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群不信進化論

2021-02-08 財經早餐


作者:飛翔吧!橙哥

轉載授權(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mzy2117)

一萬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一隻懷孕的母狼左思右想,最終還是向那蔟紅色的光芒走去。

這已經不是它第一次來這裡了。從開始對篝火的震驚恐懼,到警惕,再到平靜,母狼逐漸適應了這個環境。

自從懷孕後,它已經無法跟隨狼群外出捕獵,只能等待頭狼回來對它反芻。然而,頭狼率領的狼群已經很多天沒有回來了。

幸運的是,它循著食物的氣息發現了這蔟篝火。在這裡,它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吃到食物,儘管是一些吃剩下的殘羹冷炙。

篝火領地的主人——兩腳獸,看上去沒有惡意,他們發現母狼後,沒有驅趕和撲殺,而是慷慨的將食物分給母狼一同分享。

於是,這天夜裡,母狼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當它吃完食物後,沒有再回狼穴,而是跟隨著好奇的兩腳獸,走進了他們的世界。

在充滿危險的世界裡,母狼的決定改變了兩個種群的命運。兩個偉大的獵手,從競爭走向合作。對人類而言,第一次發現了對其他哺乳動物馴化的可能,加速了從狩獵文明向農耕文明的進程。

而對狼族而言,多年之後,他們的祖先一定會感激母狼做出的決定。


萬事萬物之中,偶然中皆有必然。

為什麼狗是最先被人類馴化的,而非豬馬牛羊?這與狗的祖先——狼群,和人類之間相似性有很大關係。

首先,狼群與人類都是群居生物,都有著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頭狼作為領導者,指揮狼群的每一次捕獵行動,並擁有絕對權力,主宰著食物的分配權,與人類社會十分相似。

其次,狼同人類一樣,都是自利生物,有著與生俱來的自私。狼在考慮每一步行動時,優先想到的是: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利用這一點,人類幾乎不用費太多力氣,就將狼訓練的俯首帖耳。

人類發現狼的自利和貪婪,並加以利用,將其馴化成狗,服務人類社會,早在一萬年前就已經實現了。但作為智慧生物,想讓人類承認自己是貪婪自私的,從而名正言順的利用這一點促進社會的發展,則是很多年以後。

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的《國富論》極大的改變了人類對經濟活動的認識。

書中認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個人利益是人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同時人又是理性的,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人們能在個人的經濟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個人利益。利用人們的逐利性,充分開展市場競爭,人們不僅會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還會推進公共利益的發展。

這本曠世巨著,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同時也為人性打上了一個自利的標籤。但相比另一部著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

1859年11月24日,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正式發行,第一批印刷出來的1250冊在當天就銷售一空。在科學界和公眾之中引起了巨大反響和爭議。

達爾文在創作《物種起源》時,必然已經想到,他的進化論會讓整個世界為之震驚,但他絕不會想到,作為一個科學理論,進化論對後世的影響,已經超出了科學的範疇,甚至演變成為一種新的信仰。

時至今日,進化論的科學性尚有爭議,例如進化論無法解釋史前生命大爆發。當然,有無數達爾文的擁躉者提出新的理論去豐富和完善進化論框架。但這已經無關痛癢,人們不會去在乎自己是上帝創造的,還是猴子變的。因為在現實中,進化論對我們起不到任何意義,我們不會生出進化成超人的孩子,去拯救世界;狗世世代代在聰明的人類身邊耳濡目染,但仍沒有任何進化成智慧生物的跡象。

儘管建立在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的進化論,對人類只有科學意義,沒有現實意義。但科學一旦被認定為真理,就會讓無數人深信不疑,尤其是關於種族興衰存亡的理論。

顯然,進化論核心觀點,如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普世信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弱肉強食。

其中,弱肉強勢聽起來似乎有些刺耳,但不可否認,很多人嘴上雖不這麼說,卻是這麼想、這麼做的。

因此,競爭成為人類生活的主旋律。大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小到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競爭,競爭無處不在。有時候,為了各自的利益,不同的競爭者之間會產生合作,有所謂的競合關係,但互利共生往往是短暫的,為了自己能夠生存下去,競爭關係遠遠多於合作關係。

