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牧,本名為「王靖獻」,1940年9月6日出生於中國臺灣省花蓮市。此時臺灣還處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控制之下,幼年時代的楊牧就展示了語言天賦,很小就認識臺語、日語和部分阿美語。
1946年秋,6歲的楊牧考入了花蓮市國民明義學校,正式學習國語,接觸到了《血滴子》等漢語作品。高中時以後以「葉珊」為筆名,向詩歌雜誌投稿。1972年,將筆名從「葉珊」改為「楊牧」。後來他的詩集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包括英、法、德、日、捷克文等。
1995年楊牧從美國華盛頓大學退休,結束了將近30年的海外教師生活,返回臺灣後任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2013年回到出生地花蓮,擔任臺灣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楊牧被譽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家之一,先後出版詩集、散文專著等50餘種,代表作包括《水之湄》《花季》《楊牧詩集》等。除文學創作外,他在文學研究、翻譯上也卓然有成,是馳名海內外的比較文學學者。近些年來,他一直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楊牧詩歌片段賞析:
「我從海上來」
在前方,許多事件在我還沒有經過的道路上發生如同必然潮水在背後湧動,更遠是島是喧鬧的渡頭,市集,寺廟更遠更遠的是海我從海上來《行過一座桃花林》
當我行過一座桃花林,孤獨忽然化為一顆寂寞的黃昏星,亮在遙遠的山頭挽不住的夜色啊!落葉辭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