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敦煌·慈悲頌》-穿越敦煌千年歷史 重現中華文明史詩

2021-01-13 北京掌握社

穿越敦煌千年歷史

重現中華文明史詩

敦煌·慈悲頌

它是一部氣勢宏偉,意義深遠的巨作,它像一個千年的夢想,擁抱著歷經磨難的人類,給我們帶來此刻的慰藉與未來的希望……

由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蘭州大劇院承辦的2020年蘭州市惠民演出——《敦煌·慈悲頌》將於2020年12月26-27日每晚8點在蘭州音樂廳震撼上演。本場音樂會特邀國際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攜手知名男中音王雲鵬、張小孟;女中音董芳、吳虹霓;男高音王傳越;女高音黃英、許蕾;原生態女高音澤仁央金;原生態男低音哈斯巴根及敦煌舞反彈琵琶陳奕寧聯袂蘭州交響樂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演出。

敦煌·慈悲頌

Performance introduction

演|出|介|紹

12月26日

編劇&作曲&指揮:譚盾

男中音:王雲鵬

女中音:董 芳

男高音:王傳越

女高音:黃 英

原生態女高音:澤仁央金

原生態男低音:哈斯巴根

敦煌反彈琵琶樂舞:陳奕寧

12月27日

編劇&作曲&指揮:譚盾

男中音:張小孟

女中音:吳虹霓

男高音:王傳越

女高音:許 蕾

原生態女高音:澤仁央金

原生態男低音:哈斯巴根

敦煌反彈琵琶樂舞:陳奕寧

蘭州交響樂團

蘭州音樂廳合唱團

《敦煌·慈悲頌》是一部為獨唱、合唱和交響樂團寫作的融合民族、古典,兩小時長的巨型舞臺音樂,可謂氣勢宏偉,意義深遠,它像一個千年的夢想,擁抱了歷經磨難的人類,給我們安慰與希望。此前《敦煌·慈悲頌》已經在歐洲與澳洲首演,場場爆滿,德國首演時1800多名觀眾全場起立向來自於中國和世界各國的音樂大師們致敬,雷鳴般的鼓掌和歡呼長達十五分鐘之久。不同國籍、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藝術家, 匯聚一處共同用中文齊唱《心經》的場面,令人震撼。

曲目單

Track list

第一幕:菩提樹下

第二幕:九色鹿

第三幕:千手千眼

-- 中場休息 --

第四幕:禪園

第五幕:心經

第六幕:彼岸

敦煌慈悲頌的海報
譚盾在大英圖書館
譚盾在法國國家圖書館研究的敦煌古譜
譚盾在莫高窟內研看壁畫

《敦煌·慈悲頌》-預告片

《敦煌·慈悲頌》重現了千年以前深藏於洞窟壁畫之中的音樂遺產,溶解穿越至今天的舞臺,藉由全世界都有的音樂學院、合唱團和交響樂團這種體制性的聲音橋梁奏出載著民族的信仰、慈悲和對未來祈願的敦煌音樂,傳遞關於生命和人生思索中國文化,是一部真正的「東方交響曲」,帶領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如此非凡巨作亞洲首演使得樂壇震動,更是有樂評人評價:西有「歡樂頌」,東有「慈悲頌」, 兩頌齊驅,古今相遇,界限消融,民心相通。

《敦煌·慈悲頌》的一大特點是用西方音樂展現了東方的文化,古代東方樂器與現代西方樂器同聲齊鳴,不僅如此,在演出現場還能看到依照敦煌壁畫中復原的反彈琵琶、奚琴等古樂器,並將中國傳統樂器缽、木魚、引罄等穿插在樂曲之中,層次飽滿、波瀾壯闊,在其中產生獨特共鳴,眾多的天然元素更顯禪意。

文化的分野在音樂大師手上,造就了前所未見的獨特景觀,展現出海納百川的浩瀚氣魄。作曲家譚盾在「慈悲頌」中借鑑了大量唐樂,為觀眾展現了一幅盛唐畫卷,讓聽眾隨著音樂暢遊「絲綢之路」,在這富有西域特色的古道上品味唐朝藝術鼎盛時期的大國風貌。

2018年5月23日,《敦煌·慈悲頌》首演於久負盛名的德勒斯登音樂節。當譚盾指揮完最後一個音時,一千八百多名觀眾轟地一下起立,雷鳴般的鼓掌和歡呼長達十五分鐘之久,實現了中國文化藝術上的出口。

《敦煌·慈悲頌》是譚盾先生歷時五年創作的音樂巨製,創作靈感來源於敦煌石窟壁畫,全篇以敦煌壁畫故事為藍本,把敦煌壁畫裡的古樂、樂器以及音樂家等還原出來,以交響樂團和大合唱的形式表現出來,全篇分為「菩提樹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禪園」「心經」「涅槃」六幕。每一幕都蘊含著深厚的哲理,用音樂與文化、歷史、心靈對話,引導人們向善,「人與萬物要和,人與眾生要愛」,倡導誠信、平等、奉獻、慈悲……在創作過程中,譚盾對壁畫故事中的諸多細節進行了改寫與重新編排,提煉出劇中人物的人性面 。

