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冠金庸《倚天屠龍記》:沒有它,可能就沒有以後的「群俠傳」系列了

2021-02-15 遊戲研究社

《倚天屠龍記》是智冠金庸「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上世紀90年代獲得金庸版權的智冠,經過中看不中用的《笑傲江湖》,以及平淡無奇的《射鵰英雄傳》之後,迅速就召集人馬把這本原著改編成了遊戲,並趕在1994年推出。

(*若需要回顧智冠金庸三部曲的其餘文章,可發送關鍵詞「金庸」獲取推送)

 

然而本文不打算對這款遊戲進行吐槽,因為在筆者的眼中來看,這款遊戲的品質,以智冠金庸系列之前的表現來說,可說是相當不錯的了。

 

首先是智冠當時特別重視的片頭動畫,本作的動畫水準相當之高,氣氛和語音都值得稱讚,水平不在《笑傲江湖》之下。

 


 

遊戲的畫面在當時來看,已是相當驚豔,無論是地形,草木,乃至小動畫細節都很到位。

 

 

劇情值得稱讚,因為它居然是智冠金庸系列裡,首款做到了沒腰斬有結局的完整劇情!可惜這個完整也是相對而言,它把小說裡前面一大段張翠山,殷素素和金毛獅王的劇情全部掐掉了,一上來就是從張無忌中了玄冥神掌,去找張三丰真人治病開始。如果沒看過就會比較突兀,所以遊戲說明書裡還騰出幾頁描述了下前面的劇情。

 

遊戲節奏上也比較獨特,不看攻略按照正常的玩法,前半小時都遇不到一場戰鬥。不戰鬥的話幹嘛?自然是跟著童年的張無忌在蝴蝶谷各種解密做任務,而且不稍微動動腦筋,還不好進行。比如你得想法找到進蝴蝶谷的入口,按照遊戲裡的說法是找蝴蝶多的地方去,至於找到之後怎麼走進去,就得稍微花點功夫了。

 

 

還要給各路人物治疑難雜症。

 

 

治病需要根據藥方到處找素材,玩家得去掏蜂窩,偷魚叉,捕河魚。直到遇上朱元璋和尚和常遇春,才會開始遊戲裡的第一場戰鬥。

 

 

整個遊戲的進程基本都較忠實原著,就是大多都做了些刪節,過程不是太流暢,只能說是合格。比較可氣的還是難度問題,按照原著張無忌學了九陽真經之後,基本上已經難尋敵手。但在遊戲裡可不是如此,不僅戰鬥依然很難,有幾個迷宮還特別難走。比如那個火蟾地宮,到處都是陷阱,一不小心就得玩兒完。

 

開個寶箱能被電死。

 

 

路上不小心踩雷炸死。

 

 

呆著不動還會給小火苗燒死。

 

 

最後發現火蟾之後,還要動點腦筋才能走到它跟前,這部分如果腦洞不開大一點,很容易忽視了那個有關三昧真火的小線索,這個地方當年不知道卡死了多少人,如果沒有攻略提示的話,恐怕就會放棄了。

 

 

後面也是一場又一場的惡鬥,有光明頂獨鬥六大門派的熱血,也有單挑少林三老僧的艱辛,最終戰也是最難的一戰,那時候不是用主角張無忌了,而是要用已經眼瞎了的金毛獅王謝遜,去跟成昆單挑,且緊接著一場無忌挑三僧是連續大戰,如果沒有留下足夠的補藥,一不小心就會失敗重來。

 

最後是挑戰三老僧和鬥成昆二連戰,一不小心就得重來

 

儘管有卡關和戰鬥較難的問題存在,但整體來說還是品質不錯的遊戲。

 

覺得這個評價好像門檻過低的人,請好好想想,在《倚天屠龍記》之前,有個難到變態,隨時都能僕街的《笑傲江湖》,然手是個節奏慢悠悠,綜合素質低下的冒險遊戲《射鵰英雄傳》,就是這款遊戲之後,還有個莫名其妙的格鬥遊戲《金庸快打》來著……

 

請理解當年玩過這些遊戲的人們的感受吧。

 

要說槽點也不是沒有,看看遊戲的包裝封面,右上角那位帥哥是不是看著很像劉德華?

