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已經移民澳洲幾十年,許多華人的「中國胃」也不曾改變。
踏遍萬水千山,心裡最想念的,還是家裡的味道。
而說起每個華人家庭餐桌上會出現的家常菜,西紅柿炒蛋絕對是其中之一。
讓人驚訝的是,這種華人最常吃的炒菜,竟然在幾天前登上了一檔澳洲美食節目!
最近,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投資了一部新迷你美食劇《懶人美食》(Gourmet Lazy)。
在這檔節目中,來自多元文化背景的澳大利亞藝人與母親一道,帶領觀眾一探他們小時候父母為他們烹煮的家庭主食。
其中就包括了許多華人非常熟悉的西紅柿炒雞蛋。
(圖片來源:ABC News)
澳洲華裔喜劇演員安妮·雷(Annie Louey)在節目中,和自己的母親雷見鮮(音,Jian Xian Louey)一起準備了這道菜。
安妮表示,自己從小就非常喜歡吃番茄炒蛋,如果媽媽午餐準備了這道菜,她會非常開心。
安妮認為,利用西紅柿、雞蛋和蔥烹飪而成的番茄炒蛋,「非常具有中國菜的特點」。
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味道組合,所以每當我媽媽做這道菜的時候,我都會非常興奮。
(圖片來源:ABC News)
去年,她從家裡搬出去時,她媽媽教了她如何做這道菜。
當我不知道該做什麼吃的時候,我會想起我最喜歡吃的東西,於是讓我媽媽在微信上發了食譜。
但是她使用微信很吃力,所以我後來專門回家把她告訴我的方法記了下來。
安妮還補充稱,她不想她媽媽的食譜失傳。
也是在學會製作這道家常菜後,安妮才了解到做飯更像是一門功夫。
在整個節目過程中,很多演員使用標準度量,來精準衡量用鹽和用油量。
但是安妮的媽媽在做菜過程中,卻「總是說『放一點點』。」
安妮無奈的表示,「我總會問具體的放鹽量,比如我應該放多少克,她就會說,『我不知道,一點點就行』。」
做飯不用度量調料,恐怕也是一種華人特色了...
我知道我放的量有時候不夠多,有時候又太多。嘗起來怎麼都不像我媽媽做的味道。
安妮表示,她對西紅柿炒雞蛋這道菜感到非常自豪,因為這是一種很有特色而且很好吃,還非常容易上手的菜。
這檔節目的主創人也是一位澳洲華裔,他的名字叫布蘭登·萬(Brendan Wan)。
他說創作這檔節目之初,就是想展示來自不同文化簡單而家常的飯菜。
(圖片來源:ABC News)
布蘭登的母親在20世紀80年代作為難民來到澳大利亞,那時印度尼西亞入侵東帝汶,他的父親是一名印尼華裔移民。
他的父母在澳洲鄉村小鎮經營著中餐館,由於忙於生意,經常沒有時間給布蘭登準備飯菜。
他小時候的簡易餐是一碗米飯,配午餐肉、一個煎蛋和一點醬油。
他說,這是他媽媽「非常懶」的時候做的。
(圖片來源:ABC News)
如今布蘭登已經長大,對他來說,儘管到米其林星級餐廳用餐令人興奮,但父母做的家常菜是自己永遠的最愛。
來自墨爾本的菲律賓裔藝術家——阿伊莎·巴菲特(Aysha Buffet)在回憶起小時候時,笑稱自己為了看上去「跟那些酷小孩一樣」,會將媽媽做給她的便當中加一些土豆泥。
因為這樣,就可以跟同學說她晚餐吃的是澳式主食。
說來很好笑,作為一名亞裔學生,你所想的就是吃頓並不另類的餐食。
(圖片來源:ABC News)
現在回想起來,『呃,我昨晚晚餐吃的是土豆泥』。天啊,你聞到了什麼味道嗎?聞起來很乏味。
阿伊莎在這檔節目中和媽媽一起做了一道菲律賓國菜醋烹雞(chicken adobo)。
我媽媽總喜歡留一手,無論她告訴我什麼,無論她給我什麼食譜,我都知道她會留一些不告訴我。
也許正是這樣,媽媽的味道才如此難以複製。
其實文化的傳承就是這樣的吧...
無論是飲食文化、還是思想觀念,都是如此,一代又一代慢慢的沉澱、延續和發展。
有機會參與這個過程,也是一種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