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隻知更鳥》:願你克服偏見,願你一往無前

2021-01-09 上官文露讀書會

《殺死一隻知更鳥》

一本飽富盛名的小說

關於人性最幽深的束縛和偏見

美國女作家哈珀·李一生唯一的長篇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書已經賣出三千萬本,被翻譯為40多種語言,早已成為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而在這部小說的盛名之下,她一直隱居在家鄉阿拉巴馬的小鎮上,拒絕各種採訪,過著平靜的生活。有人問她為什麼不在盛名之下接著寫作,她回答:「有過這樣一次,還有什麼可寫的?」

那這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能夠影響美國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同時又能夠容納一個傑出作家全部的人生感受呢?而這也的確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書,關於我們該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也關於我們如何去看待這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小說裡有這麼一句話,是小說裡的父親對年幼的兒女說的:「你們可以把所有的藍背桎鳥都打下來,但記住,打死反舌鳥是一種罪惡。因為反舌鳥除了唱歌供人們欣賞外,不幹別的事情。」這聽上去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做起來,卻太難。這個世界上總是充斥著種種的偏見,無論在怎樣的時代裡,總有人把愚昧當成道德,把偏見當做真理,人們固守著自己舒適區的位置,拒絕去理解他人,寧願去隔離和妖魔化那些處於弱勢的人。而《殺死一隻知更鳥》告訴我們的,其實就是該如何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狹隘,學會去接納和理解,因為只有超越了各自立場的束縛,站在生命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每一個個體,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豐富和美麗。

圖片/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

那我們就走進這個故事。這本書是從一個小女孩斯各特的視角出發的,她和她的哥哥傑姆正處於成長期,對這個世界有強的獵奇心,各種各樣古怪的鄰居們,引起了他們強烈的好奇。而他們的父親芬奇,是一位律師,當時的美國南方,種族歧視還很嚴重,但芬奇卻選擇了為一個被指控強姦白人女性的黑人辯護,這在那個封閉的小鎮掀起了巨大的波瀾,而斯各特兄妹的成長,也在這場辯護中,悄然發生著變化。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因為各自環境的束縛,而對他人存在著一些偏見。而孩童的魅力就在於,他們的偏見是不帶有利益的權衡的,所以他們的偏見裡有無知,但卻沒有大人們的固執。他們也更希望去理解那些看似古怪的人和事物,他們到底是什麼?跟隨著傑姆和斯各特兄妹成長裡的那些惡作劇,迷茫還有爭吵,我們仿佛也跟著他們,慢慢揭開真實世界的面紗。

種族歧視

白人為黑人辯護

斯各特家附近有一家奇怪的鄰居拉德利家,裡面住著一個怪人,從來都沒有露過面,甚至25年都沒有從房間裡走出來過。周圍的人們都把他描述得窮兇惡極,變成了人們從未見過,但卻妖魔化的存在。處於成長期的斯各特和傑姆,還有他們的小夥伴迪兒對這個怪人充滿了好奇,也夾雜著一些興奮的敵對。他們會經常走到怪人家附近,想要看清楚裡面到底是什麼人,他們也會惡作劇地爬進怪人的房間,最後卻也總是驚慌失措地逃出來。但奇怪的是,雖然怪人從沒露過面,但斯各特和傑姆卻總能在放學路過他家旁邊的時候,在樹洞裡發現一些小禮物,很顯然,是怪人送給他們的。就這樣,兄妹倆和怪人保持著奇怪又微妙的關係。這也構成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最初印象,有很多奇怪的地方,所以也有很多的偏見,但這偏見裡卻也蘊藏著很多種的可能。而真相,永遠是從偏見到理解的一個過程,它永遠在某個角落裡等著你,出來嚇你一跳,讓你驚喜或痛苦,推翻之前對於世界的概念,這是思想的力量。

而這一課,是他們的父親芬奇給他們上的。芬奇因為接手了拿起黑人強姦白人女性的案子,並為黑人辯護,而激起了小鎮上的人普遍的不滿,斯各特和傑姆也在社區和學校裡受到了敵對。斯各特本能去反擊那些侮辱她爸爸的人,但她也不理解,爸爸為什麼要做這樣不討好的時期,我們來看她和父親芬奇的一段對話。

書中原文:

