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殺死一隻知更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2021-01-09 木木容的小屋

文:木容

圖:木容+網絡

《殺死一隻知更鳥》

故事簡介

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南部的梅科姆鎮,那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

故事從兩條線展開:

一邊是鎮上一個奇怪的鄰居阿瑟,傑姆、斯庫特和迪爾對這個鄰居充滿了好奇和恐懼,他們通過鎮上的謠言發揮想像,編造了關於阿瑟的各種故事,並試圖進入阿瑟家常年緊閉的房子,一探究竟。

經過那件頑皮的事情後,他們發現在阿瑟家外的樹洞上總是出現一些禮物,正當他們想寫信感謝送禮物的人時,卻發現那個樹洞已經被堵上了……

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

另一邊是鎮上發生了一起指控黑人湯姆強姦一名白人女孩馬耶拉的案件,斯庫特的父親阿迪是湯姆的辯護律師,這引來了鎮上許多白人的不解和指責。

斯庫特和傑姆也不例外的被他人挖苦,但是阿迪仍舊堅持為湯姆辯護,並以身作則,引導斯庫特和傑姆理性、克制的思考,勇敢、從容地面對他人的誤解。

主要人物

讀外國文學,第一件事情就是梳理一下人物關係以及人物的名字。

01 瓊·路易絲·斯各特·芬奇

瓊·路易絲·斯各特·芬奇(後文統一稱她為斯庫特)。斯庫特是一個九歲的小女孩,她是一個頑皮且好勝,但十分善良的孩子。故事,便是從斯庫特的視角展開講述的。

02 傑裡米·阿迪克斯·傑姆·芬奇

傑裡米·阿迪克斯·傑姆·芬奇(後文統一稱他為傑姆)。傑姆是比斯庫特年長四歲的哥哥,儘管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常在一起玩耍,但傑姆一直都是斯庫特的守護者。傑姆是一個富有想像力和行動力的孩子,對未知充滿強烈的好奇,也具有探索的行動力。

03 阿迪克斯·芬奇

阿迪克斯·芬奇(後文統一稱他為阿迪)。阿迪來自一個令人驕傲的芬奇家族,但是他沒有繼承祖業,而是學習了法律並回到梅科姆鎮上做律師。他是一個優雅又冷靜、理性且克制的人,是充滿了正義的律師,也是斯庫特和傑姆溫情的父親。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交給孩子如何理性的看待世界。

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芬奇一家

04 查爾斯·貝克·迪爾·哈裡斯

查爾斯·貝克·迪爾·哈裡斯(後文統一稱他為迪爾)。迪爾幾乎每年暑假都會到梅科姆鎮的姨媽家度過,他也成為了斯庫特和傑姆暑假期間的玩伴。

05 阿瑟·布·雷德利

阿瑟·布·雷德利(後文統一稱他為阿瑟)。阿瑟是這個鎮上的「怪人」,他們一家足不出戶,家門緊閉,不與任何人交往親近。斯庫特和傑姆從鎮上人們的口中聽說了一些關於阿瑟家的傳言,很長時間裡他們都對阿瑟家的一切充滿敵意,但是隨著傑姆、迪爾和斯庫特的一次冒險,他們開始改變了自己曾經的觀點。

06 鮑勃·尤厄爾

鮑勃·尤厄爾(後文統一稱他為尤厄爾)。尤厄爾是馬耶拉·維奧莉特·尤厄爾的父親,他們一家有7個孩子。他們是十分貧窮的白人家庭。

07 馬耶拉·維奧莉特·尤厄爾

馬耶拉·維奧莉特·尤厄爾(後文統一稱他為馬耶拉)。馬耶拉屎尤厄爾家中最大的孩子,承擔了照顧家庭的責任。她試圖引誘湯姆,不料被父親尤厄爾發現,隨後與父親一起指控湯姆強姦了自己。

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馬耶拉

08 湯姆·魯濱遜

湯姆·魯濱遜(後文統一稱他為湯姆)。是一個熱心助人、踏實工作的黑人,曾經因擾亂社會治安被判處三十天監禁。他經常幫助馬耶拉做一些家務並從未收取報酬,但卻在一次幫助時被馬耶拉抱住親吻,隨後被指控強姦。

創作背景

1931年,9名年輕的黑人被指控強姦了兩名白人婦女。經過一系列審訊之後,其中4人被判長期監禁。這個案件被稱為斯科茨博羅案件,本書以此為藍本創作而成。

讀後感

知更鳥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裡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只是為我們盡情地歌唱。所以說,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犯罪。《殺死一隻知更鳥》

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犯罪,那麼人們用謠言「封殺」一個人的生存空間呢?在黑人和白人的對訴中法院判處一個無罪的黑人死刑呢?

