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銀河補習班》有感
——生命樹核心理念在電影中的體現
1. 馬飛看望爸爸後不肯和媽媽回家,爸爸說和孩子做個遊戲,並提到超光速飛船,運用和孩子比賽的方式,誘導孩子主動且快速地回到了家。
(理念:a.了解孩子在小學前處於競爭期的特點
b.同時也為孩子種下了「太空遨遊」的神秘夢想)
2. 馬飛被誘騙回家後,遲遲等不到爸爸的回家,此時的小馬飛找出他的手電筒,站在陽臺上,一直轉動著手電筒朝著天空照,因為他擔心坐飛船回家的爸爸找不到回家的路。影片這時拉了由近及遠的長鏡頭,夜空下萬家燈火星星點點,唯有這一束手電的光芒照徹人的心扉……
(理念:人性本善,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長就是他們的全部,他們可以無限包容、理解、寬容、接納自己的父母)
3. 其實,父親馬皓文因為塌橋事件背了黑鍋,鋃鐺入獄。但在整個服刑期間他念念不忘孩子的成長,經常利用難得的休息時間,通過寫信的方式與孩子連結,一個由心生發的偉大父愛躍然眼前。
(理念:真愛是由心生發的慈悲,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靈魂的連結)
4. 時光荏苒,轉眼間父親馬皓文從監獄提前釋放,與兒子重聚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兒子的開除大會上,父親沒有指責、沒有抱怨、更沒有覺得兒子給自己丟了臉,相反,父親對自己錯過了孩子的成長深感愧疚,當孩子悲喜交加的小拳頭打在父親身上時,他任由孩子將7年多積壓在心中的怨氣向他發洩,最後將孩子緊緊摟在懷中……
(理念:陪伴孩子的情緒,讓家成為溫暖的港灣)
5. 父親馬皓文在為孩子爭取繼續留校學習的機會時,引用了《禮記》中的「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闡明了教育的終極目的——一個生命喚醒另一個生命。
(理念:發心決定成就!定位決定品味!格局決定結局!)
6. 接下來,父親和教導主任打賭,兒子下次考試只要考到年級前10名,就可以繼續留校學習。父親此舉其實是在引導兒子馬飛樹立夢想和短期目標,但回家後馬飛向父親表達他根本無法實現這個目標時,父親的回答是:那只是打個賭,忘了它吧!兒子。
(理念:a. 心中有夢想,生命不一樣
b. 夢想不是用來實現的,它是人生的一盞明燈!)
7. 雖然我們可以暫時放下自己的遠大理想,但眼前的事情還是要按部就班地去做。父親馬皓文將兒子書包中的書本全部倒出,將其他教輔材料全部扔掉,只留下課本,然後將課本摞起來,用尺子量了一下高度,再平均到每天,父子倆驚人地發現:原來到考試時間,每天只需要攻克0.1釐米高度的課本就可以了,「少年霍金」由此產生,兒子馬飛信心倍增!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長城也不是一天壘成的,貴在將大目標轉化為一個個的小目標,並持之以恆,永不言棄。
(理念:化整為零,持之以恆)
8. 父親馬皓文接下來的舉動可能會令很多觀影人不理解。當兒子下定決心開始好好學習的時候,他對父親說,「好了,那你來輔導我吧!」一雙充滿期待又心安理得的大眼睛眨巴眨巴地看著父親,此時父親卻說,「還是你自己來吧,我已經輔導你一天了,我相信少年霍金每天能夠自己解決那0.1釐米的問題。」接著就去睡覺了……
(理念:邀請而不要求;協助而不替代。父親的方寸尺度把握得恰到好處,讚嘆!)
9. 當父親在求職場被人揭開老底、當眾受辱之後,兒子馬飛雖然在眾人前將那個壞人推到在地,但同時他的心情也跌落到了谷底,他飛奔到橋墩下,向隨後追來的父親質問道,「你為什麼要做那事,你到底收了人家多少好處?」此時的父親只說,「別人都說你是笨蛋、蠢貨、白痴、傻瓜,但我相信你不是!橋可以塌,但人不能塌!」
(理念:相信的力量只有相信後才能獲得;你相信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
10. 父親馬皓文一直在努力沉冤昭雪,但在屢屢碰壁之後剛好遇到兒子馬飛興高採烈地向他提起航空表演的事情,父親沒好氣的回答深深地打擊了孩子,但事後冷靜下來父親坦誠地向兒子道歉,「兒子,我也是第一次學著當父親……」
(理念: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11. 接著,整部電影被逐漸推向了高潮。學校為了帶領孩子們衝刺期末考試,強行要求孩子統一住校且不準請假,這下,原本想帶兒子去親自觀看航空表演的父親好像一時間沒了主意,但父子間的默契讓一切奇蹟皆有可能發生,鏡頭一轉,歡愉中的父子倆已經出現的航空表演的現場,雖然沒有買到正規票,但他倆的觀賞位置卻是任何票價也買不到的!
(理念: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心若善念,天必佑之;走進孩子的內心,滿足孩子的需求)
12. 在這次逃學觀看航演的返回途中,父子倆不慎走散,又正巧碰上百年不遇的大洪災,眼看父親在即將失去兒子的當下,睿智地搶過搶險人員的大喇叭,對著可能在水中掙扎的兒子說,「馬飛,如果你能聽見,就觀察一下周圍的情況,看看有什麼可以用的,爸爸相信你一定能自己救自己出來」,就這樣重複了三四遍,此時的父親已經精疲力盡,在搶險人員的護送下正準備離開。這時,遠處的水中閃起了光亮,原來兒子在父親的鼓勵下果然找到了辦法,他用舊門板做木筏,用破布條做固定,又找到了一個手電筒和口哨,就這樣,他獲救了!用馬飛自己的話說,「他就是在那一刻長大了……」
(理念:苦難是喚醒生命回頭的良藥!主動吃苦,苦難變福氣;被動受苦,苦難變災難!)
13. 電影後續的發展更加耐人尋味,如,高考學生考後撕試卷、扔課本的狂歡活動;教導主任的養子原來就是經常在學校門口閒逛的瘋子;兒子一度為了自己的飛行夢想,想要讓父親放棄沉冤昭雪;以及本片最大的亮點之一——決定兒子馬飛是否能進入年級前十名的那篇作文……可以說,電影的前半部分在向我們提出種種問題,而後半部分就是向我們不慌不忙地闡釋並解決著問題,雖然我們一時還無法接收並處理這麼大的信息量,但編導們相信,這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理念:不急不緩,靜待花開)
哎呀!
一不小心劇透了這麼多內容!
但不管怎樣,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拙見,相信智慧的你一定會選擇一睹為快,並分享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