「阿迪克斯,」一天晚上我問,「什麼叫為黑鬼幫腔?」

阿迪克斯臉色陰沉。「有誰這佯說你嗎?」

「沒有,爸爸,杜博斯太太這樣說你。這是她每天下午的開場白。去年聖誕節弗朗西斯這樣說我,那是我第一次聽到。」

「你是為這個揍他嗎?」阿迪克斯問。

「是的,爸爸……」

「那為什麼還問我這是什麼意思?」

我對阿迪克斯解釋說,把我惹火的與其說是他說話的內容,不如說是他說話的神態。「好象他在說我們很下賤似的。」

「斯各特,」阿迪克斯說,「說人家為黑鬼幫腔和說人家下賤一樣,是一種毫無意義的話。這是很難解釋的。沒有知識的、下賤的人,認為有人站在黑人一邊反對他們時,就這樣說。他們要找一個粗鄙的、難聽的說法來污衊某人時,這種說法就是指我們這種人。」

「你並不真的喜歡黑人,是嗎?」

「我當然真的喜歡。我盡最大的努力愛每一個人……我有時處境不利……孩子,被人加上有人認為是很難聽的稱號並不是侮辱。這隻說明那個人太可憐了,對你並無損害。」

當整個世界都說你是錯的

你仍然要有自己的標準

芬奇是一個很有魅力的父親,他對孩子們的教導,不是單單口頭上告訴他們善良和正義,而是引導他們去認識這個世界的複雜之處。當他們被周圍的人敵對,芬奇教給孩子的,不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不是隱忍克制、忍氣吞聲,而是試圖讓他們去理解敵對產生的原因,並且學會辨別是非。這是一種中庸、克制、理性的人格,當整個世界都說你是錯的,你仍然有自己的標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在這世界上,一切恣意的謾罵和敵對,其實都代表著一種心虛,他們只是藉助某種話語權虛張聲勢,因為沒底氣,反而表面上顯得愈發強勢。而芬奇做出的為黑人辯護的選擇,卻是真正地發自內心的。他有底氣,所以才不慌不忙,手握真理的人,往往表現得平靜而克制。

在這場庭審裡,黑人青年湯姆·魯濱遜被誣陷強姦了白人女孩梅耶拉·尤厄爾。在當時的美國南方,白人普遍對黑人存在偏見,一個白人女孩被黑人強姦的新聞一傳出去,所有人都篤定地認為一定是黑人的錯。只有芬奇願意去放下所有的偏見,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在芬奇的引導和支持之下,湯姆說出了事情的真相。尤厄爾一家是小鎮上最貧窮的白人家庭,在整個小鎮裡都格格不入,不與任何人來往,他們唯一的優勢就是自己是白人。尤厄爾家有七個孩子,而梅耶拉是其中最大的姐姐,所以要承擔起照顧整個家庭的責任。長久的封閉和重擔讓她變得萬分壓抑,一次偶然,湯姆路過門口,和她簡單攀談了幾句,梅耶拉請他進來幫忙,實際上卻只是想讓湯姆親親她,她已經太久沒有作為一個真正的女人而活了。只是在梅耶拉引誘湯姆的時候,尤厄爾先生恰好回來了,看到了這一幕,於是他就污衊湯姆強姦了梅耶拉,把他告上了法庭。事情的真相就是這樣,撥開表面上的種族歧視和案件紛爭,其實我們看到的,只是普通人千瘡百孔的生活,這一點,無論是對於白人還是黑人,都是公平的。我們來看從斯各特的角度出發,看到的梅耶拉。

圖片/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

書中原文:

湯姆.魯賓遜提供證詞時,我突然感到,梅耶拉.尤厄爾一定是世界上最感寂寞的人,比二十五年未出房門的布.拉德利還要感到寂寞些。芬奇問她有沒有朋友時,她開始仿佛不懂他問的是什麼,後來又以為他在奚落她。我想,她一定很不快樂,就象傑姆說的那混血兒一樣:白人不想與她打交道,因為她與豬玀一般的人住在一起。黑人不敢與她打交道,因為她是白人。她不能象多爾佛斯.雷蒙德先生——一個喜歡與黑人交往的人那樣生活,因為她既不擁有一條河岸的家產,也不是出身於名門望族。談到尤厄爾家時,人們不屑於捉及他們家的生活方式。梅科姆鎮給他們家提供福利費以及其他的幫助,聖誕節時還用籃子給他們送食品。可能只有湯姆.魯賓遜一個人對梅耶拉小姐彬彬有禮。但是,她說他欺侮她,她站起來看著他時,好象是看著腳下的一堆塵土。