(一)

謠言與偏見

「怪人」阿瑟家的房子總是籠罩著一層灰濛濛的陰影,孩子們不敢靠近那座房屋,碰了那個房子的一切都會死,這是孩子心中對鎮上流傳已久的謠言的解讀。

孩子們慢慢地成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在鎮上流傳著的謠言之上,傑姆帶領著斯庫特和迪爾,開始了他們自己的「藝術創作」。

他們根據自己創作的劇本,開始角色扮演。但是傳言中的那層陰影,令他們認為摸一摸那房子也需要極大的勇氣。但是在傑姆的鼓吹下,他們還翻進了院子,希望一探究竟。

阿瑟一家常年緊閉的大門,是否能將外界的謠言拒之門外?不得而知。

只是傑姆一行三個孩子進入阿瑟家中被發現,在逃跑過程中,傑姆的褲子刮落在柵欄邊。不希望父親阿迪知曉此事的傑姆,趁著夜色到柵欄處取回遺落的褲子,卻發現褲子不僅被疊放整齊,還被縫補好了。而且,還發現旁邊的樹洞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神秘的禮物。

而後,一個寒冷的冬天,或許正是那份寒意使得火爐燒得太旺,引發了火災。大家都在全力救火,斯庫特和傑姆站在路邊也看得出奇。轉眼間,他們好像也沒有在意到,自己身上被誰披上了毯子。

還會有誰呢?

似乎在剛剛救火的隊伍中看到了從不出門的「怪人」阿瑟,可是太混亂了,阿瑟也並不出門。

但,那好像又是可以呼之欲出的答案。

另一邊,黑人湯姆被指控強姦白人女孩兒馬耶拉的事情,也在鎮上傳得沸沸揚揚,而更多的是指責阿迪作為一個白人卻要為黑人辯白,所以連帶著斯庫特和傑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壓力。

但是阿迪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只是希望傑姆和斯庫特來向我尋求答案,而不是聽鎮上的人議論紛紛。我希望他們對我有足夠的信任……」

阿迪不希望斯庫特和傑姆去旁聽案件的審理,但是兩個小孩兒還是想盡辦法參與了旁聽。

案件審理的過程作者寫得十分詳盡,也是這個故事的高潮點。

阿迪在辯護中永遠保持著自信、禮節,對原告與自己的當事人都保持著克制與從容,令人十分欽佩。在阿迪的支持下,湯姆自信又堅定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

而控方吉莫爾卻是極其鮮明的兩種態度,在對湯姆的問詢中極盡輕蔑之意。也正是代表了,大多數白人那份刻在骨髓中的種族歧視。

儘管案子仍舊存在疑點,包括原告證詞邏輯混亂、控方試圖以湯姆的體型力氣等方面確認他有侵犯的能力,且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湯姆強姦,但那些代表正義與公平的陪審員還是全票通過「判處湯姆死刑」。

旁聽了整個案件審理過程的傑姆,聽到判決結果後,痛哭了起來,他對父親阿迪直呼:這不公平,不公平!

而後,可能是對庭審失掉信心,等不及上訴的湯姆企圖越獄,結果被亂槍打死。

阿迪的辯護雖然失敗了,但是尤厄爾卻失掉了顏面。他曾在公開場合吐了阿迪一臉唾沫,還揚言不會放過阿迪一家人。

是的,斯庫特和傑姆在一次表演完節目回家的路上,他們遭遇了鮑勃的襲擊。就在那千鈞一髮之際,那個閉門不出的「怪人」阿瑟出現,救下了斯庫特和傑姆。

這一次,斯庫特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奇怪的鄰居先生。

正是這個曾經代表了一切邪惡的阿瑟先生,將自己和傑姆從鮑勃手中救出來了。回想起那條被遺落的褲子,和樹洞中那些神秘的禮物,這位別人口中的"邪惡"的阿瑟先生,怎麼和傳言中的不一樣呢?

