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鱒魚》—翁德裡希

2021-03-01 帥帥的古典

說起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大家肯定都比較熟悉,在他眾多的歌曲作品中,想必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鱒魚》了。很多學聲樂的同學可能知道的第一首德語藝術歌曲就是這首《鱒魚》。今天為大家送上由德國偉大的男高音歌唱家翁德利希所演唱的《鱒魚》。

在《鱒魚》這首歌曲中舒伯特不僅用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鱒魚悠然自得地遊動的形象,並且用分節歌的敘事方式展示了歌詞的寓意: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詐與邪惡所害。最後明確告誡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不要成為天真而無辜的鱒魚。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生於維也納,1828年11月19日逝於維也納,享年31歲),又譯弗朗茨·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奧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

舒伯特出生於維也納郊外的教師家庭。自幼隨父兄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少年時即顯示出他在音樂創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 。他為不少詩人的作品寫了大量歌曲,如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弗裡德裡希·席勒、海因裡希·海涅、威爾赫姆·穆勒等,把音樂與詩歌緊密結合在一起。

弗裡茨·翁德裡希(Fritz Wunderlich1930-1966),德語國家地區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莫扎特男高音。

1950~1955師從馮•溫騰費爾特,1951年,弗利茲•翁德利希在弗賴堡以獨唱家身份與巴赫合唱團合作首次演出,1954年,他在弗賴堡首次演唱歌劇,飾演《魔笛》中的塔米諾,後在法蘭克福和慕尼黑演唱歌劇,被認為是演唱莫扎特作品的優秀男高音。

1958年參加艾克斯-昂普羅旺斯音樂節。1965年在科文特花園劇院首次演出。1966年,弗利茲•翁德利希參加愛丁堡音樂節,也曾在維也納和柏林歌劇院演唱,尤以演唱施特勞斯《沉默的女人》中的亨利和《達夫尼》中的琉喀坡斯著稱。弗利茲•翁德利希曾經同克萊姆佩雷爾合作錄製了馬勒《大地之歌》中的男高音歌曲,是卓越的輕歌劇歌唱家,多年來一直被推崇為最偉大的德國抒情男高音歌唱家之一。

然而,就在翁德裡希演唱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不幸的慘劇卻在他的身上發生了:1966年9月17日晚,剛與朋友聚會回到家中的翁德裡希,在就寢前從二樓書房取書返回一樓的臥室時,不慎踩到自己已經鬆開的鞋帶上被其絆倒,致使從樓梯滾落。由於後腦被猛然撞擊到樓下的石板上,遂當場昏迷不醒。雖被送進醫院實施緊急搶救,但終因醫治無效而與世長辭,時年僅36歲。

往期經典:

年三十送給大家各種版本的《春節序曲》

冬奧之際,回味經典—漢城奧運主題曲《手拉手》

歌劇皇后—苔巴爾迪《我親愛的爸爸》

經典—斯苔芳諾《冰涼的小手》

相關焦點

  • 曲目與陣容|舒伯特《鱒魚》
    鱒魚是一群分類上屬於鮭科鮭亞科的魚類的俗名。所有被稱為鱒魚的魚類都是鮭亞科的成員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在1817年創作了一首鋼琴五重奏,將其命名為Die Forelle(德文)鱒魚。當時的舒伯特年僅22歲,受奧地利贊助商兼業餘大提琴家所委約創作。五重奏作為室內樂的一種,分為弦樂五重奏和鋼琴五重奏兩種,其中的鋼琴五重奏不是五架鋼琴的合奏奧!
  • 春天到了,舒伯特的《鱒魚》遊來了
    ——以《鱒魚》為例導讀:舒伯特的歌曲在創作上樸素、自然,和聲新穎、充滿了戲劇性的效果,所有作品都能顯示出曲調抒情、和聲獨特、色彩巧妙,具有非常突出的浪漫主義風格特徵。Evgeny Kissin:舒伯特《鱒魚》(二)發展中分節歌形式 他的作品在其創作上,大多數和多節歌形式的相同,但不同之處是、在整首歌曲的中間部分一段中或是幾段中不同程度上發生的一定的變化,或者是:在結尾部分有增加或刪除。他創作時,通常在發展了的或是變化了的部分中、把旋律作調性來加以變化。例如《鱒魚》,舒伯特就在旋律和曲調上加上了不同的變化。
  • 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鱒魚五重奏(D667)》
    孫健:魚得水,樂入境——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  從《鱒魚》開始,便不再寂寞  從藝術歌曲《鱒魚》到室內樂《鱒魚五重奏》,大概用「如魚得水」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另外一個證據來自於舒伯特所住客房的八位女鄰居,他曾稱「她們都很可愛」,滿滿的自信與適宜的生活環境,似乎都在無形地幫助他和他的作品不斷向前。  為《鱒魚五重奏》添上最後薪柴的,便是剛剛提到的鮑加特納,他將舒伯特濃厚的創作興趣最終落實為作品。鮑加特納是當地有名的音樂愛好者,會演奏大提琴,同時特別喜愛舒伯特兩年前創作的《鱒魚》。從某種意義上,正是這兩點促生了舒伯特這首經典的五重奏。
  • 名家名曲丨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
    常見的美食有生魚片、鱒魚餃子、烤鱒魚、水煮魚……打住,再說下去,小編的口水都要流出來啦。咳咳,拉回正題。聽到鱒魚兩字,相信咱們的樂迷朋友除了美食外,還會聯想到一首曲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舒伯特《鱒魚五重奏》。
  • 【每日一曲】舒伯特 《鱒魚》鋼琴五重奏
  • 以舒伯特《鱒魚》為例,看西方音樂的魅力
    》從西方音樂的發展歷程談其魅力所在——以舒伯特藝術歌曲《鱒魚》為例》歌曲的旋律及結構特徵《鱒魚》這首曲子把鱒魚的遊姿美態充分地表現出來,令人賞心悅目。曲中充滿著優美的旋律,令人備感親切,前奏與尾奏部分用輕快、活潑的旋律十分生動地描繪了潺潺流水以及鱒魚在河水裡遨遊的情景。完全展現出小鱒魚在水中無憂無慮、快活遊動的形象。《鱒魚》旋律即使衝突,線條也是柔和的。旋律的跳躍,弱起小節和八分音符的運用增添了音樂活潑的氣氛。歌曲《鱒魚》採用的是變化分節歌的形式,全曲有三個樂段:第一樂段敘述了鱒魚天真活潑地在水中嬉戲的情景。
  • 安妮-索菲·穆特的《鱒魚》| 致敬舒伯特的清澈溪流
    去年年底,穆特和俄羅斯鋼琴家丹尼爾·特裡福諾夫(Daniil Trifonov 1991-)及其他音樂人合作,為DG錄製發行了名為《舒伯特鱒魚五重奏DG出過很多舒伯特的鱒魚。然而,除了明星效應以外——這裡是安妮-索菲·穆特和丹尼爾·特裡福諾夫——人們又該如何去推銷另一個版本的舒伯特《鱒魚五重奏》?但事情似乎有點不公平,不僅是封面上的名字更為突出,而且照片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穆特的打扮像條美人魚,站在她身旁的特裡福諾夫穿著白色的開領襯衫,而另外三個人則穿著黑色衣服,消失在背景中。不過,重要的是演奏水準。
  • 舒伯特《鱒魚五重奏》第四樂章,最好的版本(杜普蕾版)
    小編給各位帶來了1970年版的鱒魚五重奏第四樂章高清版本,這版鱒魚五重奏的全樂章堪稱是歷史上最經典最有特色的版本,親們不要錯過。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
  • 舒伯特《鱒魚》(藝術歌曲)第1749期
    每日一曲19世紀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一生創作過許多題材與體裁的作品,其中尤以藝術歌曲最為著名。
  • 舒伯特《鱒魚》(藝術歌曲) 第0288期
    舒伯特是19世紀奧地利作曲家,一生創作過許多題材與體裁的作品,其中尤以藝術歌曲最為著名。在他短暫的31年生命歲月中,曾為後人留下了600餘首藝術歌曲,被譽為「藝術歌曲之王」。《鱒魚》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歌曲的旋律非常形象地塑造了小溪中的鱒魚悠然自得地遊動形象,歌詞則以敘事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深刻的寓意: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詐與邪惡所害。