人世就是這樣滿目瘡痍

而大多數人們卻選擇自欺欺人

人們不願去承認生活的真相,更不願去看見和理解別人的難處。大家似乎都習慣於對傷害自己的偏見和規則視而不見,卻轉而去把傷害施加在那些比自己還處於劣勢的人。這樣的鄙視鏈帶來暫時的安全感,但只要鄙視鏈存在,這個社會就註定無法給人們帶來一種真正的安定。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連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麼,但卻總是陷入惶惶不可終日的焦慮中,難以自拔。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方法,其實就是要試圖讓每個人都從自己的小圈子裡稍微走出來一些,嘗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刷新人們對於人和事的認知。這樣當你理解了,你就會發現,這世界上,其實根本就不存在純粹的壞人。這是克服偏見唯一的方法,但實際上,它太難太難。大部分人越是狹隘,就越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狹隘。但是,總有一些人得站出來,告訴大家什麼是真相,別讓大家稀裡糊塗地就真的相信了自己給自己編織的謊言。站出來的人必然會遭到敵對,但是,要想改變一些東西,總是要付出代價的。但是,真正的思想者最終一定會引領時代的潮流。我們來看在法庭上,芬奇最後的總結陳詞,充滿了一種人道和智慧的力量。

圖片/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

書中原文:

諸位都知道這個道理:有的黑人說謊,有的黑人道德敗壞,有的黑人在女人面前——不管是在黑種女人還是在白種女人面前——不規矩。但是,這個道理可以應用於整個人類,而不僅僅限於某一特定的人種。我敢保證,在這個法庭上,沒有誰沒有撒過謊,沒有誰沒有做過不道德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男人不曾帶著肉慾瞧過女人。

託馬斯61傑佛遜說過:所有的人生而平等。……目前,在公元一九三五年的今天有這麼一種趨勢,那就是有些人不看具體情況,各取所需,斷章取義,濫用這句名言。據我所知,最荒謬的例子是,那些經營公共教育的人,讓愚鈍、懶惰的孩子與聰明勤奮的孩子一道升學,其理由是,所有的人生而平等。教育家會嚴肅地告訴你,後進的孩子會因自卑而備受折磨。我們知道,有的人比別的人聰明,有的人有更多的機會,因此運氣好一些,有的男人比別的男人會賺錢,有的女人比別的女人會做蛋糕,一言以蔽之,有的人的天賦是大多數正常的人所望塵莫及的。在這個意義上,不是所有的人都生而平等,儘管有人想要我們這樣去理解這句名言。

但是,在這個國度裡,有一個方面,所有的人都生而平等。有一個人類機構能夠使一個窮漢與洛克菲勒平等;一個笨蛋與愛因斯坦平等;一個愚昧無知的人與任何一個大學校長平等。這個人類機構是什麼?先生們,它就是法庭。它可以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最高法庭,可以是最卑微的兼理一般事務的地方法庭。……我們的法庭有它的過錯——實際上任何人類機構都不可能盡善盡美;但是,在這個國土上,我們的法庭是推崇人類平等的偉大的機構,在我們的法庭上,所有的人生而平等。

圖片/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

芬奇的這段慷慨陳詞,彰顯了法律應有的人道和公正。在這世界上,從來都不存在絕對的平等,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不同的人,帶來的只會是虛偽和壓迫。但我們仍然要高呼平等,追求平等,我們所說的平等,是指每一個個體,每一個生命,都能夠被平等地尊重,都有尋求理解的權利,每個人的立場,都可以不再排外,而是包含著接納和包容。這當然是芬奇在追求的東西,也是他試圖教給自己孩子的東西。但現實的頑固遠遠超出人的想像,儘管現場大多數觀眾都覺得芬奇會獲勝,但結果,法庭最後仍然判定湯姆有罪,隨後,湯姆因企圖逃跑而被殺死,這場關於正義和善良的抗爭,終於還是敗下陣來。

但就像芬奇曾經對孩子們說的一句話,「真正的勇敢是,在行動之前就知道要失敗,但還是要行動,不管怎樣,要進行到底。你往往失敗,但有時候你也能取得勝利。」失敗不能成為不去行動的原因,失敗也並不意味著芬奇所做的努力都沒有意義。這場庭審已經在整個小鎮引起了討論,最起碼,人們開始去直面這個早已存在的問題了。