 華仔是你麼華仔?

 

拿出遊戲說明書,上面還有一套封面,看著是不是有濃鬱港漫風?

看著很馬榮成風,有趣的是後來智冠還真做了馬榮成的漫畫改編遊戲

 

智冠就這點不好,總想借東風玩擦邊球,比如他們之前的《三國演義》,封面看著就跟光榮的《三國志2》一模一樣。

 

 

也有一個可能是當時確實沒有好畫師,翻翻1990年代前半的智冠金庸遊戲,裡面的人設一個比一個醜,小說讀者看了傷心,沒看過小說的人辣眼睛。

 

不過這不是重點,《倚天屠龍記》在整個智冠遊戲史裡——注意是「整個」,不光是他家的金庸改編系列——做到了兩點不一樣的事情。

 

首先它是智冠金庸遊戲系列裡,唯一一款前後出了三作的遊戲。1994年這版是第一個,此後分別於2000年和2004年,推出了《新倚天屠龍記》和《真·倚天屠龍記》,由於94年這版基本做到了完整劇情,所以後面這兩作不算是補完性質的產品,為啥還要不停的出,理由不明。

 

要說進步的話,起碼原畫水平上去了

 

這兩款遊戲也充分發揚了智冠一貫的「光榮傳統」,能偷懶就偷懶。《新倚天屠龍記》用的是《鹿鼎記2》的引擎。劇情上新倚天不出意外的腰斬了,只到張無忌為明教解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之圍就結束了,這也算是智冠一直就有的毛病。

熟悉《倚天屠龍記》的朋友應該都會記得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的這一幕

有趣的是在遊戲大結局之後,屏幕上跳出了這樣一行字

「新倚天屠龍記的故事情節至此暫告於段落,只要有緣,相信續集也會很快與大家見面」。

然後按ESC退出後,遊戲還能存一個通關存檔,這分明是暗示玩家有續集能直接用這個檔接著玩啊,不過直到現在也沒人見過續集啥樣。

這一幕頗有當年王晶導演,李連杰、張敏主演的港片《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之風範,當時這部電影也是拍了一半,突然不明就裡地結束了,很多觀眾直到現在還以為有下半部。

電影永遠定格在了這個鏡頭

新倚天遊戲用上了真人演唱的歌曲,品質不錯,其中那個男女合唱的《蠱惑》尤其出色,這首主題曲的作曲者同時也是智冠的御用音樂製作人——蔡志展先生,更巧的是1994版的《倚天屠龍記》是他首次參與智冠遊戲的配樂。

有著「臺灣古風」之稱的蔡志展先生

此外,在遊戲配樂上,「新倚天」還沿用了許些《金庸群俠傳》裡的經典BGM,比如張無忌掉入的「崑崙仙境」配樂就和《金庸群俠傳》中的「崑崙仙境」是一樣的。

把這首《蠱惑》放上來給各位聽聽。

  

 

從遊戲性上來說《新倚天屠龍記》作為一款RPG來說並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但在幾年之後推出的《真倚天屠龍記》就有所不同了。

《真倚天屠龍記》直接變成了「暗黑like」的ARPG模式,原本你一招我一式的武俠世界變成了一張張地圖的刷刷刷。智冠看似非常貼心的給玩家設計了一套秘籍,玩家使用之後便會一直增加經驗升級,但遊戲中主角的升級並不能給你帶來碾壓地圖上小怪的快感,因為他們的等級是隨著主角等級而提升的。

這個戰鬥是不是有種「一刀999級」的感覺?

