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西方世界家喻戶曉的故事,哈珀·李(Harper Lee)的著作《殺死一隻知更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啟示。
關於教養,關於勇敢,關於平等,關於偏見,關於法律,關於家庭教育,等等等等,蘊含了眾多我們修身、育兒中想要獲取的優秀品質,入選「塑造美國的88本書」可謂實至名歸。
鄙人不才,願意和大家分享並探討閱讀此書過程中獲得的種種感動,在進入正文之前,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以下幾個問題:
1、什麼是公平,如何達到?
2、什麼是真正的教養?
3、什麼是真正的勇敢?
4、優秀的家庭教育該如何做到?
5、對一個人的評價應該基於什麼?
00 故事大概
本書從一個8歲左右小女孩斯庫特(Scout)的視角,給我們展示了阿拉巴馬州一個小鎮梅科姆發生的幾件事,其中最震撼的故事是來自於小女孩的父親,阿迪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
阿迪克斯是一名白人律師,他不顧世俗的偏見,毅然幫助被誣陷的黑人湯姆·魯濱遜(Tom Robinson)辯護。
雖然事實清晰,證據確鑿,卻由於白人對黑人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導致無辜善良的湯姆沒能贏得審判,最終死於亂槍之下。
雖然阿迪克斯和湯姆沒有贏得訴訟,但卻在小鎮的人們心裡產生了影響,相信各位讀者在看完這個片段之後也和我一樣頗受觸動,不得不思考那個人類社會中重要的問題:什麼是公平?
01 公平
公平,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公即是公共,平就是平等,這是法律所追求的基本價值之一,每個個體都應該被平等地對待。
「人人生而平等」,這句話寫在美國的《獨立宣言》中第二段段首,但直到故事發生的1930年代,並沒有實現。
善良的黑人青年湯姆,出於好意幫助白人女子馬耶拉·尤厄爾(Mayella Violet Ewell),而馬耶拉心血來潮對湯姆動手動腳,不料被父親鮑勃(Bob)撞見,父女二人在衝突之後覺得名譽受辱,遂一致決定將髒水潑在湯姆身上,誣告他強姦馬耶拉,詬誶謠諑,甚至連能拿得上檯面的證據都沒有。
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白人對黑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愚昧、貧窮、犯罪,所以很多人聽到這個案件第一反應就是湯姆有罪。
甚至於為湯姆辯護的阿迪克斯,都被人們打上了「喜歡黑鬼」的標籤,導致斯庫特和哥哥傑姆(Jem)也被牽連,遭受了不少不公正的對待。
從書中的辯護過程來看,我們很清楚地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明明沒有做錯什麼,各種證據都指向了湯姆的清白,但是陪審團在少有的「長時間拖延」之後,依然判定湯姆有罪。
作者通過書中孩子們的口中表達了強烈的憤慨,傑姆看起來比被告更難受,他臉上淌下了一道道憤怒的淚水,一路上反反覆覆地嘟囔:「這不公平」。
另一個小夥伴迪爾·哈裡斯(Dill Harris)更是表示長大後要去做一個小丑,「我對這世上的人除了大笑沒什麼可做的,乾脆我就加入馬戲團,笑他個痛快」。
直到今天,通過黑人弗洛伊德的死引發的全球抗議活動,我們看到,平等仍然沒有實現。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之內,也無法真正實現。為什麼呢?