當芬奇作為一個失敗者準備離開的時候,法院裡後三排的黑人全體起立,在斯各特旁邊的一位黑人對她說了一句話:「斯科特小姐,請起立。你的父親要經過這裡了。」就是這簡單的一句話,甚至比最後的結果要重要得多。某些改變,就這樣悄悄地發生了。

願你喜歡怪人

因為他也許會變成天使

但這件事也給芬奇一家拉來了不少極端分子的仇恨,尤厄爾先生對芬奇懷恨在心,芬奇差一點遭遇攻擊,而斯各特和傑姆,也在一天夜裡,從學校回家的路上,遭遇了尤厄爾的襲擊,傑姆被打暈在地上。而這時候,突然在黑暗裡竄出了一個人影,把尤厄爾打倒在地。大家有猜到這個幫助斯各特和傑姆的黑影是誰嗎?他就是那個25年沒出過家門的怪人布.亞瑟.拉德利,這個被鄰居們視為洪水猛獸的怪人,這個與孩子玩著捉迷藏遊戲的怪人,在最緊急的關頭,挺深而出,救回了兩個孩子的性命。人性所能達到的力量,往往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傑姆安然無恙之後,斯各特送亞瑟回家,這段短短的路程,卻仿佛一下子讓斯各特成長了許多。

圖片/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

書中原文:

我帶著他來到前廊,他不自在的步子停了下來,卻仍然握著我的手,沒有一點想放開的意思。

「送我回家好嗎?」

他聲音很低,象一個害怕黑暗的小孩的聲音。

我伸腿踏在第一級臺階上,但又停住了。我想領他穿過我們的房子,可決不想送他回家。

「亞瑟先生,您把胳膊彎一點兒吧,這樣對了。」

我的平挽住他的胳膊。

他不得不稍微彎下身子將就著我。要是史蒂芬尼.克勞福德小姐在她樓上的窗子裡張望的話,一定會看見亞瑟.拉德利在人行道上護送著我,正象別的大人也會這樣做一樣。

我們來到拐角處的路燈底下。不知道有多少回,迪爾站在這兒抱著那粗大的電桿,杲呆地張望著、等待著、希冀著。也不知道有多少回我和傑姆打這兒經過。但是進拉德利家的大門,這還是平生第二次。我和布登上臺階,來到他家的走廊上。他伸手摸到了門上的把手,然後輕輕放開我的手,打開門,走了進去,把門關上了。打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見過他。

圖片/Alain Laboile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困境,所以每個人都必然會有某種偏執,或者缺點。但我們倡導的,不是去改掉這些缺點,而是試圖讓大部分人,都學會去尊重每個人的弱點,而不是把它妖魔化,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多元而豐富,請相信,你永遠都擁有改變這個世界的力量,問題就在於你敢不敢相信,敢不敢去做。

《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故事就到這裡了,故事的結尾處,斯各特站在拉德利家的門口,看著自己的家,她仿佛獲得了一種新的視角,仿佛是從布.拉德利的角度,去打量對面生活的一個父親和兩個兒女的生活。這樣一來,自己和別人的邊界仿佛就打通了,斯各特看到了布.拉德利眼中的世界,一切都變得溫柔起來。我們來看。

圖片/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

書中原文:

白天……啊,我心想,黑夜快要消失了,現在是白天,附近的地方好不熱鬧。史蒂芬尼小姐橫過街道,把最新消息告訴雷切爾小姐。莫迪小姐俯身向著她的杜鵑花。夏天一到,兩個孩子在人行道上蹦蹦跳跳地朝遠處來的一個犬人跑去。那人向他們揮手,他們爭先『恐後地向他跑去。

仍然是夏天,孩子們聚集在一塊兒。一個男孩在人行道上慢吞吞地走著,身後拖著一根釣魚竿。一個大人雙手叉腰在等著他。夏天,他的孩子和孩子們的一個小夥伴在院子裡嬉戲,自編自演一場奇怪的小劇。

一到秋天,他的孩子們就在杜博斯太太門前的人行道上打鬧。那男孩把他妹妹攙扶起來一道回家去。秋天,他的孩子們在那街道的拐角處徘徊,臉上帶著一天的憂愁和喜悅。在大橡樹旁邊停了下來,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疑惑,一會兒又害怕。

一到冬天,他的孩子們在門前冷得發抖,烈火燃燒的房屋映出了他們的身影。冬天,有個人走上大街,丟掉跟鏡,開槍打死了一條狗。

夏天,他看到他的孩子們憂心忡仲,又是秋天,啊,布喜歡的孩子們需要布的幫助。

阿迪克斯說得對,要真正理解一個人,只有站在他的立場,從他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問題。只要站在拉德利的走廊上就足夠了。

