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與陣容|舒伯特《鱒魚》

2021-02-19 CAU弦樂團

鱒(zūn)魚,是一類很有價值的垂釣魚和食用魚,全世界大約有10種。鱒魚是一群分類上屬於鮭科鮭亞科的魚類的俗名。所有被稱為鱒魚的魚類都是鮭亞科的成員

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在1817年創作了一首鋼琴五重奏,將其命名為Die Forelle(德文)鱒魚。當時的舒伯特年僅22歲,受奧地利贊助商兼業餘大提琴家所委約創作。

五重奏作為室內樂的一種,分為弦樂五重奏和鋼琴五重奏兩種,其中的鋼琴五重奏不是五架鋼琴的合奏奧!鋼琴五重奏指的是一架鋼琴和四件其它樂器組成的重奏。

       其中的一提和二提分別指的是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但是為什麼要介紹這些呢?因為舒伯特鱒魚的五重奏並沒有使用兩把小提琴。他將第二小提琴換成了一把低音提琴——沒錯,就是那個站著拉琴的超大號弦樂器。所以具體的演出陣容會是什麼樣的,當然是歡迎大家現場觀摩!

其實,18世紀德國詩人舒巴特(他叫舒巴特,和舒伯特並不是一個人.歷史證據表明他倆也不是雙胞胎orz)創作了一首詩叫做《鱒魚》,舒伯特這回是他了,那個作曲家,咱今天的主角)將這首詩譜成歌曲「鱒魚」,後來再將「鱒魚」加以變奏譜寫成五重奏的其中一個樂章,再加上其他的樂章,成為了現時的版本。

當時的舒巴特(那個德國詩人)因為遭到政治迫害,在獄中寫下的《鱒魚》這首詩,除了抒發了對自由的渴望,還有勸誡年輕人提高警惕,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詐與邪惡所害,不要成為天真而無辜的鱒魚。

鱒魚完整的曲子共五個樂章,其中的第四樂章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根據詩創作的變奏曲,也是我們這次音樂會要演奏的樂章。

(咳咳,高端的專業術語來了)

小提琴優美的主題後,鋼琴彈出第一變奏

第二變奏由中提琴主奏

第三變奏是借大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渾厚的主題,沉重的音樂似乎令人感到了漁夫的腳步聲。

第四變奏是強大的和弦和陣陣的哀傷,好像是漁夫投網和小鱒魚的掙扎

第五變奏大提琴奏出同情和憂傷

尾聲中優美的主題再現,訴說著自由歡樂的永恆和美好終將到來

好吧,其實具體變奏是什麼一種感覺一言難盡,聽不懂也沒什麼太大關係,大家只需要了解一下音樂背景,能帶著欣賞的態度去理解音樂聆聽音樂,我們出推送介紹曲子的目的就達到啦!

PS:最近疫情又開始作妖了.鱒魚可能確實好吃,但水產品食用的時候咱還是得小心點TT

最後介紹一下我們超高顏值的五位演奏者!

不僅技術到位,而且擁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超仙氣質~

怎麼樣呢,大家是不是對這次的音樂會很期待?本周日晚七點食院報告廳,鱒魚與你不見不散!快來現場欣賞超級優美的古典音樂,來pick你心中的小哥哥小姐姐!

