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急救方法,這裡沒有慢郎中

2020-12-23 騰訊網

在前不久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6條新指標」中指出:到2022年,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100%,村衛生室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70%。由此說明,我國對中醫適宜技術的重視,基層醫生掌握中醫適宜技術乃是大勢所趨。

針灸急救是中醫傳統的特色急救措施之一,可用於很多急症的治療。明代針灸大師楊繼洲在其所著的《針灸大成》中講到初中風急救針法「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稜針,刺手十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一切暴死惡候,不省人事,及絞腸痧,乃起死回生妙訣。」

當患者出現厥證、中風、溺水等情況導致的昏迷時,首先針刺人中穴。歷代醫家認為,人中穴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下針時,針尖斜刺向上,做捻轉強刺激,以促使患者甦醒。如身邊沒有針,可用手指掐該穴位。

取穴:鼻唇溝中上1/3與下2/3交界處。

若未甦醒,可按照以下方法,依次進行治療。

1.「十宣」放血,指在十根手指的指尖針刺放血。

方法:抓起一隻手,五根手指同時針刺,刺入即出,並邊刺邊擠壓放血,要保證有血流出,每個指尖至少有三四滴血。隨繼另一隻手操作方法同上。

2.鼻尖點刺,指在鼻尖上點刺滲出幾滴血。

3.腳的十個趾頭尖進行放血,方法與「十宣"放血相同。

4.針刺急救大穴——湧泉穴。

取穴:仰臥位,卷足,足底前1/3處可見有一凹陷處即是;或將腳掌握起,人字紋的紋頭即為此穴。

5.在百會穴放血,通常此穴只放血,不下針。

若患者面部呈紅色,即是剛中風,此時應在百會穴放血。一般放血後,患者會感到一陣清涼。當涼到嘴巴時,即可以講話;涼到手腳時,手腳即可活動。

方法:可讓患者躺下,頭靠床沿向下垂進行放血。

取穴:取兩耳尖連線與頭正中線相交處,按壓有凹陷,即為此穴。

其中,放血療法可用於很多疾病的關鍵時刻,但需要注意分清虛實。比如中風,實證適合放血,虛證不宜放血。

>>>>

實證與虛證

共同點:

患者不省人事。

不同點:

實證:表現為牙關緊閉,口噤不開,雙手握拳,大小便閉,肢體強勁;

虛證:表現為目合口開,手撒肢冷,多汗不止,鼻鼾習微,肢體癱軟。

「十宣穴」不屬於十四經腧穴,是經外奇穴,距指甲游離緣0.1寸,雙手十指尖端,左右共十穴。又因手指尖和腳趾尖是人體多條經絡的起點,因此,十宣放血可達到醒神開竅、瀉熱消瘀、活血通絡、開竅啟閉等功效。放血後可有效緩解經絡中的壓力,宣通經絡中的氣血,調整周身的經絡平衡,對於促進甦醒、緩解症狀十分有幫助。