故事講完了,我們仿佛跟著斯各特的成長,一步步揭開了生活的面紗。在旅程的盡頭,我們恍然間發現,喔,原來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性。永遠都是裡面有有狹隘、邪惡與善良、理性,交織著前行。面對生活,我們永遠都是一個無知的孩子,因為生活永遠都大於人們的想像和理解。只願我們能不斷跳出自身狹隘的立場,去一往無前地發現這個世界更多的秘密。

相關焦點

  • 「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殺死一隻知更鳥》
    什麼是知更鳥?為什麼要殺羅賓?你知道嗎?書名是小說的眼睛,是作者交流的關鍵,從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但是《殺死一隻知更鳥》無疑是個例外。只是看名字,我不知道作者講了什麼故事,想表達什麼?但這並不能阻止《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知更鳥象徵著愛,善良和無辜的人。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它們還象徵著遭受種族歧視的人們和被迫害致死的故事。此外,該案還導致湯姆在槍口下死亡。
  • 悅讀|《殺死一隻知更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殺死一隻知更鳥》故事簡介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南部的梅科姆鎮,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讀後感知更鳥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裡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只是為我們盡情地歌唱。所以說,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犯罪。《殺死一隻知更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三種偏見,是讓一個人遠離良知的殺手鐧
    1962年,《殺死一隻知更鳥》獲普立茲獎,1963年,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獲第3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迄今為止,它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作者哈珀李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她與杜魯門卡坡蒂是幼年的鄰居和一生的朋友。
  • 誰殺死了知更鳥
    在他的背後,是布朗娜·泰勒(在家中遭警察射殺而死的黑人女性),艾哈邁德·阿爾貝裡(慢跑時遭白人槍殺的黑人青年),拉馬利·格拉漢姆(被警察無故射殺的18歲黑人青年)和千千萬萬不被世界所知的人。他們的身影,和湯姆·魯濱遜的身影神奇地重疊在一起,讓人深思。殺死他們的,是系統性歧視,是人們的偏見,是根深蒂固的傲慢與輕視。看完這些新聞,再去看《殺死一隻知更鳥》,難免會感到心寒。
  • 《殺死一隻知更鳥》淺析哈珀·李筆下的「知更鳥」意象:阿迪克斯
    比如美國著名黑人女小說家莫裡森的作品《秀拉》,喬安娜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藍知更鳥的希望》,以及今天所要講到的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都用「知更鳥」意象隱喻美好、善良和希望。《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長篇小說作品,1960年發表,1961年獲得當年度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全球暢銷超過三千萬冊。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父親說:「你射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著名的女性小說家哈伯 ·李的經典作品,該作品在1961年榮獲了普利茲文學獎,以該書為題材,在196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也榮獲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藝術指導獎。55年來,美國人說這本書在美國地位僅次於聖經。
  • 當獵槍在手,你會選擇《殺死一隻知更鳥》嗎?
    一部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西方世界家喻戶曉的故事,哈珀·李(Harper Lee)的著作《殺死一隻知更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啟示。關於教養,關於勇敢,關於平等,關於偏見,關於法律,關於家庭教育,等等等等,蘊含了眾多我們修身、育兒中想要獲取的優秀品質,入選「塑造美國的88本書」可謂實至名歸。
  • 《殺死一隻知更鳥》20則經典語錄,你對世界無禮傲慢,多源自偏見
    「你殺多少藍鳥都沒關係,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這句話源自哈珀·李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上個世紀30年代,在美國大蕭條時期南部的一個小鎮,3個天真孩子的生活因為兩樁冤案而改變。9、大多數人都是好人,在你終於了解他們以後。10、你可以選擇你的朋友,但無法選擇你的家庭。11、知更鳥什麼壞事都不做,只是衷心的唱歌給我們聽,這就是為什麼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罪惡。12、我說很喜歡,其實是謊話,可是人在某種情況下不得不撒謊,而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老得撒謊。13、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
