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作品奠定了舒伯特「藝術歌曲之王」的地位,那年他24歲

2021-01-07 北京日報客戶端

閱讀使舒伯特在文學中尋找素材,在音樂前輩的音符裡獲取營養,在詩歌中獲得創作靈感,這是他之後幾乎所有浪漫主義作曲家的必經之路。歌劇不必說——本身就取材於世界名著,諸如莎士比亞的劇作。此外標題音樂的出現,交響詩、組曲以及單首序曲無不取材於文學著作、古代神話、民間傳說。這就要求作曲家們諳熟這些作品,而了解熟悉作品的唯一途徑就是閱讀。偉大文學作品給作曲家們提供源源不竭的題材,激發作曲家們的創作靈感,從而譜寫出曠世佳作。

《魔王》就是一例。

《魔王》的創作過程說來頗具傳奇色彩,幾乎是所有舒伯特傳記必記之事。好友施鮑恩回憶,1815年10月的一個下午,施鮑恩和朋友一起去看舒伯特。進到他的房間時,舒伯特正手拿歌德詩集,在房間裡旁若無人踱來踱去,大聲反覆誦讀《魔王》裡的詩句:

(敘事者)在夜半風中,騎馬飛馳,是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他把那孩子抱在懷裡,緊緊地抱著,使他溫暖。 (父親)兒呵,為何這樣驚惶害怕? (兒子)爸爸,你沒看見那魔王?頭戴王冠,露出尾巴。 (父親)兒呵,那是煙霧在飄蕩。 (魔王)好孩子呵,跟我來吧!我和你一起快樂遊玩,鮮花開滿海濱,我的母親還有金邊衣裳。 (兒子)啊,父親,父親!你聽見沒有,那魔王低聲對我說些什麼? (父親)你別怕,我的兒,那是寒風吹動枯枝作響。 (魔王)好孩子,你可願意跟我去?我的女兒也在等待你。每天晚上她跟你一起遊戲,她唱歌跳舞來使你歡喜,她唱歌跳舞來使你歡喜! (兒子)啊!父親啊父親!你看見了嗎,魔王的女兒在黑暗裡。 (父親)兒子,兒子,我看得很清楚,那只是些黑色的老柳樹。 (魔王)我真愛你,你的容貌多可愛美麗,你要是不願意,我就用暴力! (兒子)啊!父親啊父親,他已抓住我!他使我痛苦,不能呼吸! (敘事者)父親在發抖,他加鞭狂奔,把喘息的兒子緊緊抱在懷裡,驚惶疲倦,回到家裡,懷裡的孩子已經死去!

突然,舒伯特坐到書桌前,抓起筆一陣狂寫。幾分鐘後,一首敘事曲寫就。這時他才起身招呼朋友們。施鮑恩接過曲譜閱讀,由於舒伯特家裡沒有鋼琴,一行人狂奔到神學院琴房試奏。

這首歌曲要求演唱者要有豐富的音色,以及控制發聲的高超技巧,否則無法兼顧敘事者、父親、兒子、魔王四個角色。舒伯特用男中音豐富的音色和性格迥異的旋律表現詩中的人物特徵。低音是父親,高音是兒子,中音是敘事者,假聲則象徵魔王。

歌曲一開始是鋼琴在低音區用連續八度的三連音模仿出急促的馬蹄聲,營造出緊張恐懼的氣氛。敘事者首先用近似宣敘的音調講述父子二人在森林裡騎馬飛奔的情景。父子對話的曲調是吟誦式的,兒子所唱的旋律中出現許多喘息式的半音的休止符,表現出孩子的虛弱和恐懼。魔王的聲樂平滑柔媚,富於誘惑力。引誘不成,魔王凶相畢露,鋼琴伴奏音調此時連續下行大跳。最後孩子死去,剩下獨自悲痛的父親,歌曲也在兩個沉重特強的和弦中結束。

當晚,這首流傳千古的名作在神學院上演,聽者無不欣喜若狂。多年後,李斯特將歌曲改編成鋼琴曲,又成為鋼琴家們在音樂會上返場時的常選曲目。

值得一提的是,1814年到1816年,舒伯特一共寫了250首藝術歌曲,這時他還不到20歲!當舒伯特恭恭敬敬將《魔王》曲譜獻給歌德時,歌德不以為然,甚至有些鄙視。在他的想像中,《魔王》全然不該用這種一波三折的戲劇性表現,而應當像民謠般悠閒唱出。

1821年3月7日,維也納康頓劇院舉行了一場公益音樂會,舒伯特是音樂會主角。音樂會上《魔王》第一次公演,著名歌唱家弗格演唱完《魔王》後,激動的聽眾要求再唱一次,於是弗格再展歌喉,鋼琴家胡登布萊納伴奏,舒伯特則笑眯眯站在鋼琴旁為他翻譜。那天歌德到了現場聽過《魔王》實際演唱後,徹底改變了看法,深深為舒伯特折服。舒伯特一夜之間奠定了自己「藝術歌曲之王」的崇高地位,那一年,他24歲。