參考資料:人紀、@中醫_董洪濤

● ● END ● ●

編輯:費月 | 審校:瑞雪

相關焦點

  • 中醫是慢郎中?中醫急救,針入病除
    當身邊有人因急病發作昏厥時是否因為手邊沒有藥物或者距離醫院太遠而焦急萬分?
  • 中醫臨床專家彭堅:中醫不是「慢郎中」
    知名中醫臨床專家、醫史文化學者、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彭堅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再度證明了中醫藥從來都不是「慢郎中」,一部中國醫學史,就是一部古代中醫與急性病尤其是急性流行性傳染病做鬥爭的歷史,急性病的治療從來就是中醫擅長的領域。中醫不僅可以通過辨證論治和方證對應的方法治療各種已知未知的流行性傳染病,對危急重症的療效也很卓越。
  • 劉文華院長聊:中醫到底是不是慢郎中
    很多人都認為,中醫擅長治療慢性病,其特點是用藥時間長,見效慢,所以又有很多人稱中醫為慢郎中!那麼,中醫到底不是不慢郎中呢?     劉文華院長榮獲「世界傳統醫學傑出貢獻獎」  我們可以回頭看看中醫中藥的發展史,就會發現,每一個重要的節點都與中醫藥治療危急重症密切相關。
  • 中醫不是慢郎中系列(一)
    曾幾何時,有不少人不懂中醫對其妄加評論。如今,隨著人們對生命科學的了解和對中、西醫認知水平的提高,以及央視大型電視劇《老中醫》的熱播普及,更多的人們認識了中醫學的科學性和先進性,認識到了中醫學的特點和優勢。然並沒,就是這樣也仍有不少人認為中醫是慢郎中,只適合治療慢性病及功能性疾病,不適合治療危急重症。
  • 聽中醫名家講:中醫可不是慢郎中,中醫急診需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目前的實際情況,中醫急診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在中醫學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理論建樹,但從近代以至新中國建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由於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中醫急診學科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限制,面臨中醫急診製劑少、人才匱乏、臨床診療規範不完善等問題,其特色與優勢得不到應有的發揮,使急診功能普遍成為中醫醫院的薄弱環節,因此給人們的印象中醫是「慢郎中」。
  • 「慢郎中」是誤解,「治療急危重症是中醫的優勢」
    再一次,中醫打破了「慢郎中」這個傳統印象。一段時間以來,不少人認為中醫只能治療慢性病,不能治療急症、危重症。而實際上,歷史上中醫學的不斷發展,往往以急症,尤其是急性、烈性的傳染病的暴發為契機,治療急危重症是中醫真正的優勢。而最近百餘年來,中醫急症理論的「萎縮」則是近代化的產物。
  • 中醫=慢郎中?中醫治膿毒症就有新辦法、新思路
    這一高水平研究成果,也揭示了傳承千年的中醫並不就是慢郎中,應對急危重症時,同樣有辦法。應對急性心梗在這裡門診——血管開通僅需47.5分鐘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更多人認識到中醫藥的魅力。面對疫病,中醫強調「顧護正氣、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工作期間,郭力恆曾使用中醫藥為無症狀感染者進行治療。他說,在他經手的病人中,90%的病人最終沒有出現症狀,陽性率更低。據悉,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是國家區域診療中心近年來通過國家區域診療中心,在人才梯隊培養、研究能力均得到長足的發展。
  • 【信中醫 認中醫 用中醫】雙「腿」走路,中醫不是「慢郎中」
    【信中醫 認中醫 用中醫】雙「腿」走路,中醫不是「慢郎中」 2020-11-11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邱醫生說:中醫可不是什麼慢郎中。
    01中醫,慢嘛?做醫生好像有些日子了。有時候你總能聽到一些哭笑不得的說法。比如說,對於一個中醫,很容易聽到就是:「西醫治標,中醫治本;西醫快,中醫慢。」當然,考慮到我是一個中醫,對方總會用安慰的口吻說:但我還是更喜歡中醫。中醫沒有副作用嘛。這時候,我的心情是崩潰的。02範叔的故事本來想說:你說的都不對。
  • 國醫大師周仲瑛談中醫不是慢郎中,抗擊疫病大有可為
    光明訪名家【國醫大師周仲瑛談中醫不是慢郎中,抗擊疫病大有可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93歲高齡的首屆國醫大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周仲瑛對身邊學生說:「中醫人又將迎來一次大考!」
  • 援鄂隊員顏芳:中醫不是「慢郎中」,可以發揮得更好