喬治奧威爾在《動物莊園》中寫道,動物莊園裡的法律是「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
處於優勢地位的種群,幾乎不可能主動放棄這種優勢,所以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劣勢群體付出了血肉的代價,來爭取這種權利,促使社會的制度向著「公平」的方向不斷調整。
人類社會對公平的追求,是一個推著巨石上山的過程,一旦疏忽,很容易產生倒退。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此次事件在全球各地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比疫情產生的影響更大。
因為如果你也處於這樣一個弱勢群體的地位,面對這樣的不公平的待遇,這種壓迫感和無力感是令人絕望的,正如書中斯庫特的感受:「空氣都凝固了,有種窒息感」。
所幸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阿迪克斯這樣的人,為了弱勢群體被公平對待,進行著不懈的努力,讓他們的生存環境不至於那麼糟心。
沒有一個階層能夠保證自己永遠處於優勢,追求公平其實是最大程度保證了後代能避免這種「窒息感」,這也是部分精英階層堅定地為之奮鬥的原因。
除了這個原因,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我認為是有的,這涉及到教養。
02 教養
教養的故事我想提的是書中的黑人女傭卡普尼亞(Calpurnia),我們知道阿迪克斯是很有教養的,他一向以身作則,但書中對我產生觸動的還有卡普尼亞,這個黑人女傭體現的教養遠勝於小鎮的部分白人,這又是一個反差。
在斯庫特當著坎寧安(Cunningham)的面指出他把所有糖漿都倒在盤中時,卡普尼亞把她帶到了廚房,對她說:
不管他是誰,只要和你一起踏進這家門,他就是你的客人。別再讓我逮到你對人家說三道四,好像你有多高貴似的!你們家人也許比坎寧安家的人要好,可是你這樣羞辱人家,就是一錢不值!如果你不能在餐桌上好好表現,你就只能坐在廚房裡吃飯。
卡普尼亞通過實際行動教育孩子們要懂得尊重他人,同時也劃定了行為的底線,讓孩子始終能夠存有一顆敬畏之心。
後來,卡普尼亞帶兩個孩子去黑人的「首購教堂」,也是用一致的行為反擊說話陰陽怪氣的黑人盧拉的。
類似的言論我們聽到阿迪克斯也給孩子們說過:
等你再長大一些,你會發現每天都有白人欺負黑人的事情發生,不過我要告訴你一句話,你一定要牢牢記住——一個白人只要對黑人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不管他是什麼人,不管他多麼富有,也不管他出身多麼高貴,這個白人就是人渣!
他明明是一個神槍手,卻從未在孩子面前提起過曾經的本事,直到瘋狗出現,才不得不為了鎮上的安全重操絕技。
從他的身上,傑姆懂得了「任何思維正常的人都不會恃才傲物」,並為他的父親感到自豪:「阿迪克斯是個紳士,和我一樣!」
這種言傳身教的力量令我感到震撼。
03 家庭教育
本書的第三個主題,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家庭教育,阿迪克斯給我們展示的可謂是典範:他怎麼要求孩子,就怎麼要求自己。
因為阿迪克斯幫黑人湯姆打官司,斯庫特和傑姆在學校受了同學的嘲笑,當她跟阿迪克斯說一定要教訓他們一頓時,阿迪克斯笑著說:「不要打架,斯庫特。明天你經過他們時,昂起頭,迎過去,做個紳士。」
在書中的後段,我們也看到阿迪克斯用行動給孩子們做了表率:幫黑人辯護的案件結束後,鮑勃·尤厄爾一次在路口朝阿迪克斯臉上吐口水,他只是淡定的用手絹擦乾淨,後回家跟孩子們解釋道:
人受到打擊總得回敬一下吧,尤厄爾先生這類人尤其如此,如果能讓馬耶拉·尤厄爾免遭一頓毒打,我承受這種侮辱也心甘情願。他總得找人出口氣,我寧願他發洩的對象是我,而不是他那一屋子孩子。你能理解嗎?
