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舒伯特的室內樂中,被認為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弦樂五重奏,而這首《鱒魚》五重奏(OP.114號),則是他所有的室內樂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愛的一首。這部作品旋律優美,充滿明朗靚麗的光澤,洋溢著生命的無限活力,令聆聽者難以忘懷。
由於作品的第四樂章是根據舒伯特創作的歌曲《鱒魚》的主題而寫成的變奏曲,所以這部作品被世人稱為《鱒魚》五重奏。《鱒魚》五重奏寫於 1819年,當時舒伯特僅僅22歲。
1819年夏天,舒伯特與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福格爾去奧地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施泰爾小鎮演出。福格爾的年齡已可作為舒伯特的父輩,當時享有很高的名望。但他非常欣賞還默默無聞的青年舒伯特的作品,並且不停地在各種場合演唱和介紹舒伯特的作品。兩人演出時鋼琴伴奏常常是年輕的舒伯特親自擔任。
這部作品有兩個獨特之處。通常五重奏的編制都是鋼琴加上一組弦樂四重奏(即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也稱為鋼琴五重奏。而舒伯特的這部作品,卻是由鋼琴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構成。減少了一把小提琴,增加了一把倍大提琴,使作品的低音聲部渾厚、深沉。強大的低音使人倍感過癮。特別是現代的愛樂者,有了出色的聆聽器材對低頻的上佳表現,加之人們對低頻的偏愛,在此曲中便可盡情地享受了。這部作品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整部作品由五個樂章構成(一般為4個樂章)。全曲便形成了一首規模較大的室內樂作品。
|編輯:薈霖
|審核:成功
您可以通過掃二維碼來關注我們的平臺,同時在微信裡搜索hrbfm1026也可以加入到古典音樂廣播的節目互動之中。感謝您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