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8月26日,「江海神探」顧瑛以戰鬥的姿態倒在了摯愛的刑偵崗位上。顧瑛嫉惡如仇,對案件「緊盯不放、不破不休」,是名震四方的刑警隊長。在辦案途中不幸犧牲,享年58歲。顧瑛犧牲後,中宣部授予他「時代先鋒」稱號。今天,讓我們一起緬懷戰友。
資料圖:2005年,顧瑛捧回國務院授予的「特別能戰鬥刑警隊」獎牌。
2010年11月19日,南通天氣是陰沉的,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原支隊長顧瑛已經犧牲85天,他的辦公室經過整理,不再堆積著各類書籍,整整齊齊地歸類到了書櫃裡,有各種刑偵案例,還有《史記》《論語》《莊子》。辦公桌上,一打文稿的最上面,是顧瑛手寫37頁的《我們用什麼來應對橋港時代的嚴重刑事犯罪》。直到最後一刻,他仍在思考如何守衛一方安寧。
逝世時58歲的他實際上已經屬於「退居二線」,雖然仍然掛名原任職務,但是上級領導已經明確地告訴他沒有必要衝鋒在第一線了。可是,他仍然為各類大案小案牽腸掛肚,每有刑事案件發生,必到現場。不幸的是他永遠地犧牲在了工作的路上。沒有通知,人們從四面八方而來,只為送顧瑛最後一程。人太多,擠不進殯儀館的人只能在幾個窗戶後面默默地哀悼。「他以戰鬥的姿態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共事的戰友們說。
他帶領的隊伍「特別能戰鬥」,
而自己終以戰鬥的姿態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幹事情,他總衝在前頭。」刑偵支隊的同事們說。同事們做了很多假設,如果顧瑛放下一線業務「退居二線」做個清閒領導;如果顧瑛不那麼惦念案子的進展;如果雨小些了再上路……,也許顧瑛這會兒還跟往常一樣,正和他們開會分析案情。不過同事們也知道,雷厲風行的顧瑛從不允許自己懈怠,他一直衝在辦案的路上。「他以戰鬥的姿態倒在工作崗位上!」同事們說。
2010年8月28日,南通公安局的民警,整齊地繞著主樓列隊送別顧瑛的靈柩。而恰巧五年前的同一天,同樣在這棟樓前,顧瑛被大傢伙手捧鮮花隆重迎候,那一次他從北京抱回了由國務院授予的「特別能戰鬥刑警隊」集體榮譽獎牌。
顧瑛帶領南通刑警打出了「命案必破」的品牌,寫就了從1992年以來南通殺人案破案率連續18年保持在95%以上,有6年實現命案當年全破的神奇。2005年8月,南通公安刑警支隊被國務院命名為「特別能戰鬥刑警隊」。插過隊、當過兵、當過工人,從警31年的顧瑛是這支隊伍的「靈魂人物」。
顧瑛常說:「踏上刑偵這列戰車,你就必須傾注全部精力,忍受極度的困苦和勞累,丟掉任何松鬆勁、歇歇腳的念頭。」從警以來,他大部分時間撲在破案上,經常沒日沒夜地幹,一年有大半時間眼圈是黑的。顧瑛生前的身體狀況,只有妻子黃玉珍最清楚。由於長期處在高負荷、高速度運轉之中,加班、熬夜對顧瑛來說是家常便飯,心肌炎、肺炎、腎功能損壞……他一次體檢竟被查出同時患有7種病。
顧瑛逝世後,數萬網友,在地方論壇以及南通市公安局網站上發起了悼念活動,撰文、留言、獻花,緬懷這位不相識、但相敬的刑警老大哥。有網友留言說,「活著,你是一面旗幟;倒下,你是一座豐碑!」
顧瑛生前的辦公室
他以休閒虛度一天為恥,
「案子不破就會有一種對群眾的負罪感」
熟悉顧瑛的人都知道,他性格剛烈如火,連他的手機鈴聲,也是激昂的《國際歌》。同事們總結說,「他最不能忍受的是百姓生命財產受到不法侵害,對嚴重暴力犯罪,他更是嫉惡如仇,盯案不放,不破案絕不收兵。」
在顧瑛的追悼會上,有3000多人參加。哀樂聲中,南通港村村民湯漢炎一家6人互相攙扶著慟哭靈前。17年前,湯漢炎的媽媽被竊賊殺害,顧瑛從來沒有放棄過追查真兇,歷時17年終於將案件告破。「原來以為破不了的案子被顧支隊破了,我們一定要見他最後一面。」湯漢炎說。