最令人動容的部分,來自於他解釋為何要冒著幾乎必敗的可能性去替黑人湯姆辯護,他說:
如果我不這麼做,在鎮上就抬不起頭來,就無法在議會代表這個縣,甚至都沒有資格教導你和傑姆如何做人。
他還說:
「總不能因為過去這一百年我們一敗塗地,就放棄爭取勝利吧。」
在這種言傳身教中,我們看到兩個孩子,斯庫特和傑姆,也成長為正直、善良、溫暖的人。
04 勇敢
勇敢的故事來自壞脾氣的老太太杜博斯(Mrs. Dubose),她為人陰鬱,說話惡毒,對芬奇一家極盡諷刺侮辱,以至於讓傑姆這個「小紳士」都喪失了理智。
傑姆把老太太家的山茶花枝頭全都打斷,也為此攤上了為杜博斯太太讀書一個多月的「懲罰」。
從後文中我們知道,老太太的脾氣是個人原因造成的,但她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女士。
她因為生病而必須靠嗎啡止痛,並因此上癮,但她卻不肯讓餘生依賴嗎啡過活,她要靠自己羸弱的病體對抗毒癮,最終戰勝了它,死得無牽無掛。
從阿迪克斯的口中,我們知道了她的勇敢,一種真正的勇敢:
"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
阿迪克斯為無辜的黑人辯護,在那個年代何嘗又不是真正的勇敢呢?勇士惜勇士,我想就是這個道理吧。
從這個片段中,我們也意識到了,「永遠不能輕易評估一個人,直到你真正了解他」。
05 對人的評價
不能輕易對人進行評價,這就引出了「怪人」布·拉德利(Boo Radley)的故事,他因為精神方面的原因,不願意與人交往,這在梅科姆鎮是一種「不可原諒」的怪癖,所以人們對他做出了種種不好的猜測。
有人說他是一個惡毒的幽靈,還給他編造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跡」:
他們說他在夜裡偷看人家的窗戶,說在寒流中凍僵的杜鵑花,肯定是他向花上吹氣的結果,任何暗中發生在梅科姆的小罪行都和他有關,甚至他院子裡的核桃都是有毒的。
而本書故事中的主線,就是圍繞著這個謎題展開的,這裡我想賣個關子,由大家自己去發現這個秘密。
正如書中的杜博斯太太、湯姆·魯濱遜、坎寧安先生一樣,怪人拉德利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
06 思考
最後,我們再來討論這本書的題目,為什麼叫做「殺死一隻知更鳥」。
知更鳥是一種小型鳴禽,有著動聽的歌喉,它除了給人們盡情歌唱外,「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裡種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
在書中藉由阿迪克斯之口提到:殺死這樣的鳥是一種犯罪。
不難看出,知更鳥是一種隱喻,書中的湯姆·魯濱遜是一隻知更鳥,怪人拉德利也是一隻知更鳥。
善良的湯姆最終被偏見「殺死」了,書中最後警長和阿迪克斯一致決定保護另外一隻。
故事在這種含有溫情和希望的氛圍中落下帷幕,但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卻很廣闊:
如果是你,會如何選擇?當「獵槍」在手,你會選擇「殺死」一隻「知更鳥」嗎?
在我們的叢林社會中,身邊其實也充滿了「知更鳥」:為了家長的焦慮而在恐懼和痛苦中成長的孩子,每個組織中都會被人挑中隨意捏的「軟柿子」,為兒女辛苦一生卻老無所依的老年人,善意助人卻被訛上的年輕人,等等。
手握「獵槍」的人,在開槍前,能不能有那麼一絲猶豫:不能讓老實人吃虧,不要讓好人心寒。
07 尾聲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網友的評價,《殺死一隻知更鳥》是讓他越看越遺憾的書,因為他遺憾沒有早一些看到。這其實也是我的心聲。
正如那句諺語所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我建議還沒有閱讀過這本書的朋友們儘早找一本來看,這是一本非常適合親子一起閱讀的佳作。
之前文字版的小說可能太小的孩子看不懂,現在除了文字版之外,上海文藝出版社引進了圖像版的小說,把孩子能夠閱讀本書的時間提前到了7-8歲。
圖畫部分由英國青年畫家弗雷德·福德姆(Fred Fordham)完成,畫家為了完美呈現書中故事情節,專程前往作者哈珀·李的家鄉門羅維爾住下來觀察,為我們呈現出了美國南方小鎮儘可能真實的原貌。
一本誠意之作,一個令人感動而溫暖的故事,會是你和孩子這個夏天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