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楊牧去世,詩選曾被漢學家馬悅然譯成瑞典文

2020-12-28 南方周末

3月13日晚,臺灣詩人楊牧的社交媒體主頁「楊牧書房」發出一張黑白照片,上書「再見,楊牧 1940-2020」,宣告了他去世的消息。

據臺灣多家媒體報導,楊牧3月13日病逝於臺北國泰醫院。近年來,他身體狀況欠佳,幾日前病情惡化,被送進了加護病房。臺灣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須文蔚對媒體說,楊牧昏迷多日,過世時十分安詳。

南都記者獲悉,去年9月,臺灣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東華大學「楊牧文學講座」以及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還聯合主辦了「楊牧八秩壽慶國際研討會」,紀念這位臺灣著名詩人和作家。

曾在海內外多所著名學府任教

楊牧,本名王靖獻。據其官網介紹,他1940年生於臺灣花蓮,1963年獲臺灣東海大學外文系學士學位,隨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攻讀英文創意寫作藝術碩士,1966年畢業後,轉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比較文學,1971年獲得博士學位。此後,他長期在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擔任教授,並先後在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著名學府擔任客座或訪問教授,1996年至2001年間,還曾擔任臺灣東華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長。去世前,他是美國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 (Emeritus),以及臺灣師範大學和臺灣東華大學的榮譽講座教授。 

臺灣小說家、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吳明益曾對媒體表示,晚年回到故鄉花蓮參與創建東華大學的楊牧,經常在湖畔和綠蔭下授課,領學生讀詩、賞詩,還競選過東華大學校長。他象徵著這所高校開放的校風和自由的學風。

曾獲「詩宗獎」,晚年仍在求變

楊牧自少年時期開始新詩創作,早年曾用筆名「葉珊」,風格浪漫婉約。32歲時,他改用「楊牧」作為筆名,詩風漸趨醇厚深湛。除詩歌外,他的散文和翻譯作品等,亦為人稱頌。曾獲「詩宗獎」、「吳三連文學獎」、「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專業獎項。

他的作品包括《葉珊散文集》《楊牧詩集》《楊牧自選集》《山風海雨》《柏克萊精神》《搜索者》等,並曾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義大利文、瑞典文、捷克文等在海外出版。著名漢學家馬悅然就曾譯出中文與瑞典文對照版的《綠騎:楊牧詩選》(Den grone riddaren),2011年獲得了瑞典皇家圖書館書籍藝術大獎。

此外,楊牧曾與臺灣詩人瘂弦等,共同創辦洪範書店,為臺灣純文學出版重鎮;他曾擔任主編的「新潮文庫」,影響了臺灣幾代後學。

據臺灣媒體報導,晚年的楊牧仍努力追求詩的新境界,嘗試不同風格,曾對記者說:「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不變即是死亡。」