  • 紀念舒伯特丨以《鱒魚》為例理解其藝術歌曲的價值
    舒伯特《鱒魚》-Renée Fleming二、《鱒魚》整體演唱風格分析 《鱒魚》(Die Forelle, D. 550)原調是降D大調。舒伯特在1817年至1821年間至少將《鱒魚》這首歌曲寫了五稿,只有在1821年完成的最後一稿含有鋼琴引子的部分,而這段栩栩如生的描繪、描繪出了波浪輕輕拍打著河岸,鰭魚在水中自由自在遊動的情景。
  • 舒伯特《鱒魚》五重奏五位大師你認出了幾位?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丨聆聽舒伯特​《鱒魚五重奏》
    Wand)指揮舒伯特《第八、九交響曲》「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創作了著名的藝術歌曲《鱒魚》。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舒伯特的室內樂中,被認為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弦樂五重奏,而這首《鱒魚》五重奏(OP.114號),則是他所有的室內樂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愛的一首。鱒魚(Die Forelle)是舒伯特於1817年寫的一首藝術歌曲,它是一首曲調甜美又深受舒伯特朋友們喜愛的歌曲。由於作品的第四樂章是根據舒伯特創作的歌曲《鱒魚》的主題而寫成的變奏曲,所以這部作品被世人稱為《鱒魚》五重奏。
  • 「鱒魚」觀後感
    言歸正傳,這次來就是為了聽《鱒魚》,這首舒伯特著名的鋼琴五重奏,然而在國內卻又異常尷尬——因為室內樂在國內算小眾中的小眾,《鱒魚》雖然名聲在外但實際演出的頻次極少,外加錯誤百出的中文資料被廣泛傳播,導致的結果就是一方面完全沒有建立明確的審美體系——我翻遍中文網際網路,能找到字多點的評論就是諸如「鱒魚這種曲子想演得難聽都不太容易」這種說了跟沒說一樣的廢話;二來亂鼓掌的問題也是讓人頭大
  • 《鱒魚五重奏》賞析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
  • 聽黑膠| 男高音 翁德裡希(Fritz Wunderlich)《偉大的成功 獨唱專輯》
    今天轉錄的黑膠唱片是世界著名男高音翁德裡希的獨唱專輯,他的聲音細膩、甜美,憂鬱又感傷。
  • 音樂天才少年:歌曲之王舒伯特
    舒伯特6歲開始學鋼琴,8歲開始學小提琴,1808年,11歲的舒伯特進入維也納宮廷樂團寄宿學校學習,當帝國聖堂唱詩班的童聲歌手。1810年,《G大調狂想曲》問世,這是舒伯特第一首標有明確日期的作品,1811年,創作了其第一首藝術歌曲《哈加的悲歌》 ;1815年,18歲的舒伯特在該年創作了145首藝術歌曲,10月15日,舒伯特僅在一天就寫出了8首歌曲。
  • 分享舒伯特小知識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年僅31歲。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樂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絕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舒伯特在傳統的室內樂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內樂作品都帶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記,它們也是維也納古典主義的最後一批作品。
  • 高中音樂《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聆聽《魔王》《鱒魚》,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認識歌曲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感受、體驗並理解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徵。2.運用感受、體驗、合作、表現等方法,提升音樂審美能力與歸納總結能力。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樂創作,了解外國及我國的藝術歌曲特徵。
  • 【靚碟試聽】五重奏中少有的高成就:「SCHUBERT: TROUT QUINTET鱒魚」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舒伯特的室內樂中,被認為藝術成就最高的是鋼琴五重奏,而這首「鱒魚」五重奏(OP.114號),則是他所有的室內樂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愛的一首。這部作品旋律優美,充滿明朗靚麗的光澤,洋溢著生命的無限活力,令聆聽者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