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登上澳洲節目!每個華人出國後都會做,華二代稱媽媽的味道

2021-02-27 澳洲微報

就算是已經移民澳洲幾十年,許多華人的「中國胃」也不曾改變。

 

踏遍萬水千山,心裡最想念的,還是家裡的味道。

 

而說起每個華人家庭餐桌上會出現的家常菜,西紅柿炒蛋絕對是其中之一。

 

讓人驚訝的是,這種華人最常吃的炒菜,竟然在幾天前登上了一檔澳洲美食節目!

最近,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投資了一部新迷你美食劇《懶人美食》(Gourmet Lazy)。

 

在這檔節目中,來自多元文化背景的澳大利亞藝人與母親一道,帶領觀眾一探他們小時候父母為他們烹煮的家庭主食。

 

其中就包括了許多華人非常熟悉的西紅柿炒雞蛋。

 

 (圖片來源:ABC News)

 

澳洲華裔喜劇演員安妮·雷(Annie Louey)在節目中,和自己的母親雷見鮮(音,Jian Xian Louey)一起準備了這道菜。

 

安妮表示,自己從小就非常喜歡吃番茄炒蛋,如果媽媽午餐準備了這道菜,她會非常開心。

 

安妮認為,利用西紅柿、雞蛋和蔥烹飪而成的番茄炒蛋,「非常具有中國菜的特點」。

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味道組合,所以每當我媽媽做這道菜的時候,我都會非常興奮。

 

(圖片來源:ABC News)

 

去年,她從家裡搬出去時,她媽媽教了她如何做這道菜。

 

當我不知道該做什麼吃的時候,我會想起我最喜歡吃的東西,於是讓我媽媽在微信上發了食譜。

 

但是她使用微信很吃力,所以我後來專門回家把她告訴我的方法記了下來。

 

安妮還補充稱,她不想她媽媽的食譜失傳。

 

也是在學會製作這道家常菜後,安妮才了解到做飯更像是一門功夫。

 

 

在整個節目過程中,很多演員使用標準度量,來精準衡量用鹽和用油量。

 

但是安妮的媽媽在做菜過程中,卻「總是說『放一點點』。」

 

安妮無奈的表示,「我總會問具體的放鹽量,比如我應該放多少克,她就會說,『我不知道,一點點就行』。」

 

做飯不用度量調料,恐怕也是一種華人特色了...

我知道我放的量有時候不夠多,有時候又太多。嘗起來怎麼都不像我媽媽做的味道。

 

安妮表示,她對西紅柿炒雞蛋這道菜感到非常自豪,因為這是一種很有特色而且很好吃,還非常容易上手的菜。

這檔節目的主創人也是一位澳洲華裔,他的名字叫布蘭登·萬(Brendan Wan)。

 

他說創作這檔節目之初,就是想展示來自不同文化簡單而家常的飯菜。

 

(圖片來源:ABC News)

 

布蘭登的母親在20世紀80年代作為難民來到澳大利亞,那時印度尼西亞入侵東帝汶,他的父親是一名印尼華裔移民。

 

他的父母在澳洲鄉村小鎮經營著中餐館,由於忙於生意,經常沒有時間給布蘭登準備飯菜。

 

他小時候的簡易餐是一碗米飯,配午餐肉、一個煎蛋和一點醬油。

 

他說,這是他媽媽「非常懶」的時候做的。

 

(圖片來源:ABC News)

 

如今布蘭登已經長大,對他來說,儘管到米其林星級餐廳用餐令人興奮,但父母做的家常菜是自己永遠的最愛。

 

來自墨爾本的菲律賓裔藝術家——阿伊莎·巴菲特(Aysha Buffet)在回憶起小時候時,笑稱自己為了看上去「跟那些酷小孩一樣」,會將媽媽做給她的便當中加一些土豆泥。

 

因為這樣,就可以跟同學說她晚餐吃的是澳式主食。

 

說來很好笑,作為一名亞裔學生,你所想的就是吃頓並不另類的餐食。

 

(圖片來源:ABC News)

 

現在回想起來,『呃,我昨晚晚餐吃的是土豆泥』。天啊,你聞到了什麼味道嗎?聞起來很乏味。

 

阿伊莎在這檔節目中和媽媽一起做了一道菲律賓國菜醋烹雞(chicken adobo)。

 

我媽媽總喜歡留一手,無論她告訴我什麼,無論她給我什麼食譜,我都知道她會留一些不告訴我。

 

也許正是這樣,媽媽的味道才如此難以複製。

其實文化的傳承就是這樣的吧...

無論是飲食文化、還是思想觀念,都是如此,一代又一代慢慢的沉澱、延續和發展。

有機會參與這個過程,也是一種美好啊!