但他也是一個「老派」的人。及至近年,他在寫作時依然使用鋼筆或打字機。為了便於修改,他設計了特殊行距、格距的稿紙,供自己在寫作時使用。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詩人楊牧去世,多年來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寺廟更遠更遠的是海我從海上來——楊牧《我從海上來》據媒體報導,3月13日,詩人楊牧病逝,終年80歲。楊牧自十六歲開始寫作,超過半世紀的創作生涯,累積出無數難以超越的文學經典,並曾分別於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等地任教,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身兼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與學者多重身身份,作品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獲吳三連文藝獎、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多項重要文學獎(其中,馬悅然翻譯《綠騎:楊牧詩選》[Den grone riddaren]中文、瑞典文對照版,榮獲
  • 楊牧 他是《詩經》裡走出來的
    3月13日午後,曾吟著「我從海上來,浪聲滿袖」的詩人楊牧,在臺北國泰醫院走完了自己80歲生命的最後旅程。如今,詩人真的要去遠航了…… 「多年來,他一直被認為可能是臺灣第一個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臺媒在報導楊牧去世消息時如許評價。 「我感到很哀傷,楊牧不像有那麼急促。
  • 詩人楊牧逝世|水仙在古希臘的典籍裡俯視自己
    楊牧,本名王靖獻,早期筆名葉珊,1940年生於臺灣花蓮,著名詩人、作家。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保羅安格爾及其妻聶華苓創辦的「國際寫作計劃」詩創作班,獲藝術碩士學位,在愛荷華的前後期同學有餘光中、白先勇、王文興等日後引領臺灣文壇的作家。
  • 再訪馬悅然遺孀:中國文學那麼好,不是非要諾獎證明
    明天(10月8日),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對於華語世界來說,此次是三十四年以來,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失去一個漢學家院士投票的時機。瑞典時間10月17日,是著名的瑞典漢學家馬悅然過世一年。馬悅然院士歸於塵土後,受新冠疫情影響,瑞典學院至今尚未選出繼任他的院士。
  • 詩人楊牧逝世|他說,詩是舞蹈也是治癒靈魂創傷的偏方
    2013年,楊牧受邀來大陸宣傳以他本人為主角之一的紀錄影片《他們在島嶼寫作——朝向一首詩的完成》並參加文化論壇、高校講座、訪談等,他與陳平原、杜維明等學者談詩歌,談傳統文化,讓不少普通讀者認識了這位詩人。直到2014年,楊牧最重要的散文作品《奇來前書》《奇來後書》才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2015年《楊牧詩選》出版,楊牧的書出現在各大新書推薦榜單中,引發閱讀熱。
  • 著名詩人楊牧去世,臺媒稱其為最可能獲諾獎的臺灣作家
    楊牧據臺灣當地媒體報導,著名詩人及散文作家楊牧,2020年3月13日於臺北國泰醫院病逝,終年80歲。作品曾被譯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蘭文,其譯著有《葉慈詩選》《英詩漢譯集》等。曾任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國立東華大學人社院院長,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 瑞典著名漢學家馬悅然樂山方言的知音!
    瑞典著名漢學家、語言學家和文史學家、翻譯家馬悅然以95歲高齡,於2019年10月17日在瑞典辭世,從此永別了他心心念念的「第二個祖國」中國,再不能重新探訪他青年時代留下過行蹤的四川樂山和峨眉山。謹以此文,對這位樂山人民的老朋友表示深切的哀悼和紀念。
  • 詩人楊牧去世:他的語言,始終讓人感到新鮮
    據楊牧作品出品方「理想國」消息,詩人楊牧於3月13日下午在臺北市國泰醫院去世,享年80歲。詩人楊牧本名王靖獻,1940年9月6日出生於臺灣省花蓮市。彼時臺灣尚處於日本管制下,童年時代的楊牧也只認識臺語、日語和部分阿美語。
  • 紀念|成為楊牧_文化課_澎湃新聞-The Paper
    二十年之後,在由楊宗翰主要策劃和召集的「臺灣當代十大詩人」票選中,楊牧以40票僅次於洛夫(48票)和余光中(47票)。《歪仔歪》詩刊主編楊書軒曾對澎湃新聞記者談及,相比於余光中和洛夫,他們這代年輕詩人更親近楊牧,他的《再也沒人問公理和正義的問題》一詩至今仍是臺灣青年當中流傳。
  • 傳薪者楊牧:他締造了1980年代臺灣文學出版與閱讀的高峰紀錄
    二十年之後,在由楊宗翰主要策劃和召集的「臺灣當代十大詩人」票選中,楊牧以40票僅次於洛夫(48票)和余光中(47票)。 《歪仔歪》詩刊主編楊書軒曾對澎湃新聞記者談及,相比於余光中和洛夫,他們這代年輕詩人更親近楊牧,他的《再也沒人問公理和正義的問題》一詩至今仍是臺灣青年當中流傳。
  • 臺灣 詩人詩人楊牧去世 他的代表作會歷久彌香值得細細品味
