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書寫的整理書籍分享中有一期 | 《極簡的穿搭:現有衣服14身》中的小山龍介將衣服看成一個系統,從而能搭配出適合一周的極簡衣物。
而在《精簡生活整理術》裡,衣服鞋帽和飾品全部被歸結到穿這個功能裡面,或許它的房屋常規分區是放在衣櫃和玄關裡,但是作者的理想分區是有穿衣區和穿鞋區,規劃的理念遍布了這本書的始終。
在這本書裡,引用了《歡樂頌》裡安迪的說法,女生的衣服其實不需要太多變化,每周7套,一周不重樣即可,那麼即便是北方姑娘一年四季擁有21套衣服就可以保證足夠穿了。
理論終歸是理論,可到了現實生活裡面,我們會很清晰地發現自己在穿衣搭配上原來不懂得好多。對於一個研究過形象服飾色彩搭配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什麼難點,固定找到自己的風格,色彩色系,並且擁有足夠的金錢就能夠滿足,返璞歸真,一切從簡的需求。可人的思維體系中審美愛好都會隨著年齡越、經歷、情感、情緒等等的變化而產生變化。
你經常會發現,過了幾年你的衣櫃的衣服雖然經典便於搭配,可是你已經不再喜歡這個色系或者這個風格。
一個對於擁有衣物數位化固定可以讓我們對生活產生掌控感,並且能在框架裡面進行有機的創造性搭配。但這樣的前提條件下,需要很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需求,明白自己穿衣的環境和場合,還要避免一些突發事件的產生。
2
女生到底擁有多少件衣服呢?可以從幾個維度進行思考:
第一個維度就是生命成長周期。青春期的小女生初入職場的小白與叱詫風雲的職業女性、退休閒婦在家的主婦,她們所面對的環境不一樣,需求的衣物品類也不會一樣。曾經有一位朋友她已經在家帶娃六年,腰圍也從1尺9長到2尺4,可在她的衣櫃裡依然還放著6年前在職場很多套裝。
第二個維度是現實感強。如果你是上班族,在這本書裡,它不止為你歸納好了衣服的種類,還通過很多直觀的插圖對衣服進行了簡單的梳理、搭配。如果讀文章的你也喜歡手繪插圖,就可以將自己擁有的衣服畫下來,也可以採取另外一種方法將每件衣物拍照,通過現實感的照片去理解搭配的效果。
第三個維度是場合適中。你並不是行走的衣架,對衣物的內涵進行很好的詮釋,那是職業模特兒需要幹的事情。而你的衣服就是你風格的一部分,可以先思考一下穿這類的衣服所需要的場合,你是去幼兒園接孩子還是去參加朋友的婚禮,亦或是去職場面試。有些特殊的場合是需要你提前預備,以備不時之需。
3
綜合考慮了你所處的環境、現狀與場合後,相信你已經對待你所需要用的衣服有了一個數位化的概念。歡迎你在留言區與我分享,我們共同去探討這個有趣的整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