而那個大家口中的「黑鬼」湯姆,卻是一個熱心助人、踏實工作的好公民。

人們大多數時候,都熱衷於從自己的想像與固有的觀念中去認識一個人。在大眾的眼中,黑人是「黑鬼」,阿瑟是「怪人」,他們身上有著令人恐懼的一切。

而這一切認知,從來沒有延展人的身上,只是在人們固有認知的某種人身上。

事實上,不是"黑人"會犯那些事兒,是"有些人"會犯那些事兒。

(二)

評判的標準

古話說「三人成虎」,在這個故事中,關於阿瑟一切的評價,都來自外界在自我想像生成的謠言。

人們往往篤定地認為自己的所理解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他們繪聲繪色的描繪著自己創造的那個世界。這是謠言。

我們總說要「就事論事」,然而,我們真正做得最好的卻是「就人論事」。

喜歡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順眼;不喜歡的人,做再體貼溫暖的事情也看不過去。

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似乎並不少見。我們似乎更喜歡主觀臆斷別人的動機,像是那貧窮的黑人湯姆怎麼會常常幫助白人馬耶拉且不收取任何報酬呢?這是偏見。

可真相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的評價標準又應當是什麼呢?

在傑姆和斯庫特生活的這個小鎮,有那麼一些心照不宣的鄙視鏈:白人富人鄙視白人窮人,白人窮人鄙視白人怪人,而白人都鄙視黑人。

可是,既然都是人,為什麼不能和睦相處,為什要相互鄙視呢?這是小小的傑姆心中的疑問。

如同小說中的原告尤厄爾一家,他們一家十分貧窮,也不與小鎮上其他人來往,唯一的優勢便是他們是白人。所以,尤厄爾一家才敢公然說謊,儘管證詞前後矛盾,也不擔心自己會遭受法律的制裁。

這就是現實。

而當孩子們原封不動地將大眾的說法說給父親聽時,「阿迪克斯嘆了口氣。『我只是在為一個黑人辯護罷了——他的名字叫湯姆·魯濱遜,住在鎮上垃圾場後面的一片小居住區裡……'」

這便是阿迪的教養、克制,以及對孩子認識世界的引導。

隨著年歲的增長,小小的傑姆在經過湯姆案件的庭審後,似乎突然明白了父親曾經的話,也好像明白了為什麼阿瑟要把自己關起來——因為阿瑟想把自己關起來。

阿迪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心中的良知。他也有著驕傲的家族資本,但是他也公正與正直,並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帶領孩子在迷霧中尋找答案,去成為一個有良知的人。

阿迪說:「一個白人只要對黑人做了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不管他是什麼人,不管他多麼富有,也不管他出身多麼高貴,這個白人就是人渣。」

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湯姆

而儘管這個案子敗訴,阿迪卻也贏得了黑人的敬重。法庭宣判後,阿迪走出大門的時候,所有的黑人都紛紛起身肅立。

而塞格斯牧師還提醒著斯庫特:「瓊·露易絲小姐,站起來。你父親就要走過來了。」

在案件審理之前,斯庫特和傑姆並不明白父親為什麼要給湯姆做辯護,因為所有的人都說那是不對的。但是阿迪堅持要做,也許正是那場庭審,傑姆和斯庫特才開始明白一些什麼。

那些存活在兒時迷霧中,關於良知的東西,終於在那次庭審中清晰起來。

即便世人都說那是錯的,但我們仍舊要有自己的標準。

(三)

多維的視角

小說以一個九歲小女孩斯庫特的視角展開,筆者認為妙不可言。

首先,用小孩兒的口吻敘述,故事整體上充滿了孩子的幽默與真實的感知,語言上沒有什麼晦澀之處,淺顯易懂。

其次,兒童的視角充滿童真童趣,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眾原始的良知。但是由於自身知識、經驗的不足,這一視角又有一定的局限。

又通過兒童本身充滿好奇與探索的童真,我們又可以從這一視角收穫最真實的第一感知———沒有夾帶世俗固化的偏見的良知。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看到傑姆哭著大呼庭審結果不公平,以及阿瑟救出傑姆與斯庫特,阿瑟與斯庫特那段簡單的交談、握手,送阿瑟回家的情節後,感動不已。

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

最後,儘管講述者的身份一名九歲的小女孩,但是引導人視角卻是一名充滿正義感與良知的律師。

我們跟著斯庫特和傑姆不斷成長與豐富的視角,以及一步一步探尋的蹤跡,又重新搭建起一個理性的認知體系和行為邏輯體系。

二者之間的跟進與交叉的表現手法,使主題得以深化。

《殺死一隻知更鳥》討論的雖然是美國的種族歧視,但其主題意義,同樣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在我們生活的周遭,並非不存在歧視。但是今天,我不想討論歧視,我想討論視野與赤誠。

前段時間清華美院師姐的一個小小誤會,在還沒有拿到證據之前,便發出那個男生的個人信息,並揚言要其社會性死亡。

我從來都是支持那些遭受侵害的女生要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應當通過正當的途徑。

而在大眾不知事情全貌時,都跟風指責那個男生的「不齒」行為。然而,最終監控顯示,只是書包不小心刮蹭了一下。

我們可以說,幸好有監控證明了男生的清白。那麼,在此之前的那位學姐和大眾的一窩蜂指責就真的可以抹去嗎?未知全貌時,又是什麼助長了一些人的底氣呢?