    臺灣 詩人詩人楊牧去世 他的代表作會歷久彌香值得細細品味時間:2020-03-14 14:47   來源:澎湃新聞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 詩人詩人楊牧去世 他的代表作會歷久彌香值得細細品味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3月13日,詩人楊牧病逝,終年80歲。
  • 楊牧詩選|據媒體報導,楊牧先生於2020年3月13日病逝,終年80歲
    楊牧(1940年9月6日-2020年3月13日),本名為王靖獻,出生於臺灣省花蓮市。高中時期,以「葉珊」為筆名,向詩歌雜誌投稿。1972年,將筆名從「葉珊」改為「楊牧」。據臺灣媒體報導,楊牧先生於2020年3月13日病逝,終年80歲。
  • 這是沒有終點的詩 | 楊牧逝世
    作品曾被譯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蘭文,其譯著有《葉慈詩選》《英詩漢譯集》等。 《聯合報》在報導其去世消息時評價說「多年來,(楊牧)他一直被認為可能是臺灣第一個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 「在年輕的飛奔裡,你是迎面而來的風」 | 楊牧詩選
    ■ 鳳 凰 網 文 化 ■ 時 代 文 化 觀 察 者據臺灣媒體報導,著名詩人及散文作家楊牧,2020年3月13日於臺北國泰醫院病逝,終年80歲。楊牧,1940年生,本名王靖獻,臺灣花蓮縣人。中學時代起使用「葉珊」作為筆名,在現代詩、藍星、創世紀等詩刊發表作品,1972年後改用「楊牧」作為新筆名,標誌著創作風格的轉變,由浪漫抒情轉為更多指向介入現實的思考。楊牧主要代表作包括《水之湄》、《花季》、《燈船》、《瓶中稿》、《海岸七迭》、《禁忌的遊戲》等。內地出版有《楊牧詩選1956-2013》、《奇來前書》、《奇來後書》。本文摘選楊牧詩歌十首,表以哀悼。
  • 冬日讀詩楊牧:我的孤獨是木,在冬日熊熊燃燒
    他自十六歲開始寫作,超過半世紀的創作生涯,累積出無數難以超越的文學經典,作品譯為英、韓、德、法、日、瑞典、荷蘭等文,獲吳三連文藝獎、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多項重要文學獎(其中,馬悅然翻譯《綠騎:楊牧詩選》[Den grone riddaren]中文、瑞典文對照版,榮獲2011年瑞典皇家圖書館書籍藝術大獎),影響後進無數。照片攝影王叔坤。對不少內地讀者來說,楊牧這名字,可能是完全陌生的。
  • 詩人楊牧:假如潮水不斷以記憶的速度,我以同樣的心|一詩一會
    楊牧本名王靖獻,1940年生於臺灣花蓮,是著名詩人及散文作家。自十六歲起,楊牧便開始寫作,早期曾用筆名「葉珊」發表詩歌作品,三十二歲之後更名為「楊牧」。1964年,楊牧從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保羅·安格爾及其妻聶華苓創辦的「國際寫作計劃」詩創作班。
  • 楊牧:山海寂寂,長江東流如昔丨單讀
    楊牧是中國著名詩人,是臺灣戰後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也曾主編《新潮文庫》,影響一代臺灣知識界。今天我們重讀郭玉潔撰寫、刊載於《單讀 07》的文章《在花蓮聽楊牧講詩》,緬懷這位在文學與為人上同樣傑出的詩人。「當細雨掩去你浪人的歸路 / 你蒼白的吹簫人啊 / 山海寂寂,長江東流如昔",當年楊牧先生懷著深情寫下句句好詩,如今先生隨東流而去,我們願他安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 馬悅然欠誰一個道歉
    ,其實是很不準確的,應該直接譯成「black horse」,而「rush about」也應該尋求更切近原意的表達,否則就將莫言原詩的粗鄙風格遮蓋過去了。馬悅然實在太不了解中國的國情了,也實在太不了解莫言寫作此詩的「衷曲」了。明人唐順之在《與洪方洲郎中書》中說:「江湖衷曲亦無可披寫處,又恨不得對兄一披寫也。」看來,莫言的「江湖衷曲」只可對著中國人來「披寫」,而不可對著外國人來「披寫」,即便這個外國人是一個「漢學家」,即便他是為中國人爭來「諾獎」桂冠的馬悅然先生。
  • 臺灣國寶級詩人因病突逝享年80歲,最有可能拿諾貝爾獎
    3月13日,據臺灣媒體報導,著名詩人以及散文作家楊牧於2020年3月13日在臺北國泰醫院去世,享年80歲,他的去世震驚了整個文壇。據悉,楊牧近些年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呼吸系統與心臟都出現過問題,前幾天身體狀況惡化,被家人們緊急送往醫院,直接住進了加護病房,經過幾天搶救,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楊牧一直被認為臺灣最有可能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是臺灣文壇舉足輕重的人物,直接推動了文壇的發展。
  • 楊牧作品在大陸:遲來的授權出版
    楊牧楊牧作品在大陸的出版早在1982年,流沙河在《星星》詩刊的「臺灣詩人十二家」專欄中就介紹過楊牧。後來專欄文章結集成冊出版,就以《臺灣詩人十二家》為書名,1983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流沙河在書中引言說:「這裡的十二家,紀弦最老,其餘的脫穎於五十年代,現在也都該是老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