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長徵醫院專家3小時手術拔除「心患」 3公分鋼針穿透心臟患者...

2020-12-23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7日電 (王根華  陳靜)一根3公分長的鋼針,從黃先生的頸部「穿越」到達心臟。鋼針「旅程」整整遊歷了6個月,隨著心臟跳動,鋼針反覆、不斷地「戳」破周邊組織,引起心臟及隔肌破裂出血,導致急性心包填塞、心律失常,生命岌岌可危。

  上海長徵醫院7日披露,該院手術室真實「上演」了 驚心動魄的場景:醫生們歷時3個多小時手術,將一根長3公分的鋼針從黃先生的心臟裡拔除,黃先生從死亡邊緣被拉了回來。

  在該院心臟外科的病房內,黃先生在經歷了 「生死考量」後,奇蹟般的存活下來。握著王志農主任的手,黃先生哽咽地說:「感謝王志農主任的團隊對我生命的不放棄,救命之恩永遠忘不了……」

  50歲的黃先生是安徽人,如今在上海務工。半年前,一次酒後不慎將2根長約3釐米鋼針分別插入自己的雙側頸部,其中右頸部的鋼針被自行取出後,而左邊的鋼針卻留在了體內。雖然當時沒有別的不舒服,但是危險卻一步步逼近了黃先生。3天前,黃先生突然出現胸部疼痛,無法緩解且逐漸加重,到上海某中心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心臟的右心室內有金屬密度影,伴心包積液。接診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並建議立即到上級醫院就診。

  來到長徵醫院時,黃先生已神志淡漠,血壓下降,心跳高達每分鐘130次以上,伴有頻發性心臟異常搏動。患者的生命處在高度危險之中。而此時患者卻無家人陪同,手術費用也沒有落實。病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救人第一!」醫院立即打開綠色通道,以特殊、簡化程序,最快的時間進入搶救狀態。

  當天,正值星期六,心臟外科、麻醉科、手術室、體外循環等科室的醫護人員接到通知後,放棄休息,立即從家裡趕到醫院,投入了與死神賽跑的行列。「迅速建立兩路靜脈通道,吸氧,急診化驗檢查,備血,心電圖,皮試……」

  心臟外科王志農主任立即下達了一道道指令,血庫及時為患者預備必要的手術用血。急診的CT和三維心臟彩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心臟右心室部位有一枚細針樣的金屬異物,伴有心包積液」。一場與死神的搏鬥緊張地拉開了序幕。

  人的心臟是在一個被稱為「心包」的密閉腔內跳動。心包腔中分泌有很少量的液體,起著潤滑作用,那裡的環境溫暖,而且相當寬敞,正常情況下心臟在裡面「非常安全、愜意」地跳動著。而這名患者的心臟外面的心包內已經積聚著許多鮮血和絮狀纖維組織,把心包腔撐脹得滿滿的,心臟被壓縮在一個十分狹小的空間裡,每一次的跳動都要付出巨大的能量。在這樣的壓迫下,心率會越來越快,而血壓卻會越來越低,這就是醫學上心臟急症——「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很快會因此出現循環衰竭,心臟驟停。因此,迅速診斷、及時手術、密切監護、精心救治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王志農主任很清楚,這名患者已出現急性心包填塞,麻醉風險很大。穿入心臟內的針樣異物,如不及時取出,金屬異物就會隨著心臟的跳動,埋入心肌內,日後不但取出極為困難,而且會種下嚴重心律失常的隱患;而異物一旦完全進入心腔,就可能引起心內重要結構(如心臟瓣膜)的割裂或感染,導致急性心衰;還可隨著血流進入肺動脈的人體重要部位,導致急性肺栓塞、肺部感染、大咯血等。而在跳動的心臟上取出「異物」,無異於在懸崖上「走鋼絲」。

  面對罕見的病例、未知的病情,王志農迎難而上,快速與團隊成員制定手術預案,決定採用手術創傷相對較小的非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急診開胸手術。但這樣做,其風險很大,加上術中許多不確定因素的限制,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心血噴湧或者異物進入心肌甚至心腔……,後果不堪設想。

