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老中醫》於2019年02月21日起在央視一套開播了,據悉每周一至周五20點更新,一天更新兩集《老中醫》。一經開播就引起網友的熱議:沒想到一開頭就這麼有意思!還以為會是央視正劇的套路,結果竟然是醫療事故案件。
先來看看故事梗概吧,《老中醫》以1927年—1946年間的上海為背景,講述江蘇常州孟河醫派傳人翁泉海闖蕩上海灘,傾盡一生致力於中醫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故事。一個醫派以及數位醫者在大上海成名立足的風雲往事,而旁門左道怪病奇案貫穿始終,劇情懸念引人入勝,也讓劇集在內容上表現出豐滿質感,一紙藥方,一場事關生死的診斷,讓觀眾因此踏入中醫這個熟悉但卻又無比陌生的行業大門,一窺其博大精深的肌理,而中醫顧問團隊的把關校正,也在浩蕩風雲裡,最大限度地還原中醫這門科學的本來面目。
再來看看這劇有哪些看點,首先這部劇有著歷史風起雲湧的滄浪之感,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又講究仁心與傳承,如何拍攝好除了有專業團隊外,還得有參考。其次該劇走出行業劇的拘礙,將國人在傳統醫者文化滋養下,表現出一種堅韌不拔、寬厚仁愛、不畏強權的民族精神特質。再次一草一木皆入藥,對中醫有獨特的情懷,也是此劇需要詮釋的一部分。劇中人物更體現出中醫者多有悲天憫人治病救人之心。
最後感謝這個劇,把中醫搬上螢屏,讓這種傳承能夠延續,使得我們更能體會中醫的講究與細緻,而劇中又以家國情懷與之結合,傳承了民族精神引人入勝。
顧名思義當然離不開對中醫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當然從該劇的熱播中也可以解讀出很多,下面我就具體的分析下:
第一,正如電視劇宣傳海報上所寫的「傳國粹,守本心」一樣,中醫有著自己嚴密的理論體系,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的代表,該劇放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也說明了它的舉足輕重,因為良好的口碑又改檔一周七天播出,這充分說明了國家層面對於文化的重視,因為文化本身就是當下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於中國文化、中醫文化走向世界都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二,好演員的春天要來了,相信很多然都聽說《老中醫》中翟天臨的戲份被刪,這也說明國家對於品德有失的演員是有著嚴厲的措施的。我們看到該劇中有陳寶國、馮遠徵、倪大紅、許晴等實力派演員的加盟,流量演員在該劇中幾乎看不到,這也絲毫沒有影響到收視率,反而是口碑和評價都非常高,這充分說明演技好、品格好的演員是有著巨大發展空間的,這對於影視行業的良性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試想一部劇的投資如果都被演員拿走,留給拍攝和製作的資金寥寥無幾,這部劇的品質該如何保證?
第三,《老中醫》是一部反映時代,貼近群眾的作品,它講述了常州孟河醫派傳人翁泉海闖蕩上海灘的故事,時間跨越1925年到1945年,折射了這20年間的上海風貌。本劇製作精良,拍攝、構圖、配音方面都有著電影感,這也體現了導演毛衛平的功力,能夠熱播也是可想而知。這也給其他導演提了醒,劇本一定要貼近生活、紮根群眾,堅持現實主義、與主流價值觀契合等創作理念,否則自己拍出的作品觀眾不愛看,在拍攝和製作中也應該十分用心。
總的來說,《老中醫》的熱度這一段時間裡會只增不減,電視劇故事本身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內容值得解讀,就不在此贅述,希望未來中醫文化可以真正走向世界,博大精深的中華的文化可以走向世界。
《老中醫》講述的是以上海為背景,孟河派傳人翁泉海來到上海治病救人的故事。在上海這個地方翁全海初出茅廬,通過自己精湛的醫術。也贏得了很多的讚譽和名聲。可是治病救人也會攤上醫療事故。《老中醫》第一集就以一個中藥醫理相生相剋的道理給大家講述了是藥三分毒的道理。吃著一種藥就不可以再服用其它藥的道理。就是患者沒有禁忌醫生的囑託才命立刻歸西的事情。為我們觀眾拉開了序幕。
就是這場官司也把這部劇的另一個主角趙閔堂介紹了出來。他在上海也是頗有名聲。中醫西醫都可以。也算是上海的名醫了。可是他為人喜歡投機取巧喜歡鑽研小道。比如神龜探病就是他為了博取眼球贏得翁泉海才出的主意。
劇中有一個女子有死胎在腹中可是仍不落胎。趙閔堂沒有想到辦法,而是讓翁泉海成功的治癒了。所以趙閔堂心中十分嫉妒翁泉海。他們之間發生了很多故事。都是圍繞著醫理和醫學來給我們講述了中醫的高深莫測和博大精深。
雖然翁泉海和趙閔堂矛盾很大。可是隨著日本人的出現。讓兩個人有了相生相惜之感。最後兩人也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翁泉海是一個醫痴。他在牢中也給牢友看病。在飯館給吃飯的人看病。可以說他把給人看病當成了愛好和樂趣。這樣的人是最成功的。
引航說
▲長按二維碼即可識別、關注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