這一事件中的男生與這個故事中黑人湯姆的遭遇有何區別呢?

或許唯一的區別就是:20世紀30年代的湯姆沒有監控以證明清白。

童真與赤誠之間,每每被劃上一定意義上的等號。但這世上最可貴的便是——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出走半生,經歷這世間的複雜、多變與滄桑,仍舊抵得過那些涼薄的人性,飽有最初的那份赤子之心。

這是一部深刻的作品,值得品讀。

努力生活,赤誠生長

我是木容,喜歡記得一鍵三連哦

木木容的小屋持續分享努力點滴

相關焦點

  • 「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殺死一隻知更鳥》
    什麼是知更鳥?為什麼要殺羅賓?你知道嗎?書名是小說的眼睛,是作者交流的關鍵,從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但是《殺死一隻知更鳥》無疑是個例外。只是看名字,我不知道作者講了什麼故事,想表達什麼?但這並不能阻止《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知更鳥象徵著愛,善良和無辜的人。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它們還象徵著遭受種族歧視的人們和被迫害致死的故事。此外,該案還導致湯姆在槍口下死亡。
  • 你曾是少年,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你曾是少年》填詞:肖洋 編曲:JerryC譜曲:楊子樸 歌曲原唱:S.H.E初聽被旋律吸引,後來才注意到歌詞是那麼令人感動,以至於一段時間內在深夜裡不斷循環到落淚。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來到這世上?我們是不是在慢慢失去所有?
  • 《少年的你》願你出走半生 歸來仍是少年
    更痛心的是,校園欺凌,之前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和重視,直至悲劇發生。才有了一些書籍、電影、乃至立法,來關注這個問題。孩子們用各自的方式刷存在感,優越的家庭條件,優異的學習成績,前呼後擁的霸氣,曾經被欺凌的弱者,在遇到比自己更弱的人時,會心生憐憫而保護,還是會把之前受的委屈發洩到他人身上。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爆紅網絡,其實蘇軾的原句更高級
    正如歌中所唱:"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在網際網路發達的現代,也衍生出了很多網紅句子,"願你萬裡歸來,仍是少年"就是其一,這句很文藝的話,曾刷爆朋友圈,至今還是很多人的籤名。最初火在雷軍的微博這句名言最初火的時候,還有另外一個版本"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兩者差不多,這個版本的是出自於小米總裁雷軍的微博。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風靡朋友圈,蘇軾原句卻少有人知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句話在朋友圈中極其風靡,意思也非常簡單。希望你在出走半生以後,也就是經歷了很多年的江湖風雨,承受了很多的悲傷困苦之後,依然可以保持年少出發時的那一份赤子之心。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其實是出自蘇軾的一首詞,而蘇軾的原句儘管更加意味深長,但卻少有人知。《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王定國就是王鞏,定國是他的字,侍人寓娘是指王鞏的歌妓宇文柔奴,南海歸則是說他們從南方回來。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很文藝,但是蘇軾原句更高級
    今天說說這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不可否認這句話帶有文藝清新的感覺,曾經我的朋友圈被這句話刷屏,現在還有人拿它當籤名。他之所以讓這麼多人喜歡,只因為這句話體現出一種不忘初心,回歸美好的感覺。蘇軾的原句比這幾個字更高級,更讓人神往。《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 《殺死一隻知更鳥》:願你克服偏見,願你一往無前
    《殺死一隻知更鳥》壹一本飽富盛名的小說關於人性最幽深的束縛和偏見美國女作家哈珀·李一生唯一的長篇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書已經賣出三千萬本,被翻譯為40多種語言,早已成為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而在這部小說的盛名之下,她一直隱居在家鄉阿拉巴馬的小鎮上,拒絕各種採訪,過著平靜的生活。
  • 音樂人大星推出《唐山少年》,願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其中飽含了對青春的追憶,對家鄉的深情,對人生的思考,對未來的期盼……願正在聆聽的你,在茫茫人海中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在他的作品裡,你或許可以聽到不同於一般創作者的味道,有一絲詩人的糾結和溫存。  大星很清楚在工作之外要給自己留下點什麼,於是在大星的《唐山少年》中保持了一種平凡人的狀態和視角,你能置身於歌詞所描繪場景的中,體會一個平凡人的真情實感。
  • 《殺死一隻知更鳥》淺析哈珀·李筆下的「知更鳥」意象:阿迪克斯