譚盾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文化要跟全世界分享,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精神平臺和信仰橋梁。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有感召力,比如對慈悲善良的信仰,這在其他很多文化中都能找到相通之處。我創作《敦煌·慈悲頌》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不要有戰爭,喚起所有人去追尋我們共同的目標,愛大自然,愛人類自己。」

為達到最佳效果,還請來「原生態」歌手穿插梵文唱誦,讓一切原始的、寶貴的、很可能被遺忘的文化命脈得以傳揚。透過六幕故事傳遞普世價值「愛與和平」,並透過劇情與人物展現的自覺與頓悟,帶給聽眾精神上的富足。

無論在世界上的哪一個角落,《敦煌·慈悲頌》裡表達的對人類苦難的理解和同情、對善良和悲憫的讚美,以及對生命的終極思考,都是共通的。

第一樂章-菩提樹下

山下傳來古老的聖詠,小王子和一群少年正與鳥兒們追逐玩耍。突然一隻鳥從天上掉了下來,善良的小王子很傷心,問誰可以減輕他此時此刻的痛苦。頓時,天空裂縫,咒神出現,說∶"這很容易,如果你把死去的小鳥放在天秤座的那一端,再從身上割一塊肉放在天秤的這頭,天秤就會持平,你的痛苦也就會減輕。" 天真的少年們幫小王子按咒神之意執行,但天秤並沒有持平。驚訝中,咒神又出現了,並告訴小王子,在這個世界上,從細小的螞蟻到巨大的恐龍,生命都平等,只有當你把全身的肉都割光放上去,天秤才會持平。小王子終於明白了天下生命都平等的道理。此時,他步步生蓮地走到一棵菩提樹下,開始閉目沉思,冥想打坐,四十九天後醒來成佛。那隻死去的小鳥居然從天秤上又飛起來,高興地說它是咒神派來的"眾生鳥",盤旋在小王子的上空。

第二樂章-九色鹿

莫高窟第257窟的壁畫徐徐展開:神秘湖畔,美麗的九色鹿和她的姐妹們正在散步,湖面傳來呼喊「救命啊」的聲音,九色鹿不顧姐妹們的反對,魔幻般地將落水人救起。當落水人發現救他的人居然就是人們都想捕捉的九色鹿時,他開始心存詭意。九色鹿預感到不詳之意,叫落水人幹萬不要告密,否則背叛恩人和朋友會有因果報應。落水人發誓決不告密,否則他願意接受報應。回到城裡,落水人發現到處貼著國王和皇后尋捕九色鹿的獎賞。九色鹿全身是寶,她的鹿皮可讓女人無限美麗,她的鹿茸、鹿骨可讓男人健康長壽。如果誰能告知九色鹿在哪裡,那他一定能獲得國王萬兩金子和疆土的獎勵。在金錢財寶的誘惑下,落水人告密了神秘湖和九色鹿,井帶國王和護衛隊捕捉到了九色鹿,可憐的九色鹿後悔不已。落水人為了擁有九色鹿全身的寶貴珍物,趁人不備之際奪劍刺入九色鹿。然而當國王和護衛隊得知九色鹿是落水人的救命恩人時,大家都泣不成聲。

第三樂章-千手千眼

莫高窟第3窟的壁畫徐徐展開∶華麗的古代皇宮中,《飛天·反彈琵琶舞》正在上演。父王觀賞著他的三個美麗的女兒妙音(女中音)、妙善(女高音)和妙清(反彈琵琶獨奏)的精彩表演。突然,護衛官急入,啟奏皇上,宮中有一位年輕產婦突發奇病,手爛、眼盲,急需有人捐獻雙手和雙眼,否則母嬰性命難保。此時三個女兒只有最美麗的妙善表白∶是父母給了自己一雙眼和手,是菩薩給了自己一顆心,為了拯救即將失去生命的母嬰,她願意奉獻出自己的雙眼雙手。父王聽後心痛如絞,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沒了眼睛和雙手,也決不讓自己最心愛的妙善女兒沒有眼睛和手,父與女的情深意長催人淚下。善良的妙善最後說服了慈祥的父親,在神聖的祭樂儀式中,所有人圍圓跪下,妙善在魔幻中飄浮起來,合唱中她開始奉獻雙手和雙眼。

第四樂章-禪園

敦煌185窟的禪洞窟壁畫徐徐展開∶在禪的發源地嵩山,大自然的水樂充滿視覺和聽覺的奇幻,武僧們在空靈中打坐、唸誦數字《九九禪》,修煉人生。禪師教誨弟子們要在寂靜中聽到大音希聲,在空無中看到大象無形。此時,正好一個砍柴人(後來的六祖慧能)路過,說出不同的心禪秘語。武僧們對砍柴人的無理大怒,要把他打回山裡去。於是,緊張的武術開始,在武僧們與砍柴人的決鬥中,禪師勸眾人息怒,安撫砍柴人說∶"我就是要聽不同的人講禪,因為禪,就是每個人的人生修行和自然悟性。"砍柴人和禪師關於禪的對話,感動了所有武僧∶身是菩提樹-菩提本無樹,心如明鏡臺-明鏡亦非臺,時時勤拂拭-本來無一物,莫使惹塵埃-何處惹塵埃。