相關焦點

  • 老外最愛的中餐都是什麼鬼?澳洲華人爆笑大吐槽
    @數學課代婊:酸辣雞米花@SherryStudyHard:打工店銷量第一:seasame chicken with fried rice@胖鴿:white kill chicken~~~每個人都懂@peaar:Orange chicken...魚香茄子@笑點很低怒點很高的丑角:一切在中國人眼裡不是中國菜的中國菜@我是帥逼你造麼:澳洲人說甜的回鍋肉awesome ,awesome nmlgb@一期一zzzZ:加州牛肉麵尤其是離開中國後我真的十分想念(說Fortune Cookies的你不要讓我抓住你@粘粘可可:宮保雞芝麻雞甜酸雞橙子雞雞雞雞
  • 澳洲節目辱華?華人爸爸問了女兒幾個問題,得到這樣的答案
    節目在中國和海外的華人社區中,都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關於節目的討論已經很多了,那麼在澳洲土生土長的移民二代,到底是如何看待這個節目呢?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蕎爸的澳洲來信微信ID:Qiao_Daddy說實話,節目這一集我真沒看過,那天回家有點晚就錯過了。所以趕忙從ABCiview上把這一集找了出來跟女兒一起看了一下。
  • 【快報·娛樂】老外最愛的中餐都是什麼鬼?澳洲華人爆笑大吐槽
    ~~~每個人都懂!@peaar:Orange chicken...魚香茄子@笑點很低怒點很高的丑角:一切在中國人眼裡不是中國菜的中國菜@我是帥逼你造麼:澳洲人說甜的回鍋肉awesome ,awesome nmlgb@一期一zzzZ:加州牛肉麵尤其是離開中國後我真的十分想念(說Fortune Cookies的你不要讓我抓住你
  • 一代中餐女王離世,謝謝她給在美華人帶來真正好吃的中餐
    《紐約時報》提到她的貢獻是將「炒雜碎和炒麵的中餐時代遠遠的甩到了後面」,舊金山先驅報則認為她的人生「意義遠超食物,而是濃縮了20世紀美國華人的移民史」。圖源 紐約時報通過報刊廣告,她找到了兩位優秀的中餐廚師,餐廳算是開了起來,但初期的日子不出所料很艱難。被供應商為難,餐廳人手不足、大小姐出身的江孫芸要親自打掃衛生做雜事...但終究,她還是堅定地把餐廳開了下去。本地的華人和美國人食客開始定期來這裡吃酸辣湯和煎鍋貼。
  • 歐洲各國中餐廚師缺口大?廚師出國大好時機出現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近年來,中餐「廚師荒」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中餐業的發展。所以現在歐洲國家都在放寬廚師的籤證政策,吸引中國的廚師出國工作。下面就讓大連天善國際的小編為您細說歐洲各國的「廚師慌」,為想要出國掙歐元的您帶來機遇。
  • 這才是澳洲華人春節正確的打開方式!
    看TV(www.kantv.com)深知澳洲華人很難在春節期間看到自己喜歡的衛視春晚直播,所以澳洲華人自己的視頻分享平臺看TV(www.kantv.com)在澳洲首次獨播「六大衛視」的春節晚會直播合集!看看你喜歡哪一場~《捉住夢想捉住愛,燃情賀歲過大年》浙江衛視春晚:
  • 舌尖一縷鄉愁 華僑華人把中餐的故事講給全世界聽
    梁先生在紐約長大,他的父母曾在中餐外賣店工作,他自己從高中開始也在餐館工作,擅長粵式餐點和美式中餐快餐。  妻子出生於中國上海,熱衷搜尋中餐菜譜,並將其翻譯成英文,致力於推廣傳統中餐。  兩個女兒從小酷愛做飯,會向家人和美食電視節目學習廚藝。
  • 一碗蛋炒飯引發的爭議:「純正中餐」重要嗎?
    在他們看來,BBC作為一家專業媒體,以「權威」的態度做出一個不專業的美食節目,是對少數族裔的「文化挪用」。 美國喜劇作家珍妮·楊(Jenny Yang)在推特上表示:「世界上做炒飯的方式有很多,我都很喜歡。但這個節目標榜的是『亞洲風味』炒飯,而非個人風味炒飯。」 製作跨文化的飲食是個人自由,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 懶人有福了:遠在澳洲也享用這麼好吃的中餐!
    去到澳洲最想念的莫過於中餐,好吃的中餐,有媽媽的味道的中餐!然而,中餐餐廳好貴!!!自力更生吧!
  • 熊貓外賣特別企劃:城市味道熊貓製造,尋覓海外城市的中華滋味
    當濃濃的鄉愁在舌尖上的味道中消融,這種味道就成為了人與家鄉情感的紐帶。對於身處不同城市的留學生們來說,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味道。只要一想到這個城市,會第一時間想到某家讓自己念念不忘的餐廳。熊貓外賣特此推出「城市味道」特別企劃,我們在平臺覆蓋的海外多個城市票選最能夠承載城市記憶和特色的中餐廳,講述關於城市和鄉愁的味道故事。
  • 丟人丟出國門!澳洲電視臺+欄目組電話親口驚爆內幕...
