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在大興區舊宮鎮一帶發現沿牆邊埋著一塊墓碑,後來得知這是林西厓的碑,沒想到上周再去探訪,卻沒找到。」日前向本報提起這事時,文物愛好者吳先生惋惜地說。北京晨報記者探訪時,輾轉在一破沙發下找到一石碑,將情況反映至大興區文物管理所。對方回應,查看後初步判斷,該碑正是四川布政使林 (音jùn,林西厓)碑。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研究員劉衛東稱,此碑填補了大興地區文史的空白。
目擊者 林西厓墓碑消失
據吳先生講,此碑最先是其他網友在大興區舊宮鎮南街南二條路南側發現。三年前,愛好文物的他專程趕去查看。「地方特別不好找,最後我在一個牆根兒處發現一塊石刻物,扒開土後看到是一塊碑。碑高兩米多,朝上的碑面中間刻了一行字,『皇清誥授通奉大夫四川布政使司布政使西厓林公誥封夫人姜夫人之墓』,碑額上用篆體刻著『恩留全蜀』四個字,碑身四周刻著十龍邊飾。可能以前經常有人從它上面踩過去,所以碑面上有不少劃痕。」吳先生稱,「後來回家查資料得知這碑可能屬於林西厓。遺憾的是,上周我再去尋找,發現碑已不見了……」昨天,北京晨報記者聯繫到另一位三年前曾與該碑「偶遇」的文物愛好者楊先生,據他回憶,「發現石刻後,我趕緊向附近一住戶借來鏟子、掃帚及水桶,幾人協力清洗後,才發現是塊墓碑。」
記者探訪 破沙發下找到墓碑
北京晨報記者前日拿著吳先生提供的照片前往現場探訪,幾經輾轉,才在當地一位居民的帶領下找到墓碑所在地。通過一條寬不足一米的狹長過道後可見一片墳墓,墳地四周是一排民居,但詢問附近多位居民,眾人均表示沒見過石碑。就在北京晨報記者準備放棄時,一正在附近撿拾垃圾的老人稱,不遠處的垃圾堆裡埋著一「墓碑」,她帶記者來到一丟棄在牆角的破沙發旁,在現場一居民的協助下,微抬起沙發,可隱約看到一雕刻石碑埋在下面。「看起來像刻著龍紋,但不知道是不是那座。」現場眾人推測道。
文管所 儘快處理加強看護
北京晨報記者就相關情況致電大興區文物管理所。昨天,文管所戢主任表示已前往現場核實,「我們把沙發抬起來看到,碑額露在外面,碑身大部分被土覆蓋。碑面文字與吳先生提供的照片相符,應該是林西厓墓碑。可能因為這碑一直埋在地下,周邊環境惡劣,當年巡查時沒發現。我們將會為碑備案。」戢主任稱,「因碑的寬度與體積較大,同時不能牽扯到一旁的墳頭,我們會爭取儘快運回來。若實在無法運出,也會按相關規定,協調當地政府加強看護。」戢主任表示,「該文物具有一定價值。據查詢相關資料,清代傑出詩人張問陶的嶽父林儁去世後與其夫人姜氏合葬在祖籍順天府的大興,『布政使司』應為清代正三品。」
另外,北京晨報記者將所拍照片發給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研究員劉衛東,對方稱目前沒查到此碑的相關記錄及資料。「我們一直在與大興區文化委員會聯繫做相關石刻展覽及書籍研究考證,此碑重現對於補證林西厓家族歷史背景有利,也填補了大興地區文史的空白。」
■連結
林西厓其人
林儁,字西厓,江蘇人,順天大興籍。清代大詩人張船山嶽父,乾隆二十五年(1760)舉人。二十六年(1761)入川。林西厓其人青史留名,其本身任上,清正廉潔、勤政愛民,還是清代一位詩人,與諸多清代蜀中詩人均相唱和。在廓爾喀侵藏期間,奉命轉調糧草,立下汗馬功勞。可謂清代四川歷史中一位名人。其女、其婿更乃蜀中奇才,女兒林佩環,為清代女詩人,其婿張船山(張問陶),更以清蜀中第一詩人而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