第五樂章-心經

敦煌榆林窟第3窟的壁畫徐徐展開∶百年難遇的全日蝕,一場"火舞芭蕾"正在火焰山下的沙漠中"燃燒"。剛從西域採集梵樂、獲取心經的樂僧(空弦)東歸敦煌的路途中,奇遇奄奄一息的西域女子篥娜。這時,樂僧奏起咒樂唸起咒經,並用自己僅存的一口水,終於救活了篥娜。樂僧驚訝地發現她的頭髮裡飼養著大量的蠶仔和蠶蛹,篥娜告訴他,家鄉的蠶蛹因一場瘟疫都絕種了,她只好把蘇州的蠶養在頭髮裡,帶回家鄉去。但是,她害怕從絲路的這一頭,回不到絲路的那一端了。篥娜與空弦在"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寂冷黑夜中,用相互的體溫延續著相互的生命,美麗的篥娜最後凍死在樂僧懷裡。

第六樂章-彼岸

此時又回到莫高窟第158窟,敦煌壁畫《彼岸》又活現於舞臺正中,讓人回想起第一幕開始時的倒敘的故事場景。冥意中,佛對周圍(所有在前幾幕中出現過的)弟子們說∶ "不多時分,我就要進入彼岸的境地。" 黑暗裡哭聲四起,佛卻平和慈悲地和每一個人談笑風生,十分幽默地講述著充滿人生哲理和生命感悟的"彼岸"∶那是如詩如畫的人生美景。弟子們一下子突然開悟起來,大家和佛展開了極為生動而又智慧的生命哲學與心靈溝通。最後,弟子們問佛能不能問他最後一個問題,佛說當然可以。弟子們問∶"您是神嗎?"佛答∶"不是。" "您是神的兒子?""也不是!""那您是神派來的?""更不是"。"那您到底是什麼?"佛在彼岸前最後的回答是∶"我是.…..覺悟..…."。佛說完,閉上了眼睛,進入了一種彼岸境地。

敦煌·慈悲頌

Artist introduction

藝|術|家|介|紹

作曲/指揮 譚盾

譚盾 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親善大使、美國巴德音樂學院院長,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榮譽藝術指導。作為世界知名作曲家和指揮家,他的藝術和音樂對世界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他已贏得當今世界最具影響的藝術大獎,其中包括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終身成就獎·金獅獎、葛萊美獎、奧斯卡獎、德國巴赫獎、俄國的蕭士塔高維奇大獎、美國格文美爾大獎。譚盾指揮了世界著名的馬勒室內樂團和日本NHK交響樂團訪問中國,取得票房和媒體評論的很大成功。在新樂季裡,譚盾指揮歐洲知名的德國NDR廣播交響樂團巡演歐洲五個城市,並指揮世界知名的倫敦交響樂團巡演巴黎和倫敦。他還將帶領並指揮法國裡昂國家交響樂團2019年巡演法國及中國。

紐約時報曾評譚盾為「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並被鳳凰衛視等全球最重要的十家華文媒體評為2006年影響世界的十位華人之一。2014年被CCTV「中華之光」評選為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譚盾目前是美國卡內基音樂廳中國委員會主席,荷蘭尼德蘭交響樂團終生榮譽指揮和中國青年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指揮。他曾經還擔任過費城交響樂團創意總監,比利時廣播電視交響樂團的現代音樂總監,英國BBC蘇格蘭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與指揮,英國倫敦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現代藝術節總監,美國「Tanglewood」國際現代音樂節的藝術總監。譚盾作為中國將指揮和作曲融為一身的國際藝術家,經常指揮世界眾多最著名樂團,其中包括:費城交響樂團、荷蘭皇家音樂廳樂團、倫敦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柏林愛樂、法國國家交響樂團、英國BBC交響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團、慕尼黑愛樂、義大利Santa Cecilia交響樂團、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樂團等。

男中音 王雲鵬

王雲鵬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曼哈頓音樂學院,在2012年第二十屆多明戈世界聲樂大賽中獨獲三個大獎,並獲邀加入大都會歌劇院林德曼青年藝術家培訓計劃。現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籤約藝術家。2015年登上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歌劇新聞》十月刊封面,被譽為「25位歌劇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之一。代表劇目有《佩雷亞斯和梅歷桑德》中的佩雷亞斯,《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主要角色莫庫修,以及《費加羅的婚禮》中的阿瑪維瓦伯爵、《塞維亞的理髮師》的費歐雷羅和《蝴蝶夫人》的山鳥。