  無影燈下,黃先生的胸骨被迅速打開。只見心包內有大量積血湧出,心臟表面有絮狀纖維組織附著,一根長3釐米鋼針直接穿透了心臟的右心室,心臟上有一個約0.5釐米破裂口,破裂處出血不止伴有心肌水腫;膈肌上還有兩處因針尖反覆不斷的切割導致的3釐米左右的撕裂口。治療團隊小心地吸盡了心包腔內的積血,隨心臟跳動的鋼針的尾部暴露出來了,在仔細探明鋼針的走向和周圍心肌組織的情形後,王主任果斷而迅速地拔出了這根穿透心臟的鋼針,並在砰砰跳動的心臟右心室破裂處,用特製的聚丙烯線小心翼翼地縫合了2個「荷包」縫線,安全、快速修補心臟,以及隔肌的撕裂口……。經過3個多小時的「開胸、探查、拔針、縫合、清洗、復位、固定」等手術步驟,黃先生終於闖過了「鬼門關」。那一刻,緊張、凝固的手術室的氣氛霎那間又流動了起來,大家懸著心終於放下了,黃先生得救了!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陳靜  

相關焦點

  • 湘雅醫院專家5小時完成微創雙瓣膜置換手術
    通過「小切口」做心臟「大手術」 湘雅醫院專家5小時完成微創雙瓣膜置換手術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6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劉巍)心臟「大手術」也可以通過微創記者今天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院近日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鏡下雙瓣膜置換合併血栓清除加左心耳縫閉手術,手術切口僅6.5釐米,術後第5天患者便順利出院。51歲的熊先生來自郴州,一年多來呼吸急促、活動後感到胸悶,因近期症狀明顯加重到湘雅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中度狹窄合併關閉不全,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合併關閉不全,左心耳血栓。
  • 合肥京東方醫院為心臟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實施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近日,我院為一巨大左室(90mm)心臟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實施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手術非常順利,患者現已脫離呼吸機,正在進一步恢復當中。患者杜某是59歲的男性患者,患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功能三級,喪失勞動力3年之久。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圖片由華西醫院提供)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
  • 院士執刀TAVR手術再獲成功 患者無需開胸即可換瓣膜
    圖說: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手術團隊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早上9點剛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德達醫院首席醫療官葛均波院士帶領手術團隊
  • 面對只有一個腎,腫瘤卻又不斷復發的患者,長徵醫院專家團隊做了...
    面對不幸的熊阿姨,上海長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林輝領銜的腎癌診療團隊採用達文西機器人聯合腎臟分支動脈序貫阻斷技術,最終成功摘除了腫瘤,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腎臟功能,熊阿姨避免了因腎臟切除而須永久依賴透析存活的命運。 62歲的熊阿姨是一位罹患腎癌的「老病人」,5年前因腎腫瘤切除了右腎。2年後複查又發現左腎腫瘤並做了左側保腎手術。數年間,熊阿姨一直靠僅剩的殘腎生活。
  • 14小時內同一醫院為4患者「換心」 在國內尚屬首次 200多位醫護...
    6日10時至24時,武漢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和夏家紅教授率領200餘人的醫護團隊,在同一天14個小時內,成功完成4臺DBD(腦死亡器官捐獻)心臟移植。據了解,同一個單位於同一天完成4臺DBD心臟移植手術,在國內尚屬首次,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極為罕見。目前,4名患者生命體徵穩定。
  • 市人民醫院成功為84歲患者實施國際尖端TAVR心臟手術
    17日下午,陽江市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羅建方團隊幫助下,成功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據了解,這是一項國際領先、心臟領域的尖端技術,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是陽江市人民醫院建設省高水平醫院、造福患者的又一成果,標誌著該院心血管診療技術向著高精尖方向邁上了新臺階。
  • 甲狀腺癌從頸部一直長到心臟!華西醫院完成「世界級難度」手術
    最終,經歷10個小時手術,華西醫院多學科醫學精英們團結協作,為患者成功、完整地切除腫瘤、受侵犯的大血管、摘除大血管及右心房內的癌栓,為患者重建了上半身的靜脈回流人工血管系統,創造了一場世界生命奇蹟!又在全院多學科半個月的共同努力下,使患者順利度過圍手術期難關,順利康復。昨日(10月29日),劉志順利出院,重返校園讀書,他24歲的人生將重新開始!
  • 柳州來賓兩地接力心肺復甦 3.5小時後「重啟」生命奇蹟