56歲聾啞人岑小雲讓村幹部無論如何帶他趕到追悼會現場,給顧警官鞠上最後三個躬。為了找到殺害岑小雲老母親的嫌疑人,顧瑛帶著刑警隊把指揮部扎到村子裡,冒著近40℃的高溫五天五夜連續作戰,皮膚暴曬得脫皮,晚上還要倍受蟲咬的煎熬,但顧瑛毫不退縮,他說,犯罪分子一定比我們更難受,因為他見不得人,只能一個人躲在陰暗的角落裡受煎熬,我們努力一分就讓他的痛苦加深一分,這是一場正邪的較量。靠著這份執著,犯罪嫌疑人很快露出了馬腳,被緝拿歸案。
顧瑛常說:「案子不破,就有一種對群眾的負罪感。」進入顧瑛視野的不僅是大案要案,在他眼裡,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常對民警說:「一般案件對公安機關來說可能是小事,但對老百姓來說就是大事。哪怕是家裡丟了只羊,很可能就是全家一年的希望!」事關百姓利益的案件,他都全身心投入去辦。他先後組織開展了「打擊盜搶電動車」「盜竊家禽家畜」等一系列專項行動,破獲了一大批侵財型刑事案件,為百姓挽回了損失。
對顧瑛來說有兩件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是警隊配備的手槍,要用來和犯罪嫌疑人殊死較量,另一個是書本,在他工作生活的範圍內,都放著他心愛的書籍。
顧瑛生活上很簡單,偶有空閒就早早回家給愛人和女兒燒頓好吃的飯菜,他不會打牌、不會抽菸、不會喝酒,在朋友眼裡是一個不懂娛樂的人。但在和他朝夕相處的戰友眼裡,他是把花在這些娛樂活動上的時間用在了鑽研業務上。每有出差到外地住宿,司機已經養成習慣,要把住宿賓館的燈泡改成大功率的,就是為了顧瑛晚上看書明亮。
顧瑛生前親自編寫並主講的《現場心理痕跡的分析與應用》教程,較早地提出「現場必勘、立案必偵、偵技合一」的刑偵工作新理念,堅持每個犯罪現場都看,反覆揣摩並鎖定犯罪嫌疑人心理痕跡。同時,創造性地運用DNA等新技術,有效指導破案。顧瑛還創新性地推出「四位一體」基礎工作機制和「清水行動」,加強對有關人員十種基礎數據的採集建庫,徹底改變了底數不清的狀況。
顧瑛最看不慣的是墨守成規、拖沓慵懶的作風。他要求全體刑警和他一樣快節奏、高效率地工作。因此,他定了隊訓,要以辛勞高效一天為榮,要以休閒虛度一天為恥。如今,這一隊訓已經成為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每一位隊員的座右銘。
顧瑛過硬的業務能力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曾到南通考察的美籍華人、有「國際神探」美譽的著名刑偵專家李昌鈺博士也禁不住讚嘆:「南通刑警的高破案率是一種奇蹟!」
閱讀連結
熱播劇《刑警隊長》原型原來為南通刑警!
破案,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正如《刑警隊長》講述的故事一樣,戰鬥,從不是顧銘一個人;破案,也需要團隊的力量。劇中,除了智勇雙全的刑警隊長顧銘外,還有堅忍果敢的女刑警邱冰、滿腔熱血的男刑警林之華、顧銘的好搭檔鍾建敏等。這些人物,也大都能找到原型,鍾建敏的原型是顧瑛生前的好搭檔、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原政委方建新,一個出色的痕跡鑑定專家、全國勞模;法醫盧濤的原型,是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三大隊大隊長賈東濤,被譽為國內破譯「骨語」密碼的第一人……
南通刑警憑著這種執著,件偵破率始終在全省前列;2005年,這支刑警隊伍被國務院授予「特別能戰鬥的刑警隊」榮譽稱號。
謳歌英雄,傳遞正義,
樹立中國英雄的形象!
我們始終不曾忘記……
原標題:《十年前的今天,「江海神探」離開了我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