱。弗利茲•翁德利希曾經同克萊姆佩雷爾合作錄製了馬勒《大地之歌》中的男高音歌曲,是卓越的輕歌劇歌唱家,多年來一直被推崇為最偉大的德國抒情男高音歌唱家之一。
然而,就在翁德裡希演唱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不幸的慘劇卻在他的身上發生了:1966年9月17日晚,剛與朋友聚會回到家中的翁德裡希,在就寢前從二樓書房取書返回一樓的臥室時,不慎踩到自己已經鬆開的鞋帶上被其絆倒,致使從樓梯滾落。由於後腦被猛然撞擊到樓下的石板上,遂當場昏迷不醒。雖被送進醫院實施緊急搶救,但終因醫治無效而與世長辭,時年僅36歲。
往期經典:
年三十送給大家各種版本的《春節序曲》
冬奧之際,回味經典—漢城奧運主題曲《手拉手》
歌劇皇后—苔巴爾迪《我親愛的爸爸》
經典—斯苔芳諾《冰涼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