相關焦點

  • 名家名曲丨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
    常見的美食有生魚片、鱒魚餃子、烤鱒魚、水煮魚……打住,再說下去,小編的口水都要流出來啦。咳咳,拉回正題。聽到鱒魚兩字,相信咱們的樂迷朋友除了美食外,還會聯想到一首曲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舒伯特《鱒魚五重奏》。
  • 舒伯特《鱒魚》—翁德裡希
    說起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大家肯定都比較熟悉,在他眾多的歌曲作品中,想必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鱒魚》了。
  • 春天到了,舒伯特的《鱒魚》遊來了
    ——以《鱒魚》為例導讀:舒伯特的歌曲在創作上樸素、自然,和聲新穎、充滿了戲劇性的效果,所有作品都能顯示出曲調抒情、和聲獨特、色彩巧妙,具有非常突出的浪漫主義風格特徵。Evgeny Kissin:舒伯特《鱒魚》(二)發展中分節歌形式 他的作品在其創作上,大多數和多節歌形式的相同,但不同之處是、在整首歌曲的中間部分一段中或是幾段中不同程度上發生的一定的變化,或者是:在結尾部分有增加或刪除。他創作時,通常在發展了的或是變化了的部分中、把旋律作調性來加以變化。例如《鱒魚》,舒伯特就在旋律和曲調上加上了不同的變化。
  • 安妮-索菲·穆特的《鱒魚》| 致敬舒伯特的清澈溪流
    去年年底,穆特和俄羅斯鋼琴家丹尼爾·特裡福諾夫(Daniil Trifonov 1991-)及其他音樂人合作,為DG錄製發行了名為《舒伯特鱒魚五重奏DG出過很多舒伯特的鱒魚。然而,除了明星效應以外——這裡是安妮-索菲·穆特和丹尼爾·特裡福諾夫——人們又該如何去推銷另一個版本的舒伯特《鱒魚五重奏》?但事情似乎有點不公平,不僅是封面上的名字更為突出,而且照片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穆特的打扮像條美人魚,站在她身旁的特裡福諾夫穿著白色的開領襯衫,而另外三個人則穿著黑色衣服,消失在背景中。不過,重要的是演奏水準。
  • 詹姆斯·列文的舒伯特《鱒魚五重奏(D667)》
    孫健:魚得水,樂入境——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  從《鱒魚》開始,便不再寂寞  從藝術歌曲《鱒魚》到室內樂《鱒魚五重奏》,大概用「如魚得水」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另外一個證據來自於舒伯特所住客房的八位女鄰居,他曾稱「她們都很可愛」,滿滿的自信與適宜的生活環境,似乎都在無形地幫助他和他的作品不斷向前。  為《鱒魚五重奏》添上最後薪柴的,便是剛剛提到的鮑加特納,他將舒伯特濃厚的創作興趣最終落實為作品。鮑加特納是當地有名的音樂愛好者,會演奏大提琴,同時特別喜愛舒伯特兩年前創作的《鱒魚》。從某種意義上,正是這兩點促生了舒伯特這首經典的五重奏。
  • 【每日一曲】舒伯特 《鱒魚》鋼琴五重奏
  • 以舒伯特《鱒魚》為例,看西方音樂的魅力
    》從西方音樂的發展歷程談其魅力所在——以舒伯特藝術歌曲《鱒魚》為例》歌曲的旋律及結構特徵《鱒魚》這首曲子把鱒魚的遊姿美態充分地表現出來,令人賞心悅目。曲中充滿著優美的旋律,令人備感親切,前奏與尾奏部分用輕快、活潑的旋律十分生動地描繪了潺潺流水以及鱒魚在河水裡遨遊的情景。完全展現出小鱒魚在水中無憂無慮、快活遊動的形象。《鱒魚》旋律即使衝突,線條也是柔和的。旋律的跳躍,弱起小節和八分音符的運用增添了音樂活潑的氣氛。歌曲《鱒魚》採用的是變化分節歌的形式,全曲有三個樂段:第一樂段敘述了鱒魚天真活潑地在水中嬉戲的情景。
  • 舒伯特《鱒魚五重奏》第四樂章,最好的版本(杜普蕾版)
    小編給各位帶來了1970年版的鱒魚五重奏第四樂章高清版本,這版鱒魚五重奏的全樂章堪稱是歷史上最經典最有特色的版本,親們不要錯過。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
  • 舒伯特《鱒魚》(藝術歌曲)第1749期
    每日一曲19世紀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一生創作過許多題材與體裁的作品,其中尤以藝術歌曲最為著名。
  • 舒伯特《鱒魚》(藝術歌曲) 第0288期
    舒伯特是19世紀奧地利作曲家,一生創作過許多題材與體裁的作品,其中尤以藝術歌曲最為著名。在他短暫的31年生命歲月中,曾為後人留下了600餘首藝術歌曲,被譽為「藝術歌曲之王」。《鱒魚》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歌曲的旋律非常形象地塑造了小溪中的鱒魚悠然自得地遊動形象,歌詞則以敘事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深刻的寓意: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詐與邪惡所害。