    3月17日,作為廣東省中醫院醫療隊隊員,我們已經堅持在漢口醫院呼吸六病區查房37天,我和隊友潘宗奇、鄭丹文正在進行最後一次中醫查房。這裡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已經出院,少部分需要後續治療的患者轉至火神山醫院。「聽說你們要回去了,雖然很不舍,但還是希望你們可以早點回家。感謝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會永遠記得你們!」
  • 中醫是「慢郎中」 ?這些穴位一分鐘治病
    這些穴位,一分鐘對付失眠、便秘、牙痛、頭痛,不僅能讓你更好地認識中醫,還能讓你更健康。直接告訴你中醫不是慢郎中。 用穴位按摩棒用力按壓風市穴一分鐘即可產生睡意(若沒有按摩棒,可用一截筷子代替)。
  • 韓學傑: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說中醫不是慢郎中,有效避免境外輸入新...
    此次戰疫中,中醫藥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東城中醫醫院中醫內科特聘專家韓學傑主任醫師對此次疫情從中醫藥角度融會貫通總結了許多實用的經驗,在韓主任結束周三上午和周六上午門診後,我們有幸請到她與大家分享。韓學傑,主任醫師,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中醫藥標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 「慢郎中」看急病,也靈
    為了徹底清除王女士體內的殘留毒物亞硝酸鹽,李醫生使用中西結合的方法給王女士洗胃。李醫生還向記者介紹了用中藥洗胃的「三張方」,第一張方子,是排出胃部的毒素;第二張方子是將腸道中的毒素也排出去,第三張則是保護胃腸道的黏膜,起到修復的作用。而如果僅用西醫方法清水洗胃,比較難徹底地將毒素排出,而且對腸胃黏膜的損害很大。
  • 中醫「慢郎中」成戰「疫」急先鋒
    疫情暴發後,廣州衛健委快速成立了中醫防控專家組, 77名中醫專家來自廣東省中醫院、廣州醫科大學各附屬醫院等全市各大醫院,涉及溫病學、中醫肺病科、中醫重症科及中醫兒科等多個領域,專家們分小組按分片深入各定點醫院隔離病區,參與查房、會診和病例討論,保證每個有需要的病人都能接受有效的中醫藥治療。
  • 疫情下的一線中醫聲音:中醫藥不是慢郎中
    據記者了解,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主要是重症、危重症患者,這裡的中醫藥使用情況更值得關注。  最初的疑慮變為信任  黃東暉是廣東省中醫院呼吸科內科主任,長期從事呼吸內科、呼吸介入及急危重症的臨床工作,是國家中醫醫療隊廣東團隊第一批進入病區的醫護人員。  剛來到湖北的黃東暉主任了解到,中醫藥在武漢市的群眾基礎低於廣東省。
  • 中醫不是慢郎中 中醫針灸急救療法
    西藏 陝西 甘肅 寧夏 青海 新疆 直屬單位>>> 中國中醫科學院
  • 國家中醫醫療隊(江蘇隊)史鎖芳「一劑退燒,中醫不是慢郎中」
    「一劑退燒,中醫不是慢郎中」   進艙後,史鎖芳遇到一個傍晚6-7點發熱的患者,根據中醫」陽明欲解時」史主任給予患者「太極六氣功法」,患者運用後發燒第二天就退了,不僅患者高興史主任說這個方法正常人也可以用於日常保健提高免疫力。史主任說他自己近期因吃飯不規律在早上院部開協調例會時膽囊區不適,自己選擇臍穴周圍一圈順時針按摩2分鐘就舒服了。
  • 與死神賽跑,中醫不當「慢郎中」
    葛又文根據此次疫情發病的時間特點、人群的共性、區域等三因制宜,深入辨證,結合從疫情前線發回的患者詳細病情資料,驗證對本次疫病核心病機和應對方法的判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王永炎院士,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薛伯壽都有多年抗疫經驗,也把這次疫情性質定為寒溼疫。
  • 從疑慮到信任,中醫藥不是「慢郎中」
    在抗疫一線,全力以赴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是當前抗「疫」的重要工作。在一線的臨床治療中,中西醫結合的模式是什麼樣的?取得的效果如何?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又會給中醫藥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帶著上述問題,《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駐紮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廣東省中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黃東暉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