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更多你不知道的內幕與真相,就來第一真相!這裡面啥都有,你懂的!
按二維碼,快速訂閱!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這種行為不能不提,他們認為這是光榮赴義。
切腹雖然是很痛苦的,事實上這種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開自己的腹部。
由於自己除去內臟過於可怕,所以切腹的方式最後做了修改,變成由切腹者自己劃上一刀。
第一刀切開腹部之後,由朋友或可信賴的家臣立即補上慈悲的一刀,砍下切腹者的頭。
這種來擔當補刀的行為的人稱之為介錯,擔任介錯的人是非常的榮幸的。
切腹的歷史
永祚元年(西元989年),權傾一世的藤原家突然出現了一個惡棍。 此人名叫藤原義,他白天過著優雅的貴族生活,夜裡卻搖身一變成為無惡不做的大盜,騷擾京都的大街小巷。
他武功高強,詭計多端。京都的捕快用了好久的時間才摸清他的真實面目。這天晚上,藤原義作惡歸來。
在自家院外巡視一番,見無異況,閃身越牆而入。他不知道,不遠處的三個武士終於確定了他的身份。
後半夜,官兵包圍了藤原義的住宅。令他們驚愕的是,藤原家燈火通明,院宅大開,官兵狐疑的湧入。
只見藤原義坦胸露腹,盤坐於堂上,膝上橫著一柄雪亮的太刀,正悠閒的吹著一隻蕭。
蕭聲悽涼,但無人知道是什麼曲子。官兵們圍在堂下,但沒有任何人敢貿然上前捉拿。
一曲吹罷,堂上堂下一片靜寂。藤原義舉起太刀,只不過他的刀尖是指向自己的。官兵們屏息注視,不知道他要做些什麼。
藤原義把刀用力的插入腹部,將腹部一字切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臟扔向官兵,倒地而死。官兵們嚇的無人敢上前一步。
藤原義當時設計的這一死亡方式,可能僅僅是為了追求死的駭異而已。但他萬萬沒有料到的是,這種切腹自殺,在他死後幾百年,居然成武士道最崇高的典範。
也就是說,每個武士都期待著某一天可以切腹自殺。藤原義本人也成為武士道中第一個確有其人的切腹武士。
切腹的發展
剖腹的開始盛行,是在鎌倉幕府以後,因丟失陣地而引咎剖腹,或恥於被擒而陣前剖腹,佔了絕大多數,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
江戶開幕以後,社會統治相對平穩,因殉死而剖腹,和作為刑罰的「詰腹」,逐漸佔了主流。
雖然幕府嚴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無法阻止這一歷史性的趨勢。
至於為什麼選擇剖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古代許多的國家和民族,均主張人的靈魂是宿於肚腹中的。
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採取剖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
根據相關歷史記載為保儀態,女性剖腹會綁起雙腿。
切腹的過程
剖腹自殺者穿著莊重服裝,用來剖腹的刀或劍放在他正前方。刀可能用特別的布料墊著。
武士會作死亡的心理準備,例如寫作稱為辭世之句的詩歌。待他和身旁的介錯人助手準備好,剖腹者會揭開身穿的和服,拿起刀劍,捅進自己腹部。
剖腹者首先從左至右的切割,然後作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讓其腸臟溢出。切出第二刀之時,介錯人進行抱首,即揮刀向剖腹者的脖子斬下,但不完全斬斷,讓頭和脖子仍有一絲牽連。
由於這一刀要非常精確,介錯人一般是劍術高手。剖腹者會和介錯人預先同意何時徹底完成斬首。
亦有一些切腹者會以扇子或木刀來代替切腹用的小刀,作為形式上的切腹,實際上是由介錯人下刀殺死切腹者。
此種切腹方式被稱為扇子切。介錯人一般是剖腹自殺者的親友。武士如果戰敗但輸得光榮,對手可能會為了向其勇氣致敬,而自願擔當介錯人。
切腹者多數採用下列幾種方式:
其一,用力在腹部自左至右,橫切一刀;再從下至上,直切一刀,成為十字形,達到心臟為度。
其二,腹部橫切一刀,立即回刀割斷自己的咽喉。
其三,腹部橫切一刀後,立即用刀向心窩刺入,再用力向下拉,成十字形。
切腹者明知這樣死法肉體上很痛苦,但必須始終忍住痛苦不出一聲,積極達到目的。
臨死時要保持清楚明晰的意志,按照儀式一一做去:
第一,要使屍體不傾斜,只許向前俯伏。如仰面朝天,便算失儀。 第二,腹上刀痕不許皺摺。
第三,雙膝須合攏,如鬆開了,就表示不夠修養。最後對於自殺用的武器也得安置妥當,不能任其散亂。
看來切腹者不但死志堅強,固執禮儀,並能超脫生死的觀念,實在當得起『硬漢』的稱呼。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就是切腹自殺的,三島由紀夫自殺時,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個很大的傷口,腸子從傷口流出來。 之後,他的朋友森田必勝用名刀「關孫六」為三島進行介錯,但連砍數次都未能斬首下他的頭顱。
三島由紀夫難忍痛楚,試圖咬舌自盡,還沉吼低呼著:「再砍!再砍!使力!」,第四次介錯改由學習過居合道的盾會成員古賀浩靖執行,終於成功。
之後森田必勝也切腹自殺(亦是由古賀浩靖進行介錯)。
這些老歌太經典了!你聽過幾首?快點左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