女中音 董芳

董芳是「CCTV光榮綻放」中國十大青年女中音歌唱家,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師從宋波教授,獲得碩士學位,現為上海音樂學院聲樂專業教師。董芳嗓音醇美飽滿,演唱鬆弛自如、儀表優雅雍容,被德國《漢諾瓦時報》評價為「非常有前途的女中音歌唱家」。曾獲「第十七屆法國馬爾芒德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第六屆中國金鐘獎聲樂比賽」銀獎,「第十三屆CCTV青歌賽」優秀獎,「第四屆中國(寧波)國際聲樂比賽優勝獎」等。

男中音 張小孟

張小孟 旅歐青年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音樂學士,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歌劇表演碩士、美國茱莉亞學院歌劇表演音樂碩士。目前常駐瑞士蘇黎世歌劇院進行歌劇表演創作。

曾入選過2018年國際頂級青年歌唱家歌劇項目,達拉斯歌劇協會聲樂比賽的優秀獎。同時,他在歌劇盛典、李西亞·阿爾巴尼斯·普契尼基金會、朱利奧·加裡基金會和格爾達·裡斯納國際聲樂比賽等大型比賽中屢創佳績。

張小孟因其突出的演唱功力和遊刃有餘的表演技巧被《舊金山新聞》評價為「磅礴之聲」,《阿斯彭時報》稱讚他扮演的阿爾瑪維瓦伯爵是「對詠嘆調的完美演繹」。

女中音 吳虹霓

吳虹霓被譽為當今國際舞臺上最有潛力的青年女中音歌唱家。她是2018年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聲樂大賽金獎得主,英國皇家歌劇院籤約歌唱家,已獲得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藝術家文憑(博士學位),同時獲得了該學院頒發的斯坦·塞瑟職業成就獎。2018年9月正式入選英國皇家歌劇院藝術家項目,並成為該項目自成立以來入選的第一位中國女性歌唱家。現任教於廣州星海音樂學院聲樂系。世界歌劇界最權威的《歌劇新聞》雜誌曾評價她「有著迷人的音質、優秀的花腔以及對聲音十分有風範的掌控」。

男高音 王傳越

王傳越 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舊金山歌劇院籤約歌唱家,中國國內聲樂比賽大滿貫得主。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是國際頂級青年藝術家培訓計劃梅羅拉成員和艾德勒成員。2015年獲得堪稱「音樂界的奧林匹克」的柴可夫斯基大賽銀獎,打破記錄成為開賽55年以來中國男高音的最好成績。

女高音 黃英

黃英 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她是第一位在歌劇電影中擔任女主角的華人歌唱家,因在歌劇電影《蝴蝶夫人》中的精彩表演而贏得了世界性聲譽。2009年,黃英作為傑出的華人歌唱家代表榮登大都會歌劇院125周年慶典的「明星照片牆」。2013年她榮歸故裡,受聘成為母校上海音樂學院的專家教授,並擔任聲樂歌劇系副主任。作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黃英頻繁受邀出席世界各地的重大慶典演出,比如與歌劇大師多明戈以及流行巨星麥可波頓合作並引起極大轟動的「1997年維也納聖誕音樂會」等。黃英以她柔和甜美的音色、靈活高超的演唱技巧、純正豐富的音樂風格,被西方權威媒體盛讚為「中國飛來的夜鶯」。

女高音 許蕾

許蕾受聘於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在2017-1019年擔任恰空古樂團的藝術總監。她是首位登陸全美最著名的室內音樂節Ravinia Festival和Marlboro Festival的中國女高音歌唱家,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工作期間,許蕾與世界頂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考夫曼、迪多納朵等均有舞臺合作。許蕾在彼得·布魯克的《魔笛》新製作劇中飾演女一號帕米娜。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許蕾擔任多部歌劇的女主演。2018年參演過譚盾的著名音樂劇《慈悲頌》,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首演中擔任女高音。茱莉亞音樂學院歌劇系主任的斯蒂文·瓦茲沃茨教授曾評價她是一個極為聰慧且藝術修養很深的青年藝術家,在藝術感受力和詩意的表現力方面極具才華。

原生態女高音 澤仁央金

澤仁央金是著名藏族原生態女高音歌手,2001年時以第一名的專業成績考入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2004年,澤仁央金榮獲第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四川賽區專業組通俗唱法第二名,2005年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從母校畢業,2006年時榮獲《夢想中國》全國總決賽第五名,2008年時參與錄製央視元宵晚會,2014年起在中央民族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澤仁央金曾以中國代表團少數民族優秀歌手的身份出國訪問過30多個國家及城市,並憑藉出色的演唱功底多次參與央視舉辦的各種音樂節目。她的嗓音清澈高亢、甜美悠揚,被業界讚譽為藏歌百靈、高原精靈,歌聲極具民族色彩,能引領聽眾進入純潔乾淨的草原或神秘的西藏高原。

