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姚海珊等揭示去同步化腦狀態下快速視覺處理的級聯放大機制

2021-01-12 生物谷

12月17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姚海組的最新研究論文《去同步化腦狀態下快速視覺信息處理的級聯放大機制》。這項工作首次揭示了腦狀態依賴的快速信息處理的神經機制。

對外界環境做出快速反應是維繫動物生存的一項至關重要的能力,尤其是當動物遇到它的捕食者,需要快速逃離的時侯。人和動物在機警狀態下的反應速度加快。動物的警覺程度和腦內群體神經元的活動狀態密切相關。當動物高度清醒或機警時,群體神經元呈現出低幅度高頻率的活動模式,腦處於去同步化狀態;而當動物安靜或奢睡時, 群體神經元呈現出高幅度低頻率的活動模式,腦處於同步化狀態。

在這項工作中,姚海珊組的王旭東、陳成和張丁紅研究了V1神經元的反應起始時間與腦活動狀態的關係。他們發現,V1神經元的反應起始時間在去同步化狀態下比同步化狀態更短。為了深入研究反應起始時間提前的機制,他們使用在體膜片鉗技術測量了同一個V1神經元在兩種腦狀態下的靜息電導和視覺誘發電導,發現去同步化腦狀態下的電導更高。通過建立一個單神經元模型,他們發現單個V1神經元的電導增加不足以解釋實驗中測得的反應起始時間的提前程度。於是,他們運用多通道線性矽電極同時記錄了LGN和V1神經元的反應。研究發現,LGN神經元的反應起始時間也是在去同步化狀態下更短,但其提前程度比V1神經元要小。在V1,反應起始時間的提前程度從layer4到layer2/3到layer5逐級增加。由此可見,反應起始時間的提前程度沿著視覺信息傳遞的方向逐級積累,這可能是去同步化腦狀態引起大範圍膜電導增加導致的。

由於初級感覺皮層位於感覺運動通路的起始階段,該項研究揭示的級聯放大機制為理解動物在機警狀態時做出快速反應的神經生物學機制奠定了基礎。

該課題由王旭東、陳成及張丁紅在姚海珊研究員的指導下完成。這一工作得到了科技部「973」項目和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資助。(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PNAS     doi:10.1073/pnas.1316166111

Cumulative latency advance underlies fast visual processing in desynchronized brain state

Xu-dong Wanga,1, Cheng Chena,b,1, Dinghong Zhanga,b, and Haishan Yaoa,2

Fast sensory processing is vital for the animal to efficiently respond to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This is usually achieved when the animal is vigilant, as reflected by cortical desynchronization. However, the neural substrate for such fast processing remains unclear. Here, we report that neurons in rat primary visual cortex (V1) exhibited shorter response latency in the desynchronized state than in the synchronized state. In vivo whole-cell recording from the same V1 neurons undergoing the two states showed that both the resting and visually evoked conductances were higher in the desynchronized state. Such conductance increases of single V1 neurons shorten the response latency by elevating the membrane potential closer to the firing threshold and reducing the membrane time constant, but the effects only account for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bserved latency advance. Simultaneous recordings in 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 (LGN) and V1 revealed that LGN neurons also exhibited latency advance, with a degree smaller than that of V1 neurons. Furthermore, latency advance in V1 increased across successive cortical layers. Thus, latency advance accumulates along various stages of the visual pathway, likely due to a global increase of membrane conductance in the desynchronized state. This cumulative effect may lead to a dramatic shortening of response latency for neurons in higher visual cortex and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fast processing for vigilant animals.