(原標題:傳奇的「魔王」 傳世的歌)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雷健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音樂百科】歌曲之王——舒伯特
    在學校裡,舒伯特有機會熟悉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許多音樂大師的作品,大大開闊了他的藝術視野,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13歲開始作曲,15歲就創作了一首三重奏、兩首弦樂五重奏和100多首歌曲,還寫出了他的第一部交響曲。
  • 音樂天才少年:歌曲之王舒伯特
    舒伯特6歲開始學鋼琴,8歲開始學小提琴,1808年,11歲的舒伯特進入維也納宮廷樂團寄宿學校學習,當帝國聖堂唱詩班的童聲歌手。1810年,《G大調狂想曲》問世,這是舒伯特第一首標有明確日期的作品,1811年,創作了其第一首藝術歌曲《哈加的悲歌》 ;1815年,18歲的舒伯特在該年創作了145首藝術歌曲,10月15日,舒伯特僅在一天就寫出了8首歌曲。
  • 【音樂百科】歌曲之王-- 舒伯特
    如果說1815年是舒伯特創作豐富的一年,那麼1816年卻是他命運轉折的一年。他為歌德的詩歌魔王譜曲,為好友Spaun驚嘆不已。幾周後,一個家境殷實的學生Franz von Schober,因為曾經在Spaun的家裡聽過舒伯特的歌曲,前來拜訪。他提出讓舒伯特辭去學校的差事,並資助他安心進行音樂創作。這個建議可謂雪中送炭。
  • 舒伯特藝術歌曲《魔王》欣賞指南
    本文通過對舒伯特及其藝術歌曲特點的介紹,以及對《魔王》的創作特點的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提高對歌曲的理解和表現。「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 弗朗茲・彼得・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生於維也納的一個教師家庭。作為德國近代藝術歌曲的創始人,他的作品曲調樸素自然,和聲新穎,大小調交替,充滿戲劇性,在自然音體系和聲基礎上巧妙運用變化音,鋼琴伴奏風格多樣,把和聲、伴奏提高到與詩歌同等重要的地位。他有600多首委婉動聽的藝術歌曲,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聖母頌》《菩提樹》《鱒魚》《小夜曲》等。
  • 說到藝術歌曲,我們就不得不聊聊舒伯特與貝多芬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可以說是世界音樂史上輝煌的一頁。作為德國近代藝術歌曲的創始人,他的作品有634首之多。在他的創作之中,不僅把和聲以及鋼琴伴奏提高到了和歌詞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也讓藝術歌曲這種原來相對邊緣的題材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藝術歌曲」的主體地位是由舒伯特奠定的。
  • 世界史:歌曲之王——舒伯特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維也納近郊的一個小鎮上,父親是一位小學教員。舒伯特兄弟姐妹八個,十口之家僅靠父親一人微薄的工資餬口,生活非常艱難。舒伯特一家雖很清貧,但全家人生活得很愉快,相處得很融治。舒伯特的父親會拉小提琴,他手把手地教會了孩子們拉琴,舒伯特是學得最快最好的一個。父親的啟蒙教育,使舒伯特從小就愛上了音樂。
  • 歌曲之王舒伯特
    陳降任舒伯特是一位文靜與敏感的音樂家,他創作的歌曲反映出他純真無邪敏感的天性,具有持久的優美和巧妙的魅力。舒伯特不是首創德國藝術歌曲(Lieder)者,然而他卻是第一個改變歌詞韻律,改變歌詞與聲音的自然音調,並且將人性的一般精神融化在詩詞與音樂中的作曲家。德國藝術歌曲的歷史,迄至舒伯特時代,給人的印象並不深刻,但器樂曲的成就卻非常著名。
  • 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短暫精彩的一生 | 《古典音樂故事》第二季更新
    在本周更新的第二期節目《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中,我們依然為大家介紹兩位作曲家:一位是來自德國的卡爾·瑪裡亞·馮·韋伯,另一位是來自奧地利的弗朗茲·舒伯特。已經訂閱《古典音樂故事》第二季的用戶,可以去課程頁面收聽本期內容
  • 高中音樂《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聆聽《魔王》《鱒魚》,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認識歌曲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感受、體驗並理解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徵。2.運用感受、體驗、合作、表現等方法,提升音樂審美能力與歸納總結能力。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樂創作,了解外國及我國的藝術歌曲特徵。
  • 舒伯特的詩與音樂
    教師家庭的背景,使舒伯特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但從小就展現出來的音樂天賦,使他一直對教師職業既敬畏又抗拒。11歲那年,舒伯特進入神學院附屬小學學習,在學生管弦樂隊拉第一小提琴兼作譜務,樂隊指揮缺席時,他還上臺指揮。學校生活讓舒伯特如魚得水,去得最多的就是音樂房和圖書室,一邊閱讀大師們的著作和譜子,一邊與同學們排練演出,很快熟悉了海頓和莫扎特的交響樂以及他們的弦樂四重奏。