    比如美國著名黑人女小說家莫裡森的作品《秀拉》,喬安娜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藍知更鳥的希望》,以及今天所要講到的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都用「知更鳥」意象隱喻美好、善良和希望。《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長篇小說作品,1960年發表,1961年獲得當年度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全球暢銷超過三千萬冊。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成網絡名句,蘇軾:我原句更高明
    引言: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這首由內蒙古呼蘭浩特歌手夢然演唱的歌曲今年在網絡上爆火。這首歌的表層受眾是年輕人,可實際受眾卻是廣大中年人。因為經歷歲月洗禮、時光磋磨的中年群體更能理解歌詞的深層含義,同時也能從中找回自己逝去的青春,重新明確前進的方向與目標。
  •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古詩原句其實更美,作者是蘇軾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文學是心靈最好的慰藉,有的時候不需要去看長篇大論,往往只要一兩句話,只要觸動了心靈便讓人流下暗藏內心深處已久的眼淚。比如說這句「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句話出自2016年8月15日出版的一本散文集《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作者是孫衍。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我們的父親即使就像馬林一樣膽小怕事,或許我們的父母也會像珍妮和查理默默無聞,我們的孩子平凡普通,甚至會有像尼莫這樣兩隻魚鰭還大小不一,像章魚漢克天生少了一隻觸腕,像白鯨貝利自以為失去了回聲定位能力,像多莉患有短暫失憶症,像運兒是個天生的近視眼……不勝枚舉的不完美的孩子,然而就在失去對方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會義無反顧不顧一切地尋找對方,哪怕要穿越整個太平洋。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父親說:「你射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著名的女性小說家哈伯 ·李的經典作品,該作品在1961年榮獲了普利茲文學獎,以該書為題材,在196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也榮獲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藝術指導獎。55年來,美國人說這本書在美國地位僅次於聖經。
  • 誰殺死了知更鳥
    正如《殺死一隻知更鳥》裡說:「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所幸,世界上最不缺的便是心懷理想的好人。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阿蒂克斯,會有林肯,會有馬丁·路瑟·金,會有成千上萬的人自發地走上街頭,為消除偏見而戰。人,終究還是嚮往光明。罪惡只能被仁慈打敗,而仁慈需要勇氣。《殺死一隻知更鳥》中,最為強調的一點,便是勇氣。
  • 經典解析 《殺死一隻知更鳥》
    今晚我們看電影不久前美國作家哈珀·李在家中去世,她的名作《殺死一直知更鳥》曾打動全球萬千書迷的心。
  • 圖像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勇敢與善良,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你們打下多少只冠藍鴉都沒問題,但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知更鳥只會唱歌給人們聽,它們不會糟蹋花園,不會在玉米穗倉庫築巢,什麼壞事也不會幹,只會盡情地唱歌給我們聽。所以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在長久且無比複雜的社會遊戲中,我們每個人可能面對的環境、所屬的階級都會有所不同,然而不管差異如何之大,最不該的就是那些無辜的知更鳥。
  • 張呈棟《城南舊事》:願你出走半生 歸來仍是少年
    正如那句話所言: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解說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經典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1932年美國大蕭條已經持續了三年,無數人失業,無數人無家可歸, 人們看不到未來。在這個貧窮不安和恐懼的年代, 古老的南方小鎮梅克姆卻看起來一切那麼祥和安靜, 在這裡人們懶洋洋的耗著時間, 好像一天不只有24小時。
  • 紅人館 |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董卿
    上熱搜用這樣乾脆利落方式的人不多,董卿就算一個。「願很多人愛你,如果沒有,希望你在慈悲中學會堅強。願你有好運,如果沒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只不過身邊的攝影大哥把這話改為,「願很多人愛你,如果沒有,希望你在機房中學會寬容。」
  • 《殺死一隻知更鳥》:透過知更鳥的隱喻,看教育對人生的影響意義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湯姆被梅科姆父女倆以強姦的罪名,告上了法庭。斯考特的父親阿蒂克斯,被委任為湯姆的辯護律師。《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表面看來,梅科姆主動親吻湯姆,隨後為了白人的榮譽,反過來誣陷湯姆,是一個「邪惡十足」的人。但梅科姆,其實也是一隻充滿矛盾的「知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