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6條新指標」中指出:到2022年,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100%,村衛生室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70%。由此說明,我國對中醫適宜技術的重視,基層醫生掌握中醫適宜技術乃是大勢所趨。
針灸急救是中醫傳統的特色急救措施之一,可用於很多急症的治療。明代針灸大師楊繼洲在其所著的《針灸大成》中講到初中風急救針法「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稜針,刺手十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一切暴死惡候,不省人事,及絞腸痧,乃起死回生妙訣。」
當患者出現厥證、中風、溺水等情況導致的昏迷時,首先針刺人中穴。歷代醫家認為,人中穴是一個重要的急救穴位。下針時,針尖斜刺向上,做捻轉強刺激,以促使患者甦醒。如身邊沒有針,可用手指掐該穴位。
取穴:鼻唇溝中上1/3與下2/3交界處。
若未甦醒,可按照以下方法,依次進行治療。
1.「十宣」放血,指在十根手指的指尖針刺放血。
方法:抓起一隻手,五根手指同時針刺,刺入即出,並邊刺邊擠壓放血,要保證有血流出,每個指尖至少有三四滴血。隨繼另一隻手操作方法同上。
2.鼻尖點刺,指在鼻尖上點刺滲出幾滴血。
3.腳的十個趾頭尖進行放血,方法與「十宣"放血相同。
4.針刺急救大穴——湧泉穴。
取穴:仰臥位,卷足,足底前1/3處可見有一凹陷處即是;或將腳掌握起,人字紋的紋頭即為此穴。
5.在百會穴放血,通常此穴只放血,不下針。
若患者面部呈紅色,即是剛中風,此時應在百會穴放血。一般放血後,患者會感到一陣清涼。當涼到嘴巴時,即可以講話;涼到手腳時,手腳即可活動。
方法:可讓患者躺下,頭靠床沿向下垂進行放血。
取穴:取兩耳尖連線與頭正中線相交處,按壓有凹陷,即為此穴。
其中,放血療法可用於很多疾病的關鍵時刻,但需要注意分清虛實。比如中風,實證適合放血,虛證不宜放血。
>>>>
實證與虛證
共同點:
患者不省人事。
不同點:
實證:表現為牙關緊閉,口噤不開,雙手握拳,大小便閉,肢體強勁;
虛證:表現為目合口開,手撒肢冷,多汗不止,鼻鼾習微,肢體癱軟。
「十宣穴」不屬於十四經腧穴,是經外奇穴,距指甲游離緣0.1寸,雙手十指尖端,左右共十穴。又因手指尖和腳趾尖是人體多條經絡的起點,因此,十宣放血可達到醒神開竅、瀉熱消瘀、活血通絡、開竅啟閉等功效。放血後可有效緩解經絡中的壓力,宣通經絡中的氣血,調整周身的經絡平衡,對於促進甦醒、緩解症狀十分有幫助。
參考資料:人紀、@中醫_董洪濤
● ● END ● ●
編輯:費月 | 審校: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