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時光越老,人心越淡。歷史的腳步,停留在了五代南唐。想那五代南唐後主的悲哀,穿越時光,讓張恨水感同身受。一汪恨水,澆灌了「千古詞帝」的一生,也澆灌了他可嘆可泣的一生。一汪恨水,揭開一世情緣。
01(一)
張恨水的小說風靡全國,張恨水的連載文章救活多種報紙,然而張恨水的人生,卻是坎坷多舛。
當張恨水還叫做張心遠的時候,他只是一個勤儉努力的學生。生活艱苦,可張心遠卻不覺得。生活的窮困並未讓他從此喪失鬥志、迷失方向、放棄理想,而是微笑著將痛苦化作至今仍人人皆知的小說。他可以苦中作樂,因為只要有書讀,心中就有希望存在。
為了希望,張恨水踏上了去往武漢的路。
張恨水的叔叔張犀草在武漢漢口做編輯,張恨水希望可以在那裡找到一些事情做。早就聽聞張心遠的詩名,叔叔張犀草對於張心遠的到來很高興,也將「補白」的工作安排給了他。
工作清閒,張心遠就用餘下的時間寫詩,再寄給報社發表。可就在署名的時候,他猶豫了,不知道自己要用一個什麼樣的名字署名。
想想紛紛揚揚的桂花,想想南唐李煜的詞,張心遠為自己起了「張恨水」作為署名,取自李煜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在很久之後的一次講演會上,有人向張恨水提問:「張先生,《紅樓夢》中賈寶玉認為『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不知道年輕時您是否與哪位小姐戀愛,不幸情場失意,才取名『恨水』的?」
聽到如此發問,張恨水回答:「其實並不是『情場失意』。我之所以取名『恨水』,是因為我喜歡李煜的《烏夜啼》。」說完,張恨水還大聲朗誦起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他特意將「恨水」兩個字拖長了音,解釋說「我喜歡的這首詞裡有『恨水』這兩個字,我就用它做了筆名。」
世態炎涼,命運多舛,美好歲月如同那滔滔不絕的江水,一去無回,留下的只有不濟。他不甘心這樣平庸無為,血液裡反抗的分子像是要爆發。張恨水,簡簡單單的三個字,是他對命運的反抗,是他無聲的奮起。
02(二)
風雨飄搖的年代,幾經浮沉的人生註定是輝煌與挫敗的交織,硝煙瀰漫的年代,誰又敢直言自己的未來是怎樣。沒有獲得成功,沒有實現理想,張恨水只有繼續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掙扎著,又在希望中守候著這粲然流年。
沒有看見自己事業有成的影子,張恨水也沒有心思去娶妻生子。最主要的,還是他沒有遇見想要的愛情,像自己創作的小說中才子佳人的愛情。他渴望自己能夠與一個才貌雙全,溫柔賢惠,能夠理解支持他的女人度過一生。
他在等待,哪怕很渺茫。
母親是不理解他的等待的,母親只希望已經19歲的張恨水可以儘早結婚,了卻自己的一樁心事。所以,當張恨水還在蘇州上學的時候,母親就為他選定了妻子。
母親選定的人就是徐文淑,與張恨水是同鄉,還是官宦人家的後代。
知子莫若母,母親知道張恨水嚮往著才子配佳人的故事,心氣很高,就特意帶著張恨水來到了徐家牌樓相親。坐在戲臺下,媒人指著遠處的一個姑娘,張恨水看到是一個秀美端莊的女子,便也同意了婚事。
新婚之日,鑼鼓和嗩吶喧囂著,輕盈歡快的音符在張家深深的院落和外面的青色巷道裡漂浮著,這樣的樂聲吹動了整個清晨,也吹動了人們內心最為隱秘的情感。
掀開蓋頭,張恨水頓時呆住了。喜慶的紅色蓋頭下,不是那天清秀美麗的臉龐,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鄉下醜姑娘。張恨水的心碎了,失望至極。
新娘的掉包計是徐家人的卑劣手段,相親那天媒人指著的是徐家的二女兒,如今結婚的卻是像醜陋村姑的大女兒。張恨水知道,自己被人給耍了,他完美愛情婚姻的夢一下子破滅了。
婚禮已經進行完,禮堂也拜了,既成事實,張恨水無可奈何。一場包辦婚姻將他陷在了尷尬的境地,他渴望自由的愛情,自由的婚姻,這樣的新娘不是他希望的,可作為長子,他又不忍讓母親傷心難過,左右為難,張恨水迷茫了。
張恨水的婚姻,不容許將就。幾天之後,他就找了一個藉口,離開了老家。
徐文淑是一個典型的舊式女子,她的腳裹了又松,一個字也不認得。她知道自己得不到張恨水的愛,但卻依舊維持著有名無實的婚姻。她孝敬婆婆,為人也算寬厚,也因為如此,張恨水一直供養著她。