原生態男低音 哈斯巴根

哈斯巴根是敦煌古樂器奚琴的演奏者、中國馬頭琴協會會員、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公益文化使者和中國音樂學院的馬頭琴教師。哈斯巴根2000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並留校任教至2007年,2008年赴日任教於東京清水國明自然學校。2014年,他與瑞鳴唱片合作出版了個人首張馬頭琴專輯《敕勒歌》,並藉此獲得華語金曲獎2015年度最佳HIFI演奏提名及第十一屆十大發燒唱片榜「2015年度最佳原生態音樂專輯獎」。

敦煌反彈琵琶樂舞 陳奕寧

陳奕寧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學生,2008年獲得「星星火炬杯」民樂特級金獎及舞蹈金獎。在學期間曾獲邀參加中國歌劇舞劇院《詩經》,其樂舞演出大獲好評。2017年獲得第十五屆北京市舞蹈大賽一等獎。

敦煌·慈悲頌

Orchestra (chorus) introduction

樂|團|(|合|唱|團|)介|紹

蘭州交響樂團

蘭州交響樂團初創於1973年,2008年從蘭州歌舞劇院分離出來,正式掛牌。四十多年來,蘭州交響樂團不斷成功地推出不同類型、風格各異的音樂會近千臺,在長期的演出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受觀眾喜愛。已故著名音樂教育家、指揮家徐新教授以他對音樂的全部情感和精深修養,傾其十年心血,嚴格訓練、精心打磨,為蘭州交響樂團的成長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蘭州交響樂團由原甘肅省文聯副主席蘇孝林擔任藝術總監,著名指揮家、中國愛樂樂團藝術總監餘隆擔任蘭州大劇院藝術顧問;著名指揮家李心草擔任名譽團長並擔任蘭州大劇院歌劇藝術指導;中央歌劇院常任指揮朱曼任樂團首席常任指揮;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常任指揮金剛任樂團常任指揮。

樂團在發展過程中,與徐新(已故)、鄭小瑛、餘隆、俞峰、卞祖善、張國勇、劉大冬(已故)、呂嘉、張藝、李心草、楊洋、林大葉、夏小湯、朱曼、焦陽等著名指揮家有過多次密切合作。在所舉辦的各期音樂會中邀請中國著名歌唱家迪裡拜爾、殷秀梅、麼紅、閻維文、呂繼宏、戴玉強、劉維維、吳碧霞、王威、朱慧玲等,著名演奏家馬友友、王健、呂思清、於紅梅、章紅豔、吳玉霞、宋飛、秦立巍、郎朗、陳薩、譚小棠、黃濱、黃蒙拉、寧峰、聶佳鵬、李傳韻、陳怡等,並同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聯合舉辦交響音樂會,演奏了貝多芬、柴可夫斯基、蕭士塔高維奇、約翰·施勞斯等諸多世界著名作曲家以及冼星海、吳祖強、杜鳴心、張千一等中國作曲家的作品,積累了豐富的音樂會曲目。

2007年1月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中國絲綢之路經典音樂會》受到歐洲觀眾的好評。樂團曾先後在雪梨歌劇院、北京音樂廳、國家大劇院、上海音樂廳等著名場館演出。2016年10月10日-11月20日舉辦「黃河之都」首屆蘭州音樂節,歷時40多天,演出20場多種形式不同類型的音樂會,參演者達2500人,觀眾多達26000人次,最後以一臺《長徵組歌》的音樂史詩圓滿閉幕,為展示「美麗蘭州」城市文化形象、打造西北地區中心城市演藝平臺的藝術盛典,做出卓越貢獻。2017年7月應義大利地中海音樂節——陶爾米納歌劇節的邀請,由李心草執棒,在義大利陶爾米納古希臘劇場與義大利表演藝術家聯袂為現場7000多名觀眾演出歌劇《波西米亞人》,歐洲680家電影院在線直播了演出盛況,獲得極大成功!同年10月27日,由朱曼執棒、湯新新導演、陳冰擔任合唱指揮,蘭州音樂廳出品,蘭州交響樂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蘭州歌舞劇院、蘭州戲曲劇院、蘭州演藝集團舞美工程製作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的蘭州音樂廳版義大利普契尼經典歌劇《圖蘭朵》在蘭州成功首演,填補了蘭州藝術舞臺沒有完整舞臺版歌劇作品的空白,共計4200多名觀眾共享這場東西交融的文化藝術盛宴!2018年7月28日,由張藝執棒,法國導演朱利安·吉拉爾代導演,謝英彬擔任合唱指揮,蘭州音樂廳出品,蘭州交響樂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蘭州歌舞劇院、蘭州戲曲劇院、蘭州演藝集團舞美工程製作有限公司再度聯袂打造的蘭州音樂廳版法國比才經典歌劇《卡門》在蘭州成功首演;2019年11月參演由李心草指揮、湯新新導演的蘭州音樂廳版威爾第經典歌劇《茶花女》,並獲圓滿成功。這一次全新的突破又一次刷新了我市當前舞臺藝術創作的最高水平。2019年10月1日晚8時,國慶70周年大聯歡活動在天安門廣場舉行,蘭州交響樂團加盟「千人交響樂團」 ,用音樂向共和國致敬!