  • 高中音樂《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說課稿
    一、說教材首先我想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必修)第九單元的一節鑑賞課,該單元共包含三部作品,分別為《魔王》《鱒魚》《菩提樹》,其中《魔王》是一首戲劇性很強的敘事歌曲,歌曲主要描繪了,一個狂風之夜,父親懷抱病重的兒子騎馬飛奔,魔王不斷誘惑兒子,企圖奪走兒子生命,最後兒子死在了父親的懷中。
  • 如何捕捉舒伯特《冬之旅》之美?
    ——如何欣賞舒伯特《冬之旅》丨「它雖然陰暗,但卻能觸動人心。」 提到舒伯特,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他的那些浪漫而感傷、溫厚而純樸的藝術歌曲,說到藝術歌曲,我們又不得不提起他的兩部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
  • 舒伯特《鱒魚》(藝術歌曲)第1749期
    每日一曲19世紀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一生創作過許多題材與體裁的作品,其中尤以藝術歌曲最為著名。
  • 歌曲之王「舒伯特」:創作鋼琴二重奏,不過是因為不喜歡寂寞
    在音樂家中,有一位特別愛熱鬧,總是喜歡和朋友們聚在一起聊天、唱歌、跳舞,他就是舒伯特。舒伯特在短短的十幾年的創作生涯中,其作品幾乎涉及了當時的各種音樂體裁,包括多600首藝術歌曲、9部交響曲、22首鋼琴奏鳴曲及大量的歌劇和清唱劇、室內樂、鋼琴曲等其他許多作品。
  • 舒伯特《鱒魚》(藝術歌曲) 第0288期
    舒伯特是19世紀奧地利作曲家,一生創作過許多題材與體裁的作品,其中尤以藝術歌曲最為著名。在他短暫的31年生命歲月中,曾為後人留下了600餘首藝術歌曲,被譽為「藝術歌曲之王」。《鱒魚》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歌曲的旋律非常形象地塑造了小溪中的鱒魚悠然自得地遊動形象,歌詞則以敘事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深刻的寓意: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詐與邪惡所害。
  • 歌曲之王舒伯特佳作無數,一生貧苦,死後與貝多芬葬在一起
    音樂界的天才大多逝於盛年,莫扎特35歲,貝多芬57歲,蕭邦31歲,舒伯特31歲。 「天才」大多有命無運,「天才」大多曲高和寡,「天才」大多命運坎坷。 舒伯特也沒有逃脫這樣的宿命,他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候離去了。
  • 舒伯特 折翼於藝術之巔的天鵝
    在得下不治之症的第二年,他在信上寫出了無限悽楚:「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可憐的人……每晚上床,我都希望從此長眠不起;而每個早晨,我只能使我記起昨日的悲痛」。風上的星辰明耀,飄著無人在意的霜霰,我知道是因我聽到細微的聲音,此世間沒有疾苦就是最好的了!
  • 盤點:那些必聽的西方藝術歌曲集錦
    確實,舒伯特在音樂史上被稱為「藝術歌曲之王」他的藝術歌曲優美動人將聲樂與鋼琴相結合的藝術形式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頂峰那麼,包括舒伯特在內哪些藝術歌曲值得我們一聽呢?-- 磨工的花-在貝多芬之後的舒伯特,不僅將聲樂套曲這一藝術形式延續了下去,還在貝多芬基礎上,作出了更多新的改變。由於舒伯特是一位非常擅長創作旋律的作曲家,而他本人也對於創作藝術歌曲情有獨鍾。因此,舒伯特享有"藝術歌曲之王"的美譽。在舒伯特生活的時代,浪漫主義的思潮正逐漸取代古典主義,當時,浪漫主義的詩歌、文學作品對於音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舒伯特:音樂才華橫溢,人生窮困潦倒,作品流芳後世
    也是在這一年,舒伯特為歌德的詩《紡車旁的格麗卿》譜曲,這部歌曲傑作,打開了他創作靈感的閘門。18歲的一年內(1815年),舒伯特就寫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寫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還創作了第二,第三交響曲,2部彌撒曲和其它作品。現在我們常聽到的《魔王》,《野玫瑰》,《永恆的愛》,皆是當時的作品。
  • 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歌曲之王」舒伯特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創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 ,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如果說1815年是舒伯特創作豐富的一年,那麼1816年卻是他命運轉折的一年。他為歌德的詩歌魔王譜曲,為好友Spaun驚嘆不已。舒伯特曾經為了補貼家用試圖教授音樂,但很快放棄,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創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