相關焦點

  • 姚海珊研究組視覺學習行為的神經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眶額葉皮層通過調節初級視皮層的反應增益促進視覺偶聯學習》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姚海珊研究組完成,博士研究生劉德陳為第一作者
  • 基於NJM4580運算放大器實現電磁超聲換能器級聯放大電路的設計
    基於NJM4580運算放大器實現電磁超聲換能器級聯放大電路的設計 韓娜,李松松,李 發表於 2020-12-24 10:54:00 引言 在無損檢測中
  • 渴求與另一半重逢的神經機制;夜間光照為何容易致鬱;杏仁核還能...
    doi: 10.1073/pnas.1915252117田鼠渴求情人的眼眸渴求與另一半重逢的神經機制期刊:PNAS橙腹田鼠是一夫一妻制動物,且分隔已久的田鼠夫妻會有強烈的動機想要與另一半重逢。doi: 10.1073/pnas.1917287117杏仁核除了調節恐懼,還能止痛?
  • 蛋白磷酸化失調特徵揭示2型糖尿病肌肉胰島素抵抗機制
    蛋白磷酸化失調特徵揭示2型糖尿病肌肉胰島素抵抗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7 14:57:21 美國哈佛醫學院C. Ronald Kahn課題組揭示出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胰島素抵抗的蛋白磷酸化失調特徵。
  • 網路遊戲研發,該選幀同步還是狀態同步?對比之後你就懂了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GWB立場)近年來,使用幀同步(Lockstep)的遊戲越來越多,關於幀同步和狀態同步的討論爭論也有不少,那麼到底該選哪種同步機制呢?兩種機制都使用過,各有優缺點也都踩過不少坑,這裡對幀同步和狀態同步進行一下總結和討論。
  • 量子級聯雷射器呈現出極端的脈衝
    基於量子級聯雷射器發射的中紅外雷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個基本的光學神經元系統 ,運行速度比生物神經的速度快10,000。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期刊《Advanced Photonics》上。經由鏡子對用於OF的外腔所進行的實驗設置圖解: NPBS, nonpolarizing beam splitter(非極化分束); MCT, mercury–cadmium–telluride detector(汞-鎘-碲化物探測器); OSCI, fast oscilloscope(快速示波器 ); AWG, arbitrary
  • 中外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新聞—科學網
    段巧紅供圖 「在自然狀態下的傳粉過程,花粉通常是過量的,因此進入雌蕊中的花粉管數目總是大大超過胚珠的數目。」瞿禮嘉說,儘管如此,正常情況下,花粉管總是可以成功「繞開」已經被「佔位」的胚珠,而去找尚未「佔位」的胚珠。 「這種有意思的現象不僅使植物避免了多花粉管受精,而且也保證了生殖效率和種子產量的最大化,因此對農業生產意義重大。」瞿禮嘉說。
  •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47:4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Daniel F.
  • 科學家揭示糖皮質激素抑炎的機制
    科學家揭示糖皮質激素抑炎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7:18:25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勒納研究所Booki Min團隊發現,糖皮質激素(GC)的抗炎作用是由Foxp3 +調節性
  • 研究揭示單個細胞分裂錯誤如何導致癌症基因組複雜性
    研究揭示單個細胞分裂錯誤如何導致癌症基因組複雜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0 13:02:36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David Pellman、Neil T.
  • 科學家揭示植物藍光受體CRY光激活機制
    研究工作報導了玉米和擬南芥藍光受體CRY蛋白PHR結構域處於激活狀態的寡聚體三維結構,揭示了植物藍光受體CRY光激活的分子機制。 隱花色素CRY是一類進化上保守的黃素蛋白,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在動物體內,CRY起著調節晝夜節律的功能。在植物體內,CRY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多個方面,包括下胚軸的伸長和開花起始。
  • 生物物理所揭示光合作用卡爾文循環的催化及調控機制
    葉綠體磷酸核酮糖激酶(PRK)和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是卡爾文循環的關鍵酶,分別消耗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ATP和NADPH,並均受到TRX的氧化還原調控,處於還原態時為激活狀態,氧化態時為失活狀態。此外,葉綠體中另一個蛋白CP12也受TRX調控,並能在氧化狀態下與PRK、GAPDH相互作用形成GAPDH/CP12/PRK複合物。複合物形成後,兩個酶的活性均進一步受到抑制。
  • 全球計算機視覺頂會CVPR 2020論文出爐:騰訊優圖17篇論文入選
    騰訊被收錄的論文涉及主題廣泛,涵蓋類比學習、人臉識別、物體檢測、行人重識別等熱門及前沿領域,這些最新科研成果展示了騰訊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技術實力,同時也將對計算機視覺算法落地化應用起到助推作用。細粒度視覺分類(Fine-Grained Visual Categorization,FGVC)因樣本類間差異更加細微,往往只能藉助微小的局部差異才能區分出不同的類別,使其成為一項重要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注意力機制的卷積二叉神經樹結構。
  • 《科學》子刊揭示去甲腎上腺素在Aβ和Tau病理的未解之謎
    去甲腎上腺素(NE)和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在認知中起著主要的作用,阿爾茨海默氏病(AD)患者的去甲腎上腺素能會發生變化。然而,去甲腎上腺素能在AD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闡明。03,AβO與α2AAR結合,重定向受體信號轉導,級聯激活GSK3β/tau用蛋白激酶陣列尋找AβO誘導的α2AAR信號轉導的變化過程中,發現
  • 研究揭示全身麻醉的工作機制
    研究揭示全身麻醉的工作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3 13:03:43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Mototaka Suzuki等研究人員發現,全身麻醉解耦皮質錐體神經元。
  • PNAS: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但是,尚未完全了解這種適應的生物學機制。發表在《 PNAS》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部分解釋取決於骨骼肌和脂肪組織如何相互交流。這項研究由哥本哈根大學諾和諾德基金會基礎代謝研究中心(CBMR)的CBMR副教授Jonas Treebak以及坎皮納斯大學的助理教授Marcelo A. Mori領導。
  • 研究揭示自我和他人位置編碼的神經機制
    研究揭示自我和他人位置編碼的神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17:48 2020年12月23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Nanthia Suthana、Matthias Stangl
  • 北大吳思教授:人腦的視覺識別有無窮多個解
    第四位報告者是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吳思教授,演講題目為《生物視覺和計算機視覺之間的對話》。在報告中,吳思教授指出,生物的視覺識別機制和深度神經網絡的圖像識別機制有非常大的區別,生物的視覺識別涉及自上而下通路和自下而上通路的交互,而深度神經網絡只模擬了第二種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