也正是由於競爭,人類社會高速發展,尤其是在軍事、科技及經濟領域,在進化論誕生之後空前繁榮。

達爾文是幸運的,相比於科學家的稱號,他更配得上思想家的稱號,進化論發表在正確的歷史時期,而人們迫不及待的選擇了相信。

想想早達爾文幾百年出生的布魯諾,在宗教思想統治的歐洲下,僅僅因為提出了日心說,就被判為「異端」而被活活燒死。可達爾文提出人類是由猴子進化來的,比布魯諾的日心說要狠的多,卻安然無恙,死後還被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與牛頓、狄更斯做鄰居,享受後世的無限榮光。

從這一點上看,或許一個思想是否偉大,並不取決於思想本身,而在於特定歷史節點的人們是否迫切的需要它,而選擇相信。人的信仰往往隨時代變化而變化,中國古代大一統時期,儒家思想成為主流信仰,但在動亂和分裂的朝代,佛教、道教則被統治者列為首選。西方亦是如此,中世紀的封建時代,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佔主導,當資本主義誕生之後,進化論迅速被接受。

如果說不同的處世信仰適用於人類不同的歷史階段,強調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是否還適用於現在和未來的人類生活?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按照進化論的說法,自然環境對物種進行選擇,競爭力強、能夠適應環境的種群,才能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存活並繁衍。那麼這一點就適用人類。從敬畏自然、了解自然,到掌控自然,人類早已擺脫了環境對自己的束縛,成為自然的主人。人類世界也不存在天敵,真正的天敵,只有人類自己。

作為地球唯一的智慧生物,人類早已過了需要靠跟其他物種競爭來保障自己種族存續的階段。但人類與同胞之間的競爭,卻無處不在。我曾經思考,人類社會競爭之所以存在並需要,歸其原因,在於我們的文明是一個「自利文明」。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說,人的五種需求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因此,人們解決溫飽之後,並不會因此滿足,會為更高的人生目標而競爭奮鬥。

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曾有一位名叫布隆尼.威爾的臨終關懷護士,出了一本書叫《病人臨終五大後悔之事》,是關於病人臨終前的秘密和後悔的事。所有病人在臨終之前,談論的都是關於人際關係、愛和私事,而非金錢、成功、名譽。

在很多人生命的最後一刻,最重要的事情仍舊是親情、友情或愛情,如果說我們人生最終的追求的是這些最簡單而又樸素的感情,那麼我們競爭的目的就是不合邏輯的。因為通過競爭,換不來親情、友情或愛情。

而深挖人性,也可以發現,並非人人都是自利的,利他主義的人大有人在。歷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不乏見義勇為、捨己為人的人與事。人們之所以被感動,是因為這些人物身上,散發著人性光輝的一面,這一面,恰恰是很多人缺失的。

由此可見,進化論適者生存的競爭思想,並非是人類文明追求的終極思想,而是特定時期的歷史產物,它幫助人們在追求物質文明飛速進化,但無法讓人性的進化,有時還會起到反作用。


談及優勝劣汰,很多人會聯繫到很多企業現在奉行的狼性文化。實際上,真正的狼群並不相信進化論這套理論,它們只會感謝1萬多年前,捨棄狼性進入人類社會的那條母狼。

經過人類的馴化,狼群褪去鋒牙利爪和狡詐貪婪的野性,變得溫良順從,對人類俯首帖耳。訓練有素的狗狗不亂叫,不會主動攻擊他人,不屬於它們的,它們不會去搶,嚴格完成人來布置的任務,為了主人,各種工作犬甚是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

有人曾說,世界上最強烈的感情,是狗對人的感情。這種感情被定義為忠誠和信任。而人性中最缺失的,就是忠誠和信任,謊言和背叛讓人性千百年來一直原地踏步,躊躇不前。

最為諷刺的是,相對於狗,在自然環境中競爭力更強的狼在人類的獵殺下已經瀕臨滅絕,而全球6億隻在野外沒有生存能力的狗卻在人類的庇護下衣食無憂,讓狼族祖先的基因得以生生不息的延續。

不光是狼群不信進化論,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對於這個星球上的大部分生物來說,進化論也已經失去了現實意義,它們種群的競爭力在人類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它們或被馴養當作食材、或被拿去實驗、或被關到動物園、或被獵殺。它們的命運完全取決於人類的意志。