自2006年起,樂團為中國「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之一的大型舞劇《大夢敦煌》進行伴奏,伴隨《大夢敦煌》的足跡,先後在國內多地和歐洲多個城市演出。樂團還為蘭州芭蕾舞團精心排演的首部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進行伴奏。

蘭州音樂廳合唱團

蘭州音樂廳合唱團成立於2017年5月2日,是甘肅歷史上第一個職業合唱團,目前擁有演員70名,均為國內及省市各大學院、音樂學院聲樂專業本科、碩士畢業生。成立之初,便得到了中國音樂家協會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與支持,並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合唱團藝術總監由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國家一級演員、原甘肅省文聯副主席蘇孝林擔任,合唱團團長由甘肅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二級演員馬媛擔任。特邀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副教授、青年指揮家、歌劇藝術指導陳冰博士任音樂總監。特邀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國家一級演員王威博士任聲樂總監。

合唱團成立至今已成功演出了歌劇《波西米亞人》音樂會版、歌劇《鄉村騎士》音樂會版、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終曲《歡樂頌》、經典歌劇《圖蘭朵》、《卡門》、《茶花女》舞臺版。2018年受邀參加中央音樂學院首部大型原創歌劇《山海經·奔月》;受邀參加國家大劇院2018年「世界愛滋病日」《愛讓我們在一起 大師有約公益音樂會》;應深圳交響樂團的邀請,先後多次赴深圳參加各類大型音樂會演出;2019年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特別節目——《回到延安 共唱經典》、「5·23音樂節」開幕式;同年7月,先後參加中國交響樂團2018-2019音樂季暨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音樂會、2019杭州國際音樂節閉幕音樂會暨杭州愛樂樂團2018-2019音樂季音樂會馬勒第八「千人」交響曲;2019年8月赴北京人民大會堂參演由中宣部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音樂舞蹈史詩《奮鬥吧 中華兒女》文藝晚會;10月合唱團與中國愛樂樂團首度合作,參演由著名作曲家李海鷹創作並執棒的作品《六祖頌》。2020年7月受邀參加2020年上海夏季音樂節閉幕式,演出由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創作並執棒的作品《敦煌·慈悲頌》,並參加西安、北京等地巡演;8月受邀參加上海愛樂樂團2020—2021樂季開幕式音樂會《馬勒第二交響曲》;11月受邀參加上海交響樂團2020—2021樂季音樂會及紀念陳逸飛音樂會,演出福雷《安魂曲》。

合唱團與我國著名指揮家餘隆、陳燮陽、譚利華、俞峰、張藝、李心草、陳琳、夏小湯、朱曼、陳冰、林大葉、焦陽、金剛、張櫓等,與我國著名歌唱家魏松、莫華倫、么紅、王威、孫秀葦、黃英、郭森、廖昌永、李爽、王傳越、沈洋、朱慧玲、薛皓垠、劉嵩虎、周正中、李晶晶、王宏堯、楊琪等多次合作,創作並演出了眾多的中外優秀作品。

譚盾

譚盾:

「這部作品是一個許諾,寫給撐過壓力的善良、慈悲的大眾,是對自己的文化、信仰、先祖有許諾。」

「我把對生命的理想放進了《敦煌·慈悲頌》裡,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樊錦詩

樊錦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八年前在敦煌,我和譚盾開玩笑說,你能不能把敦煌壁畫變成聲音?沒想到,他真的這樣做了,而且做到了。佛家說慈悲,不信佛的也說慈悲,那慈悲到底是什麼?慈悲就是讓人得到智慧,慈悲就是讓人解脫痛苦,慈悲更是講眾生平等,救助眾生。《敦煌·慈悲頌》通過音樂把所有人都連在了一起,我聽後深深感動。

易中天

易中天(學者):

聽了譚盾的《敦煌·慈悲頌》,深感這部氣勢恢宏的音樂作品屬於全人類。我一直認為,但凡人類就有共同價值,比如對愛和善的追求和肯定。這種共同價值不分種族,不分地區,不分時代,不分國家,為人類文明共同擁有和認同。譚盾的這一作品就是人類共同價值的藝術呈現,這是其偉大意義所在。祝賀譚盾!