現實中得不到愛情的滿足,張恨水便把自己的感情宣洩在了小說中。最早的長篇小說《南國相思譜》,就是張恨水感情的宣洩地。
03(三)
為情所生的我們,常常在遇到了愛情的時候,身不由己,只得飽受離別怨、相思苦,可自己又甘心情願,甚是矛盾。就像那飛蛾一般,不顧一切地撲向那隨時會讓自己死去的火苗。
這是愛情的悲哀,而沒有愛情,更加悲哀,因為就連飛蛾撲火的機會都沒有,又怎能體會到死亡的慘烈。
作為言情小說的作家,張恨水孤身一人,沉浸在小說裡的愛恨情仇裡面,他感受到了無盡的孤獨。
在朋友的建議下,張恨水來到了北平一所專門收養流浪女子的平民習藝所,與胡秋霞結了婚。
總歸是有了一個家,只是這個家並沒有讓張恨水安穩。
張恨水找來的胡秋霞是一個老實本分的女子,她不識字,但卻心直口快,單純善良,那些耍手段、玩心眼的事她做不來。雖然沒有愛情為基礎,但張恨水還是喜歡親近這個女人的。
《南京人報》是張恨水自己出錢創辦的一個報紙,對於他的行為,妻子胡秋霞是大力支持的。她不僅獻出了自己的首飾,還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私房錢。
如果張恨水能夠愛上胡秋霞,那麼這個世界上就又會多了一段完滿戀情,可惜的是,他沒有。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愛情中的兩個人是需要相同點的。胡秋霞雖然對張恨水很好,盡到了作為妻子的本分,但畢竟兩個人的文化程度相差太遠,她不懂得張恨水小說裡的世界,也不懂得張恨水的思想。
孤獨寂寞的張恨水依舊在等待,等待自己的愛情,一直到1931年。
那一年,張恨水的長篇小說《啼笑因緣》單行本一經出版發行,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但更讓他高興的是,自己終於等到了那個知心人。在一次北京的遊園會上,張恨水結識了周淑雲。
剛認識的時候,周淑雲還只是一個高中女生,她喜歡京劇,能歌善舞,但她更喜歡張恨水的小說。
他與她,有著十幾歲的年齡差,但他們都喜歡京戲,也喜歡小說,就這樣,他與她,相愛了。
能與自己真心喜愛的人相守一輩子是莫大的幸福,美好的愛情是上天的恩賜,那個與自己心靈契合的人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所有的人都抱著美好的願望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那最美好的瞬間。張恨水還是幸運的,雖然有些遲,有些波折,但最終還是等到了。
結婚之後,張恨水從《詩經·國風》當中的《周南》、《召南》取出「周」、「南」二字,給妻子周淑雲改了名字為周南。從此,他是她的恨水,她是他的周南。
相伴的日子,周南會唱歌和京劇,張恨水會拿起京胡為愛妻伴奏。周南會寫一些舊體詩,張恨水就會當她的聽眾。拜訪親朋好友的時候,周南會接待賓客,張恨水就是她的男伴。
他們的默契,似乎早已註定,註定今生要攜手相伴,只不過在遇見的路上,要經歷一些波折。可愛情不就是如此嗎?沒有了那些跌宕起伏的情節,愛情的故事總會少了一些讓人記憶猶新的畫面。
04(四)
他的愛情如同他的小說,他的小說讓他成為眾人皆知的言情作家。
在張恨水寫作最忙的一年,他同時連載了《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間》、《劍膽琴心》六部長篇小說。
那一年,每天晚上九點,張恨水家的門口都會有一條報館來索稿的編輯排成的長龍。而張恨水只管伏在桌上奮筆寫稿,洋洋灑灑幾千字一氣呵成,交給不同的報館。甚至有一天,張恨水還在打麻將的時候,報館便來人催稿了。張恨水就這樣一手打麻將,一手寫小說。
人物不同,情節不同,進度不同,這樣高難度的寫作,或許也只有張恨水能夠駕馭。
歲月輾轉,張恨水的小說發行量之大,依舊讓現今的暢銷書作家們可望而不可即。他的代表作《啼笑因緣》,已經再版二十多次,並先後六次被拍成電影,至今無人破此記錄。
小說的熱賣讓張恨水感到了安穩,卻也讓他有了新的苦惱,因為市面上已經開始有了冒名「張恨水」的偽書。