  • 圖像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勇敢與善良,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你們打下多少只冠藍鴉都沒問題,但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知更鳥只會唱歌給人們聽,它們不會糟蹋花園,不會在玉米穗倉庫築巢,什麼壞事也不會幹,只會盡情地唱歌給我們聽。所以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在長久且無比複雜的社會遊戲中,我們每個人可能面對的環境、所屬的階級都會有所不同,然而不管差異如何之大,最不該的就是那些無辜的知更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解說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經典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1932年美國大蕭條已經持續了三年,無數人失業,無數人無家可歸, 人們看不到未來。在這個貧窮不安和恐懼的年代, 古老的南方小鎮梅克姆卻看起來一切那麼祥和安靜, 在這裡人們懶洋洋的耗著時間, 好像一天不只有24小時。
  • 必讀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偏見會拋棄正義,但良心不會
    這本書,你最好在涉世未深的小時候讀完,因為它關於做人。這本書,你經歷世事之後才讀倒也不算晚,因為它關於教育。這本書的名字叫《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獲得了當年的普利茲小說獎,被翻譯為4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已經賣出了3000多萬本,2006年時高居「有生必讀書」榜首,連《聖經》都只能屈居第二。這本書到底是有著怎樣的魅力?《殺死一隻知更鳥》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正義,關於勇氣,關於教養的故事。
  • 《殺死一隻知更鳥》緣何成為一部永恆經典的成長小說
    這本書就是《殺死一隻知更鳥》,被媒體盛讚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成長小說之一」。而這本書的作者哈珀·李更是憑藉此書獲得了普利茲小說獎,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殺死一隻知更鳥》為哈珀·李帶來了巨大聲譽,但是也招惹了許多不必要的是非。
  • 《殺死一隻知更鳥》教你寫衝突技巧
    本文配圖 |《殺死一隻知更鳥》哈珀·李的《殺死一隻知更鳥
  • 《殺死一隻知更鳥》: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近讀完了美國阿拉巴馬州一位女作家哈珀·李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該作品在1961年獲得普立茲獎,由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獲得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該作品也是美國中學推薦課外讀物,美國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歐巴馬給女兒公開推薦的書單中就包含這部作品。
  • 《殺死一隻知更鳥》:從心理學「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異」
    你不可能真正了解誰,除非你進入他的鞋子,陪他走上一段。——摘自《殺死一隻知更鳥》從書名《殺死一隻知更鳥》來看此書,我會認為它是一部懸疑小說,然而,相反的是,它是一本以孩子的成長視角出發的,又對我們的現實生活頗具教育意義的小說。
  •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之殺死一隻知更鳥丨附資源
    豆瓣評分8.5不要殺死一隻知更鳥亦不要去傷害一個善良的人
  • 《殺死一隻知更鳥》摘抄
    (來源網絡) 1.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從他的角度去看問題換位思考是在培養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移情」,只有穿上對方的鞋子,走對方的路,方知他人過往經歷的艱辛坎坷。因為,我們的價值觀是隨著生活的閱歷不斷變更與重塑,可能在某一灰暗時期變得扭曲,但內心也知道這是錯誤的;繼續往前走,它又在不知不覺得重回正規。
  •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如何寫衝突的?
    ♥《殺死一隻知更鳥》哈珀·李的《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改編成電影之後依然深受觀眾喜愛。「有些人不像我們那樣吃飯,」她生氣地低聲抱怨,「但是在餐桌上你也不能反駁他們。那個男孩是你的夥伴,假如他想吃掉桌布你也要讓他吃,聽到了嗎?」「他不是我的夥伴,卡爾,他只是一個康家的人——」「小聲點!不管他們是誰,任何到家裡來的人都是你的夥伴,你不要讓我抓住你對他們的行為方式說三道四,好像你多高貴似的!
  • 《殺死一隻知更鳥》:歷史意境的背後,隱藏著3點成長啟示
    在惋惜、感慨之餘,讓我聯想到《殺死一隻知更鳥》裡的怪人拉德利,拉德利做為一個十幾年足不出戶的怪人,在緊要關頭卻走出家門捨身救人,傻子和他一樣都是勇敢而善良的人。《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發表於1960年的長篇小說,1961年獲普利茲文學獎,在世界範圍內銷售3000萬冊。豆瓣評分9.2分。
  • 《殺死一隻知更鳥》:透過知更鳥的隱喻,看教育對人生的影響意義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湯姆被梅科姆父女倆以強姦的罪名,告上了法庭。斯考特的父親阿蒂克斯,被委任為湯姆的辯護律師。《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表面看來,梅科姆主動親吻湯姆,隨後為了白人的榮譽,反過來誣陷湯姆,是一個「邪惡十足」的人。但梅科姆,其實也是一隻充滿矛盾的「知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