餘秋雨

餘秋雨(學者):

譚盾對中華文化的傳播,不是輸出一種已有的古老,而是展現一種全新的創造。他已經是當代世界最前衛的音樂探索勇士,但在他的樂曲深處,人們總能發現幾千年前的東方天籟。譚盾讓世界懂得,中國文化雖然悠久,但它的生命基點卻永遠在前方。

德勒斯登日報

德勒斯登日報:

《敦煌·慈悲頌》像是一部可以聽的電影,中國的故事如風暴般的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

《巴赫之聲》

英國《巴赫之聲》:

《敦煌·慈悲頌》是絕對令人難以忘懷的戲劇性的經歷……歌唱家動情的演唱和作曲家本人撰寫的直抒胸臆的劇本,讓敦煌之靈與人生輪迴,在同一個夜晚中融合呈現。

杜達梅爾

愛樂樂團音樂總監杜達梅爾:

「《敦煌·慈悲頌》讓人與人、國與國、族與族之間,對東方有深度的理解和精神信仰的深度溝通,它讓東方和西方成為我們的共同家園的今天,開闢了一條聽得見的絲綢之路。「

相關焦點

  • 譚盾攜《敦煌·慈悲頌》全球巡演首次來蘭州
    對於《敦煌·慈悲頌》首次到訪蘭州,譚盾深有感觸地說道。談蘭州:與其說我跑到蘭州,不如說是一種召喚2018年,《敦煌·慈悲頌》在德國德勒斯登音樂節首演,謝幕時長達15分鐘的掌聲,為接下來的全球巡演拉開了序幕。自此,所到之處,一票難求。
  • 城事|《敦煌·慈悲頌》首次登陸蘭州 音樂大師譚盾以音樂點亮傳統...
    城事|《敦煌·慈悲頌》首次登陸蘭州 音樂大師譚盾以音樂點亮傳統文化 2020-12-25 1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譚盾:「從《武俠三部曲》到《敦煌·慈悲頌》,是我的心路歷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丹 錢瑜 圖/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在美妙的樂聲中,千年敦煌壁畫穿越時光撲面而來。1月8日晚,由譚盾指揮,作為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開年首場演出的《敦煌·慈悲頌》在珠海奏響。這也是2021年珠海迎來的首位「音樂大咖」。
  • 有一種動人心魄,叫《敦煌·慈悲頌》
    本網記者 張蘭琴 文/圖12月26日晚的蘭州音樂廳裡,隨著《敦煌·慈悲頌》在蘭州的首場演出結束,謝幕時長達十多分鐘的掌聲表達了觀眾對這場音樂會的喜歡,和對世界音樂大師譚盾,參演歌唱家及蘭州交響樂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的感謝與致敬。
  • 敦煌故事,甘肅之聲 ——譚盾為深圳音樂廳帶來原汁原味的「敦煌...
    90後的表達更有時代感——  「從在關山月初識敦煌,莫高窟又見敦煌,到今日再聽譚盾的敦煌,感嘆千年一瞬,失落的文明如失散的珍寶。如果說莫高窟是個魔法世界,那麼譚盾絕對是個鄧布利多級別的大神,菩提飛天、九色鹿、雨天論禪、陽關離別……給人一口氣讀完6本哈利波特的爽感。」
  • 音樂「東方史詩」6城市「慈悲賀歲」
    《敦煌·慈悲頌》重現了千年以前深藏於洞窟壁畫之中的音樂遺產,溶解穿越至今天的舞臺,最終以交響樂和大合唱的表現形式,以及跨越文化時空、跨越國界的音樂語言呈現在世人眼前,被譽為真正的「東方交響曲」。這部佳作代表中華文化走向了世界。更有樂評人評價:西有「歡樂頌」,東有「慈悲頌」, 兩頌齊驅,古今相遇,界限消融,民心相通。
  • 取家鄉之水,奏天地人和——譚盾《敦煌·慈悲頌》震撼長沙音樂廳
    1月4日晚,譚盾《敦煌·慈悲頌》在長沙音樂廳湘江大廳奏響。下半場第一樂章《禪園》,兩名打擊樂手用水杯敲打水面,「水鼓」之聲奇特靈動。演出現場。這是譚盾第二次在他的家鄉長沙演奏《敦煌·慈悲頌》。觀眾中,有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以及各界名流。此刻,他們都是譚盾的老鄉、老友、愛樂者,以及譚盾作品的支持者。
  • 取家鄉之水 奏天地人和——譚盾《敦煌·慈悲頌》震撼長沙音樂廳
    這是譚盾第二次在他的家鄉長沙演奏《敦煌·慈悲頌》。譚盾每次回長沙演出,都是一票難求。現場氣氛更是與別處不同,謝幕時間長達一個樂章。臺上臺下的交流互動透出令人驕傲的熟絡氣氛,很多旋律片段,家鄉的人們一聽便心領神會,熟悉之餘又佩服他可以把它們合上交響樂的轍,變身為具有國際範的音樂語言。
  • 劍南春《登場了敦煌》上線,邀您「劍」證敦煌美
    【編者按】以青春之力,重現歷史榮光,由愛奇藝出品,劍南春總冠名的國內首檔聚焦敦煌的原創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登場了!敦煌》於11月18日正式上線!節目...「以青春之力,重現歷史榮光」,由愛奇藝出品,劍南春總冠名的國內首檔聚焦敦煌的原創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登場了!敦煌》於11月18日正式上線!節目中汪涵化身敦煌探索團團長,帶領謝可寅、錢正昊、李浩源三位年輕人組成「敦煌探索團」共同探索敦煌璀璨千年文化。 作為節目的總冠名商,此次劍南春攜手敦煌共同「登場」。
