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部分城市樓市火爆,一些「網紅」樓盤甚至出現「萬人搶房」「眾籌打新」現象。「打新熱」背後,新房、二手房價格「雙軌套利」浮現,樓市調控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此番樓市火爆引起關注的焦點與以往不同,不再是純粹的新盤價格問題,而是新舊住宅價格倒掛。在深圳,位於城市核心區域的華潤城潤璽一期開盤均價約13萬元/平方米,而周邊二手房掛盤價有的已達18萬元/平方米,每平方米數萬元的倒掛價差之下,怪象隨之而來。
早在離開盤還有數月時間之前,不少「打新攻略」就在網絡流傳。到了選房之時,不僅出現了「眾籌打新」「借票代持」等傳聞,而且根據華潤城官方信息,即使在「優先滿足無房居民家庭購房需求」的限購原則下,潤璽一期1171套房源,符合選房資格者就有9690人,中籤率約為12%。僧多粥少加上「借票代持」等炒作,加劇了搶房現象。「搖上一套新房,帳面浮盈就是幾百萬元」,有市民就表示,有機會當然要試試。
十幾萬元一平方米的商品房儼然成為火爆「投資品」,「打新熱」背後的買房牟利現象顯然與「房住不炒」理念背道而馳。
堅持「房住不炒」,保障供給必不可少。近年來一些地方多措並舉,如提出長期住房保障計劃,停止商務公寓審批,推進低價公共住房建設等。這些措施需加快落地步伐。然而,「打新熱」現象警示,增加供給、新房限價之外,樓市調控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更多地關注住房流向,加強對持有環節的調控,讓稅收槓桿發揮更大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抑制投資投機行為,或許能收釜底抽薪之效。
(原標題《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