  • 紀念舒伯特丨以《鱒魚》為例理解其藝術歌曲的價值
    舒伯特《鱒魚》-Renée Fleming二、《鱒魚》整體演唱風格分析 《鱒魚》(Die Forelle, D. 550)原調是降D大調。舒伯特在1817年至1821年間至少將《鱒魚》這首歌曲寫了五稿,只有在1821年完成的最後一稿含有鋼琴引子的部分,而這段栩栩如生的描繪、描繪出了波浪輕輕拍打著河岸,鰭魚在水中自由自在遊動的情景。
  • 「鱒魚」觀後感
    言歸正傳,這次來就是為了聽《鱒魚》,這首舒伯特著名的鋼琴五重奏,然而在國內卻又異常尷尬——因為室內樂在國內算小眾中的小眾,《鱒魚》雖然名聲在外但實際演出的頻次極少,外加錯誤百出的中文資料被廣泛傳播,導致的結果就是一方面完全沒有建立明確的審美體系——我翻遍中文網際網路,能找到字多點的評論就是諸如「鱒魚這種曲子想演得難聽都不太容易」這種說了跟沒說一樣的廢話;二來亂鼓掌的問題也是讓人頭大
  • 舒伯特《鱒魚》五重奏五位大師你認出了幾位?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丨聆聽舒伯特​《鱒魚五重奏》
    Wand)指揮舒伯特《第八、九交響曲》「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創作了著名的藝術歌曲《鱒魚》。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舒伯特的室內樂中,被認為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弦樂五重奏,而這首《鱒魚》五重奏(OP.114號),則是他所有的室內樂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愛的一首。鱒魚(Die Forelle)是舒伯特於1817年寫的一首藝術歌曲,它是一首曲調甜美又深受舒伯特朋友們喜愛的歌曲。由於作品的第四樂章是根據舒伯特創作的歌曲《鱒魚》的主題而寫成的變奏曲,所以這部作品被世人稱為《鱒魚》五重奏。
  • 【靚碟試聽】五重奏中少有的高成就:「SCHUBERT: TROUT QUINTET鱒魚」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舒伯特的室內樂中,被認為藝術成就最高的是鋼琴五重奏,而這首「鱒魚」五重奏(OP.114號),則是他所有的室內樂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愛的一首。這部作品旋律優美,充滿明朗靚麗的光澤,洋溢著生命的無限活力,令聆聽者難以忘懷。
  • 新春特輯 | 作曲家舒伯特音樂賞析
    《小夜曲》在《小夜曲》中,舒伯特使用了全新的創作手法,將詩意、精緻、自然以及創作者的即興表演融合得恰到好處,在充滿著浪漫色彩和神秘情懷的過程當中,讓聽眾感受到了作者對於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以及對於愛情的美好憧憬。也正因為如此,有很多人都說,《小夜曲》是舒伯特所創作出的最有型的曲目。
  • 《鱒魚五重奏》賞析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
  • 蘇州科技大學:初秋的鱒魚五重奏
    音樂會開始之前,蘇州科技大學鋼琴五重奏團體藝術總監、著名指揮家陳正哲博士特別登臺,專門向來自無錫各地各界的聽眾們介紹了音樂大師與名作的內容內涵,比如《鱒魚五重奏》,陳正哲博士介紹,舒伯特作為一個世界天才作曲家,短短一生之中,創作的曲目數量和質量都令今人嘆為觀止,可惜時代社會所限,天不假年……中國江南地區,本來就是音樂匯聚之鄉,兼容並包之地,無數音樂家都從這裡起飛,所以,音樂流布之地
  • 音樂天才少年:歌曲之王舒伯特
    舒伯特6歲開始學鋼琴,8歲開始學小提琴,1808年,11歲的舒伯特進入維也納宮廷樂團寄宿學校學習,當帝國聖堂唱詩班的童聲歌手。1810年,《G大調狂想曲》問世,這是舒伯特第一首標有明確日期的作品,1811年,創作了其第一首藝術歌曲《哈加的悲歌》 ;1815年,18歲的舒伯特在該年創作了145首藝術歌曲,10月15日,舒伯特僅在一天就寫出了8首歌曲。
  • 分享舒伯特小知識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年僅31歲。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樂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絕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稱他為「前所未有的最富詩意的音樂家」。舒伯特在傳統的室內樂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內樂作品都帶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記,它們也是維也納古典主義的最後一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