  • 西域漢土的千年悲歌,向敦煌遺書致敬的電影《敦煌》
    為何國內的軍事歷史愛好者們至今仍然將本片奉為史詩大片難以超越的經典?影片結束後出現的字幕及畫外音才凸現出來:這個讓觀眾幾乎難辨真假的故事,是要告訴人們,敦煌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正是因為這個故事,才有那批珍貴的「敦煌遺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拍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為了向20 世紀人類最偉大的古文獻發現之一的「敦煌遺書」致意。那麼,「敦煌遺書」又是什麼?有何意義?為何值得如此大動幹戈?
  • 譚盾新作《敦煌遺音》(上)世界首演 「復活」敦煌古樂器遺音
    譚盾根據敦煌古樂譜編寫的《敦煌遺音》(上)在此間進行了世界首演。  敦煌反彈琵琶、唐代壓腳鼓和敦煌五弦琵琶等三件「復活」自敦煌壁畫的古樂器,於當晚奏響了古老的「敦煌遺音」。譚盾根據敦煌古樂譜編寫的《敦煌遺音》(上)在此間進行了世界首演。
  • 輝柏嘉X敦煌博物館:「飛天工匠」杜永衛,現場解讀敦煌千年文明
    10月17日,輝柏嘉聯合敦煌博物館,邀請了非遺敦煌彩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美藝術大師、敦煌學院教授、敦煌藝術專家——杜永衛先生來到廣州言幾又,與現場的觀眾一起探討敦煌文明,領略敦煌千年彩塑之美,為大眾帶來一場人文藝術的深入解讀。
  • 六桂文化邂逅敦煌文明丨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黃金」全新上市
    此次,六桂福珠寶與敦煌博物館聯名出品的"福韻·敦煌古法黃金"系列全新上市,以敦煌元素為靈感融入珠寶設計,通過六韻古法及高溫琺瑯工藝匠心創作,向大眾演繹敦煌文化藝術。千年文化之約:六桂文化邂逅敦煌文明國家提倡"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敦煌,記錄歷史魅影穿越古老時光
    一直有一個執念,在深秋蕭索的時節,駕車西行,走過時間的軌跡,走過歷史的風雨,去深切地感受生命存在的意義。敦煌的菩薩被世人稱為「東方維納斯」。 風格各異,充滿異域風情的服飾紋樣,也在重現著昔日絲綢之路的輝煌。
  • 國際著名作曲家譚盾攜音樂巨製奏響蘭州
    國際著名作曲家譚盾攜音樂巨製奏響蘭州每日甘肅網蘭州12月24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 蘇家英)由國際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創作的音樂巨製《敦煌·慈悲頌》將於本月26日、27日晚在蘭州音樂廳上演目前,譚盾已抵達蘭州排練。今天中午,譚盾在蘭州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分享了《敦煌·慈悲頌》的點點滴滴。這臺演出是2020年蘭州市文化旅遊消費惠民演出的「重頭戲」之一,由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蘭州大劇院承辦,這也是《敦煌·慈悲頌》首次登陸蘭州。譚盾認為,「蘭州作為古絲路文化重鎮,該曲在此處奏響,是真正回了家、返了鄉。」
  • 譚盾「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壓軸MISA,龔琳娜挑戰呼麥,反彈琵琶...
    因疫情取消歐洲多國巡演後,譚盾的《敦煌·慈悲頌》終於在上海上演。7月29日晚,這部被他稱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壓軸2020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譚盾指揮上海交響樂團、蘭州音樂廳合唱團共同演繹,沈洋、韓蓬、龔琳娜、黃英、哈斯巴根、吳虹霓等歌唱家齊聚,現場更有反彈琵琶與敦煌畫舞驚豔上演。
  • 敦煌》發布會為敦煌助力...
    千年敦煌榮光「重現」,敦煌探索團為敦煌點讚  發布會現場,觀眾們同主持人雅琴一起,以第一視角「穿越」回到古代的體「懸泉客棧」的生活。除還原的懸泉置外,身著古裝的沙蔥餅攤主曹大爺、精心熬製神仙粥的店家……以高度還原的方式讓觀眾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古敦煌文化的魅力。
  • 敦煌》開啟體驗日活動,以綜藝為載體做敦煌「有緣人」
    「重現」,敦煌探索團為敦煌點讚  發布會現場,觀眾們同主持人雅琴一起,以第一視角「穿越」回到古代的體「懸泉客棧」的生活。古色古香的懸泉客棧、高度還原的場景和妝容、古裝扮相的店小二、華麗裝扮的敦煌舞者……沉浸式的現場體驗感將現場的「客人們」重新帶回到了千年前的敦煌!而後在店家的熱情歡迎下,《登場了!敦煌》探索團團長汪涵帶領三位實習生THE9-謝可寅、錢正昊、李浩源驚喜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