物競人擇,幸者生存。

也許,它們更願意相信,是「人」這樣的上帝,創造了它們。

相關焦點

  • 《最佳男友進化論》:爛片圈錢進化論
    《最佳男友進化論》,無疑是個最生動的例子。截至4月14日9時30分,《最佳男友進化論》尚未開放豆瓣評分,4月12日上映的幾部新片裡,《我的寵物是大象》同樣沒有開放豆瓣評分,而《在乎你》為5.5分,《慾念遊戲》僅有3.3分據說,看完這部電影後,不少網友都在為主演鄭愷哀嘆:他是不是缺錢或者被綁架了,怎麼會接這種片?這顯然是多慮了。
  • 製片人黃瀾:《愛情進化論》的進化論
    昨晚,新麗出品的電視劇《愛情進化論》在東方、浙江兩大衛視,騰訊視頻、愛奇藝兩大網絡平臺開播。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製片人黃瀾撰文回憶創作歷程,抒發內心感悟。我去誠品書店逛逛,看到一本書,名字以《某某進化論》做結尾,我突然覺得可以把劇名改成《愛情進化論》,這更加符合我這個階段的愛情觀:愛,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 滿江的《進化論》到底進化了什麼?
    在聽滿江先生的新專輯《進化論再看到本次專輯名為《進化論》,我體會這其中的意義,更似是他之於之前 2.0 開始的逐步進化,比如到了 2.1、2.2 階段,等等。在《進化論》中的滿江,是以音樂與繪畫視覺,展現了自己曾經不同夢境中的畫卷,看似是個人化的內容,其實以表象映射本質,很多滿江所謂的夢境,譜曲寫詞成歌后,依然有著都市成年人們的生活縮影。
  • 《愛情進化論》:進化的不只是愛情
    「知道」跟你談談,在《愛情進化論》裡,為什麼進化的不止是愛情。《愛情進化論》(影視劇照/圖)在《愛情進化論》中,張若昀飾演的鹿飛,一直暗戀張天愛飾演的艾若曼——兩人是同學兼「閨蜜」。《愛情進化論》無意於刻畫一個個完美的角色,它更看重的是人物的成長、人性的進化,鹿飛這個角色由此也顯得更為豐富飽滿,而觀眾也能從鹿飛身上反思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並獲得一種自我的進化。
  • 專訪|《其實你不懂進化論》作者史鈞:我們對進化論充滿誤解
    著名生物學家杜布贊斯基曾說過:如果不按照進化思想思考問題,生物學的一切將無法理解。有人把進化論稱為是最偉大的科學理論,是科學中的科學。西方科學精神的培養,很大部分得益於進化論的傳播。不過時至今日,人們對進化論的認知依然存在有不少誤區;即使是略微了解進化論的讀者,對這門學科的認知也還停留在經典進化論階段。
  • 「進化論」的本質
    什麼是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進化就是生物在競爭當中,不是說誰更加強大就可以生存更久,而是以誰可以適應環境誰就可以活下去!所以一場生物大滅絕之後,最弱小的生物存活了下來。最強的恐龍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進化論只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假設,人類真的是從猿進化來的嗎?
    進化論是以單細胞到雙細胞器!那先進化的公雞還是母雞?先進化的雞蛋?還是雞?先進化的男人還是女人?進化論者回答得了嗎?在這樣簡單的問題面恐怕他們如同襁褓之嬰,咿呀不出個所以然?!
  • 愛情進化論主題曲叫什麼 胡夏《愛情進化論》歌詞介紹
    電視劇《愛情進化論》即將獻上答案。該劇從今晚起每晚19:30登陸東方衛視、浙江衛視,網絡平臺同步更新。這樣一部都會愛情輕喜劇是由新麗電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出品,寶卿編劇,安竹間導演,董富來聯合導演,黃瀾任製片人,張若昀、張天愛、許魏洲、何泓姍領銜主演,趙東澤、梁寶羚、許娣、孫松、張齡心主演,白冰特別出演。
  • 進化論被科學家推翻
    當你不屑於東西方神話傳說中神用泥土造人的故事時,你也許在堅定著達爾文的「進化論」,但事實上科學家們已經一次又一次的發現顛覆「進化論」的歷史遺蹟,一個可笑又可悲的事實擺在眼前:全世界的人都被達爾文玩兒了啊!
  • 愛情進化論張天愛用的什麼手機品牌? 愛情進化論張天愛同款手機介紹