「真倚天」裡還有一套在當時RPG裡少有的「經脈系統」,玩家需要通過升級所獲得的點數打開任督二脈的每個穴道來學習新武功,這套系統和《武林群俠傳》裡的經脈圖可能算是不少玩家最早關於經脈穴位的啟蒙了吧。

當年玩的時候可沒少查攻略

說起本作裡的武功,就不得不吐槽一下遊戲技能設計者的「惡趣味」了,在原作中驚世駭俗的「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到了這裡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雞肋武功。

在吳啟華版的「倚天屠龍記」電視劇裡,乾坤大挪移是這樣的:

而在「真倚天」裡它卻成了一門加防禦和抗性的武功!

在2000年版《新倚天屠龍記》遊戲裡,九陽神功是這樣的:

而到了「真倚天」裡九陽神功卻被搞成了一個消耗藍回血的武功!玩到最後,你會深刻地體會到,到頭來性價比和實用性較高武功的反而是一開始學的武當長拳!

不過相比「新倚天」,「真倚天」在劇情完整度上倒是不錯,甚至比1994年這版還全,加上了被掐頭的張翠山部分劇情,就這方面來講,它還是三款倚天遊戲裡最完整的。

上面多扯了幾句00和04版兩部「倚天」遊戲,言歸正傳我們還是接著來說94版的《倚天屠龍記》。其實它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款遊戲裡有不少畫面素材都沿用了之前的《笑傲江湖》,比如血淋淋的屍體,還有戰鬥時的特效。

 

劇情裡還玩了把致敬,按照時代來說應該在後面的日月神教,光明正大地穿越在了遊戲裡。

 

胡青牛夫婦葬身之地,居然改成了日月神教的地宮

 

甚至東方不敗他(她?)老人家都有留言登場。

 

 

雖說元末的明教真實存在,小說裡張無忌還是明教教主,但能看到《笑傲江湖》裡的日月神教,還是能感受智冠有一脈相承的想法。

 

或者你說它就是懶得開發,廢料利用也行。

 

承上說完了,接著說啟下。看著《倚天屠龍記》的畫面有沒有很像《金庸群俠傳》的感覺?1996年智冠最成功的金庸改編遊戲,用的就是改進版的《倚天屠龍記》引擎,無論是視角,畫面風格,還是各類特效都是沿用了下來。

 

 

兩款遊戲的開發小組也有著緊密關聯。負責《倚天屠龍記》的工作室Young Guns、擔任企劃一職的就是後來領銜河洛工作室的徐昌隆。這是他首次擔當重要職位的智冠遊戲,此後他將帶領手下的開發人員,做出智冠金庸系列裡最好的遊戲《金庸群俠傳》,並開創出「群俠傳」系列,成為智冠旗下最賣座的招牌。

 

日後的風雲人物小蝦米徐昌隆

 