    中新網廣西新聞5月7日電(常龍 陳新援)近日,柳州市工人醫院與來賓市某醫院跨區域接力搶救,成功挽救一位突發心跳驟停、接受心肺復甦時長超過3.5小時,心跳停止超過8小時的患者,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據悉,在實施3.5小時的心肺復甦後,依然成功挽救患者生命且未留下神經系統後遺症,這樣的病例在國內並不多見。4月26日10時15分,柳州市工人醫院重症醫學科劉歡主任接到來賓市某醫院重症醫學科求助電話:「一名外科醫師在早上8時許查房時突發意識喪失、心臟停搏,經持續胸外按壓、反覆電除顫均無法有效恢復心跳,情況緊急,請求工人醫院ECMO技術支援。」
  • 花季少女脊柱側彎身體扭曲,上海長徵錢明教授高難度手術成功矯正
    專家簡介:錢明,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上海長徵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右肩胛隆起,剃刀背) 經朋友介紹,小李父母帶她來到上海長徵醫院脊柱外科,慕名找到錢明副主任醫師。
  • 心臟瓣膜置換7年後漏了 專家施展高難度封堵手術
    12月13日,記者從華中阜外醫院了解到,該院結構性心臟病區專家日前使用3D心臟模型列印、X線聯合三維食道超聲引導等技術,成功為一名二尖瓣機械瓣瓣膜置換術後嚴重瓣周漏患者實施了經皮介入封堵術治療,患者術後康復良好即將出院。 患者7年前在當地醫院接受了二尖瓣機械瓣瓣膜置換術,效果良好。
  • 「小切口」完成心臟「大手術」 湘雅醫院完成微創腔鏡雙瓣膜置換...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羅凡硯帶領團隊為其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鏡下雙瓣膜置換合併血栓清除加左心耳縫閉手術,手術切口僅6.5釐米,術後第5天患者便順利出院,手術對其日後的運動、呼吸功能無任何影響。
  • 上海浦南醫院援青醫生成功救治心臟猝死老年患者
    日前,在上海浦南醫院心血管內科援青海省第三人民醫院「心痛中心」劉文龍醫師支持下,成功救治了一位曾二度患心室顫動、心臟停跳的老年男性患者,並又成功地為該名患者植入了埋藏式心臟轉復除顫器(ICD),從而杜絕與預防了患者再次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此舉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 漯河市中心醫院首次參與心臟移植手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首席記者劉廣超通訊員谷運嶺張巖文圖    近日,由漯河市中心醫院(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漯河醫專一附院)心臟中心團隊和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聯合開展的,一例終末期擴張性心肌病心臟移植手術,在鄭州成功實施。
  • 「小切口」完成心臟「大手術」湘雅醫院完成微創腔鏡雙瓣膜置換...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羅凡硯帶領團隊為其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鏡下雙瓣膜置換合併血栓清除加左心耳縫閉手術,手術切口僅6.5釐米,術後第5天患者便順利出院,手術對其日後的運動、呼吸功能無任何影響。
  • 心臟外科醫生張金洲:每次手術都是一場生與死的戰鬥
    也就是說,每一個小時就有1%的患者死亡,救治患者就是與時間賽跑,就是拆除定時炸彈。張金洲就是一位拆除「人體炸彈」的心臟外科專家。一次,他帶領的團隊連夜為患者實施手術,但手術過程卻險象環生。一般情況下,動脈夾層患者都是血壓升高,但該患者卻偏偏出現血壓降低、血氧飽和度降低的情況。麻醉師為患者實施麻醉,並且確保其血壓、心率和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在正常範圍。
  • 先心病寶寶出生僅3斤,上海多學科專家團隊成功完成根治手術
    一名出生時僅僅3斤重、又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還伴有呼吸衰竭、腎功能衰竭、消化道大出血、氣腹等疾病的女嬰,從浙江台州轉院至上海救治,整個治療過程長達一個月左右,上海多學科專家團隊終於讓患兒回到了正常生長的軌道。
  • 【萬萬沒想到】那些形形色色的軀體穿透傷(危險慎入!)
    能存活送到醫院進行搶救的大多並未直接損傷心臟大血管,如有損傷的在拔出時需特別小心(注意勿在事故現場拔,具體可參考本文第六點意見)。在救治過程中必須經影像學仔細評估異物走行,異物拔除要避免二次損傷(損傷傷道旁的重要神經血管等)。整個救治需要在多學科努力下擬定異物拔除方案,並要備有緊急事件應對方案。對於損傷重、範圍廣且伴有內環境紊亂的,治療還需遵循損傷控制原則。
  • 通過「小切口」做心臟「大手術」
    本報訊(通訊員 劉巍)心臟「大手術」也可以通過微創「小切口」完成。中南大學湘雅醫院7月6日發布,該院近日完成了湖南省首例全胸腔鏡下雙瓣膜置換合併血栓清除加左心耳縫閉手術,手術切口僅6.5釐米,術後第5天患者便順利出院。
  • 56歲女性心臟「王冠」長巨大腫瘤 華西專家手術摘除...
    12月2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獲悉,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張爾永教授與肖正華副教授近日共同為一名56歲女性實施了「Bentall(主動脈根部替換術)+巨大左右冠狀動脈瘤切除+冠脈搭橋術+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形術」,患者已順利出院。經文獻檢索,目前國際上尚未見相似手術病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