1956年,張恨水列席全國政協第二屆二次全會,在此期間,茅盾將張恨水介紹給了毛主席,聽到張恨水這個名字,毛主席連連回道:「還記得,還記得。」茅盾接著說道:「《××》那本書就是他寫的。」聽到陌生的書名,張恨水連忙搖頭:「那是偽書,我寫的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那本不是我寫的。」
張恨水的成名也使偽書一時興起,就連茅盾也難辨真偽。
但,樹大招風,痴情纏綿的愛情,複雜糾結的故事,讓張恨水的小說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議,被人評價是「風花雪月,鴛鴦蝴蝶」。對此,張恨水從不解釋。甚至有人當面直問,而張恨水只是溫和反問:「鴛鴦與蝴蝶……和人的關係、感情都處得不壞,幾曾見過人要撲殺鴛鴦蝴蝶?又聽說過鴛鴦蝴蝶傷害了人?」
後來的張恨水,不幸突患中風,喪失了寫作能力。這對於一個文人來說,無疑是把他逼上了絕路,不能繼續創作,生活也沒有了經濟來源。但很快,中央知道了此事,並特意聘請張恨水為文化部的顧問。幾年之後,病情剛剛有所好轉,張恨水就辭去了顧問的職務,再一次拿起筆,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彼時的張恨水,因為疾病的折磨,已經是步履蹣跚,就連口齒都不清晰。可他仍然堅持伏案而作。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張恨水小說中的世界都會上演。陪伴他的,只有窗前茅竹的影子,黑夜中明亮的圓月。
05(五)
歲月在一個淺淺的回眸間留下了一味淡淡的餘香,也留給自己一份從容和微笑。在時光如水的流年中,我們曾看遍人間四月天的春風送暖,層林盡染,讓滿園的花香浸滿了我們的心靈,通透了我們的靈魂。也曾見識過隆冬臘月的瑞雪冰寒,銀裝素裹,讓漫天的冰雪盈滿新房,冰凍了我們的生命。在冷暖交疊間,就完成了這一世生命的成長。
一世有多長,長到歷經了生離死別後亦可以笑看人生悲歡。
因為患有癌症,周南去世了,這讓張恨水備受打擊。
張恨水一直想要「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的人生,他等到了人生36歲,才等到了周南的出現。而如今,那個陪伴自己的紅顏女子卻被死神帶走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也停止了。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曾經的張恨水以為,在自己遇見了周南之後,便是「滄海之外再無水,巫山之外不見雲」。可如今,即便是自己千呼萬喚,也喚不回心中的愛人,盼不回夢裡的那個她。
思緒被無情放逐,被冷風肆虐。心中的思念似是蠟淚落盡,一滴又一滴,堆積成型。就這樣,靜靜地,靜靜地……似乎一切都在靜止,靜止在了周南離開的那一刻。曾經的情,曾經的景,一切都如同往日一樣。只是,曾經的歡笑已經不再,曾經人也已經不在。
如果,今生不能再續,就此不能再相見,那麼下輩子,她還會記得他嗎?
如果,他們都是小說裡的人,有著完美的結局,那樣該有多好。
但,世間什麼都可以有,就是沒有如果。
世事無常,緣起緣滅都有其定數,過分地追求反而會適得其反,既然無力改變眼前的一切,只能順其自然。我們眼中看到的只是一段情緒的表達,只是張恨水的思念與悲傷,我們無法聽到這靜默背後的輕泣,這是一種命運的烙痕,總是念及,只怕辜負。
從此,張恨水成為了一個孤單的人。
他會孤單地倚著窗子,聆聽那雨滴落下時心碎的聲音,傾聽那遺失的愛在流年裡訴說,滄桑一片。寂寞歲月相伴人生。請容許他默默地哀悼關於曾經的相遇的繁華,請容許他在此刻記下愛人溫暖的容顏。
孤單的人,只有一芳孤影、一把閒情來陪伴自己。或許也只有這個時候,我們才會深覺,原來心情是如此重要,一個人只有是心情極佳,才自然看什麼都是明朗的。人生的春景,就在你不經意間突然來臨,就像是以為善良的天使親自將希望與幸福送到你的手上,從此,不管你做什麼,都是詩意般的美麗。
而現在,身邊少了一個人,即便是天晴也是陰霾,即便是花開也無顏色。
張恨水頭上的天空,沒有了周南的明媚陽光,只有陰霾霧靄。煙霧飄茫,朦朧之中,他仿佛看見一個女子,一身純美的素衣,用細碎的步子,婀娜多姿地緩緩走來,帶著那未完的情愫,演繹故事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