這次開發,可以看作是給了徐昌隆一個難得的練手機會,否則可能不會誕生廣受好評的《金庸群俠傳》,這大概才是1994年版《倚天屠龍記》最大的功勞。

相關焦點

  • 武俠小說泰鬥辭世 回憶金庸大俠陪你走過的遊戲江湖
    1995年《金庸群俠傳》 單機遊戲1995年年末,智冠推出了一款名為《金庸群俠傳》的遊戲,作為第一款開放式劇情的武俠RPG,在當時還是DOS遊戲統領天下的那個年代,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金庸群俠傳》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不過並非單機的《金庸群俠傳》,而是網絡化的《金庸群俠傳online》。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金庸武俠遊戲大盤點
    其實,在遊戲界,武俠類遊戲也是國產單機遊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基於金庸先生小說製作的國產武俠遊戲,謹此遙祭先生。一、《金庸群俠傳》說起金庸武俠遊戲,《金庸群俠傳》是一個繞不開的作品,雖然他不是最早發行的金庸武俠遊戲,但是在廣大玩家心中卻始終佔有著重要的地位。
  • 武俠遊戲的祖師——金庸先生
    ,獲得了金庸小說的遊戲版權,並接連推出了《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等多部武俠RPG。《金庸群俠傳》的自由度設計和對金庸作品的運用程度可謂臻入化境,它至今仍然是許多人心中的神作,還有無數同人作者根據它創造了許多優秀作品,例如《蒼龍逐日》、半瓶神仙醋系列的Flash小遊戲、《金庸群俠前傳》等等。
  • 《金庸群俠傳》明日公測 TVB明星吳啟華助力
    倚天不出,誰與爭峰!昔日明教「張無忌」飾演者吳啟華今日現身《金庸群俠傳》,時隔十九載,光明頂風雲再起,戰鬥一觸即發!11月20日,《金庸群俠傳》將迎來全平臺公測,吳啟華的加盟助陣,勢必重新喚起倚天屠龍熱血雄心!時隔十九年,最經典「張無忌」走出熒幕,瀟灑英姿再現江湖!曾在01版《倚天屠龍記》中飾演張無忌的明星吳啟華今日加入《金庸群俠傳》明星顧問團,與玩家相約光明頂比武論道。
  • 拋開浮華看內涵:再回首《金庸群俠傳》
    臺灣有兩大知名遊戲公司:「南智冠,北大宇」。智冠的河洛工作室做出了《金庸群俠傳》,而大宇公司做出了雙劍(《仙劍奇俠傳》和《軒轅劍》。在90年代,《仙劍奇俠傳》和《金庸群俠傳》並稱為兩大國產RPG經典。包括筆者在內,多少人曾為《仙劍》中李逍遙和林月如、趙靈兒的悽美愛情所感動?難怪有人說《仙劍》才是最好的國產RPG。
  • 2018年10月30日金庸逝世享年94歲 金庸小說改編的遊戲一覽
    ­  單機時代­  90 年代初,智冠公司跟金庸籤約,獲得了金庸小說的遊戲版權,並接連推出了《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等多部武俠 RPG。這些遊戲大多基於 DOS 機,品質粗糙,知名度也不太廣泛。
  • 「金庸群俠傳」原畫點數收藏卡鑑賞
    01專題介紹:系列簡稱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著作改編的經典遊戲 金庸群俠傳囊括了金庸筆下...
    ­  金庸群俠傳——"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1996 年,河洛工作室發行了一款以金庸筆下十四部小說改編的遊戲《金庸群俠傳》,這款武俠 RPG,給與了玩家極大的自由度­  這部作品獲得了玩家極高的評價,並且在後續推出了包括《金庸群俠傳》2、3、X 等作品,至今仍有大量玩家還在為全成就解鎖、完美通關等遊戲目標一遍遍重玩。
  • 在中國,武俠設定就等於金庸設定
    PC平臺單機遊戲《金庸群俠傳》       開發商:河洛工作室(後改名為東方演算)       發行商:智冠科技       發行年份:1996年       《金庸群俠傳》是一款角色扮演類遊戲,把金庸先生「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14部小說中一些膾炙人口的片段,如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
  • 《金庸群俠傳》手遊本月開測 經典單機IP回歸
    點擊上方藍字↑↑↑訂閱我們溫馨提示:下載文中的遊戲 請長按 該下載二維碼圖片選擇識別二維碼 如果沒有這個選項那就先點一下圖片 再點右上角的···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大俠用這十四部武俠巨作,創造出幾代人的武俠之夢,塑造了令後人難以逾越的武俠小說高峰。
