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豬肉那悶貴
川農妹也開始「斤斤計較」起來,
一塊豬肉是炒、燉、還是蒸?
那還是要會選肉。
↑↑↑豬肉價格還是要問一問。杜鎧兵 攝
說到選豬肉就很有考究了,
是選土豬還是洋肉?
↑↑↑菜場裡的店主向展示常常賣的白皮豬肉。杜鎧兵 攝
↑↑↑大型超市的黑豬肉裝在盒盒裡頭賣,價格當然高不少。杜鎧兵 攝
土豬香,特別是炒回鍋肉
那油亮亮的「窩窩兒」塞進口裡,
滿口溢香
在吃貨口裡,
關于洋豬和土豬的爭論就沒停過。
它們在口味上到底有啥區別?
今天川農報就來掰飭掰飭這個問題↓↓↓
「二師兄」開會亮個相
說到土豬,
你腦殼裡的形象是這樣的哇↓↓↓
或者是這樣的↓↓↓
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的~~路過~~
四川的本土豬種十分豐富,如成華豬、內江豬、雅南豬、藏豬等,
它們長這樣子滴↓↓↓
這是內江豬↑↑↑
這是成華豬↑↑↑
這是藏豬↑↑↑
其實,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絕大部分都是白豬↓↓↓
是不是覺得自己吃的豬豬長得還滿可愛、洋氣滴嘛!
長白豬來個側面像↑↑↑
這是大白豬↑↑↑
這是杜洛克↑↑↑
土豬&洋豬PK
在生長方面~~
土豬
四川本土豬種絕大部分具有「肥」、「慢」這兩個特點。
就以成華豬為例,他的瘦肉率只有40%,比引入的白豬低了近30%。
在生長速度和屠宰率上,土豬也不具有優勢。土豬要餵養一年才能出欄,而大部分洋豬6個月就可以出欄宰殺。
市面上見到的大部分白白淨淨的豬,都是引進品種或者引進品種跟本土豬種雜交而來。
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引入了一批進口豬。比如來自英國的大約克夏豬、來自丹麥的長白豬、來自美國的杜洛克豬、來自比利時的皮特蘭豬等等。
這些外國品種並不是隨便被引入進來的。他們具有一些非常吸引人的特點,比如生長速度快、屠宰率高和瘦肉率高等。
這些特點使得他們能夠做到快速屠宰、價格便宜,非常適合作為商品豬,也就是我們日常的口糧。
洋豬
在價格和口感覺上~~
土豬
土豬普遍賣價更高。但黑豬肉皮薄,肥而不膩,吃著更香。
特別是炒回鍋肉,洋豬肉沒法比。
價格適中,消費者普遍喜歡購買這種白豬肉。
只要手藝好,吃著還是香。
洋豬
因「豬」而異 吃出好美味
其實,完全不要嫌棄「洋豬」的後代們,他們擔當起了我們餐桌大部分的重任。
而且,據川農妹的小夥伴從四川省畜科院採訪到,目前我省正利用已有洋種豬資源,選育開發華系白豬新品種,將用10年左右時間,組織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聯合攻關,以選育適宜本土白種豬品種。
同時,保護本土特色豬種,重點是保護成華豬、內江豬等本土地方豬種,改良選育新品種。
專業吃貨來支招~~
四川旅遊學院川菜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劉麗軍支妙招↓↓↓
如何選擇合適的豬肉:
「生長周期長短、體內風味物質蓄積多少、肥瘦肉比例不同,是決定豬肉烹飪口感最關鍵的幾個因素。」
「以地道的川菜回鍋肉為例,應選用帶皮二刀肉(臀部與後腿的連接處,屠戶旋掉豬尾巴為第一刀,比較肥,第二刀肥瘦四六開左右)。主要從餵養時間、餵養的飼料構成來看,一般非速成的糧食豬肉,驃肥體厚,二刀肉炒回鍋肉,下鍋出油快也多,炒好後的豬皮有糯感、也比較筋道。」
選擇不同部位的豬肉:
帶皮二刀肉,適宜製作蒜泥白肉、回鍋肉;
去皮二刀肉,適宜製作鹽煎肉、小炒肉;
肥瘦比例二八開的去皮肉,可以炒各種肉絲;
裡脊肉,適合做糖醋裡脊;
排骨肉,適宜做紅燒排骨、糖醋排骨;
帶皮五花肉(豬的肋部外部及腹部肌肉,有多層肌肉和脂肪間隔),適宜做燒白。
川農妹先行一步,
吃肉切~~
關於吃肉這事,
你還有高招、妙招~~
留言區等你哦!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編輯:範莉
校對:聶姚
審核:左杉
「三農」領域專業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