    愛情進化論張天愛用的什麼手機品牌? 愛情進化論張天愛同款手機介紹時間:2018-08-10 09:1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愛情進化論張天愛用的什麼手機品牌? 愛情進化論張天愛同款手機介紹 電視劇《愛情進化論》正在熱播中,不少人都覺得劇中張天愛用的手機很好看。
  • 福音有聲系列 | ​遊子吟 | 達爾文與進化論
    不少人猜想,達爾文登上獵犬號時是一位《聖經》相信者,幾年的考察生涯才使他拋棄對神的信仰而產生了關於生物進化的思想。這是一種誤解。正像前文提到的,達爾文對神的信仰的衰退在先,然後才轉信進化。為了說明此點,還要從達爾文的家庭和他所受的教育談起。達爾文生長在一個不信的家庭。
  • 《最佳男友進化論》無「進化」,亦無「最佳」
    《最佳男友進化論》已上映多天,影片中,被父母逐出家門的富二代範凡決定開辦一個"男神訓練營",幫助那些難能獲得愛情的單身狗們進化成"最佳男友"。一場婚禮上的"實踐教學"讓幾個徒弟都擁有了夢寐以求的真愛,但作為"專家"的範凡,自己的感情生活卻是一團糟。
  • 《最佳男友進化論》
    今天,由王晶監製、林子聰導演,鄭愷、徐冬冬、方力申、張雨綺等主演的電影《最佳男友進化論》《最佳男友進化論》是鄭愷、張雨綺、王晶三人繼《降魔傳》之後的再次合作。在機緣巧合之下決定開辦一個「男神訓練營」,用自己獨到的戀愛心得助那些在愛情裡苦求不得的單身狗們進化成「最佳男友」。
  • 《愛情進化論》 高能劇透.甜蜜片花
    《愛情進化論》縮影情感心結 精心質感照進暗戀者春天除了友情與愛情的抉擇上的展現,《愛情進化論》在劇情上也戳中「暗戀者」群體,運用光影和色調,描繪出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畫面中,陽光撒進男女主人公初次相識的教室,青澀的艾若曼在金色陽光下映入鹿飛的眼帘,也因此鎖定了觀眾的視線。
  • 達爾文的進化論,你並不真的了解
    舒德幹院士認為,在達爾文的時代,進化論還不是已經有足夠證據的「科學」,只能算是一系列「猜想」。《物種起源》主要講述並試圖論證早期進化論中非常重要的四個猜想:◆物種漸變猜想◆自然選擇猜想◆間斷平衡猜想◆生命之樹猜想說起科學上的「猜想」,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數學的「哥德巴赫猜想」。
  • 《最佳男友進化論》:論別人家的男朋友是怎麼樣修成的?
    《最佳男友進化論》:論別人家的男朋友是怎麼樣修成的?
  • 有科學家認為進化論對於人類來說就是個笑話,帶你揭露人類的起源
    註:本文章可能顛覆了你以往的認知,還請酌情觀看,可以把它當成科幻小說來看人類真的是由自然進化而來的嗎?顯然進化論對於人類來說並不是那麼靠譜。大家都知道,自然進化是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地球上比人類存在還早的生物有千千萬,但是它們的智商有任何加速的變化嗎?
  • 楊子儀丨狼群的追殺
    藍甲不信,更捨不得離開這美麗的家園。藍甲奔到黃六那兒問:「有大災難真的要來了,對嗎?」黃六點了點頭,「野豬已經告訴我了,讓我勸大王,趕緊帶領狼群離開這裡」。這下可把藍甲急壞了,如果不逃亡的話,要是出現大災難,那就完了。    藍甲站在石頭上大喊:「大災難馬上來了,迅速撤離。」每隻公狼都叼起了一隻小狼。
  • 《蠢蛋進化論》,另一種1984
    這讓小編想起了一部老電影《蠢蛋進化論》,雖然電影的格調優點不太正經,不過放在這個時間點上卻非常合適,在這裡推薦給大家。高學歷高智商者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蠢蛋們卻瘋狂交配子孫繁盛,長此以往,豈不逆向淘汰?順著這個邏輯,影片推演出一個驚人的低智社會——人們的普遍智商降到及格線以下,五百年前的一個平庸廢柴冬眠醒來竟成了全世界最聰明的人。
  • 原來「進化論」是日語 「天演論」才是漢語(一)
    1896年,嚴複決定翻譯赫胥黎的《Evolution and Ethics》,標題直譯應為「進化與倫理」,嚴復將它翻譯為「天演論」。據日本學者研究,嚴復在翻譯過程中,顯然迴避了日本新漢語「進化論」,將「進化論」翻譯成「天演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