  • 10款根據金庸同名小說改編的遊戲 武俠深入人心
    開發商:河洛工作室(後改名為東方演算) 發行商:智冠科技 發行年份:1996年 《金庸群俠傳》是一款角色扮演類遊戲,把金庸先生「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14部小說中一些膾炙人口的片段,如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冰火島、英雄大會等融合在一起,具有14個支線任務。
  • 河洛沒有倒,武俠沒有活
    一、《金庸群俠傳》(1996年)我們常說的「河洛三部曲」,打頭的、也是名聲最響亮的作品,就是這部《金庸群俠傳》。當時的河洛工作室,隸屬於智冠科技的旗下。被我們日後稱為小蝦米的徐昌隆,在連續主導完成了《笑傲江湖》與《倚天屠龍記》兩款作品的開發後,因為表現亮眼,所以獲得了足夠的自主權,成立了河洛工作室開始探索武俠題材遊戲的新方向。
  • 從《金庸群俠傳》到《俠客傳》《河洛傳》看武俠遊戲變遷史
    碼字不易拜託各位小哥哥小姐姐多多轉發、分享 郭叔說 喵″小霸王時代--河洛工作室的《金庸群俠傳》相信很多人接觸的第一款金庸武俠遊戲,是從紅白機/小霸王時代的《金庸群俠傳》開始的;也新增了深受廣大玩家喜愛的出生答題系統,可以根據回答獲取各種不同的屬性。大大增加了遊戲的自由度和可玩性。
  • 金庸武俠60年 陪伴8090後長大的10個經典電遊,哪款曾是你的菜?
    從1990年代起,金庸的小說就被頻繁改編為電子遊戲,類型有單機遊戲、網路遊戲、手機遊戲等等,足見金庸武俠的巨大影響力。 金庸和金庸武俠問世一甲子之際,我們整理了其中影響較大的10款遊戲,呈現給小夥伴們。
  • VOL.126--80後的遊戲回憶:《金庸群俠傳》
    臺灣有兩大知名遊戲公司:「南智冠,北大宇」。智冠的河洛工作室做出了《金庸群俠傳》,而大宇公司做出了雙劍(《仙劍奇俠傳》和《軒轅劍》。在90年代,《仙劍奇俠傳》和《金庸群俠傳》並稱為兩大國產RPG經典。  包括筆者在內,多少人曾為《仙劍》中李逍遙和林月如、趙靈兒的悽美愛情所感動?難怪有人說《仙劍》才是最好的國產RPG。
  • 【回憶殺】致敬金庸——經典RPG《金庸群俠傳》
    但金庸不是看電視或玩手機遊戲(當時年代也沒有),而是痴迷於讀書,整天泡在家裡的書堆裡看書,而且看得廢寢忘餐。學生時期,金庸在學校被開除過兩次。第一次是高中,他因通過文章諷刺訓導主任而被開除;第二次是大學,由於他看不慣校風,大膽直言遭遇人生第二次開除。
  • 金庸 . 《倚天屠龍記》沒有告訴我們的真相
    這個問題不可能有答案.今天我試圖將倚天四女和金庸四女做一個簡單的對比.不是索隱,更不是探密.只是藉此表達一些人生,感情的觀點.我想這也是金庸寫小說一個重要的目的.世界上的人和事都是各有不同的,然而背後的道理卻大同小異.
  • 連續霸榜免費榜首三天,暢銷TOP12,集結金庸三大IP的《新射鵰群俠傳》成暑期檔黑馬?
    金庸作為家喻戶曉的武俠小說泰鬥,筆下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雪山飛狐》等著名武俠小說,和衍生的影視劇,曾經是多少少年少女心神嚮往的快意江湖。近年來,國內也有諸多武俠優作問世,例如騰訊的《天涯明月刀》或網易的《逆水寒》,西山居的劍俠系列等,這些作品在「武俠」文化也有著屬於他們專屬的理解,但在遊戲玩法上都選擇了「武俠+MMO」模式。
  • 《金庸群俠傳》 | 國產遊戲的武俠江湖夢
    金庸先生一生創作了15部經典武俠小說,根據這些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電視劇超過100部以上,改編而成的遊戲也超過了30個。可以說是至今覆蓋面最廣、傳播度最高、讀者年齡跨度最大的武俠文學巨匠。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俠小說不止開篇了一個武俠新時代,還給國產遊戲打開了一個新世界。90年代初,智冠科技獲得了金庸武俠小說的遊戲改編版權,並開發了《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等多部RPG遊戲。
  • 群俠星推官全面集結 新射鵰群俠傳手遊今日iOS上線
    集《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大金庸武俠小說的《新射鵰群俠傳之鐵血丹心》(以下簡稱《新射鵰群俠傳》)今日正式上線AppStore!群俠星推官陣容亦全面亮相,最後一位曝光的是香港著名演員、熒幕硬漢陳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