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電視劇《白鹿原》四至七集主要講述了白鹿原上的交農事件,以及白嘉軒如何被救出獄和如何當上族長等等的故事。可以說,這幾集的故事節奏比較緊湊,也算是激起了整部電視劇開頭部分的幾個小高潮。
然而,在看完這幾集後,我則在想這麼一個事,那就是:白嘉軒到底是怎麼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的?
在《白鹿原》原著寫道:連續三年,白嘉軒把河川的十多畝天字號水地全都種上了罌粟,只在漢原和原坡地裡種植糧食。罌粟種植的巨大收益比鴉片的香氣更具誘惑。
他在一畝水地裡採收煉製的鴉片所賣的銀元,可以買回十幾畝天字號水地實地所能生產的麥子,十多畝天字號水地種植的罌粟的價值足以抵得過百餘畝地的麥子和包穀了。
罌粟種子的來源
電視劇中,白嘉軒的罌粟種子,是從一個一起蹲過大牢的郎中那裡得來的,而在小說原著中,罌粟種子是在白嘉軒與仙草新婚之時,由老丈人給他的,老丈人不僅給了白嘉軒種子,還教授白嘉軒種植技術,而白嘉軒的新婚妻子仙草,則是熬製罌粟液體的行家裡手,每天高高興興地給白家幹活,從來沒有規勸過白嘉軒應該收手。
罌粟花遍布白鹿原
至於白嘉軒種鴉片煙的原因,也並非為了什麼翻修祠堂,而是為了彌補娶七個媳婦所造下來的虧空,通過三年的罌粟種植,白嘉軒再次發家致富,修起了嶄新的四合院。
至於那些鴉片煙流通到了哪裡,白嘉軒管不了,也懶得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白鹿原民紛紛向白嘉軒學習,白鹿原在幾年之間,成了罌粟花的大海洋,成了毒原。用作者的原話是:白鹿原上的平原和白鹿原下的河川已經成了罌粟的王國。
這才是事實,才是人性,朱先生沒有那麼神奇,能夠憑一次儀式,就禁絕鴉片,無論他後來怎樣對鴉片深惡痛絕,都阻擋不了白鹿原上崩壞的世道人心。
大部分原民家裡都有鴉片,人們覺得鴉片這個稱呼太拗口,而叫它為洋菸或大煙,有人直接吸食,有人則在疼痛難忍或疲勞難耐的時候來兩口。
朱先生奉命除惡果
大面積的罌粟種起來之後,自然也就惹了禍。縣令責令衙役們進入白鹿原,命村民們毀掉地裡的罌粟,重新種上莊稼或大豆等經濟作物。而此次行動的負責人,正是白嘉軒的姐夫朱先生。朱先生為了能夠令村民們信服,先從白家開了刀。
白嘉軒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被姐夫帶到了地頭,當他看到地壟上站著的幾個衙役之後,瞬間明白了一切。雖然有些不舍,但總是姐夫發了話,且又是官府的政令,咬著牙把十多畝罌粟都給毀了。當時,全村人幾乎都跑到了白家地頭。見白嘉軒把地裡的罌粟都毀完了,朱先生當即宣讀了縣令發布的禁種罌粟的二十條政令。
看著朱先生是帶著縣令的指示,毀了白鹿原上的「惡果」,但這也只是暫時禁住了種植罌粟的蔓延而已。
所以在白孝文被打的皮開肉綻的時候,田小娥給他抽兩口大煙止痛,算是罪嗎?
哦,就算田小娥有罪,那和白嘉軒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吧。幾十年後,黑娃和白孝文先後染上毒癮,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他們所敬重的嘉軒大。
當我對白嘉軒提出質疑的時候,又有很多人表示反對,說我把好人說成魔鬼,簡直是胡說八道,正當我疑惑的時候,有人告訴我,所有看我解讀文章的人,大多數是只看電視劇,沒有看書的。
電視劇把白鹿原裡的白嘉軒塑造成一個完美的形象,其用意何在?我真的無法理解,作者寫白鹿原的時候,完全沒有站在對錯的角度去寫,如果非要拿出原來那個老舊俗套的模子來,把故事加上一個大忠大奸的角色,那人家作者是塑造了這樣一個人物作為標杆的,這個人就是朱先生,只是朱先生這個角色不是主角而已。
一部被低估的史詩名著!
《白鹿原》以白嘉軒為敘事核心,白鹿兩家矛盾糾葛組織情節,以反映白嘉軒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倫理道德。
在時代變遷與政治運動中的堅守與頹敗為敘事線索,講述了白鹿原村裡兩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間的故事。
在陳忠實的筆下,白嘉軒和鹿子霖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的代表赫然躍然於紙上。
一個本分,一個鑽營;一個正直,一個風流;一個顧全大局,一個貪圖小利;一個以德報怨,一個睚眥必報;當然最後二人的結局也是涇渭分明。
一個雖然被打折了腰杆,卻堂堂正正地活了許多年;另一個雖然毫髮無傷,卻瘋瘋癲癲地不得善終。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作者那富於生活的、散發著關中鄉土氣息的筆下栩栩如生地呈現了出來,作者對這片土地的情深意切,相信已為所有此書讀者所深深了解和感動。《白鹿原》,無關乎報應,不過是生活,真的生活。
恰逢出版社活動,全書僅需36元精裝版,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經歷千百種人生!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