    憤怒的工人將此事訴諸澳洲公眾媒體!於是當地媒體便做了一期新聞特輯來曝光跑男節目組在澳洲的丟臉行徑。。澳洲旅遊局也很中肯地表示:中國跑男節目下個月播出後,這讓在澳華人感到蒙羞!2:威廉王子出賣了整個英國皇室…3:英國最會打扮的女人——英國女王最美Look4:是誰他媽的發明了出國留學這麼操蛋的事兒?!5:奉勸各位,千萬不要再去留學了,留學後你將變成這樣....
  • 劍橋學霸高開低就中餐大廚?不,這才是彪悍人生!
    來源:英國新東方前途出國2014年,李總理訪英,唐寧街十號請兩位中餐廚師為總理主廚。李總理品嘗之後,稱其為「英國最好吃的中餐」, 各種報導傳到國內,大家都在議論,是什麼樣的中餐廚師能受到總理如此大的讚揚?
  • 華人代購被澳洲警方逮捕!朋友圈刷屏,真實身份被曝光!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記者在門口蹲守了一天,發現在這裡住著的華人祖孫三代,每天不幹別的,就開著不同的車輛,去到不同的超市,做著同一件事——搶奶粉。同時還有知情人士找到小編曝料稱,夢幻女士被警方帶走只是為了「協助調查」,並非某媒體所稱的「被抓了」。
  • 《唱給世界聽》熱播中 為華語流行新聲代打call與音樂一起唱遊澳洲
    原標題:《唱給世界聽》愛奇藝熱播中,為華語流行新聲代打call,與音樂一起唱遊澳洲   近日,由澳大利亞申億傳媒(WZ MEDIA)獨家出品,聯合燦星製作打造的首檔音樂旅行海外真人秀《唱給世界聽》(Sing Tour)順利殺青,將由愛奇藝綜藝獨播,定檔每周四晚8點更新。
  • 第一位被畫上美國郵票的中國名廚 | 中餐出海記·貳
    「中餐出海」這個話題,的確擁有異常豐富的歷史和人文故事,畢竟每次中餐從出現,到本土化,到回歸正統,背後都是一代代中國人在海外生存、紮根和弘揚的結果。我們想把這些故事整理成一個系列,起名「中餐出海記」。除了上周在西海岸傳播正統中餐文化的江孫芸,還有這位第一個登上美國「永久」郵票的中餐廚師廖阿姨,也應該擁有姓名。「您好,that means how are you(意思是您好),我真高興我們能又在一起,that means how are you (意思是我真高興我們能又在一起)。」
  • 澳洲種族歧視到底有多嚴重?華人:最歧視我們的並不是local,而是他們...!(組圖)
    這件事真的蠻有趣的,我因為研究需要讀的一些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文獻裡面凡是用到香港人做研究樣本,都會叫他們Chinese,雖然香港97年才換政府。現在和外國人談論中國,他們也是會說「I visited China before, I've been to Hong Kong"。所以說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只有香港人自己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人呀。這件事情蠻有趣。
  • 華人吃貨的福音:洛杉磯最正宗的中餐寶典
    此文章適合人群:從外州遠道而來,常年吃不到正宗中餐,置身美式中餐和漢堡薯條的廣大國人吃貨同胞。從國內來洛杉磯遊玩,只有中餐胃的吃貨(同學爸媽親友團)。【已關店】面王(已經改名為湖南火宮殿)的湖南米粉和代迅幹(8632 Valley Blvd., Rosemead, CA 91770)6.四海;義美;永和;豆漿大王;大樹豆漿點心的燒餅油條飯糰。7.大餡餅的北京餡餅 (846 E.
  • 澳洲ABC兒童節目到底有沒有辱華?
    知了是昆蟲,也能吃嗎?以下文字來源微信公眾號:蕎爸的澳洲來信上個月,我發了一篇介紹澳洲ABC播放的少兒歷史節目Horrible Histories的文章,說要是CCTV播類似的節目介紹中國歷史,電視機肯定會被國人砸爛。昨天,有朋友這篇文章下面留言,說我是神預測,這個節目最近有一期是關於中國的,結果朋友圈果然都跳起來了。
  • 【東瀛華人美食上央視】被東京中城評選為中餐代表的「千裡馬南翔小籠」
    她是上世紀80年代乘中國改革開放的國運踏上東瀛的新華僑華人,是敢於挑戰自我的上海女子,同時也是旅日華人裡第一位登上南極的女性。2012年11月,中國民間首次獨立租船前往南極展開探險旅遊,團員共有86名,其中還包括北師大教授於丹。於丹教授將這次南極之旅命名為 「極地逍遙遊」。賀劍英就是這「極地逍遙遊」裡的一員。
  • 異鄉客的雙城記:移居澳洲的華人 vs 在中國的非洲人
    事實上,根據最新澳洲統計局官方數據,目前在澳大利亞共有120萬華裔居民,而在雪梨、墨爾本等首府城市中,更有多個「華人聚集區」。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加速發展,中國也從當年純粹的「移民輸出國」,慢慢變成了其他國家地區移民頻頻選擇的輸入國。尤其是廣州,更因合法與非法滯留的非裔人口之多,而有了「小非洲」之稱。